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所给材料对出下联
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方见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
2、请根据语境提示默写。
当你游览在祖国的青山绿水之中,当你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中,我想,没有一个人会不为大自然创作出这样的杰作而感到惊叹。文人笔下,“山”各有姿态。文人借“山”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亦或借“山”表达自己所处的境遇,让我们随着文人的笔触一起去领略“山”的魅力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欧阳修眼中的山是多而奇的。 “ , 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温庭筠眼中的山是飘逸而优美的许浑“溪云初起日沉阁,”(《咸阳城东楼》)是萧条苍凉的。李商隐“ , 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是惆怅的。 “ , ”,(《行路难·其一》)李白借山表达困境。 “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在首联中概写谪守巴楚、渡尽劫难的经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地处赣皖交界的瑶里古建筑群蕴含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意味,带有浓郁的徽派风格:白墙灰瓦马头墙,绿水青山碧蓝天,建筑之美与自然之景相互映衬。观之心旷神怡。
瑶里的木雕让人印象格外深刻。瑶里山林繁茂,盛产木材。瑶里人将徽派木雕艺术演绎出新的高度。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幢名为“狮冈胜览”的徽派合院式民居——院内的梁柱、窗楣……无不镶有精美繁复的木雕,题材多取自古代名著、神话传说等,多层镂空,画面立体分明,场景人物惟妙惟肖。彷徨其间,宛如置身于一座木雕艺术馆,又仿佛坐在戏台下,眼前似乎就在上演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瑶里古建筑的布局也别出心栽。下游的房子比邻幢上游的房子靠里,让出小块土地,一是为了弘扬谦让文化,房子往里让三分,凡事也都要让三分;二是为了表达美好寓意,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人,“路”会越走越宽。
(1)、文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郁(yù) B、幢(zhuàng) C、镶(xiāng) D、镂(lóu)(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蕴含 B、演绎 C、惟妙惟肖 D、别出心栽(3)、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映衬 B、心旷神怡 C、彷徨 D、耳熟能详 -
4、作文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一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回忆自己的生活,在这个学期里,你收获了什么? 是幸福、坚强、感动,还是……
请以《这个学期,我收获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记事要内容具体,中心突出; ④注意句子、段落之间的连贯; ⑤不少于 600字。
-
5、阅读《昆虫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时刻到了。唉! 没到哩。我又一次上当了。我那一轮一轮的八小时值班监视没见结果。它走了,没有利用自己钻探的成果便遗弃了那个橡栗。没错儿,我完全有理由怀疑自己在树林里所观察到的结果。在绿橡树中,忍受烈日的烤炙,全神贯注地待着,简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
……
整个十月份,必要时求助手们帮忙,我查看了没被下卵的许多钻井。观察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是两个小时,有时候达到或者超过半天。
从上面的选段中,你感受到了作者的哪些精神品质?
-
6、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把长征中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补充完整。

-
7、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你所在的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互联网改变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班级要出一期与互联网有关的黑板报,请你选出正确的操作步骤( )
①设计黑板报具体栏目 ②请老师帮忙筛选材料 ③确定黑板报主题名称
④撰写并加工美术插图⑤成立黑板报编辑小组 ⑥分工并搜集相关知识
A、⑤④②①③⑥ B、⑤③①⑥②④ C、③⑥④⑤①② D、③⑤⑥④②①(2)、同学们搜集到“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的积极意义”的图表(如下) ,请从图表中提取两条有效信息。
-
8、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① , 善用矛。有一偷亦善击刺,唯与此弓手不相下。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② , 适值③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逐曳矛而斗。观者如堵④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⑤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又有人曾遇强寇斗,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满口,忽噀⑥其面,其人愕然,刃已透胸。后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颈。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弓手:又冬弓兵,宋代地方治安早之一。②村步:村连头。步,迈“洋”,码头。③适值:恰逢。④堵:皆。⑤尉:指县尉,维持太县治安。⑥噀(xàn):含在口中而喷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至:(2) 盖乘隙也 盖: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3)、结合选文内容,分别说说“弓手”“壮士”取胜的原因。 -
