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提示的情境,进行诗文填空。

    (1)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用“天时不如地利,”说明民心所向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

    (2)曹操《龟虽寿》中的“ , 志在千里”以老马为喻,喊出了他不服老的壮志豪情。

    (3)杜牧在《赤壁》中设想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而以二乔命运指代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

    (4)杜甫《春望》中写天地同悲,花鸟齐哀,道不尽诗人对国运民生的担忧与哀恸的句子是:

    (5)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被赞为“独绝千古”的名句是:

  •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B、新闻作品只有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这四种不同的体裁。 C、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D、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答谢中书书》并称为“吴均三书”。
  • 3、下列情境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①当下,广安市国家储备林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一片片茁壮成长的秀美山林。一道道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景线,清晰且深刻地展示了广安在国家储备林建设过程中的变化。②未来,广安市坚持将国家储备林建设与城乡绿化彩化美化;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森林灾害防控等结合起来,③通过《生态绿起来》、促进《百姓富起来》、实现《乡村兴起来》,④走出一条新时代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广安之路”。

    A、 B、 C、 D、
  • 4、下列语境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夜幕降临,岳池低坑大瀑布景区内五颜六色的灯光巧搭实景,给游客带来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②爱丽丝巡演活动则在白天节假日举行,为游客带来新的趣味打卡点。③据了解,今年“五一”期间景区游客量同比增加了60%,门票收入达到约96万余元,同比增加了146%。④景区内新打造月亮环形秋千、网红麻将、兵马俑等,让景区人气越来越旺。

    A、 B、 C、 D、
  • 5、下列情境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广安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节假日期间,许多游客①长途跋涉而来,只为瞻仰伟人故居;每到夏季,慕名来华山、天意谷避暑的游客更是②络绎不绝;夜幕降临,广安夜市游人③摩肩接踵 , 争相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据悉,近年来,来广安旅游的游客数量一直④潜滋暗长 , 旅游业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景象。

    A、 B、 C、 D、
  • 6、下列情境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宝箴寨位于武胜县农林乡方家沟村,被称为“国内罕见、蜀中第一”的军事要塞。据史料记①(zài),宝箴寨始建于清宣统三年秋,占地15000余平方米,寨子依②(bàng)着群山而建,既有闽南团城建筑风格,又有江南民居特色。因此,古③(pǔ)的宝箴寨在阳光的④映衬(yìn chèng)下更显得庄重典雅,仿佛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A、 B、 C、 D、
  • 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一片落花都承载着一份情感。“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心中的“落花”承载着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心中的“落花”承载着对国家的拳拳忠诚;“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史铁生心中的“落花”承载着对母亲无尽的思念。

    你心中的“落花”又承载着怎样的情感呢?请以“落花时节又思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24年8月20日,基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改编而来的某款国产游戏横空出世,该游戏发布即火爆全球。该款游戏共有两个结局。

    结局一:玩家扮演的天命人经历重重挑战,战胜了石猴及大圣的残躯。大圣的身体消散,化为一只金箍。天命人戴上金箍后,继承了悟空的意志,成为了新一代的齐天大圣,并承担起孙悟空未竟的事业,继续西行取经的征程。

    结局二:玩家扮演的天命人与二郎神战斗,并最终战胜二郎神及其召唤的四大天王。天命人拿回了大圣的所有智慧和记忆,但是没有选择戴上金箍,也没有选择承担起孙悟空未竟的事业,而是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去诠释自由与独立的真谛。

    两种结局,代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如果你是游戏中的天命人,你会选择哪个结局呢?请结合《西游记》原著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晴空一鹤

    戴伟华

    ①刘禹锡《秋词》为传世名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特别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句,不仅引出了秋天的壮丽景色,也象征着诗人的诗情与志向随着白鹤的飞翔,冲向了高远的天空。值得一提的是,晴空一鹤之“鹤”,并非古典诗歌中的泛化意象,而是确有所指。此鹤“有名有姓”,在刘禹锡的“朋友圈”中人所共知、无人不爱。

    ②鹤为宠物,在唐代文人雅士间颇为流行。例如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仕女在赏玩鹤与犬,鹤处在突出的位置。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刘禹锡为苏州刺史时,寄鹤给白居易,白感动作诗以谢之。白已有两只鹤,刘为何还要寄鹤给他?原来,白居易的两只鹤,有一只已应裴度之请,送给裴度了。刘禹锡记着这事。

    ③宰相裴度求鹤的理由是“予西园多野水长松可以栖息”,如诗中说“且将临野水,莫闭在樊笼”。裴度养鹤于西园通野水的池塘中,喜欢听鹤在松间惬意地吟唱。

    ④白居易与鹤感情甚深,能送鹤给裴度确实是割爱之举,但在《送鹤与裴相临别赠诗》中却劝鹤不要犹豫,“的应胜在白家时”。这在当时诗人圈传为佳话。刘禹锡也作诗云“朱门乍入应迷路,玉树容栖莫拣枝”,祝贺鹤入朱门,也劝慰白居易。白居易能掂量出轻重和情谊,以诗作谢:“殷勤远来意,一只重千金。”

