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现代文阅读理解。
草垛上藏着一望无际的草原
①草垛如同干草的房子,但里面不住人,也不住动物。这座草的房子没有厅室,没有门,也没有窗户。我在拜兴塔拉乡住的时候,把一扇没人要的旧门摆在牧民额博家的草垛上,远看草垛像一个蒙古包。额博哈哈大笑,说你是一个热爱家的人啊。
②那些日子,我没事就绕着草垛散步,他们说,狐狸才这样围着草垛转,假如有一只老母鸡在草垛里抱窝的话。我从草垛上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的草不躺着,它们站立在宽厚的泥土上,头顶飘过白云。早上,曦光从山顶射过来,草尖的露水闪烁光芒,好像手执刀剑。六月末,大地花朵盛开,像从山坡上跑下来,挥动红的、黄的和蓝的头巾。城里人习惯用花盆栽花,花在家具之间孤零零地开。草原上,大片的花像没融化的彩色的雪。花朵恣意盛开,才叫怒放。开花,只是草在一年中几天里所做的事而已。
③野花夹杂在草里,和草一同嬉戏。花朵如一群小女孩,甩掉鞋子跑到了草叶身后捉迷藏。明明没有风,却看见草叶的袖子摆动。草浪起伏的节律,让人想到歌王哈扎布唱蒙古长调的气息。歌者把腹中所有的气吐尽,吸气时喉间颤动,气息沿上颚抵达颅顶,进入高音区并轻松地进入假声。这种演唱方法如草浪在风里俯仰,深缓广大,无止息。
④风在草里染上了绿色,它去河水里洗濯,绿色沉淀在河底的水草上。水草的大辫子比柳枝还要长,在水里得意地梳自己的辫子,散在斑杂的石子间。水草根部藏着鬼鬼祟祟的小鱼,这些泥土色带黑斑的小鱼只有人的指甲那么长,不知会不会长大。
⑤草对于草原,不是衣服,更不是装饰。草是草原上最广大的种族,祖祖辈辈长于此地。白云堆在天上,如一个集市。如果地上没有草,剩下的只有死寂。草把沟壑填满,风里飘过一群群乌的黑影。草的香味钻进人的衣服里,草的汁液浸泡马蹄。
⑥草们如今成了干草垛,它们一根挨一根躺在一起,回忆星光和露水。我心里想,这些草在草原能占多大的面积,十亩,还是五亩?算不出。只好说,它们是很大一片草。如今它们变成草垛。我像狐狸一样围着草垛转,嗅干草的香味。干草的甜味久远,仿佛可以慢慢酿成酒。
(1)、本文作者善于从所见之景想开去,请你根据文章填空并选一个作者所见景物也试着想开去。作者所见
作者联想
我的联想
六月末的野花
没融化的彩色的雪
由 , 我联想到。
风吹草浪的起伏
河底的水草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横线句子,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3)、下列对“草对于草原,不是衣服,更不是装饰”这句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草的生长维护了草原的土壤,滋养了草原的生命,为草原增添了无穷魅力。 B、草覆盖在草原的土地上,以其一望无际的绿色成为草原风景的点缀。 C、草和草原之间是相依相存的关系,草在草原生生不息,草原因草风光无限。 D、草对草原的意义不在于装饰作用,在于给草原带来了永恒的生命力。(4)、作者在第②段中说“草原上的草不躺着 , 它们站立在宽厚的泥土上”,在第⑥段中又说“它们一根挨一根躺在一起”,这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
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如果用一个小标题来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喜迎远客 B、草原风光 C、主客联欢 D、依依话别(2)、作者把比作“无边的绿毯”,把比作“白色的大花”,充满画面感。由作者的描写想开去,我还能想到:草原上的像。(3)、读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时,我能想到《敕勒歌》中的“”,从而能理解“茫茫”的意思:。(4)、选文画横线的内容是描写的。写景时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多选)A.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B.使所描写的草原之景更加形象可感。
C.使“我”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使对草原的赞叹之情抒发得强烈而自然。
(5)、读一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语段内容和生活实际想开去,发挥想象,写一写骏马和大牛在想些什么。 -
3、暑期,涵涵和家人去旅游,请你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行程说明:
第一天 北京→锡林郭勒…………………… 540千米
第三天 锡林郭勒→赤峰…………………… 372千米
第四天 赤峰→塞罕坝……………………… 196千米
第六天 塞罕坝→北京……………………… 408千米
特色美食:
锡林郭勒
烤全羊、手把肉、涮羊肉、奶茶
赤峰
哈达火烧、草原肉饼、炒米、奶食品、干炸华子鱼
塞罕坝
银丝面、猫耳面
景点推荐:
1.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植物种类丰富,是我国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也拥有古朴的蒙古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2.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总占地面积达250平方千米,是中国历史政权元王朝的首都遗址、蒙元文化的发祥地。
3.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地区四大名湖之一,内蒙古赤峰市最大的湖泊,被称为“百鸟乐园”,也享有我国第三大天鹅湖的美誉。
4.赤峰勃隆克沙漠旅游区:是观赏自然奇景和体验蒙古族风情的好去处,这里有金色的沙山、碧绿的湖水、如茵的草原、奇异的怪石,风景如诗如画。(1)、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行程第二天,涵涵一家可以吃到手把肉、涮羊肉,还可以喝到香喷喷的奶茶。 B、行程安排中,第四天的行程最短,仅有196千米,第一天的行程最长,有540千米。 C、这份旅游攻略还不够完善,需要补充塞罕坝的景点推荐。 D、在锡林郭勒大草原和赤峰都可以体验蒙古族风情,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2)、旅途归来,涵涵兴奋地向同学们介绍旅途见闻,请你结合图片把介绍内容补充完整。
-
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阅读时,可以从文章描写的事物想开去。比如学了《丁香结》,我们会想到描写丁香的词语,如“”;想到描写丁香的诗句,如“青鸟不传云外信,”。(2)、月亮是古诗词中抒发感情的重要意象。同样是写“月”,孟浩然笔下的“月”饱含着孤寂清冷:“ , 江清月近人。”辛弃疾笔下的“月”充满了恬静自然:“明月别枝惊鹊,。”(3)、暑假出游,我来到一个小山村。在那里,我看到翠绿的树木围绕着村落,青色的山峦在村外横卧,不禁想起孟浩然的诗句:“绿树 , 青山。”突然乌云密布,暴雨骤来,白色的雨点像珠子一样乱跳着蹦进池塘边的小船里,此情此景让我想起苏轼的诗句:“ , 。”夜晚散步,听着蛙鸣,闻着阵阵稻花香,我又吟诵起辛弃疾的词句:“ , 听取蛙声一片。”好惬意的假期时光啊!
