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①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选自《唐才子传•白居易》,有删节)
【注释】①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
(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谒顾况 谒:拜见 B、及览诗卷 览:展览 C、不尚艰难 尚:推崇 D、言言皆实者也 实:朴实(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年近二十岁名声还没传开的时候,去京城游玩并拜见过当时的名流。 B、白居易写作了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传到宫中,受到皇帝的喜欢。 C、白居易写诗每成一篇,必让家里的老婆婆先读,老婆婆理解了他才抄录下来。 D、鸡林国国相很喜欢白居易的诗,愿以一百两银子一首的价格买下来分辨真伪。(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2)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
2、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一、二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热情赞美秋天。 B、诗歌三、四句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C、全诗所展现的不仅是秋天的生机,还体现了诗人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 D、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2)、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能换成“飞”字吗?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 -
3、名句名篇默写(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 , ”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2)唐代的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 , ”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3)《次北固山下》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
(4) ,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杨花落尽子规啼,。
(7)曹操在《观沧海》中用“ , ”两句,描写了秋风吹得树木飒飒作响,掀起万里波涛汹涌的大海的壮阔景象。
-
4、根据语境仿写两个比喻句,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恬淡,恬淡就像山野虫隐居的贤士,看花开花落;我也憧憬另一龙种生活状态,叫做—— , , ; 我还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 , , 。
-
5、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造访 缭亮 静默 抖擞精神 B、捷毛 幽谷 昏鸦 幸甚至哉 C、淅沥 宽敞 喉咙 花枝招展 D、萧瑟 端庄 郎润 不知不觉
-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应和(huò) 干涩(sè) 慈爱(cí) 喉咙( lóng ) B、看护(kàn) 棱镜(léng ) 倾诉(qīn) 咄咄逼人(duō) C、济南(jǐ) 溪水(xī) 嘹亮(liáo) 终年贮蓄(chù) D、窠巢(kē) 静谧(mì) 酝酿(niàng ) 繁花嫩叶(nèn)
-
7、班级开展以“成功需要执着追求还是适时而变”的辩论赛。小语的观点是“成功需要执着追求,勇往直前”,小文的观点是“成功需要适时而变,顺势而为”。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下面某一名著陈述理由。
《朝花夕拾》 《西游记》
-
8、初一(1)班开展了《西游记》读书交流活动,小语同学设计了幻灯片,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____________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_________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五回中大闹五庄观的是① (填人名);第二十六回是②(填人名)复活了被推倒的人参树。
-
9、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来诗意浓
陈爱民
①“立春东风回暖早”,雪雨过后,春的脚步声就已经响起。大地还是一片沉寂,随着日子的深入,积雪加速融化,溪流不断充盈,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空气不断变得清新。几天过去,山上那些瘦削的枝条变得柔软起来,每一棵树都在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太阳的脸庞一天比一天鲜活,奶油般的光泽一天比一天饱和。雨水呢,身段已不再那么生硬,开始飘起来、舞起来,平添了几许婀娜。
②春寒还是料峭,禽鸟却早早收到了季节的消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大清早,鸭子们就在池塘里扑腾翅膀,尽情畅游一段,激起翻滚的水花,然后,一个猛子扎下水去,再冒出灰灰绿绿的身子来。这在冬天是难得一见的。这些温驯的憨憨的鸭子,已振奋着精神,让时光变得灵动起来。因为燕子、寿带、柳莺等候鸟尚未归来,麻雀就当仁不让做起了主角。它们尽可能组成团队,斜斜地掠过空中,又急急降落在田野和山坡。它们还喜欢选一个晴好的中午,在屋檐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叽叽喳喳。那些鸣叫有些嘈杂,但音色褪尽了凛冽天气里的喑哑和低沉,变得圆溜起来,把一个院子浸染得暖暖和和的。至于喜鹊,很明显,身子变圆润了,长长的尾巴翘得老高了,那么一上一下地抖动,颇有劲道,很骄傲的样子。顶着“百舌鸟”光环,乌鸫每天不敢闲着,除了觅食,就是反复练习歌唱,声音婉转且千变万化。对于这位音乐家的天赋,“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这句诗的不吝赞美,真没有吹捧的意思。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的,草木都在萌动。一蓬蓬、一丛丛、一片片的枯草,包括那些蒌蒿,已经在攒劲推陈出新了。过些日子,它们挤出了一茎茎的白色短芽,芽儿又匀出一点点嫩黄。远看,草地确有一种绵延的浅浅的明亮。当然,在返青的日子里,抢占先机的还是柳树。古人说“春风放胆来梳柳”,“放胆”说的是风儿多少有些劲头,而一个“梳”字,倒是道出了春风和杨柳之间的柔意。“吹面不寒杨柳风”,风的亲和与柳的轻盈已揽在一起,真有惬意欢畅之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春光灿烂的光景了,柳树呢,已然一派翩翩的风姿。“柳无春光不精神,春无柳色减三分”,的确,柳树是对得起春天的,它们率先吐出叶芽,一挂挂的枝条晃悠着白色的逗点,接着,河堤上、池塘边就笼住了一团团的轻烟。这样,柳树早早发笔,画出了春日盎然的第一幅画。
