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孤山记
【清】邵长蘅
余至湖上,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从一奚童,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①墓下。已舍艇,取径沮洳间,至望湖亭。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南屏诸峰,回合如大环。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西行过陆宣公祠,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并湖行二里许 , 足小疲,坐西泠桥石阑。学士指点语余曰:“宋贾似道②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即此地。”嗟乎!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妖冶歌舞亭榭之侈丽,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其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年,遗迹顾至今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寂然,惟风林寺闻钟声寥寥也。作记以游之明日。
【注】①林处士:指林逋。归隐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有“梅妻鹤子”之称。
②贾似道:南宋奸相。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取径沮洳间 径:径直 B、并湖行二里许 许:表约数 C、学士指点语余曰 语:告诉 D、今皆亡有 亡:通“无”,没有。(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
(2)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年,遗迹顾至今尚存,何耶?
(3)、邵长蘅《夜游孤山记》与柳宗元《小石潭记》均以山水游记寄寓情志,但抒情手法迥异。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两篇文章在“景与情”关系处理上的不同。 -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宋仁宗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两年后改任扬州知州时,作了这首《别滁》。
(1)、诗歌的首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诗,请简析两首诗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
3、在春野散步,莫怀戚品出亲情能托举“整个世界”;看院中花朵盛开,宗璞感悟到生命永恒;忆灯笼往事,吴伯箫叹“数燎原的一把烈火”;仰望大雁归来,利奥波德聆听着“野性的诗歌”……作家们对自己的某段生活的咀嚼、品味,从而获得了某种人生感悟。其实啊,在我们每个青少年的人生经历中,也一定有类似的美好东西陪伴了(看)我们的成长。
请以《细品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2)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心之所向锦官城
①“锦官城外山如色,春雨飞花红满川”“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等诗句常常在耳边萦绕。诗句中的锦官城即成都,自古以来便是无数人心之所向的地方。
②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近些年因为张艺谋导演的宣传片、歌手赵雷的民谣《成都》等的加持,成都越发人见人爱起来。其实成都让人流连忘返的,又何止是街头的风景呢?探寻古蜀文明奥秘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全国唯一君臣合祀的寺庙武侯祠、全国第一家互动体验专题博物馆大熊猫基地、全国唯一保存了隋唐园林遗迹的桂湖公园、当今世界唯一留存的无坝引水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旅游资源是如此的优质丰富。真要都走一遭,十天半月也不够。
③这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拥有自然与人文景观,更在于其开放包容的文化气度,如同沸腾的火锅般“可涮烫一切” , 天南地北的人来到成都都能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历史上,成都与许多名人都产生过伟大的互动:山西人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山东人诸葛亮为成都留下了闻名遐迩的武侯祠,“蓉漂”诗人李白、杜甫、陆游……客居成都期间均写下大量传世佳作。
④成都的魅力,还蕴含在成都人特有的生活哲学中。他们既能在盖碗茶与龙门阵中品味闲适,亦能在软件园与开发区里争分夺秒。办公室内架床拼搏者有之,街头巷尾悠然漫步者亦有之。“劳”中寻“逸”,“忙”后得“闲”,成都人这种劳逸结合的生活智慧,让日子过得“巴巴适适”。
⑤若问成都人何以如此从容,答案藏在其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中。“喔豁”“不存在”“安逸惨了”……成都人总能以俏皮的方式,调侃生活中的所有际遇。在成都博物馆,有一个东汉陶俑让人印象深刻:它头扎布巾,单脚跃起,左臂环抱小鼓,右掌挥舞鼓槌,咧着大嘴,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似乎都在笑。有人说:“这个陶俑真是像极了成都人!”
