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各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  “尔先学不瞬 , 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 , 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  “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晨以南面而望之旬且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曰:  “汝得之矣!”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

    【注释】①瞬:眼珠转动,眨眼。②偃卧:仰面躺下。③承:由下向上注视。④牵挺:织布机的踏板。⑤眦:眼眶。⑥牖:窗。⑦浸:渐渐。⑧燕角之弧、朔蓬之竿:燕地牛角做的弓,北地蓬梗做的箭杆。⑨绝:穿透了虱子的中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有卖油翁担而立
    但微

     纪昌       
    余物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②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晨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且之间浸大也。

    (4)、对于【甲】  【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甲】文含义深远,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沾湿的事告诫陈尧咨技艺专长,全在熟能生巧。 C、【甲】文句子“但手熟尔”和【乙】文句子“尔先学不瞬”中的“尔”字意思相同。 D、【甲】文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  “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
    (5)、【甲】  【乙】两篇选文都讲述了“本领”的故事,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如何练好一项本领。
  • 2、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并完成各小题。

    近日,盛产荔枝的阳江市迎来荔枝开花的关键时期,荔枝开花率九成以上。大片荔枝树长势茂盛,树上的枝头抽出了密密匝匝的花穗,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据有关人士介绍,今年是荔枝“大年”,预计产量较去年翻一番,有望迎来丰产年。

    阳江市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优越的水质和地质特别适合荔枝的种植,孕育出了“妃子笑”“白糖罂”  “糯米糍”  “桂味”  “双肩玉荷包”等优质荔枝品种。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份天气光热条件较好,气温比往年偏低,光热条件及低温天气有利于荔枝花芽分化。

    虽说荔枝“大年”产量高,但果农仍需在荔枝品种和品质上下功夫,才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卖到更好的价格。为此,果农应积极通过高位嫁接改良换种技术,优化荔枝品种结构,并广泛推广自动化喷灌、滴灌等技术,提升荔枝的市场竞争力。

    (1)、根据文段,请概括阳江荔枝长势茂盛,今年开花情况理想的原因。
    (2)、小江同学想宣传阳江荔枝,请你帮帮她,为阳江荔枝写一则广告词。  (不超过20字)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打开语文课本,就是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在这里,邓稼先、闻一多、鲁迅这些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昌盛而奋斗。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懈。他们可歌可这的光辉谱写成了无数传颂的壮丽诗篇。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②____(miǎn)怀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③____(qiè)而不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1)、文中加点字“懈” “挠”的读音正确的是( )  
    A、jiě ráo B、jiě náo C、xiè ráo D、xiè náo
    (2)、在文中横线②③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  
    A、勉 锲 B、缅 锲 C、腼 契 D、湎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们可歌可泣的光辉谱写成了传颂不衰的无数壮丽诗篇。 B、他们可歌可泣的光辉描绘成了无数传颂不衰的壮丽诗篇。 C、他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谱写成了无数传颂不衰的壮丽诗篇。 D、他们可歌可泣的光辉形象谱写成了无数传颂不衰的壮丽诗篇。
  • 4、默写古诗文。 
    (1)、东市买骏马, , 南市买辔头,。  (《木兰诗》)
    (2)、谁家玉笛暗飞声, ,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 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5)、一切景语皆情语,王维在《竹里馆》中视明月为知音,一句“”写出隐居生活的自在美好,韩愈在《晚春》中,将花草树木拟人化,诗句“”看似揶揄花木,实际表达更深层次的赞许。
  •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真正的趣味其实都融于一些日常小事中。那些温馨的“鸡毛蒜皮”里包含着说不尽的世间乐趣,让人回味不断,绵长悠久。

    请以“温馨的一幕”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6、阅读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校课本剧社团邀请你一起参与《骆驼祥子》课本剧创作,完成下列任务。

    (1)、编写组想用七幕剧来展现祥子拉车的经历及命运变化。请你根据名著阅读经验,帮助补充完整第二幕及第五幕内容。

    第一幕:祥子初到北平,埋头拉车,买了人生中第一辆新车

    第二幕:

    第三幕:祥子从军中逃出,卖骆驼,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第四幕:祥子遭孙侦探敲诈,积蓄全无

    第五幕:

    第六幕:虎妞难产,祥子卖车送棺

    第七幕:得知小福子死讯,祥子万念俱灰,出卖阮明,数报酬钱

    (2)、以下是小组推选的课本剧宣传海报的插图。请你选择其中一幅,结合名著阅读的体验,解说这样设计的理由。

    A.    B.    C.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皇甫谧)年少,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入道无以。”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 , 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有改动)

    【注释】①或:有人。②进:进献。③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④道:正道。⑤卜:此指选择。⑥阙:同“缺”。⑦席坦:人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卿今当涂掌事 

