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作文
痛失生母后,史铁生在妹妹的陪伴下去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这是史铁生的选择;“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这是一次小小的散步中,莫怀戚做出的选择。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选择无处不在。
请以“这是我的选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捕捉生活素材,体验生活细节,写出独特感悟。②书写工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
2、爱,是等不得的
①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②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矮小。
③他六岁那年,他的父亲——一个贫苦、老实的泥瓦工——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他没了父亲。
④矮小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吃的苦,应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吧?夜幕四垂,母亲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一大清早,母亲又背了一篓子的绣花鞋垫去集上卖。那些鞋垫,是母亲夜里坐在灯下,一针一线绣好的。母亲靠这些贴补家用,换了吃的喝的养活他。一次,他对卖鞋垫回来的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报答你。”
⑤母亲便笑着问他:“怎么报答呢?”
⑥他答:“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一屋子的好衣裳穿。”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⑦他八九岁时,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母亲在野地里割草,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和他都抬了头看。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他问:“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母亲描绘:“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得不得了。”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
⑧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到大学,然后一路打拼,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他还记得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可是他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去兑现他的承诺。
⑨母亲对常常去赶飞机的他崇拜不已,母亲问:“你真的坐飞机了?”他淡淡地说:“啊。”“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母亲充满好奇。
⑩他觉得母亲的好笑。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她的头顶,一撮一撮的。永远儿童般矮小的母亲,原来也是会老的。他心一软,说:“_________”母亲低了头笑,说:“不坐不坐,我这么老了,坐飞机做什么啊?”他说:“一定的,我一定带你去坐。”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
⑪那天,终于抽出空来,订好机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她去坐飞机。母亲激动得逢人便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了。”还特地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
⑫他回去接母亲,半路上,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上司说公司来了一个重要客人,问他有没有空陪着一起吃饭。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车子掉转头,朝着母亲的反方向而去。他想着,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
⑬这天晚上,母亲却摔倒了。摔倒之后,迷糊中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可渐渐就不行了,在凌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⑭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
(1)、请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主要情节。含辛茹苦的母亲希望儿子长大后带她坐一回飞机→八九岁时,→常坐飞机的儿子终于决定抽空带母亲去坐飞机→→母亲摔倒离世,儿子悔恨不已
(2)、阅读第⑩节,联系上下文,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在横线上补写“我”的语言。(3)、阅读要学会批注,将自己的所思所得随时写于书本。请你仿照示例,对第⑫段画线句中的“只”做一个批注。示例: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
批注:“才”写出了母亲对空中飞机恋恋不舍的注视,这是母亲对孩子长大成为有出息的人的殷殷期盼。
句子: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
批注:
(4)、用课文原句解释文题中的“等”与“等不得”分别是指什么?(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几句阅读感想。①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②网上流行一道计算题:“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就算父母活到85岁,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不少成年网友看到自己的计算结果后十分心痛,因为在认真计算后发现,其实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很短很短。
我的感想:
-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花园
汪曾祺
⑴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⑵“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甚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到。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⑶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死人。沾上身子,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的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臭玩意。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
