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是小语同学做的读书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

    选项

    作品名称

    读书方法

    形象特点

    A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

    尼摩船长: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B

    《骆驼祥子》

    圈点批注

    祥子:起初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摘抄与做笔记

    谢廖沙:做事认真负责,很有主见,沉着冷静,善交朋友,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D

    《经典常谈》

    选择性阅读

    司马迁:善游历,胸襟阔大,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A、A B、B C、C D、D
  • 2、班级开展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汕尾市“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市区盛大举行。龙舞、麒麟舞、英歌舞、汕尾渔歌、钱鼓舞、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河田高景、八音曲班、东埔竹马戏、汉服秀、五色狮等表演队伍轮番上场,以边巡边演的形式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站式”的非遗民俗文化观赏体验。

    活灵活现的麒麟舞、火爆“出圈”的英歌舞、悠扬动听的汕尾渔歌、古朴典雅的正字戏、细腻优美的白字戏、气势恢宏的五色狮表演……12项“非遗”项目组成的表演队伍,浩浩荡荡从市区三马路口出发,沿着文明路、二马路巡演,表演者边表演边向两侧的市民、游客挥手贺年,市民、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幕幕精彩的瞬间,喝彩声、欢呼声不断,巡游队伍所到之处一时间万人空巷。

    (选自《汕尾日报》2024 年 2月 13 日)

    (1)、结合材料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2)、学校准备邀请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送课进校园,请你帮忙写一则宣传标语。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回顾八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之旅,阅读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吸引我们探寻            的世界。在黄土高原上,我们感受了一场不容束缚、不容jī bàn的让人            的安塞腰鼓;在自然奥秘中,我们感受了花香鸟语令人心旷神怡,潺潺溪流让人忘却烦恼,cǎo zhǎng yīng fēi令人精神焕发的大自然景象; 在散文游记中,我们还欣赏了黄河壶口瀑布的一川大水,一路奔波与 chí chěng,形成一个个漩涡时的磅礴景象……阅读这些经典文章,能让我们             他们的人生智慧,受到美的熏陶。直到今天,经典诗文虽然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jī bàn        (2) cǎo zhǎng yīng fēi        (3) chí chěng

    (2)、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斑驳 目瞪口呆 体会 B、斑斓 叹为观止 体悟 C、斑驳 叹为观止 体会 D、斑斓   目瞪口呆 体悟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经典诗文虽然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但是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B、经典诗文虽然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C、经典诗文不仅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D、经典诗文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山”“白水”描绘了色泽明丽的送别场景。 B、借“浮云”“落日”,抒发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C、借写“班马”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 D、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 5、默写古诗文。

    (1) 关关雎鸠,。(《诗经·周南·关雎》)

    (2)蒹葭萋萋,。所谓伊人,。(《诗经·秦风·蒹葭》)

    (3) ,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 食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

    (5)根据提供的信息,把下表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出处

    诗句

    批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表达了对天下贫寒之士的担忧,饱含忧国忧民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 但余钟磬音。

    尾联进一步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静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体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旷达胸怀和与友人间的真挚情谊

  • 6、根据要求写作。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能够在书海里汲取智慧,能够在与他人相处中见贤思齐,也可以在大千世界里受到启发,成就更好的自己。

    请以“在          世界里          自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全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不得套作或抄袭,不得出现影响校名、人名等。

  • 7、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地图

    侯发山

    ①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家里有人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后来结为伉俪。奶奶曾感激地对爷爷说,若不是嫁给他,把她带进城里,她早被风沙给“吃”了——她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二百多天都是风沙……

    ③爷爷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免不了唠叨他的“想当年”。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

    ⑥“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

    ⑦“这个桥建得好,建得好!”爷爷感慨不已,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地瞅,“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

    ⑧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⑨“南水北调?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的那个计划?”爷爷扑闪着昏花的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对!”小兵忙不迭地点头。

    ⑩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又趴在地图上瞄起来。忽然,他叫道:“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

    ⑪“是啊,毛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

    ⑫“好!古人绘制地图就是实地测绘,后人常常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顾名思义,大禹的足迹。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哪像你们,唉!”爷爷说罢,又说,“只是我的腿不当家,怕是走不动。”