    自以为大有所

    刮目相待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得瓜果/射于家圃 B、对之流涕/往晓之 C、修身学/博学而 D、乡人席坦受书/蒙乃始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 今 年 余 二 十 目 不 存 教 心 不 入 道 无 以 慰 我

    (5)、同样是“劝学”,【甲】文中孙权的“劝”与【乙】文叔母任氏的“劝”有什么不同?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茶缸

    霍丰

    ①上小学时的一天,吃过早饭,妈妈从里屋拿出一个白底红字的搪瓷茶缸,郑重其事地对我说:“爸爸从朝鲜给你带来了礼物。”

    ②我双手接过茶缸,沉甸甸的,好厚实呀。我把茶缸捧在手里,仔细端详起来。茶缸通体以雪白的瓷釉为底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鲜红的美术字格外让人心动;茶缸另一面的红色大字是“赠给最可爱的人”,最下方同样是一排小红字“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茶缸的缸口比一般的茶缸要大,沿着缸口有一圈浅蓝色的彩带,上面镂空出一只接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我不禁佩服起茶缸的设计者和工人师傅了:把茶缸设计得这般耐看,还制作得这么结实。

    ③得到这个茶缸后,它就一直陪伴着我,跟我常住北京,后又南下海南岛,北上黑龙江,还去过四川的农村、云南的阿瓦山寨……

    ④上中学时,我在北京第十三中住校生活。这茶缸曾陪我参加过修丰沙铁路的勤工俭学、大兴和昌平的下乡劳动。记得在昌平县史各庄,学校组织民兵连夜行军。当时,我把茶缸拴在背包带上。我听到后面的同学嘀咕:“这不是志愿军的茶缸吗?”“嗯,他爸肯定打过美国鬼子!”这话真让我心里美滋滋的,我骄傲地抖抖肩,感受一下身后缸子的晃动。

    ⑤1962年,我到重庆上军医大学,这茶缸跟我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的野营拉练,在磕磕碰碰中,茶缸底部被磕掉一块白色的瓷釉,露出里面黑色的铸铁层,如一块黑色的“伤疤”。握着这破损的茶缸,我真是心疼又无奈。想起学校大门外有维修各种物件的小摊儿,我便拿起茶缸去碰碰运气。

    ⑥守摊的老师傅面容清瘦,鼻子上架着一副圆圆的黑边眼镜。他接过我递上来的茶缸,扶了扶眼镜,仔细端详了一阵,赞叹了一句:“好厚的料子啊!”然后他的眼睛透过镜片盯着我问:“哪来的?”“是到过朝鲜战场的爸爸给我的。”老人竖起大拇指说:“我敬重去过朝鲜战场的英雄。”说着就利索地忙起来,他先是用锉刀和砂纸打磨,将伤口冲洗、晾干后,又用焊锡把洞口封死,然后打磨得平整光滑。一切准备停当后,老师傅从内衣口袋掏出一个纸包,取出一块巧克力糖大小的白色东西。老师傅笑着说:“好马配好鞍,给你用点好瓷釉。”他用烙铁将瓷釉片化开,涂在修补的地方。这样,除了修补的地方颜色略微显黄外,缸体还是那么洁白,红字还是那么显眼。

    ⑦啊,老师傅真是妙手回春啊,一个崭新的茶缸呈现在我眼前。我激动地掏出钱包,准备多付给老师傅一些钱。谁知道,他竟然死活不收,还说愿意为志愿军茶缸尽义务。

    ⑧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冬天,我乘火车去四川内江,上车后习惯地把茶缸放在车窗前的小桌上。这时,对面一位穿褪色棉军装的中年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吃力地从包里抓了一把茶叶,放进茶缸。他的茶缸被整个染成了黄褐色,看不清原来的样子了。可细一端详,那茶缸的大小、高矮、形状显然都和我的茶缸相似,尤其在茶缸把手上方,隐隐约约现出我熟悉的“和平鸽”图形。我暗想,这人莫非与抗美援朝有关?我和他攀谈起来。他果真是一名志愿军老兵,还参加过上甘岭战役,被美国凝固汽油弹烧伤致残。一路上,老兵给我们讲了几个他在朝鲜经历的小故事。这位志愿军老兵的坚韧、乐观已深深地感动了我。眼看就要分离,我突然想为他做点什么。我双手捧起我的茶缸,对老兵说:“如果您不介意,这缸子留给您。”老兵诧异地问:“你舍得吗?”我说:您连命都舍得,我还有啥舍不得的?”“哦,那就谢谢你了。”老兵没再推辞,接过茶缸说:“老家县里博物馆多次向我征集过这个缸子,我没舍得,这回可以考虑把它捐出去了。”车停了,我起身紧握了一下他那满是疤痕的双手,告别下车。

