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离别之际,师生用古诗词互勉。请根据课文内容,完善师生之间的毕业赠言。
(1)小宇:“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愿你能不畏艰险,不惧挑战,乘风破浪,所向披靡。
(2)小叶:生活中难免有困境,但“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一直努力走下去,我们也能找到光明。
(3)小文:愿同学们在接受挑战时,能有“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的心态,像苏轼一样笑对挫折。
(4)张老师:进入高中后,一定要记住“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你的老师和朋友们永远在母校等你回来!
-
2、请你根据活动内容,完成小题。(1)、下面是同学们编写班史的思路图,请根据提示,补全空缺处的内容。
①②
③④
(2)、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在《解密》的创作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________
-
3、下面是班史“序言”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小题。
①一张毕业照,一本留言簿,一箱沉甸甸的书,一路求索知识的足迹,这就是我们三年来全部的财富。倘使有一张足够大的内存卡,我会把这三年的时光都存储下来,分分秒秒,点点滴滴。 。
②曾经在月下偷豆【甲】掘蚯蚓钓虾的“双喜”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突然间长大变得坚强的“杜小康”们。为了父亲的“背影”,为了门前的“台阶”,也为了“藤野先生”们批改过的一份份试卷,我们累并充实着。
③三年的时光我们匆忙走过。我们流过泪,却伴着欢声笑语【乙】我们踏着荆jí,却嗅得万里花香。我们用勤奋和智慧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辉煌,我们用梦想和青春编织了这温馨绚丽的初中生活。教室墙上的那副对联“拼一个春夏秋冬,换一生无怨无悔【丙】我们曾试图把下联对得更工整些,但至今仍没想出来。所以,生命中注定要有一些遗hàn和失落,只有如此,生命才显得更完整,更强大。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倘使 荆jí 绚丽 遗hàn
(2)、在文段【甲【乙【丙】处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3)、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每一秒都有一个忙碌的身影,每一分都有一张熟悉的笑脸;一点一画面,一滴一镜头。 B、每一分都有一张熟悉的笑脸,每一秒都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一滴一镜头,一点一画面。 C、每一分都有一张熟悉的笑脸,每一秒都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一点一画面,一滴一镜头。 D、每一秒都有一个忙碌的身影,每一分都有一张熟悉的笑脸;一滴一镜头,一点一画面。 -
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邓稼先那始终站在研究第一线,昼夜计算筹划的身影,令人感动;阿长那虽然不识字却拿着《山海经》给鲁迅的身影,令人感动;父亲那用大半辈子,一块砖一片瓦修建新台阶的身影,令人感动……
在你的生活中,相信也有令你感动的身影,触发过你的情思,影响了你的成长。请以“那个身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字迹工整、书面整洁;(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
5、祥子遇见过的主人也不算少了,十个倒有九个是能晚给一天工钱,就晚给一天,表示出顶好是白用人,而且仆人根本是猫狗,或者还不如猫狗。曹家的人是个例外,所以他喜欢在这儿。他去收拾院子,浇花,都不等他们吩咐他,而他们每见到他做这些事也必说些好听的话,更乘着这种时节,他们找出些破旧的东西,教他去换洋火,而那些东西还都可以用,他也就自己留下。在这里,他觉出点人味儿……
“先生!”祥子低着头,声音很低,可是很有力:“先生另找人吧!这个月的工钱,你留着收拾车吧!车把断了,左边的灯碎了块玻璃;别处倒都好好的呢。”
“先洗洗,上点药,再说别的。”曹先生看着自己的手说,太太正给慢慢地往上缠纱布。“先洗洗!”高妈也又想起话来。“先生并没说什么呀,你别先倒打一瓦!”
