-
1、班级举行“人人争做雷小锋”主题班会,下面是主持人的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诗文。
春来人间,生机勃勃。正如白居易笔下“ , ”(《钱塘湖春行》),总有人像莺燕一般争先践行学雷锋。杜甫曾高呼“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份对苍生的悲悯与大爱,恰如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誓言。
-
2、班级明天将要演出“雷小锋的一天”情景剧,同学们讨论了需要准备的事项。演出负责人要总结准备要点,请根据讨论内容帮他完成总结。每处不超过7个字。
小语:“我们需要准备书包、书籍等道具,记得检查数量是否足够。”
小文:“舞台背景课件要提前拷贝并试播看看效果。”
小明:“别忘了安排两个人全程拍摄。”
总结:准备道具查数量,① , ②。
-
3、班级“雷小锋行动组”设计“雷锋精神放光芒”宣传海报,慰问社区孤寡老人,请你参加活动。
【活动一】海报视觉元素设计(节选)
主体形象:雷锋经典形象————头戴军帽、身穿军装,展现亲切坚定的笑容。
象征性元素:
____:象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
和平鸽/红旗:代表希望与红色基因。
爱心与光芒:传递温暖与正能量。
(1)、请选择最合适横线处的元素( )A、火箭 B、镰刀 C、螺丝钉 D、汽车(2)、【活动二】慰问社区孤寡老人活动场景:问候与赠送礼物。请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学生甲(敲门后微笑躬身):“王爷爷好!我们是敝校九年级的学生,今天是 (填节气名),春雷始鸣,万物复苏,特来看望您。这是同学们做的艾草香囊,针脚粗陋,请您笑纳。”
学生乙(展开手绘节气挂历):“王爷爷好!这是我手绘的二十四节气图,特意来请教您手绘的内容是否与节气相符,请您老人家 (填敬辞)!”
-
4、下面是对某同学写的倡议书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人人争做雷小锋”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当三月的春风拂过校园,我们迎来了学雷锋活动月。为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争做助人为乐的践行者。主动搀扶跌倒的同学,积极为班级搬发作业,给同学讲解疑难问题。让热心助人的行动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
二、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践行《光盘行动》,随手关闭滴水的龙头,将废纸投入分类回收箱。像雷锋同志般珍惜资源,让节俭之风吹散攀比的阴霾。
三、发扬锐意进取的“钉子精神”。课堂上专注听讲,写作业时精益求精,用勤奋攻克学习。如雷锋所言“要像钉子一样,善于挤和钻”。
同学们,让我们以青春之名,将雷锋精神融入血脉,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光明学子,定能让雷锋精神的火炬永不熄灭!
2025年3月5日
光明中学学生会
A、“践行《光盘行动》”中应将书名号改成双引号。 B、“写作业时精益求精”中应将“精益求精”改为“吹毛求疵”。 C、“用勤奋攻克学习”应改为“用勤奋攻克学习难题”。 D、“光明中学学生会”应该与“2025年3月5日”交换位置。 -
5、下面是某同学参加“校园处处有雷锋”演讲比赛的一段讲话稿,对加点字读音或字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随着三月的维慕徐徐拉开,雷锋精神在校园中再次焕发活力!校园处处涌动着令人叹为观止的温暖画面,善举如春风般萦绕在每个角落,将“雷锋已销声匿迹”的质疑彻底打破!纷至沓来的善行,正是对雷锋最深情的缅怀。
A、“销声匿迹”的“匿”读 nì, “纷至沓来”的“沓”读“yǎo”。 B、“焕发”的“焕”读“huàn”, “紫绕”的“萦”读“yíng”。 C、“维幕”的“维”应写为“帷”,“叹为观止”的“观”应写为“关”。 D、“缅怀”的“缅”应写为“湎”,“涌动”的“涌”应写为“踊”。 -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阿长与〈山海经〉》里,阿长费尽心思借来的粗拙的“三哼经”,是迅哥儿童年最温暖的烛火;《老山界》的险峰上,火把连成的“之”字是红军战士心中的曙光:《邓嫁先》的戈壁滩上,为国铸边“国之重器”,是邓稼先心中的信念之光·····光,是暗夜里的指引,是迷途中的顿语,更是心灵深处迸发的力量。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总有一些瞬间,像一束光照亮我们的心灵;也许是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也许是朋友一句真诚的鼓励,也许是努力后收获的喜悦·····这些瞬间,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希望和力量。
请以“那一刻,我看见了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自身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7、名阅读(1)、根据骆驼祥子的相关内容,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是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来到北平谋生创业,经历“三起”“三落”后,最终堕落的经历。 B、在骆驼祥子的创作过程中,老舍融入了大量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北京方言,使小说语言充满着浓浓的“京味儿”。 C、小说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点名小说的主人公是祥子;概括“骆驼祥子”的称号由来;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况默憨厚。 D、骆驼祥子塑造的众多鲜活形象,如虎妞、刘四爷、小福子等,都与祥子的命运变化息息相关,其中虎姐的难产而亡成为“压死骆驼的后一根稻草”,直接导致祥子的堕落。(2)、下面是小郡在阅读骆驼祥子时摘录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段,阅读这些语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太阳很毒,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合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突然加宽了许多,空扩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跟鞋袜粘在一起,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
片段二: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眼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下万千条瀑布·····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钢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曾有学者评价说:“在《骆驼祥子》的烈日暴雨中,自然环境成为压迫人性的“第五个角色”。”老舍描绘的烈日暴面的场景,展现的也是祥子的世界,请结合以上语段内容,分析这些环境描写对刻画祥子的悲剧命运有何作用。
-