9、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①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公孙丑下》)
② ,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③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④ ,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⑤《春望》中,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再现了国都沦陷、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的句子是: , 。
-
10、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B、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C、得志,与民由之 由:由于 D、贫贱不能移 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2)、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子未学礼乎 B、往之女家 C、独行其道 D、威武不能屈(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景春首先提出观点,并且运用反问句加强语气,透露出他对公孙衍、张仪的钦佩和羡慕。 B、第②段中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并对景春的观点进行反驳。 C、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有两点:做事情要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D、文章主要探讨了“何谓大丈夫”的问题,先破后立,且多处采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磅礴。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简 牍
①文字的诞生,是一个民族走出蒙昧的象征。作为文字载体的材料,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不断变化。西汉时,简牍是人们书写的主要“纸张”,承载着当时的文化与精神风貌。
②据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周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意为殷商时期,即有成册的文书典籍。在纸张出现以前,作为书写载体的材料种类丰富——龟甲兽骨、金石帛书、竹简木牍……简牍作为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之一,最早可追溯至商,盛行于秦汉,在华夏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
③简牍是“简”与“牍”的合称,是古人用于书写的木片和竹片。依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竹简、木简、竹牍、木牍。简又称“毕”,多为细长条形,可供书写的面积较少。连续书写时,以麻绳编联,单支称为“简”,多支连编在一起称为“册”,如同现今的书籍册页一样。在实际使用中,简的制式多有差异,根据书写需求被制成不同形状,且因内容不同,长度也有差别。牍又称“版”或“方”,多为方形或长方形的薄板,比一般的竹简要宽,可供书写的面积较大,不穿孔,常单片使用,可做到“一板书尽”,多用于记录小事。
④作为古代的“图书”,简牍的内容包罗万象,诸如医药养生、天文数术、兵法礼制、行政公文等。根据内容的不同,定名也有所差异,例如:信牍是用于写信的书简,遣册是记录墓中随葬品器物清单的简牍,签牌是起标识、凭证作用的简牍。古人书写时,自右向左,以毛笔蔽墨书于简牍上,若有错字,则用书刀 (古时刮削文字的小刀,其作用类似于今天的橡皮擦) 刮去墨迹,再重新写即可。
⑤简牍的原材料为竹木,数量丰富,价廉而易得。古人因地制宜,南方地区多竹,则多为竹制;北方地区便多以松木、红柳等木材替代。
⑥作为典型的西汉列侯蒫箅遗址,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了5300余枚简牍,包含众多珍贵古籍与文书档案,生动再现了西汉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从内容上看,这批简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著作典籍,一类为公文奏牍,一类为签牌。其中,典籍类简牍数量最多,内容丰富,尤其是出土的《论语》《诗经》 《礼记》 《春秋》 《孝经》等典籍,对研究汉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第4期,有删改)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文字载体的材料,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不断变化。 B、简牍是“简”与“牍”的合称,是古人用于书写的木片和竹片。 C、古代简牍内容包罗万象,虽然内容不同,但定名是一致的。 D、简牍的原材料为竹木,数量丰富,价廉而易得。(2)、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待说明内容,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简牍。 B、本文第①③段中加点词语“主要”和“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海昏侯墓中出土大量典籍,对研究汉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D、本文是“分——总”结构,采用空间顺序说明了简牍的历史发展脉络。 -
12、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问题。
①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②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③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在园林里装上镜子的作用。 B、第②自然段通过选取的几幅小景,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C、第③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D、选文中“大多” “几乎”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