祥子还不动。“不用洗,一会儿就好!一个拉包月的,摔了人,碰了车,没脸再……”他的话不够帮助说完全了他的意思,可是他的感情已经发泄净尽,只差着放声哭了。辞事,让工钱,在祥子看就差不多等于自杀。可是责任,脸面,在这时候似乎比命还重要,因为摔的不是别人,而是曹先生。假若他把那位杨太太摔了,摔了就摔了,活该!对杨太太,他可以拿出街面上的蛮横劲儿,因为她不拿人待他,他也不便客气;钱是一切,说不着什么脸面,哪叫规矩。曹先生根本不是那样的人,他得牺牲了钱,好保住脸面……拉包月而惹了祸,自己有什么可说的呢?这要被人知道了,祥子摔了人,碰坏了车;哪道拉包车的,什么玩意!祥子没了出路!他不能等曹先生辞他,只好自己先滚吧。
“祥子,”曹先生的手已裹好,“你洗洗!先不用说什么辞工。不是你的错儿,放石头就应当放个红灯。算了吧,洗洗,上点药。”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北漂人祥子由“追梦”到“破梦”的过程。 B、祥子怒辞杨宅的主要原因是杨宅的人对待下人苛刻而小气。祥子很注重人格尊严,他不堪忍受对方牲口似的使唤。 C、祭灶这一天,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时,被侦缉队的一个人盯上了,这个人是孙侦探,他把祥子辛辛苦苦攒的准备买车的钱敲诈走了。 D、“凡是有人出钱的事,他全干。三毛也好,两毛也好,他乐意去打一天旗子,随着人群乱走。他觉得这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这里写出了祥子的勤俭精明。(2)、结合选段内容分析,祥子和曹先生各有什么特点? -
6、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归田录》)
【乙】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①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②相联如胠篋③ ,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众服为确论,皆服其技精。
(《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①喻皓 :人名;②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③胠篋:打开的箱子。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微颔之(然而) B、乃以瓦布之(于是,就) C、众服为确论(正确的言论) D、尔安敢轻吾射(轻视)(2)、对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B、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C、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D、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3)、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故事,说明技艺专长,也在熟能生巧的道理,不需骄傲自满。 B、对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卖油翁却显示不屑的样子,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在陈尧咨射箭技术不精。 C、乙文中“笑”,体现喻皓对匠师无能的嘲笑,从侧面突出了喻皓修建本领的高超。 D、两篇文章都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描写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志,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里弹奏、长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D、“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吗?请概述理由。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母亲的味道
①母亲的习惯、做派和别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样抽烟,喜欢盘腿坐在床上,嗓门粗大,说话的语气总像跟人吵架。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母亲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头晕恶心。后来我知道,母亲是有狐臭。都说狐臭会遗传,我却没有,反而对气味格外敏感。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开始远远地避开母亲。
②我10岁那年,父亲在为人盖房时从二楼摔下来去世了。从此,母亲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鱼,一年四季穿着高筒胶鞋在水里蹚来蹚去。每天晚上,母亲收摊回来,人都会累成一摊泥。我给母亲温一盆洗澡水,洗好碗后便躲进自己的房间里。可是最终还是被母亲喊出来给她搓背。母亲的身上又添了浓烈的鱼腥味,和着难闻的狐臭味,我几乎无法呼吸,胡乱搓几把,便逃也似的离开。
③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母亲的失业,意味着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也意味着我的大学梦将成为一个泡影。那些夜里,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母亲的咳嗽声惊醒,走到母亲的房前,房门虚掩着,母亲背对着我在擦父亲的照片,我听见母亲对着照片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就高,我不能把她给耽误了……”
④我站在门外,心突然又酸又软,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
