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中,你会遇到很多人、事、物,也会与之发生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会让你难忘,让你幸福,让你警醒,更会让你成长……
请以“我和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不少于500字。
-
2、完成下面小题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的枣子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
(1)、这段话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中的情节。(2)、下列故事出自这本名著的是( )A、三英战吕布 B、三打祝家庄 C、三进大观园 D、三借芭蕉扇(3)、“好人有难皆怜惜,奸恶无灾尽诧憎”,诗中“好人”指的是______,人称外号“及时雨”( )A、晁盖 B、柴进 C、武松 D、宋江 -
3、阅读《孩子王(节选)》,回答下列小题。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开始,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字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赢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⑥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字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福。”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你咋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1)、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2)、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是对王福的描写,作者用到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面句子加点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
(4)、文中写到了王福、“我”、班长等人物,请选择一个,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
4、阅读杨绛《老王》节选文段,完成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早埋了。”
⑪“呀,他什么时候……”
⑩“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⑬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对选文中四处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中的“镶嵌”,本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这里突出老王病弱无力,僵直的身体状态。 B、选文第④段中的“强笑”,是指老王送鸡蛋、香油时不善言谈,作者有意装出笑脸来拉拢,以表亲近之意。 C、选文第⑨段中的“叠好”,表达出“我”接受了香油、鸡蛋之后,对老王的尊重与感动。 D、选文第⑨段中的“害怕”,既表现了作者被老王眼前病容吓着了,更有对老王病重的忧虑、不安与悲痛。(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这句运用的是外貌描写。 B、“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运用的是神态描写。 C、文中对老王死时的交代,运用的是侧面描写,说明老王是一个不被重视的人。 D、老王送我香油和鸡蛋时,我拿钱给他,其实我当时并没有理解老王,有辱他的心意,这也是我愧怍的原因之一。(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概括与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自然段最能反映老王神态和形态的两个词语是:伛着身子、结着一层翳。 B、老王说不要钱,最后还是要了钱,是因为老王病重,需要这些钱来治病。 C、选段对老王生活和品质两个方面的表现,可以用“苦”和“善”二字概括。 D、选文第⑨自然段描写了老王已病入膏肓,当晚就去世了。 -
5、仿写句子。
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感激生活对我们的厚爱。我们没有捕鱼耕种,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 , 。心存感激,是一种明朗的心情,一种人性的光辉。多一分感激,就少一分贪婪与抱怨; , 。
-
6、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正确书写下面的文字。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7、下面四个同学交流各自的读书经验,其中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陈云:我喜欢看小说,阅读时会特别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节的发展。 B、李明:我喜欢读诗歌,会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韵律美,揣摩表达的情感。 C、王波:科普读物是我的最爱,我会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尝试背诵积累。 D、张伊:我还是喜欢童话,那些神奇的想象最吸引人,边读边想象很有趣。
-
8、下面不是《三国演义》故事的是(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
9、下面的反义词错误的一组是( )A、对答如流——吞吞吐吐 B、惊惶失措——神态自若 C、成千上万——屈指可数 D、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
10、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天的土地是 的,它使万物萌生;夏天的土地则是 的,它使生命拔节;秋天的土地则是 的,它用收获证明着播种者的 。
A、温馨 诚实 热烈 品质 B、热烈 温馨 诚实 性格 C、温馨 热烈 诚实 品质 D、诚实 温馨 热烈 性格 -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升国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C、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射洪的冬天,是一个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烟火气”浓郁的好地方。
