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这是一首写景诗,通过绿树浓阴、、池塘水波、等事物来表现山亭夏日的景色。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面,表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2)、“楼台倒影入池塘”中“入”字妙在何处?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滨州市城管局以“花漾滨州”为主题,在主城区公园、广场、景区及主要道路等公共场所摆花布景,设置主题花坛、花带、植物雕塑等,打造了花团锦簇、色彩缤纷的城市景观,为市民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花影重重,花香阵阵,市民身处其间,宛若在画中游。

    (1)、【花漾滨州我解说】请你为前来赏花的外地游客解说一下“花漾滨州”的含义。(不少于30字)
    (2)、【魅力滨州我推荐】为提升滨州旅游品牌形象,现征集宣传标语。请参考示例,写一条具有吸引力、号召力的标语,推介大美滨州。(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鲜花笑脸迎国庆,滨州美景宴宾朋。

    (3)、【文明滨州我参与】你利用周末时间在公园做文明引导志愿者,当看到有位阿姨欲进入公园花坛内拍照打卡时,应怎样劝说她?
  • 3、请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补写相关内容。

    (1)

    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第一次跟斯诺见面就用英语打招呼。他受到“开明”的教育,理智冷静,善于分析。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是(填写人名)。

    (2)

    彭德怀具有乐观豁达、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是个大公无私的人,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那件 , 他穿上那件“特殊的衣服”,一脸得意像个孩子。

    (3)

    在作者笔下,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年过半百,从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因为他非常喜欢马。关于贺龙“喜欢马”的故事是:

  • 4、完成下面古诗文名句积累卡片。

    经典诗文日积月累

    山水美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想象瑰丽,吟诵出“月下飞天镜,(1)”的浪漫诗句;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登高望远,写下了“(2) , 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壮之言;崔颢的《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3)”则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景象;杜甫仰望泰山,借《望岳》抒发自己“(4) , 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5) ”以大漠长河为意象,写尽了边塞的无限风光。

    修德明志

    诗传情,诗言志。刘桢的《赠从弟(其二)》中“(6)?松柏有本性”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纷繁世俗中,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经纶世务者,(7)”一语警醒后人不忘淡泊名利之心,宁静方能致远;刘禹锡身居陋室,惟求德高,在《陃室铭》中留下了“(8)”的超然之言。

  • 5、下面文字横线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是(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 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          。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民族自豪感,        文化自信。

    A、标志   载体     增强     坚定 B、载体   标志   坚定   增强 C、标志   载体     坚定     增强 D、载体   标志   增强   坚定
  • 6、下列有关作家作品、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新闻特写和消息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D、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要求真实可信,传记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必须是准确的,不允许作者发挥想象,填补事实的空隙。
  • 7、对下面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历时半年的2024年“大地流彩·和美乡村”健康跑(村跑)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落下帷幕。①所谓“村跑”,就是一项以农民为主要参与者的路跑赛事,它最大的特点是将赛道设计与村中生态景色融合在一起。②“村跑”灵武站的赛事是在丰收在望、沃野飘香、风景如画的梧桐树乡进行的。③奶牛、宁夏滩羊、灵武长枣等特色产业的卡通图案,让柏油路“穿”上了靓丽的“服装”。④邯郸站比赛期间,主办方还集中展示了近300种左右的特色农产品,选手们在比赛之余还可以选购农特产品,品尝农家美食。

    A、句①中“赛道设计”和“生态景色”都属于偏正短语。 B、句②中“风景如画”可以换成“栩栩如生”。 C、句③中“穿”“服装”等词语,把柏油路拟人化,写出了梧桐树乡产业的丰富。 D、句④中“近”和“左右”不能并用。
  • 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公共文化空间就是伴随着这样的思索而生的,它是城市的“会客厅”,为城市营造了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生活消费新场景。

    ②还是到街角的城市书屋读一本书、品一杯清茗、度过一个充满诗意的午后?

    ③抑或与友人相约在美术馆,看一场沉浸式艺术展览?

    ④是去历史文化街区来一次城市漫步,感受城市的前世今生?

    ⑤在城市中,闲暇的一天,你会如何度过?