8、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领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菜一团团,一簇簇 , 挤挤挨挨 , 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子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时,我们几兄妹带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铺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火火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于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恋,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且在那之后的岁月里,我正如父亲所教导的一样,每天堂堂正正地过着日子。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有制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或反应
周日的清晨
①
满满的感动
初夏的某天
摘几朵橘子花到在发间,披着满身花香
②
③
帮父母采摘橘子,分享收获的喜悦
高兴(快乐)
一次放学回家时
④
心怦怦乱跳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②段的画线句子进行分析。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圆圆,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3)、本文结尾含蓄隽永,请说说你对结尾第⑧段画线句子含义的理》。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4)、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请结合本文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对“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的看法和感悟。)链接材料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现的反应为主,在行动上的模仿占有重要地位。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和孩子相处得多,孩于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天长日久就会成为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形成一系列的好的或不好的性格。
链接材料二:一位日本教育心理学家指出:父母言行不一(如承诺未兑现)会让孩子产生信任危机。在2024年初,一项针对日本小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40%的孩于表示对父母的承诺“不能期待”。
-
9、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卻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乙】
承宫字少子,琅琊姑幕人也。少孤 , 年八岁,为人牧豕① , 乡里徐子 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乐其业,因往听经。宫请留为诸生拾薪执②苦数年勤学不倦,经典既明,乃归家教授。遭天下丧乱,逐将③诸生避汉中,后与妻子之蒙阴山,肆力耕种。门徒尝数百人,皆服其德。三府④更辟⑤ , 皆不应。时人称其笃志。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承宫传),有删改)
【释义】①豕:猪。②执:忍受。③将:带领。④三府;谓大尉、司徒、司空三府。⑤辟(bì):征召。
(1)、下列对于加点词语意思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少孤,年八岁”中的“孤”意思为“年少丧父”,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孤”意思不一样。 B、“经典既明”的“既”表示“既然”,和现代汉语的常用意思没有区别。 C、“门徒尝数百人”和“尝射于家圃”中的“尝”都是“曾经”的意思。 D、“时人称其笃志”的“笃”,这里可以理解为“坚定”“专一”,(2)、下列选项中“以”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春秋经》请生数百人
A、以我酌油知之 B、自以为大有所益 C、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D、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3)、下列对乙文画波浪线句“宫请留为诸生拾赛执苦数年勤学不倦”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宫请留/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 B、宫请留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 C、宫请留/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 D、宫请留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宫过其庐下,乐其业,因往听经。
(5)、【甲】中吕蒙“乃始就学”后令人刮目相看,【乙】文中承宫“勤学不倦”终成大家,结合两文,分析二人学习上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这对你的学习有何启发。 -
10、古诗文阅读;阅读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韦整尉①长沙
【唐】张祐
远远长沙去,怜君利一官。
风帆彭蠡②疾,云水洞庭宽。
木客③提蔬束④ , 江乌⑤接饭丸。
莫言卑⑥湿地,未必乏新欢。
【注】①尉:古代官书,这里指岳尉,负责一县的治安。②彭鑫(lǐ):即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③木客:传说中的山林精灵,这里可能指山中居民。④蔬束:捆绑好的蔬菜。⑤江乌:江中的乌鸦,这里可能指江边的居民或渔民。⑥卑;低洼。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赴长沙任职,着一“怜”字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关切。 B、颔联分写彭蠡湖与洞庭潮的景色,展现友人赴任途中的地理跨度。 C、颈联描绘“木客提蔬”“江乌接饭”的场景,以淳朴民风暗示友人将获百姓爱戴。 D、尾联“新欢”指友人将在长沙找到新的娱乐方式,表达对其享乐生活的羡慕,也暗含友人可能忘却自己这个好友的失落。(2)、请赏析颔联“云水洞庭宽”中“宽”字的表达效果。 -
11、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示例:
活动项目:举行作文竞赛
我的设计:
活动项目:
活动目的:
(2)、在收集“身边的语文现象”时,小语发现在某公园凉亭内有一副对联,但是它的上联已经模糊不清了,请你根据下联确定上联的内容。上联:____
下联:清风拂面柳含烟
A、碧水涛涛云戏浪 B、霞染千峰梅做雪 C、幽径通幽花满园 D、明月映潮荷带露(3)、在作文竞赛中,小语的作文出现了多个错别字,小文指正他的错误,他却不屑地说:“一点小细节没关系的,反正大家都能看懂,而且以后都是电脑打印,写错别字没关系的。”如果你是小文,你会怎么劝说他呢?不超过40个字。 -
12、古诗文默写
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能突破时空的局限:你能在边塞那“① , ②.”(《木兰诗》)的恶劣环境中与更漏声和冷月为伴,目睹木兰不惧困苦的英姿;你遥望故园方向,思乡的泪水浸透衣襟,会感觉到岑参说的“故园东望路漫漫,③.”《逢入京使》)也并非夸张;或许还会想起故乡暮春时节柳絮轻扬,“杨花榆荚无才思,④. ”(韩愈《晚春》),似与征人共叹飘零;若能在"⑤ , ⑥. ”(《竹里馆》)的幽静悄然的竹林中独坐,与王维对话,或可暂忘尘世纷扰。