⑷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时一个、两个的时候更多。它们总像有一桩事情要做,六只脚不停的运动,有时停下来,那动着的便是两根有节的触须了。我们以为天牛触须有一节它就有一岁。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难工作,即使它在树枝上转来转去,你等一个合适地点动手。常把脖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时候很少。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养惜身份的绅士,行动从容不迫,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即是飞,也不远。一捉住,它便吱吱扭扭的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为依然是温文尔雅的。黑地白斑的天牛最多,也有极瑰丽颜色的。有一种还似乎带点玫瑰香味。天牛的玩法是用线扣在脖子上看它走。令人想起……不说也好。
⑸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回家。
⑹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息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1)、为什么说那座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2)、在那座花园里,“我”曾做过许多事:品尝巴根草, , , , 。(3)、从词语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
(4)、小林和小朋正在设计文本朗读,请完成对话。语句
轻重音和语速处理
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
小林:我觉得“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要轻读“蹑手蹑脚”,放慢语速,表现出“我”靠近“都溜”时动作很轻,小心翼翼。
小朋:你设计得很好。我觉得“拍,得了”,要。
(5)、读了本文后,小语想建议教材编委将本文选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你认同吗?请根据第三单元的导语和目录,并结合本文,说说理由。单元导语
单元目录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0*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11 《论语》十二章
-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①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干、越、夷、貉:泛指各国家和少数民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1)不亦说乎 说:
(2)思而不学则殆 殆: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4)长而异俗 异:
(2)、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曲肱而枕之 D、切问而近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5、如果我们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回忆”。下面五个人物,你会拉谁进群?说明理由。(至少选择两人)
红孩儿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寿镜吾老先生
我会选 进群,理由是
-
6、阅读如阳光围绕着我们,如朋友陪伴着我们。洛洛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活动,请你参加。(1)、洛洛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概括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8%
22%
13%
4%
我的发现:
(2)、洛洛同学在论坛里发了帖子,请你针对他的发言,在“跟帖”中说服他读名著。洛洛的帖子:名著都是长篇,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我的跟帖:
-
7、下列对诗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强欲登商”,感叹“无人送酒”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 B、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落花时节又逢君”是千古佳句,其中“落花”寓意丰富,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感叹。 C、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风笛》前两句写登城所望大漠苍茫荒凉的景象,后两句写夜风送来笛声,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曹操的《观沧海》中最后写道“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以此表达了对大海雄壮气象的赞扬,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
8、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它与《诗经》《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人指点说“赐教”,请人赴约说“赏光”,称呼自己叫“鄙人”,自己的见解说“拙见”。 D、“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此句重音在“已经”,表达了史铁生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
9、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①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谭嗣同的《潼关》中,将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融入诗人冲破约束的奔放情怀的诗句是 , 。
⑥诸葛亮的《诫子书》以“ , ”两句告诉我们志当存高远。
-
10、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嘹亮 捉迷藏 花枝招展 爆怒无常 B、诀别 彩菱镜 各得其所 见异思迁 C、贮蓄 锡箔店 不求甚解 截然不同 D、静谧 水银柱 默不关心 人迹罕至
-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黄晕(yùn) 窠巢(kē) 烘托(hōng) 人声鼎沸(fèi) B、轻捷(jié) 澄清(dèng) 云霄(xiāo) 精神抖擞(shǒu) C、瘫痪(huàn) 侍弄(shì) 莅临(lì) 咄咄逼人(chuō) D、逾矩(jǚ) 着落(zhuó) 脑髓(suǐ) 博学笃志(dǔ)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跨入九年级,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同学们以《九年级,我多了一分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
13、下面两个语段,在讽刺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语段一
①周司业不胜叹息,说道:“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况学生已把你的大名常在当道大老面前荐扬,人人都欲致之门下。”
