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2)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金樽清酒斗十千,。(《行路难(其一)》)

    (4)登斯楼也,则有 , 宠辱偕忘……(范仲淹《岳阳楼记》)

    (5)《行路难(其一)》一诗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

  • 2、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佳木而繁阴             秀:茂盛 B、杂然而前者             陈:陈旧 C、宴酣之乐,非丝非             竹:管乐器 D、树林阴 , 鸣声上下             翳:遮盖
    (2)、下面句子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作者抓住多个时间节点,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 B、第③段所写的太守宴上投壶弈棋的乐趣,只有太守这个级别的官员才能享受。 C、第④段写日暮而归,在叙事中融入议论和抒情,托出本文“与民同乐”的主旨。 D、本文骈散结合,语言简洁流畅,错落有致,生动传神,体现了欧阳修游记散文独特的语言风格。
  • 3、阅读《“三九”天,气温最低吗?》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九”天,气温最低吗?

    李嘉睿

    ①1月9日,我们迎来“三九”第一天。

    ②“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在我国华北地区,这样的“九九歌”广泛流传,正是民间“数九”这一习俗的生动记录。

    ③“数九”是指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所以也就有了“数九寒天”的说法。历史上,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休养生息,期待春暖花开的到来,“数九”消寒就成了民间习俗中的一件乐事,除了口耳相传、各地版本略有不同的“九九歌”,还有以书法、绘画等形式流传下来的“九九消寒图”等。

    ④以近30年为例,根据平均气温统计,我国有近80%的地区气温最低时段出现在“三九”“四九”。其中,北方地区大部在“三九”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⑤这是因为,冬至时节,大地尚有“余热”。冬至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让冬至成为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此时,我国所处的北半球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弱,因此气温较低。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开始逐渐升高,白天的时长也逐渐增加,但地表每天散失的热量大于接收的太阳辐射。这种能量上入不敷出的状况将持续到“三九”“四九”,这时,地表的热量收支才接近平衡,地表整体“积热”最少,对于我国很多地方来说,全年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此时。

    ⑥不过,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差异明显,不同区域最冷的时段并不完全相同。如江南东部、华南大部等地在“四九”更冷一些。云南、西藏东南部等地,可能在冬至之后就进入一年当中气温最低的时段。而在我国东南沿海和海南岛等地,气温最低的时段可能出现在“五九”。

    ⑦数九寒天,大部分地区的植物进入休眠期,落叶树的叶子脱落,一些动物开始冬眠。而人们并不会闲着,在农业方面,北方地区正好利用耕地间歇期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清沟排水、耕翻土壤等工作,增强耕地的蓄水保水能力,并消灭越冬害虫。在南方地区,人们也需认真做好越冬作物的防寒等工作,保证作物安全越冬。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数九”指从冬至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 B、冬至时,我国所处的北半球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弱,因此气温较低。 C、冬至后,太阳高度角开始逐渐升高,地表每天接收的太阳辐射大于散失热量。 D、数九寒天,大部分地区植物进入休眠期,落叶树叶子脱落,一些动物开始冬眠。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不同地区气候差异明显,不同区域最冷的时段并不完全相同。 B、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不同地区气候差异明显,不同区域最冷的时段并不完全相同。 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不同地区气候差异不大,不同区域最冷的时段基本相同。 D、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不同地区气候差异不大,不同区域最冷的时段基本相同。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引用华北地区流传的“九九歌”,增强了生活气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词“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⑤段中加点的“这”是指“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 D、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时间顺序介绍了“三九”天不同地区的气温异同。
  • 4、下列对这首诗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酬乐天”的“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这首诗是诗人写给白居易的。 B、首联概述自己被贬谪,遭遗弃的境遇,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愤懑不平。 C、颔联连用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也表达共勉之意。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笔走龙蛇、行云流水、颜筋柳骨、铁画银钩□今天的互联网页面、电影海报和各类产品包装设计中,人们可以随处领略汉字之美。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汉字,被设计成□中国风□的代表元素。设计者挖掘中国书法审美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比如,电脑字库对颜体楷书的重新设计,就通过调整间架结构、笔画间距、横竖比例、粗细大小等细节,使其更适合如今的横向阅读和电子显示需要□古老的甲骨文,也成为国潮文创的“资源库”,不仅有甲骨文丝巾、手绘本、T恤衫等实物产品,还有社交软件表情包□“甲骨文名字绘”等互动新媒体产品陆续推出。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钱学森传》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传记作品,通过       的史料和       的描写,将钱学森的成长经历、科研成就、爱国情怀以及人生哲学呈现得淋漓尽致,它将带你走进一个充满智慧和激情的世界,让你在       钱学森先生的风采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A、翔实 细腻 领略 B、翔实 细致 领会 C、详细 细腻 领会 D、详细 细致 领略
  • 7、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宿营(sù)       火(gōu)       大发雷(tíng) B、婷(pīn)       鲜(yán)       附风雅(yōng) C、(miǎn)       制(cái)       自吹自(lěi) D、(yè)       积(zǎn)       金铁马(gě)
  • 8、美的含义是丰富的,美在山水之间,美在生活细微处。最美的风景,是祖国雄伟壮丽的大好河山,也是洒在学校操场上暖暖的夕阳;最美的风景,是厨房里妈妈正系着围裙做可口的饭菜,也是奶奶摇着蒲扇在树下乘凉;最美的风景,是教室里同学专心学习的身影,也是赠人玫瑰后手里的余香……你心目中的美是什么呢?