⑥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进程中,历史和现代碰出火花,成都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城市魅力,在于让文化基因与现代生活达成共振,为每个个体提供发展与栖居的最优解。
(1)、锦官城让人心之所向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概括作答。(2)、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3)、下面的材料放在第几段的结尾比较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如今,全国许多知名汽车生产厂家在成都形成了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各地创客汇聚成都……一位外地软件工程师感叹:“许多人不是已经在成都创业,就是在来成都创业的路上。”
-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 , 按前两句判。)
① , 君子好逑。(《关雎》)
②蒹葭萋萋,。(《蒹葭》)
③挑兮达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
(2)请默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颈联和尾联,或者默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的首联和颔联,先写出题目再默写。
答:。
-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论魏晋(不论) B、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C、日光下澈(穿透) D、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箬篷覆之 B、见渔人,乃大惊 乃记之而去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潭西南而望 D、能以径寸之木 以其境过清(3)、对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带领妻子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这里的人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了他,都哀叹惋惜。 C、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忽然跑来,又快速离开,好像在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而行,时隐时现。(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写景物,但风景各异。甲文描写的桃花源与世隔绝,环境宁静优美;乙文刻画的小石潭潭水澄澈,游鱼灵动自由。 B、两文都有清晰的写作顺序。甲文写渔人进桃花源——游桃花源——出桃花源;乙文写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上气氛。 C、两文都以“记”为名,但写法不同。甲文借游记之体讲述虚构故事来表达社会理想;乙文用小石潭上所见来表达作者被贬的悲伤。 D、两文语言精练,各具特色。甲文善写神态,如“大惊”“皆叹惋”塑造了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形象:乙文巧用比喻,如潭上溪流“斗折蛇行”,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 -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深海空间站将让工作人员在近1000米以下的深海中工作生活两个月。 B、《哪吒2》能否冲进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三,都将取决于海外市场的表现。 C、DeepSeek不仅是中国本土团队的突破性探索,更是梁文锋个人的标志性成果。 D、我们的校园餐旨在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保障其健康成长和良好饮食习惯。
-
8、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蓉城四月,花香鸟语 , 正是踏青的好时节。去东安湖体育公园看看吧,这里新建的场馆规模宏大,设计精妙,让人叹为观止;或者去歌舞大剧院打卡,舞台上的演员们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 表演更是精彩绝伦。在这些自然或人文之景中,我们沉醉其中,也许能获得人生的某种大彻大悟。
A、花香鸟语 B、叹为观止 C、天衣无缝 D、大彻大悟 -
9、下列语句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句是( )A、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蓬的航船。 B、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C、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朔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D、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惮去身上的尘土。
-
10、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踊跃(yuè) 一盏(zhǎn) 震撼(hàn) B、家眷(juàn) 蓦然(mù) 频繁(pín) C、萌发(méng) 褶皱(zhě) 缄默(jiān) D、骨骼(gé) 狩猎(shòu) 山麓(lù)
-