④早春,似无盛大的花事。但盛大只是相对的,报春迎春的花朵们顶着寒威绽放,自有其独有的乘性。“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抗争冰雪的重压,孤傲高洁,超脱洒落,吐露灼灼芳华,使春天的序章卓然不凡。迎春花在墙隅、草坪、坡地带雪冲寒,果敢地亮出了一串又一串的金黄,它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山茶花也尤为难得,“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盛开之后,“花繁艳红,深夺晓霞”,它的丰盈和高雅,正是春天的又一种风情。“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特别叫人神摇目夺。当然,“白白红红一树春,晴光炫眼看难真”,一些时候,杏花也显朦胧之美。
⑤人勤春早,对于农家来说,春天的每一天都是不能偷懒的。还在拜年期间,很多农家就忙乎起来。“蓄水如园粮,水足粮满仓”,把田埂和塘坝加固好是十分必要的。要到田间多加巡看,把那些沟渠清理疏通好,可以避免油菜等作物发生渍害。还要把稻种精选几次,选好天气再好好晒上几回。“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勤快的家庭会抢时间把粪肥还有塘泥一担担送往田间,这些可都是上好的肥料。把农具修好,擦得干干净净、锃亮锃亮的。还有,对于犁田机、插秧机等许多现代化农机,也要反复检查,确保它们大闹春耕时欢快有力。“立春栽菜,压断扁担”,无论晴天雨天,菜园里总有忙碌的身影。对于持家人来说,每天要细细照看母鸡抱窝孵仔,争取二月初二前后第一窝鸡仔能破壳而出。这样,那些嫩嫩的鸡雏可以被融融的春光抚照,也可以贪吃着绿茵茵草坪里的虫子。
⑥春天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劲头。这日子打开后,便止不住奔跑的步子,一天天绿意更浓了,诗意也更浓了。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行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B、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描绘出鸭子活泼可爱、憨态可掬的情态。 C、梅花抗争冰雪的重压,孤傲高洁,超脱洒落,它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赞美了充满绿意的春天,点明了文章的主旨。(2)、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给第②~⑤段描绘的图画拟写恰当的名称。(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1)过些日子,它们挤出了一茎茎的白色短芽,芽儿又匀出一点点嫩黄。(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
(2)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特别叫人神摇目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第⑤段中多处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5)、读完选文,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春来诗意浓”拟得好,请加以简析。 -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睡得好吗”正在取代“吃了吗”成为不少朋友之间见面的开场白。估计没有人会预料到,再日常不过的睡觉在今天会成为一个问题。
中国睡眠研究会之前发布的一份关于国人睡眠状况的报告显示,2012年至2022年这10年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2个多小时,平均睡眠时间由8.5小时缩减到7.06小时。媒体在调查中还发现,我国睡眠障碍人群日益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其实不用这些数据“背书”,日常消费场景中,褪黑素、酸枣仁、蒸汽眼罩、乳胶床垫、监测睡眠质量的穿戴设备等睡眠“周边”产品的持续火热足以说明一切。
(摘编自“光明网”2023.3.23)
【材料二】
睡眠质量不好表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睡醒以后,感到不解乏,疲惫,还想睡;工作的时候难以集中精力,难以专注;学习、上课的时候想打盹,记忆力不好;经常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或者易怒,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的状态,这都是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
对于儿童来说,深睡眠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生长激素。如果孩子的深睡眠时间足够长的话,生长激素才能充分释放,人的个子才会长高。
对于年轻人来说,许多年轻人受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影响比较大,会利用晚间工作。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可能会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睡眠不够,另外一个是由于晚睡晚起而造成生物钟紊乱。长期维持这样的生活方式,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入睡困难。

图一 图二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23.3.21)
【材料三】
“药物永远都不是失眠患者的第一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测查中心主任孟繁强表示,褪黑素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保健品,并不是安眠类药物,也不能替代传统药物治疗失眠。
出现睡眠问题,孟繁强建议,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调整作息,在一个时期内保证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非必要不频繁熬夜。其次是坚持锻炼,例如慢跑、散步、打球等,在增加睡眠动力的同时调节情绪。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运动,才会对睡眠有益。此外,规律的三餐、合理的膳食也非常重要。睡前不过饥或者过饱,睡前七八个小时内尽量不饮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特别注意的是,睡眠问题可能是一种疾病,也可能是身体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出现了骨关节病或者皮肤瘙痒等,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干扰睡眠。解决身体的原发疾病,也是提高睡眠质量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除了自身调整以外,最好是要找专业医生帮助解决,不要随意滥用药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3.3.21)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关报告显示,近十年间,国人的入睡时间推迟,平均睡眠时间减少了一个多小时。 B、褪黑素、酸枣仁等睡眠“周边”产品的火热说明当前国人的睡眠质量有所提升。 C、出现睡眠问题时,应根据症状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方法,谨慎使用药物。 D、睡眠问题既可能是一种疾病,也可能是身体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请写出两条。(3)、班级开展了关于“睡眠”的主题班会,就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大家积极发言。请你根据材料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欣欣: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睡眠问题。
