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于《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中的人物长妈妈和鲁迅是同一门的邻居,鲁迅在她的影响下,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B、《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C、《二十四孝图》批判了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封建孝道。 D、《狗·猫·鼠》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了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
-
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清水一般的杨绛
李娟
①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②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③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④她八十余岁时,钱锺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⑤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⑥钱锺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有她一生陪伴在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⑦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⑧尘世间,她最爱的俩人都离她而去,内心的悲苦和孤独无以言表。八十余岁的老人,提笔写下散文集《我们仨》,写下一个学者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患难情深,写下我们仨在人世的点点滴滴,如微风细雨,温馨感人。
⑨那段灰暗的日子,他们都被下放“干校”劳动。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她温情而柔弱地支撑着他,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⑩杨绛先生年近九十岁,开始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那些手稿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模糊不清,她一字一句艰难地辨认,抄录,整理,而后相继出版了《容安馆札记》《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⑪钱先生离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完成钱先生未完成的事业。她以这样的方式,寄托自己深深的思念。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⑫有一次,媒体邀请她参加作品研讨会,她没有去。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听她的话,令人莞尔。
⑬她说得真好。她就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内心一样干净,清澈,透亮。她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世之态,也不被俗世所打扰,一生沉浸在文字里,一活就是百余岁,终成一代大师。成为被世人尊称“先生”的女性。
(1)、选文写了关于杨绛先生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若把文章标题改为“杨绛先生二三事”,好不好?为什么?(3)、第⑬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4)、按要求品析语言。(1)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从描写的角度)
(2)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从修辞的角度)
(5)、选文第②段说:“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回顾《老王》一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的快递如何
①伴随电商的一路高歌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快递,业务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快递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当早,完整的国家邮政系统在古代就已经建立了。
②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叫作“驿传”或者“邮驿”,是政府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组织,官办、官管、官用。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公文往来和军情传递。公文和军情对时效的要求就非常高。那么,这套系统的速度有多快呢?
③汉代马递的最快速度是日行400里(汉代1里等于345米,400里等于138公里)。唐代则规定,每天车行至少120里,骑马180里,敕令须日行500里(唐代1里等于450米,500里等于225公里)。清代设立了军机处,传递文书的速度提高到一昼夜600里甚至800里(清代1里等于510米,800里等于408公里)。咸丰和同治时期,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出现了“红旗报捷”,各驿站必须接力传递讯息。
④如何保密是古代快递业十分重视的问题。为了防止泄密,古人采取了不少手段。
⑤秦代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同时对投递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硬性要求;老弱和不诚信的人不能担任投递员。防止泄密最重要的手段是密封。在秦代,文书通常写在竹简上,传递前,人们会将邮件捆扎妥当,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写在绢素上的文书则要装入书袋中密封。
⑥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就有函、箧、囊等。在唐代,公文邮件的封装通常要用囊封。封泥不仅有保密作用,还有等级之分,最高5封,最低3封,封泥越多,邮件越重要。清代邮件的封发、保密和防损工作做得更好,有“重封入递”“木匣入递”“绢袋封发”“汇总封发”等多种装封手段。清代在速递奏折一类的重要邮件时还有专用的封装程序,使用“封桶”“报匣”“夹板”等封套,外人是绝对看不到的。
⑦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也有物流服务。古代生鲜速递可以追溯到唐代,山东官员进贡海鲜时,为了保证新鲜,会用毡子密封,然后用驿马快速运到长安。然而,这种果蔬生鲜的快递业务大多是为了满足王公贵族们的口腹之欲,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被言官和文人们批评。
⑧古代物流也会运输很多来自国外的商品,算是最早的“海外购”。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出“丝绸之路”。隋唐时,除了陆路外,还可以走海路,东到日本,西到波斯湾。到了宋代,海运和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杭州和密州都设置了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那时海外的商品有几百种,如香料、宝物、皮货、食品等,其中光是香料就有一百多种。明代的海外贸易虽然时开时禁,但总体上十分繁荣,很多我们现在常见的农作物都是这个时候才被引入中国种植,例如南瓜、玉米、番茄等。
(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选文题目有什么作用。(2)、选文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通常”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以下内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伴随电商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快递,业务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B、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是政府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组织。 C、咸丰和同治时期,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出现了“红旗报捷”。 D、秦代不仅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封装工具和手段也更加丰富。 -
4、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绂传
李侍郎①绂② , 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③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译,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④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绂(fú):李绂,人名。③赀(zī):通“资”,钱财。④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同 僚 取 架 上 所 有 抽 以 难 公 无 不 立 对 人 皆 惊 骇。
(2)、把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
(3)、请结合原文说说李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5、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太丘舍去
(2)元方入门不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地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3)、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 -