⑤母亲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儿,母亲却做得很开心。她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母亲身上的狐臭味越来越淡,到后来,我竟闻不出那种气味了。
⑥后来,我如愿以偿,考进北京一所大学。每隔一段日子,母亲会准时寄钱和信来,总是说让我安心念书,说自己很好……薄薄的信纸上,仍然是母亲特有的复杂味道。大二的寒假,我回家过年,在小城下车,已经是夜里十点。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寒气逼人。我走出车站,搓着冻僵的双手,疾步往家赶。刚出车站,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吆喝:烤红薯,香甜的烤红薯……是那个我一直听了二十年的口音。我慢慢走过去。直到我走近,母亲才怔了怔,扑过来为我拍肩上的雪,一把把我拉到炉子旁,把一个烤红薯塞在我手里,一迭声地问我:“冷吗?累吗?甜吗?”母亲身上满是烤红薯香甜的味道,很浓很浓的香味。
⑦那夜我帮母亲推着车一起回家,一路上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母亲说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医院的活儿人家不让做了;母亲说一斤烤红薯能挣三毛钱,卖一天,也能挣不少钱呢;母亲还说,我有钱,你在学校一定不能替我省钱,要吃好……
⑧我跟在母亲身后,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和迟缓的步履,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泪悄悄地模糊了双眼。
⑨研究生毕业后,我拒绝了北京好几家大公司的挽留,执意回了老家那座小城。母亲很歉疚:都是因为我,不然你留在北京发展多好,咱这小城,委屈你了。我笑着跟母亲开玩笑说,北京再好,没有妈妈,也是一座空城。母亲笑,不再说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却背过身,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⑩回家以后,帮母亲洗澡,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当这时,母亲身上的狐臭味、鱼腥味、汗酸味、香烟味、消毒水味、烤红薯味、油烟味那些为了养活一个家而散发的味道,似乎全消失殆尽。
⑪我闻到的,是纯粹的芬芳的,淡而舒缓的芳香,这才是母亲真正的味道。
(1)、文章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四件事,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其余两件事。第一件事:在菜市场卖鱼;第二件事:失业后担心“我”学业,半夜向父亲的照片诉说。
第三件事:;第四件事:。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寒气逼人。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在意母亲的不完美。读了本文后,请你结合自身体验,把想对自己母亲说的话写出来。 -
9、阅读《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完成小题。
①大平原无边无际绵延开去,千里沃野,坦荡开阔。清晨的土地,刚刚睡醒一样,打着呵欠,腾起潮润润的水汽。泥土的气息,厚重绵长,从四野漫散开来。金色的晨光,纷纷披落。
②父亲坐在田头,一脸欣喜。他抽着旱烟,啧啧道:“咱这地方,真是宝地啊,年年风调 雨顺,种什么长什么。”父亲是种田的好手,很多年里,父亲把土地当做根,他自己已经像土地一样,对每种作物的秉性了如指掌,他会娴熟地侍弄它们。
③那一年,父亲种了两亩地西瓜,长势非常好。西瓜成熟了,父亲找人帮着把西瓜摘下来,又圆又大的西瓜被整齐地码放起来,田头堆起了一座座碧绿的小山。这么多西瓜,在当地卖不完。父亲早早和叔叔大伯们商量好了,他们找来了大车,要去大同或者包头卖西瓜。究竟是哪里,童年时的我分不清。对于我来说,那些地名,仅仅是远方的象征,代表着父亲此去将是万水千山。
④我们都以为,这车西瓜一定会卖个好价钱。可是十几天后,父亲和叔伯们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每个人都胡子拉碴,一脸沮丧。原来,半路上遇上暴雨,西瓜烂了大半,剩下的减价处理掉了。毫无疑问,这次赔大了。
⑤所有的心血,就这样毁了。母亲心疼得大哭起来。那几天,母亲不吃不喝,愁得不行。我和妹妹们知道,父亲给我们买裙子的承诺也兑现不了了。瓜田里,剩下的西瓜寥寥无几。昔日茂盛的瓜田,显出衰败的模样。父亲在瓜田里抽着旱烟,眉头凝成一个“川”字。忽然,他把手中的旱烟狠狠一丢:“西瓜遭了殃,不是还有玉米吗?玉米收成好,咱也有指望!”
⑥以后的日子,父亲天天在玉米田里忙。间苗、浇水、除草,父亲把所有的汗水都挥洒在玉米田里。我们眼看着玉米拔节一样长,粗粗壮壮的玉米,仿佛都卯足了劲儿,要为父亲争气。玉米长到一人多高了,修长秀颀,三亩多玉米田,连成一片碧绿的波涛。家乡肥沃的土地,愈发显出厚重的底色。风过处,玉米叶子水袖一样舞着,“刷拉拉”作响。父亲的脸上,一片憧憬。
⑦秋风吹过千里平原,玉米熟了。成熟的玉米田泛着黄色,显出迷人的风韵。棵棵玉米上,那硕大的玉米棒子,仿佛植株上醒目而荣耀的标志——又丰收了。瞧,很多玉米拱出了外皮,露出粲然一笑,籽粒玛瑙一般饱满莹润。玉米金黄的牙齿在秋阳下灿灿生辉,那种黄色,就是一个个动人的笑靥,无比生动。爽朗的秋天,天无边无际地蓝着,云自由自在地飘着。玉米田里的我们,笑声连成了串。好收成,就有好日子。那一季,我们收获的玉米快要把粮仓挤爆。
⑧以后的日子,父亲的那句“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就成了我们一家人都能心领神会的语言。每当遭遇困境,我们就学着父亲的语气说:“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大家知道,只要像父亲一样不灰心、不丧气,就会收获满地微笑的玉米。
⑨生活的原野上,到处都有希望的种子,只要信心还在,希望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文章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展现了父亲怎样的形象特点?忽然,他把手中的旱烟狠狠一丢:“西瓜遭了殃,不是还有玉米吗?玉米收成好,咱也有指望!”