    A、①⑤④③② B、①⑤④②⑥ C、⑤④②③① D、⑤①④②③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逐梦苍穹,是中国航天人古不变的追求。回望飞天路,中国航天人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阔新征程,中国航天人自立更生、自主创新,一步一个脚印,结出累累硕果,被世人mínɡ记。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将不断创造新辉煌,中国人飞向浩hàn太空的脚步一定会迈得更高更远更稳。

    (1)、给加点字注音

    而不舍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浩hàn          míng

  • 10、作文题目

    一个“豪”字,照见了刘禹锡傲视困境的铮铮硬骨;一个“丹”字,照见了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耿耿忠心;一个“变”字,照见了鲁迅疗救民众的灼灼深情……一个字,足以映照出一个人的性情品格。你读过的文字,或你生活的圈子,也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或“仁”,或“严”,或“真”,或“趣”……请以“‘     ’字照见斯人心”为题,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汉字,

    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补充完整后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11、神舟系列飞船接力奔赴“星辰征途,神州华章”之约,在一次次实现突破与探索的航天征程中,每一艘神舟飞船都在浩瀚宇宙里镌刻下波澜壮阔的中国印记。

    【材料一】

    时间

    飞船

    大事记

    2003.10.15

    神舟五号

    首位中国宇航员进入太空。飞船在轨运行时间21小时23分。

    2005.10.12

    神舟六号

    完成“多人多天”载人飞行。10月17日,返回舱安全着陆。

    2021.06.17

    神舟十二号

    首次进入我国自己的空间站。9月17日成功返回。

    2021.10.16

    神舟十三号

    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出差”6个月,首次在太空过春节。

    2022.11.29

    神舟十五号

    与神舟十四号完成“会师”。2023年6月4日返回地球。

    2023.05.30

    神舟十六号

    三名航天员出舱活动八小时,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既定任务。

    2023.10.26

    神舟十七号

    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2024.04.25

    神舟十八号

    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

    2024.10.30

    神舟十九号

    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等领域实(试)验与应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各项任务。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科技日报》)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中国航天人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命名了一系列探索宇宙的科技工程,赋予它们诗意和底蕴。这些藏于中国航天的诗意与浪漫,借浩瀚宇宙、迢迢星河,将中华文化带到了更远的地方。

    载人航天飞船“神舟”

    “神州”是古代中国的别称,“神舟”与“神州”谐音,还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蕴含着中国腾飞的美好希冀,“神舟”系列的成功提高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地月通讯中继星“鹊桥”

    “鹊桥”源自中国神话传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地月通信支持的中继星被命名为“鹊桥”,蕴含“鹊桥相会”的浪漫寓意,承载着中国人对航天事业的美好祝愿。

    行星探测任务“天问”

    “天问”源于爱国诗人屈原长诗《天问》,诗人对日月星辰等世间万物提出一系列追问。火星探测器取名“天问”,寓意对真理的探索永不停止,彰显了中华民族对文化理想的传承。

    (摘编自《少年百科知识报》2024年4月24日)

    (1)、为便于同学们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请根据【材料一】探究两条结论来分享。
    (2)、航天工程美丽奇幻的名字承载着中国人的科技梦想和浪漫情怀。请结合【材料二】,从以下航天命名中任选一个,分析其妙处。

    ①全球定位系统——北斗               ②登月探测器——嫦娥

    ③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④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

  • 1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皮影二

    吕志军

    ①韩虎让人讨厌。幕间休息时,他钻进后台摸铙摸钹、动签子,嬉皮笑脸的,撵都撵不走。每次演皮影他都来。锣鼓未响,早早坐戏场了;开演,白纱前看得不过瘾,还挤到幕后,看艺人手中的签儿上翻下撩,左杵右抖。激动起来,韩虎也跟着手舞足蹈。戏演结束,他抢着拔电线收音箱整戏筐,挡手挡脚。善存师傅拨开他,说:“迟早滚蛋。五十刚出头儿,正是家里好劳力,这不是游手好闲吗?”

    ②善存师傅是皮影戏“非遗”传承人,县城唱影戏“一把手”,戏班的台柱子。【A】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近些年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但善存师傅不信这个邪,他要求戏班“没有观众也开戏”。传了多少代了嘛,好东西得留下。“要是真没人看呢?”有人打趣。“那就给老天爷演!”善存师傅心想,咋能没人呢?不是有韩虎吗?