-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 , 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即读书需细细品味。 B、宗璞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中,尽管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 C、邓稼先为人朴实。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 D、19岁的谷爱凌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其热度超越很多娱乐圈的明星,成为体坛新顶流。
-
13、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科技却束手无策。 B、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C、对这道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但在王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突然就恍然大悟了。 D、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所以他们也算是各得其所了。
-
14、下面拼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乘机(chénɡ) 休憩(qì) 手腕(wàn) 即将(jí) B、框框(kuànɡ) 坐骑(qí) 执着(zhí zhuó) 枯蔫(niān) C、琴弦(xián) 铮亮(zhèng) 教诲(huì) 剥皮(bāo) D、明媚(mèi) 酷爱(kù ài) 枉然(wànɡ) 锲而不舍(qiè)
-
15、某学校开展“走进名著”主题阅读系列活动。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1)、小语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和《红岩》后,为了更好把握整本书阅读内容,分别绘制了一个思维导图和一个表格。请你帮他完成图表相对应的内容。

斯诺采访“红色中国”的主要路线图
斗争地点
长江兵工总厂修配厂
重庆大学
沙坪书店
华蓥山根据地
④_____
渣滓洞
代表人物
③_____
成瑶
陈松林
双枪老太婆
齐晓轩
余新江
斗争方式
团结工人
恢复生产
组织罢课学生代表伸张权益
利用书店隐藏,建立联络组
组织游击战
秘密开会
组织越狱
欢庆新年狱中斗争组织越狱
《红岩》整本书助读表格
(2)、“中国红是生命,是力量,是希望。”请结合两部作品的内容,探究《红星照耀中国》与《红岩》标题中“红”字的深刻内涵。 -
16、阅读下面节选文段(一)和(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一)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二)
①随着店老板的指点,江姐从容地向城门口走去。城门口仍然挤着很多人。这情景,增添了江姐的戒心,她感到不安,渐渐加快了脚步。距城门愈来愈近,她发现在城门口聚集的人丛中,有光头赤足的挑夫,有戴着斗笠的农民,也有撑着雨伞的市民和商人。有的往城头望了望,低下头走开了;有些人,伫足瞧看着,还在交头接耳议论着。江姐心里更起了疑问,她似乎发现那雨雾蒙蒙的城楼上,像挂了一些看不清楚的东西。
②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看得稍微清楚了。高高的城楼上,挂着几个木笼子。啊,这不是悬首示众吗?江姐一惊,紧走了几步,仔细一看,木笼子里,果然盛着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
③江姐趋前几步,挨近围在城墙边的人群。她听见人丛里有低沉的叹息,有愤慨的不平,这种同情和悲痛,深深注进她的心坎。又是一批革命者,为党为人民,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虽然还不太了解情况,但是凭着经验,她知道牺牲的定是自己的同志。她在心中喃喃地说:“安息吧,同志,我们定要为你们复仇!”
④江姐想到自己的任务,尽量冷静下来,不愿久看,掉回头,默默地走开了。她刚走了几步,心里又浮现出一个念头:就这样走开,连牺牲者的姓名也不知道,这对得起死难的战友吗?应该仔细看看,了解他们的姓名,记住他们牺牲的经过,报告给党,让同志们永远纪念他们。鲜红的血,应该播下复仇的种子!
⑤江姐转回头,再一次靠近拥挤的人群,强自镇定着脸上的表情,抑制着不断涌向心头的激怒。她的目光逡巡着,忽然看见城墙上,张贴着一张巨幅布告。布告被雨水淋透了,字迹有些模糊,几行姓名,一一被红笔粗暴地勾画过,经过雨水浸渍,仿佛变成朵朵般红的血花……江姐挤过了几个人,靠近布告,她的目光,突然被第一行的姓名吸引住,一动不动地死盯在那意外的名字上。
⑥是眼神晕眩?还是自己过于激动?布告上怎幺会出现他的名字?她觉得眼前金星飞溅,布告也在浮动。江姐伸手擦去额上混着雨水的冷汗,再仔细看看,映进眼帘的,仍然是那行使她周身冰冷的字迹: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老彭?!他不就是我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丈夫么!不会是他,他怎能在这种时刻牺牲?一定是敌人的欺骗!可是,这里挂的,又是谁的头呢?江姐艰难地,急切地向前移动,抬起头,仰望着城楼。目光穿过雨雾,到底看清楚了那熟悉的脸型。啊,真的是他!他大睁着一双渴望胜利的眼睛,直视着苦难中的人民!老彭,老彭,你不是率领着队伍,日夜打击匪军?你不是和我相约:共同战斗到天明!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
⑦“姐姐!”。
⑧一个亲切的声音,响在耳边。江姐一惊,后退了一步。定定神,慢慢回过头,她看见了华为关切的目光。“姐姐,我到处找你!”江姐茫然的视线,骤然碰到华为手里的箱子……“我在干什么?”一种自责的情绪,突然涌上悲痛的心头。这是什幺地方?什么时候?自己负担着党委托的任务!不!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江姐咬紧嘴唇,向旁边流动的人群扫了一眼,勉强整理了一下淋湿的头巾,低声地,但卸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走吧,不进城了。”
(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1)、请你概括节选的文段的主要内容。(2)、选文写四川军队的矛盾挣扎和仓惶后撤,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3)、选文情节波澜起伏,请认真梳理,将下面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感到不安,加快脚步→①→同情悲痛,挨近人群→克制悲痛,毅然离开→②→③→克制悲痛,毅然离开
(4)、从描写手法、修辞、词语运用、标点运用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江姐伸手擦去额上混着雨水的冷汗,再仔细看看,映进眼帘的,仍然是那行使她周身冰冷的字迹: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老彭?!他不就是我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丈夫么!不会是他,他怎能在这种时刻牺牲?一定是敌人的欺骗!可是,这里挂的,又是谁的头呢?