    ⑬“爷爷,我开车带您去。”“中。”爷爷爽快地答应了。爷爷退休后,家人多次说要带他去旅游,他都拒绝了,说.“全中国我都跑遍了, 山山水水都在我的心里。”

    ⑭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

    ⑮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

    ⑯小兵憋住笑,说:“爷爷,我是知道,但还真没来过……现在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测量和绘制的。 ”

    ⑰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 “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

    ⑱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刊载于《小小说选刊》2022年第14期,有删节)

    (1)、爷爷“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例如退休后还经常查看地图就是一种具体表现,文中还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回答。
    (2)、文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4)、选文标题“中国地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8、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请选出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生命中总会遇到不幸,遭遇不幸时,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B、人和花是相同的,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无数个体汇成生命的长河,永不枯竭,永无止境。 C、自己和家人曾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而弟弟又身患绝症生命垂危,作者由此感悟到人的一生充满了不幸与困难,语句有些消极与忧郁,文章的基调是忧伤的。 D、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点明中心,将文章的感情升华了。
    (2)、结合语境,请从用词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结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原因。
  • 9、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 , 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洞然。又杂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 , 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注】①轩:小的房室。②栏楯(shǔn): 栏杆。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有仙则        (2)惟吾德        (3)无案牍之劳形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又杂兰桂竹木于庭/亭亭净 B、不能得/谢太傅寒雪内集 C、洞然/蒙乃就学 D、兀坐/其人舍大喜
    (4)、请用“/”给乙文画线的句子断句。

    项 脊 轩 旧 南 阁 子 也 室 仅 方 丈 可 容 一 人 居

    (5)、根据【甲】文,刘禹锡判断“室”陋不陋的标准是什么?按照他的标准,【乙】文中归有光的“项脊轩”是不是陋室?为什么?
  • 10、在班级开展的“寻梦之旅”研学活动中,假如你可以邀请下列名著中的一位人物和你同行,你会选择谁?请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

    祥子(《骆驼祥子》)       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 11、依据《骆驼祥子》的内容,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情节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丙--乙 B、丙--乙--甲 C、乙--丙--甲 D、丙--甲--乙
  • 12、小思在图书馆看到一则公益广告,产生了疑惑,请你帮她解答。

  • 13、走进名胜古迹,同学们发现了有趣、巧妙的对联,因为拍照的疏忽,没有拍到下联,请你帮同学选出此处的下联,并将下联正确、规范地抄写在横线上。

    上联: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            下联:                                                     

    A.五千年城阙仍雄永固                  B.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

    C.千载之古都月明风和                  D.钟鼓声可寻宫阙楼台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爱的人身行好事。邓稼先jū gōng jìn cuì,死而后已;闻一多慷慨淋漓,怒斥敌人;鲁迅以笔为戎,爱憎分明。和平年代,也不乏对祖国心怀chì rè的人,每一位          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也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晨曦微露中,有环卫工人俯身清扫的          ;城市建设现场,有建设者          在脚架上的火热;万家灯火背后,有无数电力人员的协作……通过他们实际行动,负担起爱国的重任。虽然他们对自己的“壮举”不以为意,但世界因他们而变得五彩bān lán。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jū gōng jìn cuì    (2) chì rè        (3) bān lán

    (2)、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坚持     忙碌     奋斗 B、坚守     忙乱     奋斗 C、坚守     忙碌     奋战 D、坚持     忙乱     奋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他们实际行动,担负起爱国的重任。 B、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担负起爱国的重任。 C、他们的实际行动,担负起爱国的重任。 D、他们的实际行动,负担起爱国的重任。
  • 15、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 16、默写古诗文。

    (1)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脱我战时袍,。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自己欣赏莲的高洁清白,在任何环境都坚守美好,不同流合污,不尽显媚态的语句是:“”。

    (6)古诗词典雅质朴,意蕴丰富。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思。如“日”,是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借壮丽之景抒愁苦之情:   “”;“花”,是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发现路疑无而有,景似绝又现之喜:“” 。

  • 17、同学们,这一学期的学习之旅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们在语文课本中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有坚定执着、无私奉献的邓稼先;有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闻一多;有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有忠孝节义、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有真诚善良、深爱孩子的阿长;有老实厚道、传递真情的老王;有为人宽厚、严于律己的叶圣陶;有默默无闻、传递雷锋精神的哈尼小姑娘⋯⋯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值得你欣赏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他们身上都有什么闪光点呢?