    ③【B】时代变化太快啦,眨眼剧团一个接一个没了。不说演皮影,就是看皮影的也没有几个了,都去刨钱了。——白天刨,晚上回来想着第二天怎么刨

    ④善存师傅观察着呢。说是不景气,皮影戏还是有人看,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了城,对新潮的娱乐不感兴趣,除了抱孙子带孩子又没其他去处,便慢慢聚集了些皮影戏的观众来。老人们听腔儿看影儿,图的是消磨时间,怀念过去的味儿嘛。这让善存师傅高兴。他领着戏班在文化广场演戏,一周一次,棒打不挪。精彩处,稀稀拉拉的观众热烈鼓掌,戏班演得更来劲儿。

    ⑤近段更不一样,观众里添了几张陌生面孔,还有个年轻人,多难得啊!善存师傅对戏班说:“一定要把他们牢牢吸引住!”

    ⑥可是这当口儿,善存师傅在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胳膊折了。

    ⑦影戏全靠两只胳膊“挑签子”,折了胳膊怎么挑嘛!

    ⑧戏班艺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让皮影二上。”

    ⑨皮影二就是令人讨厌的韩虎。他次次都来,时间久了,戏班人都叫他“皮影二”。“皮影一”是谁?当然是善存师傅。

    ⑩让皮影二上,善存师傅坚决不同意。为啥?韩虎正值壮年,上有老下有小,是撑家的柱子。【C】现在演影戏可是一分钱挣不着,要赔上大量时间学技术、记唱词,戏班人少,还得兼锣鼓铙钹。善存师傅的三个哥哥就是顾着养家,先后放弃了。把韩虎这个撑家的柱子拉来弄这不刨钱还要出钱付电费置买“家当”的营生,这不是害人家嘛。

    ⑪可是又不能不演,善存师傅一咬牙:“他挑签子,我唱。伤好了撵他走。”

    ⑫这周演《兄妹开荒》。鼓先响了三下。这是提醒,听戏的停下喧嚣,演戏的准备好手脚。善存师傅看看韩虎。韩虎一头的汗,也斜眼瞟他。

    ⑬“你又不是没鼓捣过。”平素戏班小憩,韩虎偷偷拿了签子比画来比画去,善存师傅没少瞪他,有时也装作没看见。

    ⑭“我怕……怕坏了师父名声。”

    ⑮“我不是你师父。”善存师傅踢踢韩虎的脚后跟儿,“脚扎稳,胳膊放松。”

    ⑯鼓点儿起来,善存师傅开了口:“雄鸡雄鸡高呀么高声叫,叫得太阳红又红,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怎么能躺在炕上做呀懒虫!”

    ⑰韩虎左手的签子挑动“哥哥”的身段。

    ⑱善存师傅继续唱道:“扛起锄头上呀么上山岗,上呀……”看到韩虎手中晃动“哥哥”的草帽,肩上的锄头却歪了,善存师傅急忙要去纠正,由不得“呀”一声低叫——胳膊打着石膏,一伸手便钻心地疼。

    ⑲“上呀么上山岗,岗上好呀么好风光。我站得高来望得远那么依呀嗨。”韩虎吼着嗓子接上,把善存师傅那“呀”的一声掩盖了。

    ⑳哇,这个讨厌的家伙唱腔粗犷豪放,明明是练过的嘛,善存师傅瞪大了眼睛:唱戏念做一体,只以为他会舞弄个签子,原来还藏着副好嗓子。

    ㉑纱幕上,那淳朴的妹子高高举起䦆头挖那厚实的地;那懒惰的陕北汉子在妹妹的开导劝诫下,终于挥舞起锄头,撑起边区艳阳天。哥哥妹妹卖力地开荒,深情地歌唱。

    ㉒观众一齐鼓起掌来,看戏的年轻人也热烈地拍起了手。

    ㉓善存师傅伤好后举办了收徒仪式,赐了韩虎艺名。仪式上,韩虎呈出一个筐子,说:“妻子儿女都很支持我,给我买了牛皮、刻刀、颜料。”善存师傅打开,是韩虎一笔一画抄的几厚本唱词,还有一摞摞雕了半截或者已经雕好了的皮子。