11、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收到过不同的礼物,它可以是一块蛋糕,也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恩师的一次谆谆教诲,也可以是亲人的某次温暖陪伴;可以是朋友的一句关心话语,也可以是邻里的一个美好微笑……每一份礼物或许都会在你前行的路上带给你幸福、信心与鼓励。
请以“谢谢你的礼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不少于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繁花
①小时候,我寄养在浙东古镇的外婆家。记忆中,我那虽不富裕却又十分爱花的外婆,总在老屋的天井里,翠竹织篱,种花植草,让春兰秋菊,以及不同的盆花点缀其间,把大自然的美色迎入家中,为原本平淡的岁月,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外婆家一步一景,随处见花,满屋花香,让我感受到了江南古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性意境。
②童年的我最喜见花开,见花落。外婆最善以花美容。她总是将自己一头乌黑锃亮的头发梳理得柔顺光滑,然后盘成发髻,并在发髻上佩戴一朵灵动的鲜花。春天的蔷薇、杜鹃、玫瑰,夏天的栀子、茉莉、珠兰,秋天的木樨、建兰、菊花,冬天的芙蓉、山茶、蜡梅,一年四季,应有尽有,仿佛在外婆的发髻上开起了“花博会”。外婆的发髻,又犹如二十四节气,成了繁花物候的创意,别具一格。待到农历六月,古镇的山野里,那一簇簇凤仙花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外婆总会带着我一同上山采撷。她抓取一捧新鲜的凤仙,加入明矾,用木槌捣烂成泥状,然后用银簪挑上少许,涂于指甲根部,并小心翼翼地用绿叶包裹住。两三天后除去包裹的叶子,指甲上就会现出半轮朱印,似新月弯弯,如晓星灿然,数月不褪色,胜似现在流行的美甲,在那时却是一种不花钱的审美享受。擅长女红的外婆,平时不仅会把自己打扮得光鲜靓丽,而且会把山野的鲜花,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缝绣在自己的衣衫、布鞋上,让自己的形象融于鲜花,呈现出一种“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垂髻淡淡妆”的自然朴素之美。
③“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外婆经常摘采江南的四时花卉作为食材,烹制出千姿百态的盘中餐。外婆自己酿酒、制酱,并以花浸酒、酿酱,使美酒更加香醇可口,花酱更有天然的味道。外婆的这些私人创制的特产,既可祛病健身,又能延年益寿。外婆酿制出的桂花酒、玫瑰酒、菊花酒以及桂花酱、玫瑰酱等,引得左邻右舍争相前来品尝。每逢节庆日,外婆总是提前准备好各色鲜花,给我制作花馔。桂花汤圆、桂花年糕、桂花糖芋艿等美味甜品,以及汆玉兰花、莲花豆腐、菊花鱼圆等精美菜肴,都是我的心头爱,让我有了舌尖上的享受。
④每年春节到来之际,外婆都会早早地开始用鲜花装点家里,被牡丹、碧桃、蝴蝶兰等鲜花点缀的老屋,处处充满喜庆和魔力,留下了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经典场面。到了农历的百花生日,嗜花如命的外婆总是虔诚地给家中的花朵剪贴上七色彩缯,并让我扎上红绸带,插上小红旗,向百花表示庆贺。她告诉我,这是在给花卉“赏红”,若是这天不赏红,花树就会被气死,这就像年三十夜里小朋友收取“压岁包”一样。最后,她会意味深长地说一句:“待花如待人。”
⑤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在花开的日子里,外婆的花俗却渐渐消泯和失传了。但是,令人开心的是,自然界的“繁花”依然盛开。江南的街巷里坊,陈列着各色鲜艳的花卉盆景,人们对花的喜爱和迷恋程度只增不减,寄情于花,让生命的四季皆染花香。现代农村更是顺势而为,不少花卉基地大力发展特色花卉种植产业,为乡村振兴增色添香。
⑥外婆的繁花习俗和“花文化”的创意,确实是一笔新时代文商农旅融合的“好生意”,这乡愁值得留存和发扬光大。每一个花开的世界,生活永远精彩,我愿外婆喜爱的繁花,永远繁华。
(摘编自2024年3月21日《新民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外婆在家中种花植草,表明外婆是一个十分爱花、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B、第⑤⑥段描写现代生活中“繁花”盛开的种种表现,表达了对传统“花文化”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C、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古诗词是文章重要的细节,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文章通过描绘外婆爱花的种种表现,赞颂了外婆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2)、寄情于花,生活皆染花香。请梳理第②~⑤段内容,仿用所给四字句式概括出花的作用并填写在相应横线上。第②段:以花美容
第③段:A
第④段:B
第⑤段:以花兴农
(3)、通过加点词语,赏析下面的句子。嗜花如命的外婆总是虔诚地给家中的花朵剪贴上七色彩缯,并让我扎上红绸带,插上小红旗,向百花表示庆贺。
(4)、文章以《外婆的繁花》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植物相处
李汉荣
①不管如何,与人相处多了也会有烦的时候。即使孔夫子在世,天天接受他老人家的教导,恐怕有时候也想请假两天在家里闭门思过,享受独处的宁静。即使李白在月光下复活,与他三五天喝醉一次是可以的,甚至是“不亦快哉”的,但如果日日狂饮,夜夜醉倒,不仅诗写不出来,还会喝垮了身体。“圣人”和“诗仙”尚且如此,何况世上并非都是你喜欢和热爱的人,产生“烦”甚至更不好的情绪就难免了。
②宠物大约就是由此“宠”起来的,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可爱温驯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适度地拉开与“同类”的距离,而在与“异类”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与这些动物相处,人可以回复到一种简单的心境,不必戒备和算计,也不必有那么多的礼节,更不用点头哈腰献媚讨好,这一切都免了。动物不欣赏人类的文化,你只要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猫就偎在你的怀里,狗就向你撒娇,鸟就向你唱歌。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也变得简单、纯洁了,人就有了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