13、赏析李清照的《渔家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殷勤问我归何处”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我报路长嗟日暮”中,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D、本词通过记梦,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
1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B、“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通过天神移走大山的结局,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古人以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与“阴”相对。《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南岸, D、《周亚夫军细柳》出自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科技进步,数字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我们阅读的内容更加多元丰富,阅读载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阅读,地铁上、电梯里、上下班途中□生活中的每个间隙都能碰到进行数字阅读的人。
A、。” , 。 B、。” , …… C、”。 、 。 D、”。 、 …… -
16、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天堑 颓唐 虬枝 自出心裁 B、婆娑 遏制 狼籍 坦荡如砥 C、干燥 琐屑 挑衅 重峦叠障 D、防御 序暮 簇拥 恹恹欲睡
-
17、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俯瞰 (kàn) 秀颀(qí) 上溯(shuō) 惟妙惟肖 (xiào) B、濒临(pīn) 鲜腴(yū) 喧嚣(xiǎo) 络绎不绝(yì) C、踌躇(chú) 洗涤(dí) 纤维(qiān) 摩肩接踵(zhǒng) D、遒劲(qiú) 逾越(yú) 瞻仰(zhān) 潜滋暗长 (qián)
-
18、根据你对《西游记》的阅读,回答后面的问题。(1)、请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只填写选项字母代号)。
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生性 , 号称“美猴王”,敢于挑战天宫权威,自封“齐天大圣”。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 , 制伏了无数的妖魔鬼怪,为取得真经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 。
A.善恶不分 B.忠诚不贰 C.搬弄是非 D.桀骜不驯
(2)、《西游记》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中,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拒绝?在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认为“进退两难”,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孙悟空几经挫折最后在托塔天王和哪吒的帮助下拿到真扇,灭了火焰山的火,扫平了去西天取经的障碍。师徒四人面对困难的不同态度,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经历谈谈吧。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30多岁才懂父亲
陆川
①小时候,看到别的父子像朋友一样相处,我既羡慕又忧伤。
②我在一个家教很严的家庭里长大,父亲陆天明在外人眼里很温和,但对我从小就很严格,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回到家就扎进书房看书、写作,很少与我交流。从我的童年到青年,父亲与我沟通的次数屈指可数,淡淡的隔阂像薄纱一样,将我和父亲的心灵分隔在两个世界。
③我从小酷爱文艺,梦想长大后能成为张艺谋那样的国际名导。高中毕业后,我准备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但父亲坚决反对我的选择,认为我没有生活积淀和感受,拍不出什么好电影,还会沾染上自高自大的毛病。他自作主张,为我填报了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志愿。父亲掐断了我的梦想,为此我对他有了怨言。
④大学毕业后,我在国防科工委当了一名翻译。一次,我路过北京电影学院,发现海报栏里张贴着导演系招收研究生的简章,我沉睡的梦想再度被激活了。这次,我没有告诉父亲就报考了导演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电影学院一位教授是父亲的朋友,给父亲打去电话:“导演系研究生很难考,你不替儿子活动活动?”父亲断然拒绝了:“他行需要我活动吗?他不行拉关系又有什么用?”
⑤虽然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导演系录取,但父亲的“冷酷”还是让我心里很不舒服,我总觉得父亲有些自私,过分专注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了我的发展。
⑥几年后,我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专业导演,因为是新人,我整整3年时间没有导过一部电影,那时候,我整天无所事事,常常坐在街头发呆。此时,父亲已经写出了《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等颇有影响的剧本,我很希望父亲也能为我写一个剧本,再利用他的影响力为我寻找投资,我委婉地暗示过父亲,但每次父亲都这样告诉我:“你是个男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想到别人的父亲想方设法为子女牵线搭桥,而自己的父亲却对我的事业不闻不问,心里有种难以言说的滋味。
⑦2001年,我的事业终于迎来了转机,我导演的电影《寻枪》荣获国际国内10多项大奖。满以为父亲会表扬我几句,谁知,父亲从电视里看颁奖典礼时,只是淡淡地说: “还行,但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回敬了父亲一句:“在你眼里,我永远成不了气候。”因为话不投机,我与父亲吵了起来,很长时间谁也不搭理谁。