(2)、本文以“西瓜遭殃了,还有玉米”为题有何好处?(3)、文中有很多生动精彩的语句,请你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瞧,很多玉米拱出了外皮,露出粲然一笑,籽粒玛瑙一般饱满莹润。玉米金黄的牙齿在秋阳下灿灿生辉,那种黄色,就是一个个动人的笑靥。田里的玉米在笑,笑得那么恬然自得,那是丰收的微笑,无比生动。
-
10、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阅读名著”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但目前初中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不容乐观。下面是某中学所做的该校初中生阅读情况调查:
【材料二】①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以将精读和跳读结合运用,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②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特别是像《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往往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读者很急切地想知道故事或者人物的结局,这时不妨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先把小说读完再说。
③快速阅读可以从平时的阅读中开始训练,做到以下几点: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以默读为主,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不少于400字;读的时候视域要宽,不回视,扫视范围要随训练逐渐扩大;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有删改)
【材料三】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1)、请根据材料一,总结初中生在阅读名著中面临的两个问题。(2)、你的同桌小文经常不能完成名著阅读的任务,他说:“学习时间本来就紧张,哪有时间看名著?”请你结合材料给他提两条建议,并进行劝说。(3)、为了提高同学们阅读名著的兴趣,请为此写一条宣传标语。 -
11、在下列横线处,补写出相应的古诗名句。
(1)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2)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论语》十二章中,“ , 。”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4)《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里有表意相似的两个语句是: , 。
-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B、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我们了解了神奇的海底世界,感受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C、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系统退化,这无疑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地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
1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同学都不以为然 , 觉得对这些问题不必较真。 B、张老师从教二十年来一直忘我地工作,他是当之无愧的教书育人楷模。 C、参加“创建文明城区”的社区志愿服务者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微不足道。 D、晶莹剔透如珍珠般的樱桃被放在红色小篮子里,光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
1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深霄 陡峭 语无伦次 妇儒皆知 B、惶恐 烦琐 耐人寻味 大庭广众 C、烦燥 丰饶 天涯海角 锋芒必露 D、竹杆 屏嶂 锲而不舍 言外之义
-
15、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选聘(pìn) 钦佩(qīn) 亘古(gèng ) 慷慨淋漓(gǎi) B、校对(xiào) 哺育(pǔ) 秩序(zhì) 诲人不倦(huì) C、默契(qiè) 荒僻(pì) 咀嚼(jiáo) 气冲斗牛(dǒu) D、颤抖(chàn) 呜咽(yè) 凝望(níng) 深恶痛绝(wù)
-
16、作文。
欣赏美景,乐在其中;获得新知,乐在其中;克服困难,乐在其中;结交挚友,乐在其中;积极奉献,乐在其中……升入初中后,你在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以“我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和要求:(1)明确“乐”的原因,并选取一到两件有代表性的事来体现“乐”。(2)详略得当,充分描写“乐”的过程。(3)恰当表达“我”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4)请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姓名、学校等信息。