③但是人能与之相处的动物的种类还是太少了,宠物是人精心选择和驯化了的。人不能和狼相处,麻雀好像压根儿不想与人类建立什么亲近的关系,它们只喜欢给人类制造一些小麻烦。人更无法考虑与虎、豹子等凶猛的动物相处,只能在动物园里隔着铁栅远远地欣赏它们的英姿。
④这样,我们就格外思念大自然中的植物了。于是我来到植物们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⑤这泛绿的青草可是从白居易的诗里生长出来?蒙蒙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我看见了车前草,还是在《诗经》里那么优美地摇曳着。狗尾巴草,那么天真地守在路边,谁家的狗丢了尾巴?遍地好看的狗尾巴,令千年万载的孩子们想找到那一定很好看的狗。三叶草,三片叶子指着三个方向,哪一个方向都通向蝴蝶的翅膀。趁我伏在泉边喝水的时候,野百合( )开了,洁白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它嫌我的手太粗糙,嫌我的气息太浑浊?太阳花开了,这么灿烂的笑,我看见太阳的颜色了,我比天文学家看得清楚,我不用到天上去看,太阳的亲生女儿全都告诉我了。
⑥茉莉、菊、栀子、玫瑰……( )叫一声它们的名字,就感到灵魂里生出温柔、芬芳的气息。是的,许多植物的名字太美了,美得你不忍心大声呼叫它们。含着感情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你便感到这个春天的爱情又纯洁又慷慨。( )守在昙花旁边,不要为天上的星月缭乱了视线,注视它吧,它漫长的一生里只有这一个灿烂的瞬间。竹子正直地生长着;芭蕉粗中有细,准确地捕捉了风的动静;仙人掌握着满把孤独,又用一手的刺拒绝轻薄的同情;一不留神,青藤就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却被一条蛮不讲理的溪水挡住了去路。我也被挡住了去路,于是就躺下来。一觉醒来,野草莓包围了我,多亏不远处松林里那五颜六色的蘑菇向我不停地递眼神,让我看见一条通向远方的幽径,否则,我怎么能走出这温柔而芬芳的围困?
⑦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书里的思想抖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看青翠挺拔的玉米怎样抱起自己心爱的娃娃,看聪明的辣椒怎样在寒冷的土里找到一把一把的火,看豆荚躺在小床上如何构思,看韭菜排列得那么整齐,像杜甫的五律……
⑧与植物呆在一起,人会变得诚实、善良、温柔并懂得知恩必报。世上没有虚伪的植物,没有邪恶的植物,没有懒惰的植物。植物开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它是为自己开的,无意中把你的眼睛照亮了。植物终生都在工作,即使埋在土里,它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没有谁告诉它生活的哲学,植物的哲学导师是深沉的土地。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集》)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轻轻地 悄悄地 静静地 B、悄悄地 静静地 轻轻地 C、悄悄地 轻轻地 静静地 D、静静地 轻轻地 悄悄地(2)、题目是“与植物相处”,但是文章开头又对植物只字不提,联系第②段内容,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这样,我们就格外思念大自然中的植物了。”一句中的“这样”指的是上文哪些内容?(4)、结合全文,作者从植物那里学到了些什么?请简要概括。 -
14、文言文阅读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 , 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1)示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3)、【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4)、【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
-
15、学校七年级准备开展“名著大讲堂”活动,邀请八年级刘刚同学给学弟学妹进行名著讲解。(1)、专题一:“小称呼、见深意”
刘刚:《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大家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大家对他的称呼如数家珍,有“美猴王”“齐天大圣”“行者”“悟空”等。
张奇:最后孙悟空还被封为①“”。
刘刚:非常好,同学们,其实“称呼可见深意”,通过它可以感悟人物性格和品质,比如“齐天大圣”这个称呼就可以突出孙悟空的个性。
张奇:我觉得从“齐天大圣”这一称呼里就可以体会到孙悟空②、的个性。
刘刚:不错,我考考你,你知道《朝花夕拾》中“阿长”名字有何由来吗?这一称呼又有何深意呢?
张奇:③
(2)、专题二:配“形象大使”刘刚:如果要给“和美活动”配“形象大使”,你觉得下列人物中哪个最合适,请结合原著情节说明理由。
观音菩萨 嵇康 范爱农
-
16、晓语和晓文围绕“跨越时代,你想与谁相遇”的话题展开讨论,请你补全对话。
晓语:如果时光倒流,我想遇见孔子,聆听他对弟子有关“(1) , 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诲;想遇见曹操,体会“(2) , 山岛竦峙”的壮阔;还想遇见元方,感受他在《陈太丘与友期》中回击友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 , (4)”的不卑不亢;还想遇见李白,感受他“夜发清溪向三峡,(5)的江行体验……这该是多么美妙啊!