⑧2004年9月,就在我执导的电影《可可西里》进行后期制作时,我年仅55岁的姑姑、著名作家陆星儿患癌症在上海去世。这给亲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特别是父亲,他从小与姑姑感情很深,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
⑨料理完姑姑的后事,我陪着父亲回到北京,此时再看父亲,那个威严、冷酷的男人竟那么瘦弱无助,我内心五味杂陈……见父亲头发乱了,我打来热水为他洗头。这一平常举动,竟让父亲老泪纵横:“孩子,从小到大爸爸对你很严厉,你也许觉得爸爸很冷酷,但爸爸从来都把你的每一步成长放在心里。溺爱和纵容孩子,是一个父亲最大的失职……”
⑩父亲的话让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告诉我:“你在青藏高原拍摄《可可西里》时,你爸爸听说你患上了严重的高原病,累得吐血,因担心你,整夜睡不着,一说起你就泪流满面。”原来父爱一直伴随着我,只是父亲的爱含蓄而深沉,用心良苦,当读懂父爱时,我已经30多岁了。
⑪2009年4月16日,我呕心沥血4年拍摄出的史诗电影《南京!南京!》在央视电影频道举行首映式。记者现场连线远在上海养病的父亲。4年来,父亲知道我数次阑尾炎发作,昏倒在片场;知道我冒着零下30度左右的严寒,一拍摄就是10多个小时……在显示屏上,我清晰地看到父亲嘴唇哆嗦、老泪纵横,几度哽咽难语:“孩子,4年来你受的苦,我和你妈都看在眼里。”我有太多的话想对父亲说,可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是向父亲深深地鞠了一躬……
⑫这些年来,我一直有个心愿,想与父亲合作一部戏。前不久,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高兴地说:“孩子,咱们来个约定:爸爸给你写剧本,你要答应爸爸一个条件,把个人问题尽快解决好。”我们父子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我的心头奔涌着激动和幸福……
(选自《小品文选刊》,有改动)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从小到大“我”对父亲的态度变化。对父亲有怨言——(1)——(2)——(3)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在显示屏上,我清晰地看到父亲嘴唇哆嗦、老泪纵横,几度哽咽难语:“孩子,4年来你受的苦,我和你妈都看在眼里。”
(3)、第⑩段中的“当读懂父爱时,我已经30多岁了”有什么作用?(4)、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其中先“抑”的内容是什么?后“扬”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
2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敢于推翻自己
宛江平
①据传苏轼有一次去拜访王安石,正巧赶上他外出没在屋。苏轼看到桌上留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便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后来苏轼被贬到南方某地,一天,闲来无事的他听见天上有只鸟叫声奇特,便问这是什么鸟,当地人回答:“明月鸟。”过了不久,他又在庭院中看见经常有一些黄色小虫钻进花心,便问当地人这虫叫什么名字,当地人回答:“黄犬虫。”苏轼想起改诗的事,不禁汗颜。
②可见,苏轼是敢于推翻自己的。其实,敢于推翻自己,是不容易的,不过这是可以修炼达成的事。如果悟得其中的奥妙,必将受益无穷。
③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未经自省的人生没有意义”。善于自省,才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理清自己的优长短处,进而勇于推翻自己。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④很多时候,否定别人容易,推翻自己很难。不敢于“自我否定”或者不愿意“自我否定”的人,不能正视自身缺点短板,就可能满足于一时的成绩,很难取得长足进步,甚至功亏一篑,走向绝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也不可能一直处于低谷。每个人要成长、成才、成功,要领略“世之奇伟、非常之观”,就应该在不断推翻自己、完善自己中披荆斩棘、奋斗到底。
⑤推翻自己并非全盘否定自己,而是改造旧我、打造新我、提升自我。做任何事情都应从现实出发。倘若效果达不到预期,或者方向出现了偏差,停下来就是止损,退回去就是进步。掩耳盗铃、讳疾忌医、一意孤行,甚至用错误掩盖错误,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⑥推翻自己,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知过不讳的胸襟和精益求精的品质。孟子云:“人恒过,然后能改。”著名作家熊召政精心创作完《张居正》第一卷后,不料遭到编辑退稿。对此他一时难以接受,于是把书稿送给三个朋友看。结果没有一个人说“这本书好看”,其中一位更是直言:“你那是学问书,拿来给我看做什么。”面对这些善意的批评,熊召政痛下决心,全部推翻重写,才有了后来这部广受好评的佳作。
⑦总而言之,一个人只有敢于推翻自己,才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与成长。“吃老本”长不了新本事,“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 “重复昨天的故事”难以铸就明天的精彩。身处新时代、迈入新阶段、建功新征程,必然伴随着新的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刷新思维理念、创新工作方法,经常让自己的头脑“换代”,始终跟上时代节拍,方能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推翻自己、找到自我、实现自我。
(选自《共产党员》,有改动)
(1)、写出选文第③段加点字“这”指代的内容。(2)、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选出下列适合充当第④段事实论据的一则,并说明理由。【甲】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三次报考巴黎美术专科学校,名落孙山。在老师勒考克的鼓励下,罗丹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坚持不懈,最终成了继米开朗琪罗之后最有影响的雕塑家。
【乙】西楚霸王项羽冲出刘邦的包围,撤退到乌江江边的时候,亭长建议他返回江东,认为江东地方千里,民众数十万,也可以称王。项羽却做不到“包羞忍耻”,最终选择了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