-
17、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学校开展“大话西游、畅言心得”主题活动。(1)、下面是小语浏览《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借芭蕉扇
②三打白骨精
③大战红孩儿
④大闹蟠桃会
⑤被压五行山
A、⑤②①③④ B、④②③①⑤ C、④⑤②①③ D、④⑤②③①(2)、学校开展“大话西游、畅言心得”为主题的分享活动。小语阅读分享经验丰富,老师请他告诉同学们如何写名著阅读分享稿,以下是他准备的思维导图,请根据思维导图将发言稿准备完整,要求表达简明、连贯、通顺。发言稿
写分享稿首先要有① , 我们要心中有听众。然后要写好开头,要有② , 并且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第三是概述内容清楚。第四是要分享个人感悟。最后要写好结束语,在这里可以重申观点,让③;也可以推荐名著,说说理由;还可以幽默调侃,逗人一笑。
(3)、小语分享了名著阅读心得。下面①—④的内容有一处标点符号和一处语言文字运用表达不恰当,请找出来并写修改建议。①读完“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幻的冒险之旅。②这本书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对古典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③唐僧师徒四人虽然性格迥异,但他们能够相互扶持,最终成功取得真经。④在困难面前,我们与其逃避,不如战胜它,面对它。
A.第一处:第 句,修改:。
B.第二处:第 句,修改:。
-
18、阅读回答问题。
农家
【唐】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①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将谓②田中谷自生。
【注释】①羸(léi)牛:瘦弱的牛。②将谓:就认为。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出现在诗歌中的情景 ( )A、夜半呼儿 B、稻谷自生 C、耕牛无力 D、趁晓耕地(2)、诗歌□处,有人推测是“苦”字,有人推测是“闲”字,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联系全诗内容阐述理由。 -
19、阅读。
曾子杀彘
先秦•韩非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①为女杀彘②。”妻适③市来。
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⑤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⑥彘也。
注:①反:同“返”。②彘(zhì):猪。③适:从。④特:只不过。⑤待:依赖。⑥烹:煮。
(1)、文中没有讲述到的事件是( )A、曾子之妻子去赶集。 B、曾子之子想随母亲去赶集。 C、曾子之妻到集市买刀,让曾子杀彘。 D、曾子杀彘。(2)、曾子被评为2024年度“十佳父亲”,假如你是评委,请你说说理由。(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待父母而学者也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B、曾子之妻之市 宋之丁氏(《穿井得一人》) C、妻止之曰 止有剩骨(《狼》) D、特与婴儿戏耳 门外戏(《陈太丘与友期行》) -
20、阅读回答问题。
嘘!这里睡了一阵风
王落
①冬天的风,纷纷呼啸而过,连心都是冷的。
②山顶的小木屋里,一位妈妈正坐在温暖的火炉前,给孩子讲故事呢。孩子靠在妈妈的腿上,听得入了迷……
③就在这时,一阵狡黠的冬风找到了小木屋的破绽,它“呼”的一下吹开窗户,跑了进来,刺骨的寒风顿时席卷了整个小木屋。妈妈赶紧放下故事书,艰难地走到窗边,想把窗户关上。可冬风“嗖”的一下掉头飞过来,抢在妈妈关上窗户之前逃了出来。
④可是,这阵脾气暴躁的冬风压根没想到,它匆匆离开的时候,尾巴不小心卷走了一小段故事。这是一段关于春天的故事,暖暖的、绿油油的,还能闻到一点点太阳花的香味呢。
⑤这段故事真是太美太美了,所以,带着它的这阵脾气暴躁的冬风也渐渐变得比从前温柔了许多。带着淡淡的太阳花香味的冬风,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动不动就乱发脾气、大吼大叫了。现在,它甚至会在高兴的时候偷偷吹几句口哨,那是一首很古老的歌,是它小时候从孩子们那里听到的。那时,小小的冬风很喜欢这首歌,可是,妈妈却不允许它唱,因为这是一首歌颂春天的歌。妈妈说,所有的冬风都应该讨厌和春天有关的一切……
⑥有一天,这阵冬风在山谷里遇见了另外一阵冬风。另外一阵冬风的脾气更加暴躁,说起话来像在咆哮:“喂!兄弟,你怎么温柔成这个样子!哈哈……”“天哪,我身上有什么别的味道吗?”它慌忙低下头,仔细闻了闻,哎呀,除了寒冷、无情和绝望的味道,似乎真的有一点点……有一点点淡淡的太阳花的香味……
⑦“天哪,这可如何是好?”冬风羞得满脸通红。它连声再见都没有说,就匆匆掉头跑了。
⑧它飞得太急了,根本没心思看路,最后,“咚”的一下撞到了一棵大树上。这可不是一棵普通的大树,大树上,住着喜鹊一家。这会儿,喜鹊爸爸和喜鹊妈妈出去找吃的了,只剩下一只还没有学会飞的小喜鹊在家。
⑨被冬风这么用力一撞,小喜鹊从窝里掉了下来。“不好!”冬风眼疾手快,一下子接住了小喜鹊,然后把小喜鹊平安地送回了家。小喜鹊朝冬风挥挥翅膀,兴奋地叫道:“我认识你!你一定听到了我的祈祷,所以过来教我学飞,对不对?”