    ⑨站在月台上,我注视着窗口为老兵送行。他举起茶缸,向我致意。那个茶缸以及茶缸上“赠给最可爱的人”几个红字,像一把火炬,真真切切,分外耀眼,这个茶缸真正回到了“最可爱的人”身边。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作者围绕“茶缸”所讲述的故事及感受。

    上小学时,“我”观察茶缸,佩服设计者和制作者;

    上中学时,

    大学期间,老师傅修茶缸,敬重英雄;

    在火车上,

    (2)、品味语言,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他先是用锉刀和砂纸打磨,将“伤口”冲洗、晾干后,又用焊锡把洞口封死,然后打磨得平整光滑。(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②啊,老师傅真是妙手回春啊,一个崭新的茶缸呈现在我眼前。(赏析加点的词语)

    (3)、请对第⑧段的划线句子我说:“您连命都舍得,我还有啥舍不得的?”从重音、语调的角度,简述朗读处理方式和理由。
    (4)、结合全文,试从结构和主题上说说题目《一个茶缸》的作用。
  • 9、学校开展了“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对话,设计活动项目,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小语: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打算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项目,例如: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诗词朗诵会、爱国歌曲大联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我:我们还可以设计等项目。

    小语:这两个活动项目设计得好!不仅紧扣了“天下国家”的活动主题,而且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2)、下面的一段文字是小文同学为“爱国诗词朗诵会”拟的一段开场白,请你根据划线语句再仿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因为爱国,花木兰毅然从军,英勇杀敌;因为爱国,;因为爱国,;他们的事迹像黑暗里的灯火,指引着后来人前行。致敬先辈,不忘来路:咏叹经典,传承精神,欢迎大家来到“天下国家”爱国诗词朗诵会!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的星空,因科学家、诗人、革命前辈等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邓稼先鞠躬尽瘁,zhì sǐ bù xiè,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让人心生敬意;闻一多锲而不舍,无私无畏,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光未然用铿锵之音让我们体会到____、掀起万丈kuáng lán的黄河之势;长征中红军凭借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成功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大山——老山界…这些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人们,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传颂千古的无数壮丽诗篇。他们使我们看到了人类的群星闪耀。

    文学的舞台,同样因《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篇章中的“小人物”而五彩斑斓。长妈妈为鲁迅带回了《山海经》,书虽然____,却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形容枯槁的老王为杨绛一家送来香油和鸡蛋,充满深情厚意,也令杨绛心生kuì zuò……他们让我们领悟到生命之美。

    我们不仅要追求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也要看到无数平凡小人物闪现出的最纯粹的人性光彩,这样的光辉引导我们务实、向善、求美,抵达更高的人生____。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zhì sǐ bù xiè(      )    kuáng lán(      )    kuì zuò(      )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惊涛骇浪   拙劣   境界 B、惊涛澎湃   粗拙   境界 C、惊涛骇浪   粗拙   境遇 D、惊涛澎湃   拙劣   境遇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这些人们,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壮丽诗篇。 B、这些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人们,用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传颂千古的无数壮丽诗篇。 C、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这些人们,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传颂千古的无数壮丽诗篇。 D、这些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人们,用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壮丽诗篇。
  • 11、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印象深刻。或许是他专注做事时微微皱起的眉头,或许是她安慰你时温暖有力的拥抱,又或许是他们为梦想拼搏的某个瞬间………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独特之处,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请以 “那个    ▲    的人”  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入 “较真”“温暖”“执着”  等体现人物特点的词语;围绕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事例,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表达真情实感。

  • 12、整本书阅读

    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时,发现书中多次出现有关祥子“哭”的片段。现在邀请你一起来品读。

    ①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

    ②祥子立起来,脑筋跳起多高,攥上拳头。

    ……“我招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 , 说完又坐在床沿上。

    “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人就是得胎里富,咱们都是底儿上的。什么也甭再说了!”摇了摇头,似有无限的感慨。“得了,自当是我委屈了你,别再磨烦了!”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

    ③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

    ……他的胸中像烧着一把烈火,把泪已烧干,想哭也哭不出。呆呆的看着,他几乎不知那是干什么呢。

    (1)、以上三个片段分别对应小说哪三个情节? 
    (2)、关注加点字,你发现祥子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小说内容,探究祥子变化的原因。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任氏劝学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 “《孝经》云:  ‘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 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  “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 , 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 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有删改)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卜:选择。④阙:同“缺”,缺少。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B、及鲁肃过阳(过:经过) C、教有所(阙:同  “缺”,缺少) D、男儿欲平生志(遂:于是)
    (2)、下列对甲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吕蒙学习,要求他研读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以提升治理能力。 B、任氏以孟母、曾父的典故激励皇甫谧,体现了她重视教育、善于引导的特点。 C、《劝学诗》(赵恒)强调读书可获物质回报,  《劝学》(颜真卿)侧重珍惜时光,二者立意完全不同。 D、吕蒙、皇甫谧的故事均展现了 “劝学” 主题,但吕蒙是被动学习,皇甫谧是主动求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