    ㉔再过一年,省城“非遗”文化调演,名单里有影戏班。善存师傅在回执主演一栏,庄重地写下三个字:皮影二。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节)

    ◎剧情设置

    ◎角色设定

    ◎场景布置

    ◎主题确定

    (1)、请从矛盾冲突的角度梳理小说内容,将下面空缺处补充完整。

    (2)、剧本改编组对谁是小说主角产生了分歧,你认为皮影二和善存师傅二人谁是主角?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
    (3)、小说中画线的句子都是社会环境描写,有同学认为出现三次有些多余,只要在小说开头呈现一次即可。你是否赞同?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想法。
    (4)、下面四个词语,你认为哪个最适合做这篇小说的主题?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①文化传承     ②凡人伟事     ③匠心独守     ④逐梦人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2024年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遵循自愿、弹性原则,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逐步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材料一】

    2020—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预测

    注:专家预测未来中国生育率将逐年下降,2050年中国人口将下滑至11亿左右。

    注: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劳动条件、受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确定。

    【材料二】

    ①渐进式延迟退休,是党中央基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口形势变化所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②从退休年龄制度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40岁左右,目前已提高到78.6岁,原有法定退休年龄难以匹配当下的基本国情,也难以适应今后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③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我国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8年增加到2023年的14年,参加工作的起始年龄普遍后移,另一方面,截止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1.1%。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持续下降。

    ④从劳动者对退休时机的选择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适应差异化诉求的有效措施。比如,近年来教育、财政等部门组织开展“银龄讲学计划”,就为他们发挥经验、知识和技能优势提供了舞台。支持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老年人特别是低龄老年人继续工作,能助力更多老有所“长”者实现老有所为。

    (1)、下列对以上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后,2025年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统一变为55周岁。我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主要是为了减少养老金支出压力。 B、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40岁,目前已提高到78.6岁。 C、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原因之一。 D、“银龄讲学计划”的开展表明所有老年人都必须延迟退休继续工作。
    (2)、请概括材料一中体现的经济信息。
    (3)、“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二,谈谈对此的理解。
  • 14、阅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节选,完成各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甲】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乙】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怀乡泰民安 精忠报为民 B、春和明 触生情 良辰美不长 C、变化 窗几净 清风月 柳暗花 D、觥筹交 将错就 阴差阳 综复杂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物喜     醒能述文者 B、泉香酒洌 余强饮三大白 C、予尝求古仁人心   送杜少府任蜀州 D、特殊句式:“微斯人,吾谁与归?”“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对文段中【甲】【乙】两处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句写出了迁客骚人临风开怀的洒脱与欢愉。 B、【甲】句与上一段的心境,形成一悲一喜的对照。 C、【乙】句表明作者极力推崇独善其身的生活方式。 D、【乙】句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志趣。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王安石同属“唐宋八大家”。 B、“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句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这里用来指广义上的文学文化。 C、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射者中,羿者胜,觥筹交错”中的“觥”“筹”以及“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都表示“酒杯”。
    (5)、根据上面两个节选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自予为僇人 , 居是州 , 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材料二

    某到贬所半年,凡百粗遣 , 更不能细说,大略只似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却住一个小村院子,折足铛中,圈糙米饭便口吃,便过一生也得。

    (选自苏轼《与参寥子书》)

    【注】①僇人:同“戮人”,罪人。作者当时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②是州:这个州,指永州。③隙:空隙,指闲暇。④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⑤漫漫:漫无目的的样子。⑥凡百粗遣:一切事物都勉强打发。⑦参寥,姓何名道潜,字参寥,能诗善文,是东坡的老朋友。

    同样身处贬谪境遇,柳宗元难以释怀,常常流露出“”这样的不安与恐惧,与欧阳修的情怀不同;苏轼(处世态度),认为贬谪生活犹如大和尚退职后住小村院中,用断腿锅煮饭,捞糙米饭吃一样,了此一生,这与范仲淹“”的伟大抱负不同。(①④用原文,②③用自己的话。)