⑩“你……认识我?”冬风显得很吃惊。
⑪“因为,你身上有一股淡淡的太阳花的香味。妈妈说,闻起来就像是春天呢。所以我一下子就认出你了。”小喜鹊越说越高兴,忍不住又扑起翅膀。
⑫“可是……可是……”冬风又忍不住涨红了脸,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来,“你难道不觉得,一阵冬风有太阳花的香味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吗?毕竟,所有的冬风都应该绷着脸,坏脾气,冷冰冰……”
⑬“为什么呢?你也可以当一阵善良的、温暖的、有太阳花香味的冬风啊。”小喜鹊打断它,滔滔不绝地说着,“ ”。
⑭冬风不说话了,它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变得和其他冬风不一样。现在,它甚至开始有点喜欢自己身上的味道了。
⑮“我可以给你唱首歌吗?”小喜鹊红着脸说:“当作对你的感谢。”小喜鹊实在是太热情了。不等冬风回答,就咿咿呀呀地唱起来。
⑯天哪,是那首赞美春天的歌!冬风一下子就听出来了。“这首歌,我小时候也听过呢。”冬风把目光望向远方,幽幽地说道,“可惜现在,我长大了。”
⑰“长大了又怎么样呢?”小喜鹊瞪大眼睛,天真地问道,“大人也可以像孩子一样,唱孩子的歌:像孩子一样,分享孩子的喜悦呀!”
⑱冬风忽然明白了,它挥手告别小喜鹊,跳着舞飞走了。它唱着那首赞美春天的歌,坚定而响亮。它要告诉妈妈,不是所有的冬风都必须一个模样。
⑲虽然冬风的心还是冷的,但是,它的心开始变得跟从前不一样了。凡是它飞过的地方,都开出了一朵朵洁白美丽的花。这些花像一条厚厚的“白绒被”,盖在山坡上,盖在树林上,盖在田野上……
⑳冬风飞呀飞呀,不知飞了多久。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冬风觉得自己越来越小,越来越虚弱,最后,它停在小喜鹊居住的大树下,像个孩子一样睡着了。
㉑出来找食物的小动物如果从这里路过,小喜鹊就会轻轻对它们说:“嘘!小声一点,这里睡了一阵风,一阵有着淡淡的太阳花香味的冬风。”
(1)、从全文的内容来看,下列句子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亲爱的冬风,你为什么不能也尝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呢? B、有太阳花香味的冬风,是一阵多么不一样的冬风呀! C、虽然有太阳花香味的冬风有些奇怪,但是那又怎样! D、你可以变成一阵春风,把温暖、太阳花带给大家!(2)、小语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梳理了故事内容,请你补充完整。冬风席卷小木屋→①→冬风接住小喜鹊,并平安的送回家→②→冬风飞过百花开
(3)、小语同学读了课文,作了如下批注,其中有两处未完成,请你帮助小语完成。原句
批注内容
这阵脾气暴躁的冬风压根没想到……
从词性的角度:用了“暴躁”这个形容词,形容冬风猛烈、肆意。
冬风羞得满脸通红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①
这些花像一条厚厚的“白绒被”,盖在山坡上,盖在树林上,盖在田野上……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②
(4)、小语同学对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章的梳理,你认为选文可归为哪一类?请根据选文内容说说理由。篇目
类别
体裁特点
《蚊子与狮子》
寓言
篇幅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皇帝的新装》
童话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等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