-
5、句子练习(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缩句)(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仿写句子)
-
6、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达出作者对草原一景一物的不舍以及对蒙汉之间深情厚谊的赞美。 B、宗璞由丁香花联想到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体现了作者多愁善感、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C、《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D、阅读文章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文章,还可以激发创造力。
按要求改写句子。
-
7、同学们的稿件中,分号使用错误的是哪一项?(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它在春天里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 C、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而修竹,则使人想起隐者。 D、好的天气使人情绪高涨,心情舒畅;坏的天气使人情绪低落,懒惰无力。
-
8、下列句子中,没有展开联想或想象的是哪一项?( )A、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B、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C、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D、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
9、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B、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C、目前许多高原植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现。 D、关山草原冬春无界,夏秋相连,景观不失壮观。
-
10、下列诗词名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11、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婆娑起舞(枝叶扶疏的样子) B、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C、顾影自怜(回头看,泛指看) D、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A、渲染(xuān) 苍穹(qióng) B、迂回(yū) 旖旎(yǐ) C、花蕾(lěi) 冠冕(guàn) D、参差(cān) 妩媚(wǔ)
-
1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一碧里 ②翠色流 ③孤芳自
④群马疾 ⑤飘带舞 ⑥硕大无
(2)、词语⑥的反义词是。词语和都是形容绿的,其中词语形容绿的程度深,词语形容绿的范围广。(3)、走进这的草原,看着的青草,望着远处主人们欢迎客人的场景,老舍不由得陶醉其中。(选词填空,填序号) -
14、 看拼音,写词语(1)、冬天的bō li上常常都是雾气,一片mó hu。我喜欢用手指画出不同的图案,透过那些 xiàn tiáo去kuī jiàn不同的风景。(2)、这个假期我没有fú àn苦读,而是开启了草原之旅。夏日的草原没有令人心烦的chán míng声,只有不时传来的mǎ tí声,让人愈发心境开阔。吃过了特色的奶dòu fu , 我换上蒙古族的特色服饰,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草原上疾驰。
-
15、习作。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春游活动、观看“天宫课堂”……这些校内外的多彩活动,你参加过哪些呢?请你选择一次印象最深刻的活动写下来,和同学们分享你的经历,题目自拟。要求: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写作时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
16、语文实践。
2024年10月,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8周年,学校组织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练习。
(1)、下面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本次演讲的素材?( )(多选)A、关于《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故事。 B、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D、抗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2)、为了丰富演讲内容,你打算选用一个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作为素材。你会选择什么故事呢?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
17、现代文阅读理解。
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忙着帮她收拾行李。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大家顿时不安起来。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大家说:①“要勇敢一些! 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 江——姐——”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的一下扑向签子门。
②江姐和许多男同志一起,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梳理选文内容,补全导图。
(2)、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被转移的同志们与牢房的同志们告别的场面,其中,“点”是对的描写;“面”是对的描写,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3)、读文章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①画横线的句①是对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两层意思,请你进行分析。
②画横线的句②中的“挺立”一词能换成“站立”吗?为什么?