晓敏: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心情愉悦,这样睡眠质量才会好。如果经常出现负面情绪,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干扰,甚至可能形成两者间的恶性循环。
我:①
小鹏:对了,想要晚上睡得好,白天可以做一些运动,使身体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样晚上就能很快入睡了。
我:②
梦圆:还要注意三餐规律、合理的饮食,睡前不过饥或者过饱,睡前七八个小时内尽量不饮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老师:无论如何,一旦大家出现了睡眠问题,都应该积极寻找父母、老师和专业医生的帮助,避免自己的身心受到睡眠的影响。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节选))
【乙】
①司马牛①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
②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颜渊))
(注释)①司马牛,相传为宋国大夫桓魋(tuí)的弟:传说他的哥哥恒魋参与宋国叛乱,失败后逃跑,司马牛也被迫离宋逃亡到鲁。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 (2)三十而立
(3)学而不思则罔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斯谓之君子已乎/待君久不至,已去 B、与人恭而有礼/与人期行 C、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羊补牢(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子 夏 曰 商 闻 之 矣 死 生 有 命 富 贵 在 天
(5)、刚刚开启全新的初中生活,或许也有同学正困扰于暂时没有结交到新的“兄弟朋友”。结合【甲】【乙】选文,说说你将如何劝导有类似困扰的同学。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围绕“交友之道”积极发言。请你在小肇的发言后,从另一个角度发表自己对友谊的看法。小肇:交友需要坦诚相待。在交友的过程中,只有多一些信任与沟通,真诚相待,这样的友谊才能长远。
我: 。
(2)、我们每个人对友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友谊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是 , ,愿这份美好的友情伴你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公园,坐落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左右。湖面碧波荡漾,游艇穿梭。西湖是镶嵌在揭阳市的一颗明珠。阳春三月,湖边百花dǒu sǒu精神,jiāo mèi斗艳,令人______。夏日走在湖边的林荫小路上,那份清凉惬意让人心旷神怡。秋天的夜晚,月满湖面,那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出一片祥和的夜。冬日则暗香浮动,疏影横斜;虽是冬季,但在西湖游玩的人真是不少,rén shēng dǐng fèi,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西湖的四季之美各有风格,真是让人______啊!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dǒu sǒu(2)jiāo mèi(3)rén shēng dǐng fèi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醉 衬托 目不暇接 B、沉溺 衬托 应接不暇 C、沉醉 烘托 目不暇接 D、沉溺 烘托 应接不暇(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西湖公园,坐落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 B、西湖公园,位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 C、西湖公园,位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左右。 D、西湖公园,坐落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有22.4公顷左右。 -
14、默写。
(1)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朱自清《春》)
(3)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观沧海,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观沧海》)中领略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泛江河,从“ , ”(《次北固山下》)中感悟匆匆不可待的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6)在《论语》中,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句子是“ , ”;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会议上作的报告讲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板桥《竹石》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16、请从下面《水浒传》备选人物和备选词语中各选一个。围绕所选词语、结合所选人物的故事写一段话,分享你的阅读感受。不少于60字。
备选人物:晁盖 宋江 吴用 卢俊义
备选词语:敬佩 遗憾 悲哀 痛苦
-
17、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它的脸上和身上
无休止地扑过来。 像刀砍过的一样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被打成碎沫、散开……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老师:阅读诗歌,首先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内涵。如《礁石》中的“它”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同学们讨论一下它的内涵吧!