……
②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拨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语段二
①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实不相瞒,小弟为人率真,在镇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汤父母虽不大喜欢会客,却也凡事心照。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著实关切!”
②正要退堂,见两个人进来喊冤,知县叫带上来问。一个叫做王小二,是贡生严大位的紧邻,去年三月内严贡生家一口才生下来的小猪,走到他家去,他慌忙送回严家。严家说,猪到人家,再寻回来,最不利市,逼著出了八钱银子,把小猪就卖给他。这一口猪,在王家已养到一百多斤,不想错走到严家去,严家把猪关了。小二的哥哥王大走到严家讨猪,严贡生说,猪本来是他的,要讨猪,照时值估价,拿几两银子来领了猪去。王大是个穷人,那有银子,就同严家争吵了几句,被严贡生的几个儿子,拿拴,门的闩,杆面的杖,打了一个臭死,腿都打折了,睡在家里,所以小二来喊冤。
-
14、小说中典型环境的设置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一点在名著《水浒传》中有充分的体现。例如吴用正是利用如火的炎热天气设下计谋,从而巧妙地(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杨志等人也是因为暑热难耐,口干舌燥,(细节) 才中了吴用等人的计谋。又如风雪山神庙手刃仇人这一事件中,正是数九隆冬的连天大雪压倒了 (人物) 居住的草厅,才使得他到山神庙安身,从而听到等人的谈话,进而杀敌复仇。
-
15、某班同学开展了以“关注中国慈善,关注中国老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三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青年志愿者网发布了 2017 年《中国慈善企业排行榜》,根据数据统计显示, 2016 年中国基善企业捐赠总额巨大,榜单中 100 家上榜企业捐赠总颜高达 119.74 亿元,有27 家企业捐赠过亿元。数据统计还显示,企业与企业家对于教育的捐赠最为热心,投入最 大。超四成的捐赠投入到教育领域,捐赠金额共计 48.48 亿元。腾讯公司 2016 年共计捐赠 总额 26 亿 7880 万元,主要拥赠方向为教育与社会公益。
【材料二】
2012-2016 年我国老年人口统计表 (单位:万人)
指标/年份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60 岁以上人口
19390
20243
21242
22200
23086
占 总 人 口 比重
14.3%
14.9%
15.5%
16.1%
16.7%
【材料三】
我国老年人消费规模预测 (单位:万亿)
指标/年份
2016 年
2020 年
2030 年
2040 年
2050 年
消费金额
3.2
5.3
16.6
34.5
60.4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2)、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的研究结果。 -
16、绝不回头
①这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大、刚刚成年的一匹公狼,它承袭了祖辈在大漠里奔袭捕杀养成的桀骜不屈的野性,浑身散发着生机蓬勃、特立独行的气息,两眼闪着气吞万里的寒光。
②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很少在白天出窝。可这匹公狼不然,光天化日之下照样在荒漠上游荡。它矫健、敏捷、凶悍,那森冷凛然的目光不是在沙漠里寻找猎物,而是在扫视天空,好像它的猎物潜藏在天空哪片云朵后面,潜藏在蔚蓝色的深处。
③它在等待和寻找一只鹰。
④那是一只曾经捕杀了它的父亲,又捕杀了它的母亲的一只食狼鹰。当时公狼还在哺乳期,父母太饥饿了,光天化日之下到荒漠上觅食,它跟随在后面撒欢。突然,飞过来一只巨鹰,就是凶猛强悍、以狼和黄羊为食的食狼鹰。乌孜别里山本来没有形体巨大的猛禽,这只食狼鹰不知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落户到这里,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狼的天敌。
⑤那时,公狼还不知道食狼鹰对于狼意味着什么,站着看稀奇。
⑥食狼鹰从高空俯冲而下,箭镞般迅猛。当它意识到危险,拼命逃跑时,食狼鹰已经逼近,巨翅扇起的风飞沙走石。父亲见状猛扑过来,用身体阻挡食狼鹰的攻击。近在咫尺的食狼鹰随即改变了攻击目标,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父亲的后腰。父亲号叫着转过头,欲同天敌拼一死活。不料食狼鹰老练而迅速地伸出另一只爪子,准确无误地钩进了父亲的双眼。
⑦那一刻,公狼目睹了食狼鹰的凶猛,凶猛到没有可能抵挡。对于相对弱小的狼来说,除了被捕杀似乎再无其他选择。不久,母亲同样丧命于食狼鹰的利爪。
⑧这匹公狼是在对食狼鹰的仇恨和恐惧中长大的,是在对父母痛苦的思念中长大的。仇恨、恐惧和思念,最终熔铸成了讨还血债的欲望。它走上了光天化日之下的荒漠,向仇敌挑战……
⑨食狼鹰终于出现了,悠闲、高傲地在天际盘旋,如同在巡视自己的领地。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地小跑。食狼鹰一阵回旋作势后,敛翅俯冲而下,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射向公狼。
⑩公狼开始加速,撒开四蹄向一片灌木丛狂奔,那是展示公狼全部野性和活力的狂奔。从天而降的食狼鹰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近了公狼,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它的后腰。公狼感到钻心的疼痛,但它没有停止狂奔,更没有像父辈那样掉转头与食狼鹰相搏。
⑪其实,对狼的攻击,食狼鹰的第一爪不是杀手,而是激发狼回头反击; 当狼回头欲以死相拼时,食狼鹰才使出撒手锏——迅雷不及掩耳地将备用的利爪钩进狼的双眼。
⑫从父母被捕杀的惨痛记忆中,从一次又一次同类遭捕杀的血淋淋场面中,这匹公狼掌握了食狼鹰的伎俩。因此它克制了自己的反击的本能,绝不回头,继续狂奔。而食狼鹰这时完全不必等待狼的回头,它完全可以用另一只爪子抓住狼的脖颈或脑门,腾空而去。但食狼鹰墨守惯用的章法套路,固执地、坚定不移地在等待狼的回头,被狂奔的公狼拖着朝前飞。
⑬公狼已经狂奔到了灌木丛的边缘,食狼麑还抱着胜券在握的信心在等待。公狼拖着张开翅膀的食狼鹰,狂奔进了灌木丛,食狼鹰被灌木丛撕扯成了碎片。
⑭痊愈后的公狼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
(节选自《微型小说名作选》)
(1)、阅读全文,概括故事情节。(2)、分析④-⑦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3)、食狼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公狼能够成为狼王的原因是什么?(4)、赏析品味加点词语。(1)这匹公狼掌握了食狼鹰的伎俩。
(2)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地小跑。
-
17、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②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③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④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⑤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⑥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注释】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③扳:通“攀”,牵,引。④王子:王安石的自称。⑤受之天:先天得到的,指天赋好。⑥受于人:指接受后天的教育。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翻译划线句的意思: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其原因是什么?方仲永的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选择恰当的角度谈谈对你的启示。 -