6、古诗默写填空。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诗句: , 。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仅以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悲情四溢的“游子思归图”。其中,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点明主旨的句子: , 。
-
7、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决别的情景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澡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1)、在横线上写出加点字的拼音。①应和 ②贮蓄
(2)、“美不胜收”的意思是:(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改为“” “”改为“”
(4)、上文语段中多处出现了与“鲜花”词性相同的词语,请找出两个:、 -
8、进入了中学,同学们接触了更多的课程,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也经历了更多的事情,在这两个月中,你一定成长了。请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
9、按要求作文
爱,是对人或物的深情,能够带来温暖、力量、希望、奇迹……爱,是喜欢做某事,能够带来勇气、动力、恒心、成功……爱,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爱,使奋斗变得其乐无穷。
请以“有爱才有 ”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5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10、阅读《又见鹭鸶》,完成下面小题
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意地溜达。旱草和水草都已经蓬勃起来,河川里满眼都是盎然生机,野艾苦蒿薄荷和鱼腹草的气味混和着弥漫在空气里,风轻柔而又湿润。在桌椅间蜷窝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松弛开来。
②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们,惊飞了它们,便蹑手蹑脚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③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足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④于是,小河的这一方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时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对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⑤不见鹭鸶,少说也有20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水过河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⑥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鳏夫或寡妇悲怆遁逃……
⑦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⑧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馋和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溯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⑨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宁可舍弃了一个美好的出活儿的早晨,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它们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⑪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⑫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有删改)
(1)、根据提示,把文章的行文脉络补充完整。看见鹭鸶 —→ —→ 思考因由 —→ —→ —→再见鹭鸶。
(2)、请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难以泯灭的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
(2)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
(3)、文章第⑧段“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这句话该怎么理解?(4)、文本的第⑦段连用两个“又见鹭鸶”单独成段,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
11、阅读《田野上的白发》,完成下面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但我劝不动母亲,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她总说:你在外不容易,这田我能种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 和 两件让“我”心痛的事,体现了母亲的勤劳与艰辛。(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的理解。 -
12、小明在《朝花夕拾》的阅读过程中,对阿长的性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请你结合《阿长与<山海经>》的具体内容说明理由。(100字左右)
A. 迷信 B. 马虎 C. 善良朴实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与友期行 三人行 字里行间 B、则是无信 信手拈来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下车引之 呼朋引伴 引经据典 D、入门不顾 瞻前顾后 后顾之忧(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受了委屈就自己走了。
理解:陈太丘的朋友言而无信,失了约不知自省,反而怒骂别人。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翻译:您和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理解:陈元方据理抗辩,让父亲的友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3)、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及下面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
(取材于宋濂《吴起守信》)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这两篇文章的共同主题是:为人一定要①。陈太丘与友人相约正午同行,但友人② , 不仅被陈太丘舍弃,还被七岁的孩童鄙视;吴起和友人约好一起进餐,老友傍晚没来,吴起因为担心“自食其言”而 ③。吴起具备这一品质,因此“能服三军”。
-
14、阅读《观沧海》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于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表达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感情。 B、诗中描写海水和山岛,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C、诗中的两个“若”字,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借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的附文,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2)、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全诗以“①”这个字统领全篇。开头两句直陈其事,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对象;中间六句写所观之景,②“”一词写出了山岛的巍然,“丛生”“丰茂”写出草木的欣欣向荣,澹澹和洪波涌起,显示了大海的③气势;最后借助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④。 -
15、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子夏曰:“ ,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
(4)《论语》中谈论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
16、汉字是世界上独特的以形表意的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学校开展了“我爱汉字”主题活动。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资料,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第一部分
汉字起源
汉字作为汉语的记录符号,穿越时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奔腾不息。它是中国历朝历代主要的官方文字,也是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关于汉字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从考古____的出土文物资料来看,多由图画文字演变而成的“甲骨文”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
第二部分
汉字之美
汉字的字音包含声、韵、调三个部分。汉字如同一个个音符,连缀起来就是美妙的乐章。这乐章或轻快(悠/幽)扬,或高亢激昂,生动体现了汉字的音乐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使汉字形体构造既和谐均(横/衡),又富于变化。书法和篆刻就很好地体现了汉字的形体美。每个汉字都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的汉字组合会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境美。如东晋的陶渊明以“南山”“菊花”“飞鸟”描绘了日(暮/幕)田园图,元代的马致远用“枯藤”“老树”“昏鸦”勾勒出离人秋思图。可见, , 拥有无穷魅力!