小语:老师,我先说。我认为《礁石》中“它”的形象是一个苦难者的形象,因为“①”。
小冀:是的,但“它”又是一个②的形象。因为“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小文:这个形象让我联想到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的形象。
老师:同学们探讨得好!《艾青诗选》中有很多代表性的意象。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个意象?能说出它的内涵吗?要联系相关诗句哟!
小博:③
-
18、学习小组开展“诗圣杜甫”主题探究活动,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资料夹
资料一: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资料二: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① , 而一饭未尝忘君②也欤?
(选自苏轼《王定国诗集叙》)
①〔用〕任用。举用。②〔君〕这里指皇帝。
资料三:
[甲]杜甫自幼好学,七岁能诗。李邕异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乙]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那州嬴服①欲奔行在② , 为贼所得。
(均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①〔赢服〕破旧的衣服。②〔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资料四:
[甲]关辅①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粟自给。流落剑南,管草堂成都西郭沈花溪。会严武②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乙]数尝寇乱,挺节③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④ , 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选译·卷二·杜甫》)
①〔关辅〕指关中和三辅地区,京城附近的地方。②〔严武〕时任剑南节度使,对杜甫多有关照。③〔挺节〕坚守节操。④〔伤时桡弱〕感伤时事,同情弱者。桡,这里指同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况乃未休兵(资料一)
(2)李邕奇其材(资料三·甲)
(3)辄弃官去(资料四·甲)
(4)负薪拾橡粟自给(资料四·甲)
(2)、下列对“资料三”中两处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②会禄山乱天子/人蜀甫避/走三川 B、①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②会禄山乱/天子人蜀/甫避走三川 C、①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②会禄山乱/天子人蜀/甫避走三川 D、①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②会禄山乱天子/人蜀甫避/走三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资料二)
(2)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资料四·甲)
(4)、同样是借月抒情,“资料一”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资料二”中苏轼说杜甫“一饭未尝忘君”。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资料四·乙”中认为杜甫“数尝寇乱”“情不忘君”。请从其他资料中找到事实依据。 -
19、在“君子当自强”主题实践活动中,小语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帮他补全空白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李白面对无路可走的困境、充满自信地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①”;刘禹锡面对23年的贬谪生涯,轻声吟诵“② , 病树前头万木春”;苏轼承受着与亲人的离别之苦,默默祝福“但愿人长久,③”;范仲淹身处逆境仍与友人共勉“④ , 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被贬至滁州却与民同乐。“⑤ , ⑥ , 太守醉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滚滚长江水,滋润着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心田,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
