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这场足球赛胜败的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在原句修改病句)(2)、所有人都被“时代楷模”张桂梅的事迹所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3)、照例子,根据句前的提示词补写句子。
【快】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馋】单看一锅粥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让人。
【吵】尼尔斯想摆脱他们,但是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
-
2、体会下列句子中表达的心情,把序号填写到相应词语的括号里。
A.整个小镇灯火通明,人们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
B.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C.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D.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说话似的。
欣喜若狂—— 同情怜悯—— 自由自在—— 期盼已久——
-
3、与“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运用相同的描写方法的是( )A、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 B、他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C、他半张着嘴,微微探着身子,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手中的马鞭。 D、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溜冰的样子真有趣,看着他,我也不禁跃跃欲试。 B、成天念念叨叨的老太太搬走了,我心里反而有一种空空落落的感觉。 C、小弟弟语重心长的一番俏皮话,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D、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代犹如白驹过隙 , 转瞬即逝。
-
5、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声泪俱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B、不以为然 曰:非然也。 C、自愧弗如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D、赴汤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汤
-
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张灯结彩 万像更新 见微知著 B、赞叹不已 随心所欲 安然无恙 C、和睦相处 肃然起敬 遮天盖地 D、翻箱倒柜 能歌善舞 行善积德
-
7、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栖息(qī) 兴旺(xīng) 燕山(yàn) B、聊天(liáo) 迁移(qiān) 恐怖(kǒng) C、支援(yuán) 炊烟(cuī) 挑剔(ti) D、肿胀(zhǒng) 躲避(pì) 绊倒(dào)
-
8、看拼音,写词语。
jié rán qīng fù qīn wěn yòu zhì lǐng yù xī shuài zhēng róng xī shēng
-
9、请先读题,再听二遍短文录音,然后认真答题。(1)、哪吒因为什么身份而受到歧视?( )A、灵珠转世 B、魔丸转世 C、普通孩子 D、神仙下凡(2)、哪吒的第一个朋友是( )A、太乙真人 B、敖丙 C、李靖 D、殷夫人(3)、哪吒最终通过什么方式赢得了村民的尊重?( )A、打败敖丙 B、逃离陈塘关 C、保护百姓 D、接受天劫(4)、听了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
10、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我们阅读这类作品时也要体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斯洛在本书中预言“红色中国”一定会获得胜利。 B、《简·爱》以第三人称叙述,是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刻画都洋溢着真挚深厚、丰富细腻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C、金圣叹赞《水浒传》“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同样打虎,描写武松表现他为朋友两肋插刀,描写李逵则表现他的狠劲。 D、《西游记》被鲁迅称为“神魔小说”,被林庚称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唐僧取经,就是作者吴承恩想象虚构出来的。
-
11、关于《水浒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三拳打死了郑屠。事后弃职逃亡,转去大相国寺出家,法名“智深”。 B、晁盖得知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便由吴用定计,劫了生辰纲,事发后,投奔梁山。 C、林冲因误闯白虎节堂刺配沧州,被安排看管草料场,高俅要赶尽杀绝,所以派董超、薛霸来到沧州火烧草料场。 D、李逵回家接老娘,走到沂岭,去给老娘找水喝,等到他找完水回来时却发现母亲被大虫吃了,一时间火从心起,先杀了两只老虎为母报仇。
-
12、请将下面《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①景阳冈打虎 ②大闹飞云浦 ③血溅鸳鸯楼 ④醉打蒋门神
-
13、九(1)班举行《水浒传》主题分享会,以下是小启和小正同学的交流环节,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甲)咏_________
家有姣妻匹夫死,世无好友百身戕。
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心轻白虎堂。
高太尉头耿魂梦,酒葫芦颈系花枪。
天寒岁暮归何处,涌血成诗喷土墙。
(乙)咏_________
肉雨屠门奋老拳,五台落发不参禅。
姻缘说破销金帐,游戏闹翻碧柳天。
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状洒家前。
独撑一杖行天下,孰是文殊孰普贤。
小启:请大家猜猜,这两首人物诗写的是《水浒传》中哪两位英雄?