晓文:我想遇见将雪巧妙比喻为“(6)”的谢道韫;想遇见书写出“(7) , 江春入旧年”哲理诗句的王湾;想遇见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绘出“(8) , 受降城外月如霜”亘古苍茫的李益;想遇见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出怀才不遇的悲凉,漂泊天涯愁思“(9) , (10)”的马致远。
-
17、综合性学习,“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某校九年级开展“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司机,他对店主说:“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你也有一份好处。”店主拒绝了。顾客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正色道:“这事我不会做。”顾客恼羞成怒说:“有钱不赚,我看你太傻了。”店主要顾客马上离开。顾客却热情地握住店主的手说:“我就是那家运营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
【材料二】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更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材料三】小刚的爸爸常把“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自己家的家风家训,以此来激励鞭策全家。
【材料四】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的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主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1)、上述四则材料中与“人无信不立”这一主题无关的一则是________(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与主题有关的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
18、活动中小语制作了“聆听美好”主题手抄报,请帮他完成手抄报的部分内容。
静①______(mì)的月,已悄悄爬上了树梢,像孩子天真的脸庞。美丽的银光幽幽地照在树叶上,又轻轻地( )回来,把树点②______(zhuì)成一片片,一点点,显得十分( )。温柔的银光一缕缕地洒在路上,像母亲的手在( )着你;她又溜进人的心里,似春天融化的冰雪滋③______(rùn)着你。一阵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如此美好的明夜,我不忍心做其他的事。我不想把她惊动,我怕这位美丽的少女隐④______(nì)了。恬静的夜,恬美的月儿,我想:今夜,倒上一杯香茗,摆上一盘可口的月饼,静静地倚在窗台上,不就恰若置身于世外桃源了吗?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正确的汉字。① ② ③ ④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反弹 秘密 抚爱 B、反射 神秘 抚摸 C、反弹 神秘 抚摸 D、反射 秘密 抚爱(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阵风吹来,树影摇曳着,月光、树枝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B、一阵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也跟着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C、一阵风吹来,月光摇曳着,树枝、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D、一阵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树影也跟着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后作文
每个人一生都处于不断的比较当中:跟自己比,跟他人比;比技能,比人品,比勇气,比智慧,比意志,比贡献……比让我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捷径,也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请以“比”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得套作;(3)不少于600字;(4)书写工整规范。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劳动中锤炼优良作风
李洪兴
①不久,一张“这个动作,数十年未变”的海报在全网刷屏。照片中,习近平总书记肩扛铁锹,面带微笑,阔步向前,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翻看老照片,30多年前,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也是一把锄头扛肩上,意气风发走在劳动队伍的前列。时光荏苒,初心不改,情怀不变。人民领袖肩扛劳动工具,同干部群众一起走向劳动现场,带头示范着不能忽视‘劳’的作用”,引领全社会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共产党人发扬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四风’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劳动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踏实劳动,在劳动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锤炼优良作风,团结带领群众一起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③劳动砥砺初心。党员、干部带头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对劳动和创造的认可和礼赞。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理想,成为毕生的行动指南。1933年在江西瑞金沙洲坝,毛泽东同志挽起衣袖、卷起裤腿,铲土挖井,和群众一道打出了清澈甘甜的井水。打好劳动底色,铸就为民本色,方能成就更有价值的人生。
④劳动养成作风。焦裕禄同志在河南兰考工作时要求干部深入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基层是读不完的书,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干部与群众而对面沟通,肩并肩劳作,既能交朋友,听想法,察民情,又能很好解决长期坐办公室而产生的“机关病”。党员、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那里获得无穷的力量。
⑤劳动的内核是实干奋斗。在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操控精度达0.001毫米级数控机床的特级技师董礼涛,为攻克技术难题,一扎进车间就是十几个小时。在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从独创高效率桥吊操作法到带动团队一同创新,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工作20余年始终精益求精。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风采,生动诠释了一个哲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历史前进的每一次跨越,无不凝结着亿万劳动群众的实干和奋斗。
⑥一勤天下无难事。今天,无论是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还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都需要有那么一股子干劲、闯劲、钻劲。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在时代洪流中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创造出不负历史和人民的业绩。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共产党人要同大家一起走向劳动现场,引领全社会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 B、带头劳动,诚实劳动,打好劳动底色,铸就为民本色,方能成就更有价值的人生。 C、与人民面对面沟通。肩并肩劳作,既能互通有无,又能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D、马克思在青年时代便将“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作为毕生的行动指南,这体现出劳动的内核。(2)、文章第①段介绍海报和老照片,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②段引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