18、(1)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四面歌残终破楚, 。(《满江红》 秋瑾)
(3) ,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4)塞下秋来风景异,。(《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 。
-
19、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小题。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间:参与 B、忠之属也 忠:忠诚 C、战则请从 请:请允许我 D、望其旗靡 靡:倒下(2)、下列加点词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 B、牺牲玉帛 C、可以一战 D、齐师伐我(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对话印证了曹刿所说的“肉食者鄙”。 B、第②段叙述长勺之战的经过,将曹刿和鲁庄公的不同指挥方式进行了对比,显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也再次表现出鲁庄公的鲁莽和无知。 C、本文较多地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略写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D、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是通过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完成得。 -
2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翅膀”
张贺
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文化资源——无论是语言、文字、风俗、传说,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共同挑战。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正在全世界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
②数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博物馆的藏品本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理应走出“深闺”,为社会所共享。但现实是,博物馆的展馆面积、服务人员等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参观者的需求,也不可能把所有展品一股脑儿全拿出来展览。如何解决博物馆有限展馆面积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采集文物或展品的数字信息,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就能使观众足不出户而遍游天下。特别是未来VR技术越来越先进,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各种以前只能近观而不可把玩的珍贵展品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在虚拟中触摸,实现全方位、沉浸式、交互性地参观。这就在实地参观之外创造了替代性选择,对于扩大受众群体、保护文物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③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现在不少博物馆在展品和展厅里设置传感器,收集观众停留时间和是否拍照等行为数据,以此作为改进展览的依据。法国卢浮宫用蓝牙传感器采集观众参观行为数据,分析短期停留和长期停留的参观者的不同参观模式,为治理馆内拥堵提供决策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观众对有文字的展品、图版、威套的文物更感兴趣,驻足时间明显更长,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客观、简便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升效率。
④目前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应用数字拔求的成功经验不少,比如“数字敦煌”“虚拟圆明园”等,但与观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数字博物馆点击率很低,对非遗的记录还停留在录音录像的初级阶段。应当看到,当前青年一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在故宫的参观者中,一半以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作为数字时代的“源住民”;青年人已经习惯于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文物与文化遗产“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才能赢得青年人,让历史延伸到更远的未来。
⑤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数字技术武装自己,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3日05版;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新路。 B、文物保护需要打造数字化博物馆。 C、青年人要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 D、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跟上时代潮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以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资源面临流失的现状为立论基础,提出论点。 B、第②段从突破博物馆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的角度阐述了数字技术的优势。 C、第③段列举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事例,证明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简便的特点。 D、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技术能解决博物馆展馆面积有限与社会公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 B、现在VR技术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观众可足不出户,遍游天下。 C、大数据分析准确、简便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D、数字技术在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但还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