    请你以“最美的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补全题目,再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花是有脚的,因为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的开在山间崖畔,有的开在房前屋后,有的开在床头案上,有的开在胸前发梢……而有一些花(如: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一旦栖落于心灵的沃土上,就会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来。

    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套作、不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等;请用化名代替。④一律不能使用试卷中阅读材料作为写作素材。

  • 10、【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是夕,天宇开霁 ,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节选自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霁:雨过天晴。②参寥:僧人的法号,苏轼的朋友。后文的“辨才 ”也是僧人的法号。③策杖:拄 着手杖。④据石:靠着石头。⑤行:将要。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无与为乐者   念 :                                 (2)竹柏影也   盖:

    (3)于龙井亭 憩 :                                        (4)至寿圣院   始:

    (2)、请用“/ ”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4)、【甲】【乙】两文都写了月夜之景,但写景的角度不同,请作简要分析。(从多感官的角度)
    (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月夜美景,但表达的情感不一致,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11、一块煤有话说

    从远古走来

    ①很久很久以前,也许是几亿年前吧,我记得我属于一棵高大树木的树干。按照科学家的说法,那是一株二叠纪时期的蕨类植物,丰茂的植物使得距今约两三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成煤时期,也就是在这漫长时期的某一天,我的本体植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轰然倒下,我也就成了森林底层众多腐败植物组织中的一员,被埋了起来。

    ②我的身体开始慢慢腐烂、碳化,渐渐变黑,不知道过了多久,岩石中的矿质开始侵入,我慢慢地开始变得像石头,变成了褐煤。褐煤是煤化程度比较低的初级煤,很软,燃点也很低,一旦挖出来很快就会风化,甚至有自燃的可能。褐煤主要作为发电厂的燃料,也可作为化工原料、催化剂载体、吸附剂等。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进一步石化,变成了烟煤,最后变成了坚硬的无烟煤。或者说,是一块含碳量很高的植物腐殖化石。

    推动工业革命

    ③至少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我们啦,那时还有一些人把我们做成亮晶晶的首饰、器物什么的,煤也可以是黑亮黑亮的哟。不过,我们真正发挥力量是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的。

    ④由于开采容易、价格低、燃烧热量高,我们很快就成为工业革命的主力燃料,在冶铁工业中也被用来代替木头提供碳源。之后,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广,我们的应用也扩张到了全世界。

    ⑤我们为英国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雾霾,当然,现在有了更科学的提法,叫PM2.5.现在,已有大量的证据说明,PM2.5过高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很可能会降低人的寿命。

    ⑥虽然会不好意思,但是我们本身不是纯碳组成的,里面有不少硫、氮之类的物质,在燃烧过程中,这些物质也会被氧化,变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造成雾霾。所以,很多人说我们是“不干净”的能源,嚷嚷着要放弃我们,真是让我们心里好难过啊。