    请以“我眼中的他/她”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及要求:

    (1)选择身边熟悉的人,明确“他/她”是谁。

    (2)从生活中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优秀品质,选材围绕中心,叙述详略得当。

    (3)表达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4)文章贴近生活,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 18、“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欲齐其家者,须先修其身。家风好者,家道兴盛;家风差者,贻害社会。

    我校七年级(1)班即将开展“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我来宣】班级要用一副对联作为活动宣传语,请你挑选最恰当的下联(     )

    上联:仁义礼智信为本

    下联                            

    A、传家有道惟存厚 B、传家继世孝当先 C、温良恭俭让作则 D、勤俭治家声誉远
    (2)、【内涵我来悟】活动中,同学们在分享自己的“家风家训”时,都提到了“孝”和“信”,请你根据“孝”的解读,完成“信”的解读。

    “孝”: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就像小孩扶着老人的样子,表达晚辈对长辈的孝顺。

    “信”:

    (3)、【家人我来请】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七年级(1)班班委准备邀请学生家长来分享自己的家风家训故事。下面是邀请函的内容,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根据提示帮助他们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七年级(1)班学生家长:

    您好!

    [A]家风家训,是家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家庭教育的宝贵财富。为了加强同学们对家风家训的了解和传承,我班将举办“好家庭 好家教 好家风”主题活动,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认识到家风家训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家风家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此次活动,与我们一起分享您的家风家训故事,[B]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扬和传承家族文化。

    七年级(1)班班委

    2024年7月9日

    (1)[A]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应将“”改为“”。

    (2)[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19、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①著:附着。②混:混杂。③芳尘:香尘。④乾坤:天地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首句通过描述白梅的生长环境,展现了白梅坚强、耐寒的特质,为后文描写白梅的高洁品质做了铺垫。 B、“不同桃李混芳尘”一句通过与桃李的对比,突出了白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表现了白梅的高贵。 C、“忽然一夜清香发”一句描绘了白梅在寒夜中突然绽放的情景,营造了一种粗犷豪放、缠绵哀怨的意境。 D、《白梅》一诗托物言志,诗人通过赞美白梅的高洁品质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想象一下,你走在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山林之中,突然看见远处的一株白梅在寒风中傲然挺立,令你驻足。请根据本诗内容,描述你看到的画面以及你的内心感受。
  • 20、弓手者,善射且精矛,武艺高强,人皆敬畏。然其技艺之精,非止于武。尝遇窃者于市,贼亦善击刺之术,与弓手相峙。弓手不遽【注】与斗,反邀其于兵尉马前较量。贼心动摇,以为弓手怯也,遂大意。 弓手趁机疾出,一矛刺之,贼立毙。人皆叹其智勇。

    又,弓手亦通书画之道,每有余暇,则挥毫泼墨,自成一家。其画,或山水,或花鸟,皆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书则工楷草隶,各有风骨,人皆以得其墨宝为荣。

    弓手之技艺,非一日之功。 自幼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终成大器。其事迹传于乡野,人皆称颂。

    (节选自《艺者传·弓手篇》)

    【注释】遽(jù):急。

    (1)、弓手在战斗中除了依赖箭术,还常常利用下列哪项技能来取胜?(     )
    A、智谋 B、力量 C、速度 D、防御
    (2)、《卖油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惟手熟尔”的道理,那么本文告诉我们要磨炼精湛的技艺又该怎么做呢?请从原文中摘抄一句话来回答。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遇窃者于市                  射于家圃(《卖油翁》) B、贼立                            而顷刻两(《狼》) C、自成家                         板已自布字(《活板》) D、大意                            肃拜蒙母(《孙权劝学》)
上一页 531 532 533 534 5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