小正:甲: 乙:
小启:甲乙人物命运关联,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说他们有交叉重叠的一个重要情节。
小正:
小启:“一个是难以割舍职场的官,一个是无法心安理得的强盗。”请你任选一人,结合人物形象和相关情节印证以上观点。
小正:
-
14、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诗意与物理的双向奔赴
①人们习惯把诗歌划进人文领域,把物理归入科学范畴,认为两者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当我们换一种方式审读诗歌,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所描绘的雄浑开阔的塞外奇景,从物理视角看,是门罗效应在无风空旷环境中的具象表现;白居易《暮江吟》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所描写的夕阳下江面色彩不一的奇景,涉及光的散射和反射等相关知识。包何的《赋得秤送孟孺卿》更是诗意与物理双向奔赴的典范之作:“钩悬新月吐,衡举众星随”让我们仿佛看到科学的测量场景在优美的诗句中生动展开;“掌握须平执,锱铢必尽知。由来投分审,莫放弄权移”在阐释精准不偏移的测量准则的同时,又有劝勉友人坚守原则、不偏不倚的意味。
②诗歌是讲究精练的语言艺术,在气质上与具有简单性原则的物理学颇为契合。五言四句足以描绘万物,简短公式便可解释世界。诗歌简洁生动的语句,是传播深奥物理学知识的良好载体;物理学独特的科学视角,又为耳熟能详的诗歌开辟了新的解读空间,让人们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思索语句背后的科学原理。诗歌与物理源于同一个世界,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第一首诗篇、第一个公式的时候,它们就在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个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那轮被无数人举杯相邀的明月,也是那颗被无数次测量计算的月球。诗歌与物理共生于一片广袤的天地,这片天地既是挥洒浪漫情怀的信笺,也是探究万物运行规律的稿纸。
③这是一个庞大丰富、万物交融的世界。当人们从打动人心的诗句中读出自然之理,从丈量世界的方程里品出人文诗意,他们就会明白,这个世界允许人们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观察和探究它,更欢迎人们从不同的方面来感受和理解它。随着一个人认识世界的角度逐渐多样化,他对于世界的认知也将趋于完整。这样一个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人,会更加热爱这个世界。因为,他既可以用科学精神透过现象的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也可以凭借人文情怀从中品味出诗意与美好。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有着丰富层次和缤纷色彩的世界,更是一个有着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的世界。
(1)、关于诗意与物理“双向奔赴”在诗歌中的体现,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诗句生动描绘的自然现象蕴含着物理学的原理。 B、诗句精彩的景物描写源于诗人丰富的物理知识。 C、诗人用文学手法将物理的测量场景写出了诗意。 D、诗人借助物理知识让人文主旨的表达更加巧妙。(2)、为什么诗意与物理可以“双向奔赴?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诗歌与物理在气质上非常相似。 B、诗歌适合用来传播物理的知识。 C、物理能够让诗歌具有科学价值。 D、物理与诗歌是同源共生的关系。(3)、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作者倡导“诗意与物理的双向奔赴”表达了怎样的希望。 -
1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暖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②:“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 , 足以追配古人,刷前人之耻。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 , 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有删改)
【注释】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然后能自强也 (2)学学半
(3)诚能如是 (4)令心意不驰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少 年 志 气 方 强 时 能 如 此 半 古 之 人 功 必 倍 之
(4)、【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
1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 (乙)
野望 王绩 新晴①野望 王维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新晴原野旷,极目②无氛垢③。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农月无闲人,倾家④事南亩⑤。
注释:①新晴:初晴。②极目:穷尽目力向远处看。③氛垢: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④倾家:全家出动。⑤事南亩:在田野干活。事,动词,从事。南亩,《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籽”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二三联的上下句一般对仗,每句五字或七字。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五言律诗,所押的韵不同。 B、甲诗中描写的是诗人隐居之地清幽的秋景,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素自然,言浅意深。 C、乙诗中尾联给原野加入了无限生意,既丰富了诗的生活内容,又因动静映衬使得画面鲜活起来。 D、两首诗都是先特写后概写,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层次清晰,意境清幽秀丽,俨然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2)、两首诗都围绕“望”字展开,情景交融。请你结合两首诗的相关诗句,完成如下表格。诗歌篇目
“望”
“感”
《野望》
树木、远山、落日、牧人、牛群、猎人
忧郁惆怅 孤独寂寞
《新晴野望》
①
②
-
17、默写
(1) ,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2)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4)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5)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6) ,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 , ,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8)浊酒一杯家万里,。(《渔家傲·秋思》)
(9) ,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1)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12)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
18、班级组织“度量衡成语”分享会,请你参与活动,完成问题。
【整理资料】
度量衡成语
中国度量衡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①成语则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浓缩的精品。②能否了解度量衡成语,是弘扬度量衡文化、汉语言文化的有效途径。我们能通过度量衡成语了解古代计量单位:从“近在咫尺”懂得“咫”在古代表示长度,从“千钧一发”了解到“钧”是古代重量单位,从“才高八斗( )”知道“斗”是古代容量器具。一些_________了“度量衡”的成语还富有哲理,引人深思。③“寸金难买寸光阴”提醒人们时间宝贵。④“尺短寸长”比喻人和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差之háo( )厘,谬以千里”告诉我们开始时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要小心谨慎。探究度量衡成语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
【组织活动】
(1)、给加点的字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才高八斗 ②差之háo厘
(2)、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混进 B、渗透 C、掺杂 D、嵌入(3)、句中加点的度量衡成语属于褒义词的一项是( )A、江水冲出闸门,浩浩荡荡,一泻千里 , 奔腾远去。 B、接受他人的帮助,切不可得寸进尺 , 贪得无厌。 C、鲁迅文章思想深刻,言辞犀利,讽刺入木三分。 D、尽管这句话惹得他火冒三丈 , 但他很快平静了。(4)、语段标序号的4个句子中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修改。(5)、请你参考“环节一”,为活动再拟写两个环节的名称。“度量衡成语”分享会环节
环节一:度量衡成语大家列
环节二:①
环节三:②
-
19、生活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由无数平凡细碎的小事勾勒而成。有些事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人在不经意间收获成长与感悟。请以《小事不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记叙文,要求条理清楚,把重点部分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你从小事中品味到的道理。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本题同时考查书写能力。
要求:正确工整,行款整齐,力求美观,修改时用修改符号。
-
20、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叶茂盛,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之中,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道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有删改)
(1)、仿照示例,完成思维导图。
(2)、阅读第②自然段划“______”的句子,结合加点词,在批注框中的横线上写一写阅读感受。(3)、阅读第⑦自然段划“______”的句子,“我”痛悔的是( )A、曾经拒绝奶奶的请教。 B、教不会奶奶那段话的意思。 C、受到奶奶严厉的责备。 D、奶奶已经永远离开我了。(4)、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是( )A、奶奶不听劝告坚持糊纸袋,体现了奶奶的勤劳。 B、文章中多次写到奶奶的“张望”,是因为这是奶奶的习惯性动作,干活时常会这样做。 C、第④自然段通过描写奶奶生气后的动作、语言,表现了奶奶对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 D、第⑥自然段中的“奶奶。”“奶奶!”“奶奶——”用一个称呼,不同的语气,凸显了“我”说错话后心情的变化。(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老海棠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