-
1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传说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面流传至今。 B、谷雨是清明之后的一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加快,降水明显增多,适宜播种移苗。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该书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均出自这本书。 D、《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多年的史实,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一。
-
14、下列标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 B、中华传统文学名著浩如烟海,我们熟知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都是古典文学的瑰宝! C、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面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D、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读书要专注----心无旁骛;思考要深刻-----举一反三:写作要精练----字斟句酌。
-
15、下列对于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书页沙沙低语,像春蚕哺食桑叶,像把月光揉进墨香里。(拟人、比喻) B、字典是沉默的老师,标点是跳舞的精灵,修辞是文字的魔法。(排比、比喻) C、为何要读书?为了看清世界的棱角,为了点燃思想的火种。(设问、排比) D、难道那些被翻皱的书页,不是我们驶向知识海洋的帆船吗?(反问、比喻)
-
16、下列对于加点词语的词性和作用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句中的“对于”属于介词,引出“他”感兴趣的内容。) B、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句中“已经”是连词,表明闻一多先生的着力方向发生了变化。) C、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老百姓。”(句中的“特别”是副词,强调广西军阀压迫群众的程度之重。) D、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句中的“或者”是连词,列举在不同情况下“我”都会想回到故乡。)
-
17、以下是小郡在学习语文取得成果之后写的一篇日记,请根据文段内容完成小题。
台灯照亮黝黑的夜,将书页映得温润。曾经胆怯的我,在老师锲而不舍的指导下,终将烦suǒ____的基础积累化作点点阳光,凝聚成斑lán____晚霞。阅读那一篇篇令人心神激荡的文章,方知曾经的傲慢如同污秽 , 需以谦逊涤荡,如今整理书架,那一本翻旧的《成语词典》立在中央,像鹤立鸡群般醒目,纵使每日积累看似微不足道 , 但三年目不窥园的坚持,终让语文成为心底最温柔的根系。
(1)、语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应填入横线内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yǒu què 烦锁 斑澜 huì B、yōu què 烦琐 斑澜 suì C、yōu qiè 烦镇 斑斓 suì D、yǒu qiè 烦琐 斑斓 huì(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 B、鹤立鸡群 C、微不足道 D、目不窥园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卷云舒、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一边走一边赏,不经意间总有一两处风景常驻心间,温暖我们的生命。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
19、请完成以下阅读任务,并得出探究结论。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任务
关注人物
A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红星照耀中国》
语段中的“A”是①。
关注情节
伤病无情地夺走了他的健康,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克服种种困难,他开始写作,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生命的誓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此情节可以见出他的精神品质是②。
关注意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艾青诗选·北方》
“悲哀的国土”的含义是③。
探究结论:“内容呈现”部分共同体现出的主题是④。
-
20、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①匈奴,式上书,愿输②家财半助边③。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上不报。式归,复田牧。
(选自《前汉书》)
【丙】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④ , 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 , 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⑤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⑥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⑦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释】①事:这里指抵抗。②输:交纳。③边:边防。④集贤校理:官名。⑤胡人:指安禄山。⑥源洧(wěi):人名。⑦遽:匆忙。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弗从也”“战则请从”“人皆从式”三句中的“从”意思各不相同。 B、“上使使问式”一句中的两个“使”词性和意思各不相同:前者是动词,“派遣”的意思;后者是名词,“使者”的意思。 C、“见”有“看见”“见解,见识”“表示被动,相当于‘被’”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式何故见冤”中的“见”意思是“被”。 D、“愈见疾”“即托疾去”两句中的“疾”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厌恶,憎恨”之意,后者是“病”的意思。(2)、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阴:①山的北面,水的南面;②阴天;③暗中,暗地里;④阴险。
语:①谈论,说话;②告诉;③言论,话;④谚语,俗语。
(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但仍然不忘担忧国事。阅读【甲】【乙】两文,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曹刿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结合【甲】文和【丙】文的内容,探究曹刿和萧颖士形象的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