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C、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D、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 , 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C、他在学习上总是不求甚解 , 浅尝辄止,所以成绩一直都不理想。 D、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1)在那片huāng wú 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2)她的歌声qīng cuì 悦耳,仿佛能穿透灵魂,让听众如痴如醉。
(3)这座古老的建筑,有着精美的diāo shì , 每一处花纹都彰显着工匠们的技艺。
(4)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翘首而望、bǐng xī liǎn shēng 的一刹那。
-
4、《使至塞上》的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征蓬”与“归雁”都为意象,请参考“征蓬”的意象赏析示例,对“归雁”意象进行赏析。
“征蓬”赏析示例:“征蓬”即随风飘飞的蓬草,诗人以“征蓬”自比,写出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飘零之感,表达内心的孤寂与抑郁,重在写自身境遇。
-
5、默写古诗文。
(1)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2) ,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4)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
(6)夕日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8)曹植在《梁甫行》中通过“ , ”描写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环境。
-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家中有父母的陪伴,课堂有老师的陪伴,课间有同学的陪伴。学习时有书本的陪伴,休憩时有音乐的陪伴,旅途中有风景的陪伴……“陪伴”无处不在,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请以“陪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到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 也美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写一篇文章;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
8、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峨眉山月半轮秋”中的“秋”字点明了诗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B、“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出诗人的影子映入水中,随船行进的画面。 C、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心情。 D、本诗借明月寄托相思之意,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的妙处。 -
9、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 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 , 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二鹊招鹳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鹳(guàn):一种较凶猛的鸟。②匝(zā):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一狼洞其中 洞:
(2)乃悟前狼假寐 寐:
(3)鹊巢其上 巢:
(4)悲鸣不已 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久之 , 目似瞑 ②学而时习之 B、①以刀劈狼首 ②以观沧海 C、① 一鹳横空而来 ②而顷刻两毙 D、①二鹊亦尾其后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4)、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又是怎样的鹊呢?请结合故事中鹊的行为来具体说明。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天的节奏
康健
①北京的春天,总是从容不迫带着自己的节奏,农历二月、三月、四月,一步步走来,顾盼生辉。
②早春二月时,我路过公园的土坡旁,发现有亮眼的小花在悄然绽放,一点、几点,一小片、一大片……就像是一张张调皮孩子的灿烂笑脸,天真无邪又肆无忌惮地惹逗你,似乎都能听见花丛中传出的咯咯的笑声。
③看远处,朝阳的柳树梢上,已有一抹亮色的鹅黄点染,像是高悬的米黄酒旗,又像是万千流苏迎风摆动,提醒人们春意已闹上枝头。北方的柳树多高大伟岸,看似粗粝豪放一些,却也呈现出潇洒妩媚的面相。柳色鹅黄新绿,也是春来的播报。
④时令进入三月,春意开始浩荡。草色一天比一天绿,也一天比一天深。园中的花木由爆蕾而发华,而生新叶,而成花海、成绿阵。所有这些,都不用等上多少天,变化好像就是瞬息之间的事,稍不留神便会错过。
⑤才几天不见,草地新绿已是无边蔓延,明亮晃人眼。每一根小草都挺直了腰肢,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通体新鲜闪亮,是努力生长的样子。而抬眼远望,几片小树林集体着了春衫。最惹眼的是春阳照耀之下,一树树的新叶也一天天长大不少,发出油亮而柔和的光泽。而各种花儿这时候已次第盛开,红的桃花,白的梨花、杏花、海棠花,还有各种粉的不知名字的什么花,一树树,一丛丛,高高低低盛开,各自乐此不疲。园中湖泊和池塘都是水清见底,倒映着周围的绿树杂花,居然还有偶尔几声零星的虫鸣,呈现出一种幽远静谧之美。林间、花丛,河边、路上,有各色各样好看的小鸟落下、飞起、掠过,三五成群,啾啾啁啁,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很热烈的样子。
⑥四月春深,已至暮春。绿色的规模和程度都大大地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所有的空间乃至所有的空白都被绿色充满。满坑满谷的绿意足够盛大,在地上膨胀溢出,还想往天上去。于是,看到那些遍地铺陈、漫无际涯的绿意真的就飞上天了。一树一树成排连片,腿脚扎进绿色的海洋,挺拔的腰身向空中延伸,披挂茂盛的绿叶连天蔽日。暮春是春之盛。此时的春天,是青春勃发、是风华正茂,热情迸发,活力彰显。
⑦春意最浓,花事也最盛,大地就是一座大花园。这个时候,有花开,也有花落,一茬接着一茬。这边厢,花开正欢;那边厢,落英缤纷。花有花期,不过,大可不必伤春,在当下尚是脉脉温情,在前方更有炙人的热情,新陈代谢更加频繁,生命也会加速成长。
⑧也该说说春雨了。春雨贵如油,是对春雨的夸赞,也透露出人们对春雨的期盼之情。悠闲的人在春燥时盼春雨,是为了让春雨滋润心田,给生活添加诗意;四季忙碌的农人在春耕时也盼春雨,是为了让春雨滋润禾苗,给一年好收成打下基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经过雨水洗染的大地,花木扶疏,草色新绿,水汽氤氲于天地之间,不外是浓浓的春天的气息。
⑨人们在春天之初做出各种计划,播种希望的种子,心心念念全是向着前方和未来。一年又一年,人们盼春、迎春、惜春,是因为春天总是激励着一整年的奋斗与创造。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1日,有删改)
(1)、文章是以什么顺序展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请你从重音或语气任意角度为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作朗读设计,并简要说明理由。(3)、第⑤段把春天有代表性的植物、动物写得形象生动,请简要分析第⑤段中最突出的一种写景方法。(4)、请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本文能不能作为朱自清的《春》的拓展阅读篇目?请你从两篇文章的主题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①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过我不认字,只认画。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那些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②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