  • 15、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释】①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春,朝廷还处在刚刚平定安史之乱的艰难恢复中,诗人杜甫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作此诗。半年之后,杜甫去世。小寒食: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②强:勉强。③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④鹖冠:传为楚隐者鹃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强饮”透露出诗人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萧条”则写出他穷愁潦倒的现状。 B、颔联写诗人的真实体验:舟中漂荡起伏如坐在天上云间,看岸边花草如隔着一层薄雾。 C、“娟娟戏蝶”“片片轻鸥”,与秦观《行香子》中“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等都是借用想象,为虚写,抒发诗人旅途赏景的自由得意之感。 D、尾联之中“万余里”则极言潭州距离长安遥远,而诗人的思绪也随着青山白云引至长安。《咸阳城东楼》的“万里”则是诗人登上咸阳城楼,极目远眺,忽而生出“万里愁”,表现愁绪浓厚。
    (2)、尾联的一个“愁”字总括了全诗的思想情感。《咸阳城东楼》“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和本诗的“愁”情感内涵却不同,请结合诗句,分别简要概括两首诗中“愁”的多层内涵。
  • 16、在《水浒传》中,“水”的内涵和象征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多重意义。“水”这一元素贯穿始终,并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意象,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深化了主题思想,结合相关人物情节,任选其一,说说其中的丰富意蕴。

    ①智谋策略之水     ②英雄血泪之水     ③悲欢离合之水

  • 17、(1)请协助初三同学完成下面的经典诗句积累卡片。

    【甲】

    【乙】

    韩愈表明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人生的失意从未击垮中国文人的峥嵘风骨,范仲淹提出了”的忧乐观。(《岳阳楼记》)

    (2)跨越时空,李白、刘禹锡、苏轼等文人相遇。大家要用飞花令的形式来一场诗词大会,彼此商定以“酒”为令(上下连续的两句中要一句带有“酒”字)。根据你的初三所学或阅读积累,为后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句子。

    李白:

    刘禹锡:

    苏轼:

  • 18、编审组精选了几名同学的活动感想,其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演讲比赛中,选手们断章取义,慷慨激昂,精彩的表现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B、演讲比赛的选手令我印象深刻,他们能言善辩的口才和随机应变的智慧真是令人佩服。 C、这次演讲让我认识到自强不息应成为我们中学生的精神底色;拥有了它,就拥有了前行的力量。 D、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自强不息就是踏实勤勉的坚持,是愈挫愈奋的拼搏,是无惧无畏的进取。
  • 19、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雄心壮志,小明撰写了一副对联,但有几处词语需要进一步推敲。请根据给出的内容,帮他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上联:厚德载物,携                    

    下联:自强不息,怀                    

    A、①宏图   ②高歌   ③壮志   ④远望 B、①壮志   ②高歌   ③宏图   ④远望 C、①壮志   ②远望   ③宏图   ④高歌 D、①宏图   ②远望   ③壮志   ④高歌
  • 20、下面是小语同学的演讲稿节选,请修改完善。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新时代的中国人民,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非凡”的抵达【甲】向上,冲上九(xiāo),从300公里到4亿公里,嫦娥、祝融、羲和……曾经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中国人的宇宙探索抵达了曾经可望而不可(jí)的浩瀚苍穹【乙】向下,潜入深海,中国人潜水器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在海洋最深处探索更多的未知,领略更多的风景。向山而行,翻越崇山峻岭,中国高铁以非比寻常的速度抵达一个个偏远山寨;向海而行,跨越广袤海洋,中国跨海大桥以多项世界之最的技术创造抵达创新高峰。中国人民心怀梦想,脚步不停,开辟出条条“中国路”,实现了追寻千百年的目标,创造了令世界目的奇迹!

    几千年来,自强不息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激励中国人奋勇争先的不懈动力。作为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炎黄子孙 , 我们更应自强不息,用奋进与拼搏使我们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

    (1)、小语对文段中拼音处该使用的汉字、加点字读音拿不准,请帮她指出有误的一项(     )
    A、“九xiāo”,意思是天之极高处,“xiāo”应写作“霄”。 B、“jí”,在此处是接近、靠近的意思,应写作“即”。 C、“载”,在此处的意思是装载、承载,应读作“zǎi”。 D、“瞩”,意思是注视,应读作“zhǔ”。
    (2)、小语对【甲】【乙】两处该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3)、有同学想知道“中国路”在文段中的含义,请你帮忙作出解释。
    (4)、你发现最后一句中画线处表达欠妥 , 请修改在下面。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