(4)、下列对题目“最后的时刻”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B、江姐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C、即将获救的江姐在狱中的最后时刻 D、反动派最后的疯狂时刻(5)、在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可能在想什么?请你写下来。 -
1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又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抢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用小标题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在文中找出描写“面”的句子和描写“点”的句子。(3)、下列关于点面结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点”的描写,突出了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对“面”的描写,表现出五位战士整体的团结勇敢。 B、点面结合的写法,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五位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C、习作时可以把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进行描写。 D、习作时最重要的就是把“点”写好,对“面”的描写可以略过。(4)、选文最后两句话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5)、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面对着纪念塔,你想对五壮士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
1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长征印记
材料一:
为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推出10集微纪录片《航程二万五千里》。通过全新的形式——航拍,将长征途中红军官兵一路生死跋涉、英勇冲杀的史与实、血与火,构写成一部跨越时空的英雄史诗。
这部纪录片浓缩了历史岁月的永恒记忆,更以让人耳目一新的故事、细节、镜头展示了新时代长征路上的新风貌、新气象。我们俯瞰于都河上架起的五座大桥,人们用两岸的繁华来铭记历史;我们赞叹中国水电建设大军在大渡河上创造着新的传奇,万家灯火映照着“____”;我们感慨当年红军经过的贫瘠之地,成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发源地,袁隆平在这里培育出“改变世界的种子”,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一次次地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给自己鼓劲:“____,____,____……”
材料二:
节目列表
第1集:《赣南今朝》 第6集:《彝海凉山》
第2集:《五岭逶迤》 第7集:《大渡桥横》
第3集:《湘桂道中》 第8集:《雪山草地》
第4集:《遵义之光》 第9集:《陕甘新颜》
第5集:《赤水金沙》 第10集:《征途如虹》材料三:
亮亮 看过 ★ 2024-10-23 14:21:14 北京
90年前,一场伟大的征程开始。90年后,从空中俯瞰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见证新时代的变迁与繁华。重走长征路,这是一趟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寻访之旅。节目不仅以其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征服了观众,更以深刻的哲学思考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听感受和情感共鸣。
(1)、结合语境内容,在材料一的横线上,填写《七律·长征》中的诗句。(2)、阅读三则材料可知,下列对《航程二万五千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部纪录片以航拍的全新形式,生动地展现了长征中红军官兵的英勇事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B、纪录片通过故事、细节和镜头,既浓缩了历史岁月的永恒记忆,又展示了新时代长征路上的新风貌、新气象。 C、纪录片一共十集,每一集都以富有诗意标题命名,准确地概括出主要内容。 D、这部纪录片只注重对长征历史的回顾,缺少对新时代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展。(3)、阳阳想了解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的传奇壮举,他应该收看第集;乐乐边看边联想到杜牧“不霁何虹”的名句,由此可知他在收看第集。(4)、根据材料三,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观看日期
观看地点
星级评价
表达观点
这是一部的纪录片
-
20、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对于家国情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是红军战士的家国情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位卑”,这是陆游的家国情怀——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 视死忽如归”,这是曹植的家国情怀——为了国家,视死如归;“祖宗疆土,当以死守,”,这是李纲的家国情怀——祖国山河,誓死捍卫。(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按照“接受任务→→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顺序来记叙的,表现了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除了五位壮士,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认识了的郝副营长和的邱少云。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