③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④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⑤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躬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⑥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⑦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书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⑧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⑨父亲这次回家给我带回一个书包,还买了石板石笔。临到开学时,父亲跟我妈妈商量,觉得我们村里的书房不是个念书的地方。我父亲很清楚,老师“弄不成”(本名冯百成,因为他干什么事都办不成,村里给他取了这个外号),为人忠厚却没有本事。父亲让我随他到崔家庄小学念书。我把这本完整的不同寻常的课本带了去。到崔家庄之后,我才知道除了《国语》之外,本来还应该有《算术》和《常识》,因为“弄不成”弄不到这两本书,我们就只念一本《国语》。
⑩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选自《牛汉散文集》)
(1)、围绕“书”,梳理本文内容。我们家有不少书,都是父亲的————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字不差地背完————父亲让我送书,并带我外出读书
(2)、说说文中划横线句的含义。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3)、结合文章内容,按要求赏析划波浪线的句子。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4)、文中除父亲外,作者为何还要写“乔海”和“冯百成”两位老师?选择其中一位加以分析。(5)、题目《我的第一本书》能否换成《三位老师》?请说说理由。 -
12、雁城中学名著社团要完成《朝花夕拾》《西游记》主题任务探究,邀请你协助完成。
图1:
《朝花夕拾》目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表2:
孙悟空取经道路中的“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离”
的表现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惩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
你看他:
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离”
的原因
打死了六个强盗,被唐僧训斥。
③
④
(1)、阅读图1“鲁迅人生道路中的‘离’”和表2“孙悟空取经道路中的‘离’”,结合名著相关内容,补全空缺信息。(2)、结合图1“鲁迅人生道路中的‘离’”和表2“孙悟空取经道路中的‘离’”的内容,说说鲁迅和孙悟空是如何在几次“离”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鲁迅,他①
孙悟空,他②
-
13、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 , 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2)子曰:“ ,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3)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上下》)
(4)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描写诗人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的诗句是:“ , 。”
(6)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 ”。
-
1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跟着唐诗去旅行》摄制组历时三年,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前期调研,足迹踏遍四川多地。 B、进入初中已经一个学期了,每天早上去学校时,我都能看到一个卖早餐爷爷的吆喝声。 C、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需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自己的心灵。 D、经过全班同学的推举、表决和讨论,新一届班委成员终于产生,为班级建设注入新活力。
-
15、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C、“而立”“不惑”“耳顺”“知天命”的顺序,是按照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D、谦敬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表达方式,“寒舍”“拙作”是谦辞,“惠顾”“高见”是敬辞。
-
16、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党的二十大对文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要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深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研究阐释,大力宣传党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要建好用好国家版本馆,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为宣传思想工作赋能。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B、“枫桥经验”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C、“魅”字是左右结构,第十笔的笔画是点。 D、“赋能”是形容词,指的是为某个主体赋予某种能力和能量,它的近义词是“赋力”。 -
1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之所以被千古传诵,靠的就是一种梅花精神,所谓“梅魂”是也。
②有人做过不完全统计,在所有咏花、画花的作品中,梅花几乎占到一半,是其他花卉作品的总和。
③两千多年文化积淀的诗词、绘画、美术等各种花卉文化的载体中,有关梅花的作品数量高居榜首。
④梅花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没有兰花那样香气袭人,也没有郁金香那样硕大艳丽。
⑤梅花位居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首。
A、⑤③②④① B、④①③②⑤ C、⑤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⑤ -
18、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辍 云宵 拈轻怕重 风烛残年 B、倜傥 浩渺 随声附和 茫然无措 C、安详 渊博 取义成仁 见义思迁 D、鄙礡 消耗 洞达豁朗 搜索枯肠
-
19、下面每组两个句子,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fǎng)大地,但它变得更吝(lìn)啬了。②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lòng)的那些花都死了。 B、①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lóu)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②像小珊瑚珠攒(zǎn)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shèn)要好得远。 C、①那些似乎可以触摸得到的白色的黑暗将你吞噬(shí)。②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nù)、我的虐待(nüè),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D、①好几个星期以来,我被愤怒和痛苦深深攫(jué)住。②任何不称(chèn)职的或者愚蠢(chǔn)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惜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