    科技助力绿色用煤

    ⑦不过细想想,这事不能完全赖我们啊,明明是你们人类利用我们的方法也太粗放了一点吧?往炉子里那么一扔就不管了,烧煤有烟,难道烧木头或者原油就没烟了吗?为啥利用原油之前要提炼,我们煤就要直接扔炉子里?所以,如今的解决之道,是如何绿色用煤。

    ⑧实际上,利用科技助力保护环境,是完全可行的。

    ⑨目前,虽然火电厂消耗了大约一半的燃煤,但随着各项政策的执行,中国95%的火电厂已经应用了对我们的各种处理技术,包括脱硫、除尘等工艺,使我们变得“干净”,实际排出有害气体其实并没有人们想得那么多。

    ⑩在西方国家,“清洁的煤”的概念也被提了出来。例如美国还发起了未来发电项目。这个项目正在试图建立起这样一种煤电站:首先将煤气化,然后从中将硫等元素分离出来,作为其他化学工业生产的原料,里面九成的汞也被分离出来,其余的有害金属则转化成无活性的固体矿渣。

    ⑪看来,在科技的帮助下,我们煤还是有希望成为一种清洁能源,甚至完全不输于天然气。

    (1)、本文以“一块煤有话说 ”作为文章标题有什么好处?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无烟煤形成的过程。
    (3)、阅读下面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现在,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说明,PM2.5 过高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很可能会降低人的寿命。

    (4)、文中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12、栀子花,开呀开

    汤素兰

    ①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曾种过一丛栀子花。栀子花花期很长,从五月可以一直开到八月。但五月的栀子花开得最盛,花朵也最大。韩愈有诗“芭蕉叶大栀子肥”,这个“肥”字用得真好。

    ②进入五月,南方雨水渐多,万物生长,蛙鸣鸟叫,天空和大地上的一切都热闹起来,栀子花也赶着趟地盛开。每天清晨,栀子花的清香会随了微风从窗户飘进屋内,把我唤醒,闻着花香,我便知道,院子里又有新的栀子花开了。我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去摘栀子花,这是我每天的“早课”。然而,蜜蜂和蝴蝶总是起得比我早,等我赶到的时候,它们早已经围在这绿色的餐桌上,嗡嗡嗡地闹成一片,争先恐后地品尝那一朵朵新鲜的栀子花。

    ③这花可不是给它们吃的!我赶紧冲过去摘那些新鲜的栀子花,生怕慢一点,它们就会把栀子花吃掉了。

    ④那时候,我家院子里的栀子花不是用来观赏的,我把它们摘下来也不是要插在瓶子里闻花香,而是用来做菜吃。母亲把我每天摘下来的栀子花用开水焯一下,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天,然后沥干水,加入青椒或者红椒,用大火爆炒,便是一碗菜,够全家人吃一顿。

    ⑤那丛栀子花在院子西边,靠着院墙边的土瑞。下大而的时候,雨水常把土墩上的泥沙冲下来,积在院墙的阳沟里。每次大雨过后,爷爷总要清理阳沟,把那些冲积下来的沙土堆在栀子花丛周围,日积月累,那儿便比院子略高,土质也变得松软肥厚。栀子花长在这里,土地里的营养充足,天空中的阳光也充足;又背靠土勘,可以挡了太阳的曝晒,真是得天独厚,难怪一年四季都绿得像要滴出汁液来。

    ⑥我家屋后的山坡上也有栀子花。也许是因为山坡上的土层贫瘠,那里的栀子花丛虽然多,但每丛都不大,叶片不如院子里的栀子厚实,绿得也没有那么深,带一点点黄色。院子里的栀子花是重瓣的,山坡上的栀子花是单瓣的。如果将花丛比作桌子,院子里的大栀子花丛是大圆桌,山坡上的栀子花丛就像小茶几。如果用餐具的大小来比,院子里的大栀子花每一朵都有我们平时盛饭的饭碗大,又深又结实;而山坡上的栀子花像小茶碟,六片花瓣围成一个圈,像浅浅的小小的白色碟子放在小几上,倒也十分般配。不过,它们的花朵虽小,但每一丛花儿都开得多,相比院子里的大栀子花东一朵西一朵孤单单地开,山坡上的栀子花挤挤挨挨,吵吵嚷噻,完全是一副热闹非凡的样子。