    ⑤时人咏鹤,角度并不同,大致在步姿和叫声,比如张籍《和裴司空以诗请刑部白侍郎双鹤》“徘徊幽树月,嘹唳小亭风”,欣赏仙鹤在树间月下优美的步姿和小亭旁的鸣叫声。刘禹锡也欣赏其“徘徊”之姿与“嘹唳”之声,但更欣赏其云外远情。《鹤叹》诗云:“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这一点与白居易有共识。

    ⑥除了“云外情”,刘禹锡另有“青云意长在”“今朝放鹤且冲天”,同样赞美了鹤的高洁与向往高远的精神追求。

    ⑦“吟君洛中作,精绝百炼金。乃知孤鹤情,月露为知音。”这是刘禹锡的另一首诗。此处的“孤鹤”,可不是诗文中常用的意象,而是实指白居易从苏州带回的两只中的一只,因其中一只在裴度家放养,“双鹤”变成了“孤鹤”。

    ⑧在“朋友圈”中,故事继续讲。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刘禹锡任汝州刺史,作《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诗,仍在说“心寄华亭一双鹤,日陪高步绕池塘”。鹤的故事余音绕梁。

    ⑨从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携鹤而归,到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刘禹锡寄鹤给白居易,围绕双鹤到独鹤,应讲了多少故事,写了多少诗!仅从留下的诗作,就可以看到这个以鹤为媒的“朋友圈”在当时的影响。而他们个人又从中获得多少快乐,激发了多少写诗的灵感,许为“知情”“知音”,这才是最重要的。

    ⑩《秋词》当写于大和年间“孤鹤”时段,“晴空一鹤”与“云外情”壮怀一致。鹤是具体的,或是白家鹤,或是裴家鹤。“便引诗情到碧霄”之“诗情”,就不仅指刘禹锡自己,也应包括白居易、裴度等诗友。刘禹锡写鹤的方方面面较多,但最钟情的是这只一飞冲天、情志高远的“晴空一鹤”,这正是《秋词》的独特之处。借由此诗此鹤,我们可以了解当时诗人的生活和交际。

    (选自2024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划线句。

    裴度养鹤于西园通野水的池塘中,喜欢听鹤在松间惬意地吟唱。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鹤在当时诗人的生活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刘禹锡《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的“鹤”,并不是确有所指,而是古典诗歌中的泛化意象。 B、白居易与鹤感情很深,却能将鹤送给裴度,这充分体现了白居易的大度和他对友谊的珍视。 C、鹤是刘禹锡等人“朋友圈”的媒介,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围绕鹤讲了很多故事,写了很多诗。 D、刘禹锡与张籍志趣相同,不仅欣赏鹤的“徘徊”之姿、“嘹唳”之声,而且更欣赏鹤的云外远情。 E、鹤带给刘禹锡他们许多快乐,鹤激发了刘禹锡他们的写诗灵感,鹤让他们许为“知情”“知音”。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爱。

    (有删改)

    (1)、请说说标题“母亲的额头”的作用。
    (2)、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

    (3)、第⑥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并谈谈你对“永恒的爱”的理解。
  •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把等多种感官结合在一起,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融为一体,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2)、《夜上受降城闻笛》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都涉及到了军旅生活,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狼仍       从:跟从 B、暇甚       意:神情、态度 C、一狼其中       洞:洞穴 D、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隧:从通道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前狼又至       学时习之 B、而两狼并驱如故       知者不如好之者 C、刀劈狼首       静修身 D、其一犬坐前       非得一人井中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文中“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贪婪凶残的本性。 B、面对困境,屠户最初“投以骨”,可看出他的怯懦及侥幸心理,但他最终选择“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又可见他的勇敢。 C、本文结构紧凑,情节曲折生动,作者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屠户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的过程。 D、本文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妥协,不能抱有幻想,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13、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世间万物美不胜收。你可知那普普通通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 ,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笔下的山水,是他冲决罗网、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 , 小桥流水人家。”此情此景,怎不叫马致远心生思乡之愁?望着河水滚滚东流,日夜不停,孔子感慨道:“。”夜雨绵绵,凄冷孤苦,陆游用“僵卧孤村不自哀,”来抒发自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面对同样的夜雨,李商隐则用“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来寄托自己对相聚的渴盼。海上一轮红日在残夜中冉冉升起,江边的春意悄然追随旧岁而来,面对此情此景,王湾不禁写道:“。”