-
2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悠悠兰汤香
①“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少年时读到《楚辞》里这句诗,想当然地以为,浴兰汤一定由名贵香料所制,是唯有士大夫贵族才享受得起的奢侈品。直到偶然百度时,我才知端午节又叫浴兰节,这一日的药浴源自先秦,雅名为浴兰汤,而我因着父亲,早就享受这“浴兰汤”的呵护好多年了。
②恍惚间;父亲躬身采药的身影,在药草的馨香里闪现。
③五月初五,正值仲夏,到处浓荫匝地,草木葳蕤。蜿蜒的小溪两岸,弥漫着一片水泊的青碧之色,野花随风轻舞,艾草茸茸淡着衣。晨光熹微里,一大一小的身影,沿溪而行,采撷着各色端午药草。
④父亲一边弯腰采药,一边耐心教九岁的我认药草:认准青蒿得看那细密如芝麻点的碎花,它特别清香,因它的药性在根,采时需连根拔起;栀子的白花虽美,但得采有药性的果;叶片肥大的车前草和叶子细碎的鹅肠草很是泻火……父亲对每样药草如数家珍,还说端午这天,百草是药,别怕采错,但若把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药草与药性都记熟了,就更好。
⑤小小的我,满心都是对父亲的敬意:那双粗糙长满老茧的手,不仅能将高于人头几倍的长竹子,破成匀称的篾片,能拨打算盘、炒出美味,更神的是还能识得百草的药性。平日里,有谁因为暑寒相催,中了“痧症”(一种因中暑气后遇寒而肚子疼的病),他挖来某种蒿草的根浸淘米水,再锤一锤,给病人喝下去,不一会儿,肚子疼得翻来覆去的人,便停住了叫唤。我们几兄妹长点小疙瘩,他去院里掐点药草,捣碎了一涂,就不那么痒了。
⑥每个端午节,他总是天还不亮,便割好两大捆沾着露水的野艾和菖蒲挑到家,一边说着祈福语,一边在门前插一小把艾叶和菖蒲,再往邻居家各送一把,提醒大家晚上给孩子们煮药汤,然后才沿着小溪两岸,采毫无农药污染的其他药草。
⑦此时,父亲正将手伸向一丛长满密刺的细藤,我惊叫起来:“爸爸,那么多刺也能洗澡吗?”“傻丫头,这长满猫耳朵一样小叶的细藤,叫猫耳刺,对皮肤病有特效,药汤煮开以后,这些药草都会捞走的,不会刺到人。”父亲笑着跟我解释,随即皱眉低头吮了一下手指,原来说话间,他被无情的尖刺给刺到了,殷红的血正一滴滴冒出,像粒粒朱砂般醒目。我这才知道,每一年的药汤里,有父亲从未提及的刺痛。
⑧父亲带着我,花了约莫三个小时,才把一大筐药草采满。来不及歇息,他又坐在一大桶浸得鼓胀的糯米前,手脚麻利地帮母亲包粽子。午后领我们看完龙舟,晒得一脸通红的他,又忙着在作坊里提刀破竹篾,紧张地赶着被耽搁的手艺活。一个充满欢笑的日子,父亲却忙得像陀螺,比平日更多几分辛苦劳碌。
⑨傍晚时分,家中超大的铁鼎罐盛满了水和十几种药草,父亲弓着身,努着嘴,用尽全身气力,才把它提到灶上,架在熊熊柴火上烧。药水煮开后,父亲一次次揪开铁盖,看一看药草和药酒的成色,直到他认为闻着的气味和看到的酒色俱佳时,才撤去柴火。
⑩父亲淌着热汗,把滚烫的药汤倒进澡盆,用竹席竖着图了澡盆一圈,顿时腾腾药气从竹席里冒出。奇异的芳香四处飘散。药汤滚烫,父亲却把手伸进添盆里,到处打捞着药草,生怕有刺留在汤里。
⑪药浴的人,先坐在澡盆正中的小板凳上被药气熏;水不烫了,才撤掉凳子,坐进澡盆,泡着药汤,擦洗全身。彼时,头顶一圈闪烁的星空,鼻尖有奇香萦绕,我们泡得一身发红,半个小时才肯出去。浴后的我们,带上母亲编的彩线手链,个个面色红润,都自信有了父亲的药汤庇佑,一年到头再不会被小虫欺负,且也不会被邪气所侵。这一幕,正是苏轼词里“轻汗倂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场景。
⑫直到一家人药浴完的深夜,父亲方能安然坐下,点燃一根烟,心满意足地深吸一口。看着一家子容光焕发的脸,笑意顺着他眯缝的眼睛蔓延。额头的几道皱纹像飞翔的燕子,翅尖溢着藏不住的自豪。
⑬一年又一年,父亲的爱在悠悠兰汤香里绵长。深沉,我们四兄妹皮肤的抵抗力当真越来越好了,而父亲的生命,却在我们越发青春勃发时,日渐衰弱。到如今,父亲已病逝5年多,再也不能为我们亲手采撷一筐驱虫辟邪的端午药草了。
⑭《诗经》有语:“父兮生我,母兮鞫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又是一年端午至,我又忆起童年浴兰汤时的欢声笑语,忆起悠悠药香里父亲弯腰的身影,还有他那张直到夜深方能显露出满足和自豪的脸……
(选自《阅读时代》2024年第6期,作者:黄小秋。有删改)
(1)、文章详写了父亲在端午节当天的活动轨迹,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写出空缺的部分。
(2)、“百度”本是一个搜索门户网站,在第①段“直到偶然百度时”中,“百度”是什么意思?(3)、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⑫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6)、文章第①、⑪、⑭段三次引用古诗词名句。各有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