    ⑦山坡上的栀子花会结出纺锤形的小果子。果子起先是像叶子一样的绿色,等到秋天,果子成熟了,就会变成金红色。它们小小的果壳上还有几条棱,恰似巧手扎出来的红灯笼,缀在绿叶丛中,玲珑而又喜气。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会把这些红灯笼一颗颗摘下来,晒干,卖给药店换钱。这是我的小秋收。因为摘它们,那些日子,我的手指会被染成黄色,衣服上也会有好几处黄色的斑点,怎么洗都洗不掉。大概因为这黄色,山坡上的栀子花又叫“黄栀子”,它含有天然色素,可以作染色剂,也是一味中药。

    ⑧如今,老家的房子经过几次改造,已不复从前的模样,院子里没有了当年的栀子花。屋后的山坡,从前的山路长满杂树芒草,不能容人通过,山上林木丰茂,遮天蔽日,没有了喜光的黄栀子的生长空间,成了野生动物们的乐园。但那一朵朵洁白的栀子花,永远盛开在我的童年。虽然隔了遥远的时空,我闭上眼睛,屏住呼吸,仿佛又嗅到了栀子花的清香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结合文章前七段内容,概括院子里的栀子花的特点。
    (2)、第①段中说“韩愈有诗‘芭蕉叶大栀子肥’,这个‘肥'字用得真好”,原因是什么?
    (3)、理解文章结尾画波浪线语句的含义。

    虽然隔了遥远的时空,我闭上眼睛,屏住呼吸,仿佛又嗅到了栀子花的清香。

    (4)、文章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5)、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请至少写出三点。
  • 13、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 ”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 ①(事件名称),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② (人名)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2)、下列人物中与介绍相匹配的一项是(     )

    他曾当过窑工,有一副格外友善的模样,少了两颗门牙,笑起来嘴张得很大,就像个顽皮的孩子。

    A、贺龙 B、徐海东 C、刘龙火 D、邓发
  •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2)、诗中松柏的“本性”是(用诗中的词语),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
  • 15、古诗文积累。

    大美山川,牵动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的魂思,营造了特有的中式浪漫。面对“①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有了偶遇早春的喜悦。面对“② ,猿鸟乱鸣”,陶弘景有了想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冲动。面对“庭中有奇树,③ ”,女子有了思念丈夫的寄托。面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④ ,窥谷忘反”,追名逐利者有了放下名利的脱俗。面对“⑤ ”,王维有了对大漠壮观之景的无限遐想。面对“⑥ ”,崔颢对故乡浓浓的思念涌上了心头。

  • 1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                                   

    ①不因此一举,那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②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③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

    ④我们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⑤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⑥它还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A、③②⑤①⑥④ B、④⑤①②⑥③ C、④②⑤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②③
  • 17、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为友人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它与《答谢中书书》《与施从事书》并称“吴均三书”。 B、学习完新闻单元后,知道了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它们通常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 C、《钱塘湖春行》是一首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四联按顺序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 18、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没有意思硬要说,那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B、博山的溶洞、淋漓湖,淄川的蒲松龄故居,周村的古大街,都是淄博的旅游名片。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日本企业通过经济援助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看似“慷慨 ”的援助背后,包藏着别具匠心的政治野心。 B、开头幽默诙谐,中间语重心长,结尾入木三分 , 使整篇文章很有感染力。 C、“趵突腾空 ”为“济南八景 ”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D、钱大爷退休后,每天吃完午饭,在躺椅上无动于衷地午睡到傍晚。
  • 20、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均无误的一项 (     )

    阅读,不仅是一项生活内容,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审美习惯、价值判断、知识构成,多来自于阅读。有了书,你就不孤独,即有了全世界的旅行,即可领略全人类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在①zào热的棚屋里,我们看到了居里夫妇的坚韧与淡泊;②nínɡ视着托尔斯泰的眼睛,看到了他犀利与卓越的精神世界;看着鲁迅的讲义,仿佛听到藤野先生抑扬顿③chuò的声音;与现场观众一同④bíng息敛声,见证吕伟跳水瞬间。

    A、 B、 C、 D、
上一页 325 326 327 328 3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