  • 14、对联由两个互为对仗的语句组成,要求结构一致,词性相对。小安同学准备写一副对联来宣传内江,请你根据“一路、争创、甜城、蜜炼、沱江、万象”等备选词语,帮小安完成下联。

    横批:魅力内江

    上联:笔绘大千世界

    下联:

  • 15、请根据以下材料,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钟灵毓秀,天造地设——魅力内江。九曲十一湾水道,三百里唯美江景;碧水如诗,青山如黛,内江是一匹如画锦缎。碧血丹心“孔子师”、官吏楷模“二宰相”、文脉昌盛“三状元”、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内江是一方人文沃土。内江曾经盛产甘蔗、蜜饯,浸润出内江的“甜美滋味、甜美佳人、甜美生活”,“甜城”的美誉蜚声中外,内江是一段甜美历史。一江带水,四通八达,资源富集,物产丰饶,让这里宜商、宜业、宜居、宜游,内江是一座未来新城。

  • 1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①漫步于隆昌古宇湖畔,耳际传来古宇湖的轻音,那是候鸟的欢唱与清风的应。湖面仿佛清幽的眸子,没有北方大漠的粗 , 只有青山的翠与蓝天的远。徘于千年的古驿道,斑驳的石板见证了隆昌昔日的繁荣。信步于云顶寨,古老的城墙下,树丛莽莽榛榛

    ②于重龙山巅,俯瞰资中。遥见白云湖湖面浩缈 , 翠色点缀着碧波,九天灵禽飞渡。谷田坝的晨曦在雾霭中微露,岚光晴向日边开,尽显安详静谧。跳蹬河暮影婆娑,野花肆意绽放

    ③行走在东兴大千园内,山翠水缓,草绿树茂,听鸟鸣声声,那原本疲倦不堪的身心,顿感轻松。小池中色彩各异的游鱼,目空一切,安闲自在。城外山青水绿,沃野千里,幸福的农家人正争先恐后地将梦想镌刻在大地上。在天冬种植基地内,数万亩天冬一望无垠 , 犹如缓缓打开的画卷,描绘着来年的丰收。

    ④威远石板河一石成底,托起浅浅清流,两岸奇峰相对,林木森森。初夏的骑龙坳群峰俊秀、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是个游玩的好时节。“百里来龙俩母分,蜿蜒飞架半天云”,俩母山双尖挺秀,众山环列,山间苍松翠柏,迎风轻拂。葫芦口水库湖面烟波苍茫,天水相连,恰似一幅绝妙的泼墨山水画。

    (1)、第①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hé) B、(kuáng) C、(huái) D、莽莽榛榛(zhēng)
    (2)、第②段中加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浩缈 B、雾霭 C、安详 D、绽放
    (3)、第③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疲倦不堪 B、目空一切 C、争先恐后 D、一望无垠
    (4)、第④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威远石板河一石成底,托起浅浅清流,两岸奇峰相对,林木森森。 B、初夏的骑龙坳群峰俊秀、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是个游玩的好时节。 C、俩母山双尖挺秀,众山环列,山间苍松翠柏,迎风轻拂。 D、葫芦口水库湖面烟波苍茫,天水相连,恰似一幅绝妙的泼墨山水画。
  • 17、屈原、陆游、欧阳修、杜甫、辛弃疾、苏轼都在参选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历史人物”,请你任选一位,为他撰写600字左右的个人介绍。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包括事迹介绍、人物评价等方面。

  • 18、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选题一: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一书中,作者认为宋江“明显是一个软弱不济之人”。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从《水浒传》中概括出至少两个支持你观点的事件。

    选题二: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 19、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郑伯克段于鄢

    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②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③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④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⑤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⑥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⑦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有删改)

    (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B、狙公卒馁而死。 C、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D、段不弟,故不言弟。
    (2)、先秦诸子召开一场学术思想座谈会,根据甲、乙、丙三则发言内容,推断依序应是何人的主张,正确的一项是(     )

    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我们应该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乙:我不求富贵利达,不做自欺欺人瞒心昧己的丑事,无须装成一副伪善者的面孔。

    丙: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其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迎刃而解。

    A、韩非子/孟子/老子 B、孔子/荀子/老子 C、韩非子/荀子/庄子 D、孔子/孟子/庄子
    (3)、根据上文完成以下两个题目。

    (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翻译成现代汉语)

    (2)请分析文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 20、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齐威王使田忌救赵。初,孙膑与庞涓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而客待之,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于是威王谋救赵,以孙膑为将,辞以刑余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辎车中,坐为计谋。

    (1)、上文选自《资治通鉴》,与《左传》同属体史书。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孙膑与庞涓学兵法       (2)自以能不孙膑

    (3)田忌而客待之       (4)辎车中

上一页 694 695 696 697 6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