(5)、为什么在前五段用大量笔墨写江姐在看与不看之间犹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红星照耀中国》和《红岩》都展现了革命者坚定的信念,但两本书中革命者信念的具体体现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段(一)和(二)简要分析这两本书中革命者信念的不同之处。 -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①俱备。晓雾将歇② ,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③ , 沉鳞④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⑤。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⑥其奇者。
【注】①四时:四季。②歇:消散。③颓:坠落。④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⑤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⑥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虽乘奔御风 (2)或王命急宣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哀转久绝 绝𪩘多生怪柏 B、自非亭午夜分 自康乐以来 C、每至晴初霜旦 旦辞爷娘去 D、故渔者歌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下列对两个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先写峡长山高之雄伟,再写水之湍急,文势始终舒缓。 B、甲文结尾引用渔人歌谣,情景交融,渲染三峡秋天凄凉肃杀的氛围,牵动读者心绪。 C、乙文描绘山川之美,从高峰、清流、石壁、树林到晨雾、夕阳,展现自然的绚烂多彩。 D、两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语言凝练生动,描写细腻,富有画面感。(5)、动静结合是写景类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请你分别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小园(其一)①
陆游
小园烟草②接邻家,桑柘③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注释】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创作的。②烟草:指笼罩于烟云雾气中的野草。③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1)、【甲】诗中诗人陶醉在山西村①美、风景美、②美中,反映了他的乡居闲散生活。【乙】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③”“斜径”等景物,营造出④的氛围。(2)、如果把这两首诗编到一个诗集栏目里,请从情感抒发角度,给这个栏目起个名字,并说明理由。(栏目名称不超过七个字) -
19、“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完成山水诗文的整理。
出处
诗文名句
寄寓情感
杜甫《望岳》
(1) , 决眦入归鸟。
层云涌现
心胸激荡
王维《(2)》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明月相伴
荡涤心胸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3)。
欣赏美景
胸襟开阔
王绩《野望》
树树皆秋色,(4)。
色彩鲜明
落寞无奈
(5)《饮酒(其五)》(填作者)
采菊东篱下,(6)。
归隐田园
闲适淡泊
崔颢《黄鹤楼》
(7)?烟波江上使人愁。
即景生情
思乡幽怨
李清照《如梦令》
争渡,争渡,(8)。
饮酒为乐
沉醉而归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9)。
直抒胸臆
喜悦陶醉
晏殊《浣溪沙》
(10) ,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落燕归
独自徘徊
朱敦儒《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11)。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登楼望景
满目萧零
欧阳修《采桑子》
(12) , 绿水逶迤。
乘舟而行
心情惬意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13) , 将以遗所思。
独自赏花
思念远人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14)。
议论点睛
苦闷自得
吴均《与朱元思书》
(15) , 窥谷忘反。
沉醉山水
淡泊名利
-
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踏上重庆的土地,你定会感到无比震撼:巍峨yì立的大山如刚毅果敢的男子,蜿蜒流淌的江水似妩媚多情的女子,他们互相凝望,彼此衬托,相得益彰。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城,孕育了情感燥热 , 性格刚勇的重庆人。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重庆建成了一座令人目眩神迷的魔幻之都。他们血脉里的勇毅来自哪里?既来自地域文化的熏陶,又来自革命精神的浇灌。
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吓不倒重庆人,他们挖掘了无数的防空洞来抵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压不垮重庆人,红岩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做出了响亮的回答。瞻仰曾家岩50号,我们似乎看到了周恩来忙碌的身影;参观渣滓洞,我们似乎听到了革命先辈的殷殷嘱( )托……高山巍巍,江流有声。将在这里继续演绎英雄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yì立 嘱托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相得益彰 B、孕育 C、燥热 D、目眩神迷(3)、“无比震撼”是一个(1)短语,“性格刚勇”是一个(2)短语。(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病因是(1) , 修改意见是(2)。(5)、读完材料,小红化用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了一段话来讴歌先烈。小红:革命前路山重水复,你们以坚定的信念,穿越重重迷雾,终于迎来柳暗花明。
请你从以下三个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引用或化用,也写一段话来讴歌先烈。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我选第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