第三部分
汉字意义
汉字携带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是解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人们通过研究汉字,可以探寻中国人的思维和处事方式,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礼仪制度、风俗习惯【甲】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发展历程。汉字印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是中华文化和思想的载体【乙】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凝聚力的纽带,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_____。
(1)、请用正楷字书写“我爱汉字”四个字。(2)、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血脉xuè 较少jiǎo 间断jiān B、血脉xuè 较少jiào 间断jiàn C、血脉xuě 较少jiǎo 间断jiàn D、血脉xuě 较少jiào 间断jiān(3)、在文段横线处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开采 B、采掘 C、开发 D、发掘(4)、文段括号内汉字的选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悠 横 幕 B、幽 衡 幕 C、悠 衡 暮 D、幽 横 暮(5)、在文段横线处填入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A、汉字音美如歌,意美如诗,形美如画 B、汉字音美如歌,形美如画,意美如诗 C、汉字形美如画,意美如诗,音美如歌 D、汉字意美如诗,音美如歌,形美如画(6)、在文段【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顿号 逗号 B、顿号 分号 C、逗号 分号 D、逗号 逗号(7)、《现代汉语词典》中“钥匙”的解释有:①开锁或上锁的用具;②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门径。根据词典解释,你认为文段中“钥匙”的意思是。(8)、请你用上“学习”“传承”两个词,在横线处写一句话,补全文段内容。 -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残月也美丽;有人说,平凡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__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8、班级计划在本周开展“走进名著——经典浸润人生”阅读活动及“人无信不立”主题活动。请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任务一: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请你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作品
人物
相关信息
思考
《红星照耀中国》
①
他口才很好,“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
纪实作品要求“用事实说话”,结合整本书的阅读,说说斯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③
②
红军15军团司令,出身窑工,打仗十年,八次受伤。
(2)、【任务二:阅读实践中话诚信】班里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三种活动形式。示例:活动形式: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漫画展览。
活动形式一: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任务三:能言善辩】为了加深大家对“诚信”的认识,班里举行了以“不讲诚信是否会带来严重后果”为辩题的辩论会,请你以正方辩手的身份,代表你方发言。(要求:表明观点,阐述理由) -
19、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 , 予在儋州②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③小巷,民夷④杂揉,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2)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历:经过。④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过,苏轼的幼子,学叔党。绍圣四年随侍苏轼于海南。⑦韩退之钓鱼;韩愈胃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解衣欲睡 更欲远去 B、入僧舍 其人舍然大喜 C、予欣然从之 康肃忿然曰 D、盖竹柏影也 盖自笑也(2)、下面对【甲】【乙】文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欣然起行”传达出作者在寂寞的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之情。 B、【甲】文先叙事继而写景最后议论,全篇脉络分明,篇幅短小,内涵丰富。 C、【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D、【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萧条景象。(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中无处不写“月”,却无一个“月”字,你认为“月”藏在哪几个字里?说说你的理解。(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光?又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呢? -
20、古诗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C、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静态美。 D、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这两幅美丽的画面。(2)、王昌龄左迁龙标时,李白作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此句与画线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