    (4)、孙权、任氏劝学最终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他们的劝学方式中,你能获得哪些关于劝说他人的启示? 
  • 14、古诗文阅读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四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手法,展现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边塞战场的艰苦环境。 C、四句诗节奏紧凑,既写出木兰征战的豪迈,也暗示了战争的漫长与残酷。 D、这四句诗主要表现木兰对故乡的思念,为后文辞官还乡埋下情感伏笔。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与“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几还故乡”这两句话,分别体现了木兰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 15、现代文阅读Ⅱ

    看自行车的女人

    梁晓声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A】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B】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

    ⑨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

    ⑩“还不到半年。”

    ⑪“家乡的日子怎么样?”

    ⑫“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 一脸自豪。

    ⑬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⑭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⑮我满口应承照办,然而过后事一多,所诺之事竟彻底忘了。

    ⑯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⑰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有删改)

    (1)、梳理文中人物与女人交往的事件,完成下图。

    人物

    交往事件

    对女人的态度

    胖女人

    “我”

    免收“我”的存车费

    感激

    坚持不收“我”存车费,帮我推车

    摄影师

    感动

    通过以上梳理,小语发现:这是一个④的女人。

    (2)、文中反复出现“一笑,很不好意思”,内容几乎相同,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①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

    ②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

    (3)、小文对第11题表格中“我”对女人的态度仅用“感激”一词产生质疑。结合文中A、B画线句,谈谈你的看法。  
    (4)、结尾处为什么说“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谈谈你的看法。 
  • 16、现代文阅读Ⅰ 

    鲁迅有一句名言: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世上鲜有超级英雄,普通人亦能发光。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关注并继承“萤火”精神,让自身发光发热。

    【材料一】

    2023年3月,陆鸿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因幼时高烧导致的小脑神经受损,身体残疾的他中专毕业后却到处找不到工作。父亲病重逝世、家庭的困顿,使得他下定决心自主创业。经历了无数底层职业的摸爬滚打,他将生意从开照相馆、做电子相册加工,逐渐拓展到纸质影集生产。又从6人的家庭小作坊,发展到目前拥有35位员工的实体相册加工厂。他不但用自己残疾的身躯挑起了养家的重担,还为21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在陆鸿的带领下,相册工厂2022年的营业额达到了近1400万,比疫情前翻了整整一倍。现如今,陆鸿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选自百度)

    【材料二】

    ①30岁的胡雷是宁夏中卫人,自小父亲离世母亲改嫁,患小儿麻痹症,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从2008年开始做公益,据他统计,至今已捐出100多万钱物。

    ②2023年12 月,胡雷因一则视频走红。视频中被资助的女孩看见资助人胡雷之后泪崩的场景,令无数网友感动。胡雷回应称:  “我去(资助过的)学校看看,看看学生吃饭、学习、教学怎么样。那个姑娘看到了就一直跟着我,她说叔叔希望你永远平安,说着说着就哭了。  ”

    ③视频发出后,网友感动不已。很多人好奇胡雷哪里来这么多钱?胡雷称,帮助别人的钱来自几个方面:  (卖)工艺品、塑料瓶,还有国家的补助、低保和好心人给他的资助。他说自己的生活费一年一万块钱就够了,有时还花不到一万。

    ④为什么会去做公益呢?胡雷称他爷爷就喜欢帮助别人,经常帮助流浪的人。真正开始做公益是2008年,起因是看到一个流浪汉大叔就流泪了,想到爷爷奶奶不在之后,自己会不会还不如这个大叔。然后就开始帮助这个大叔和其他流浪汉,随后帮助的人越来越多,“见不得别人比我苦”。

    ⑤做公益多年,当被问到帮助最多的是哪一类人,他称帮助留守儿童最多, “农民为了打工几年不回家,孩子就没有关爱了,慢慢的思想就不太好了,不能让他们心灵倒了。我不懂资助是什么,就是拉他们一把。”

    ⑥回想起自己的经历,胡雷感念自己被很多好心人帮助。他说当地人经常帮助我,没有那些好心哥哥姐姐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大家帮助我,让我学会了善良;不好的人欺负我,让我学会了坚强。

    (选自2024年1月九派新闻,有删减)

    (1)、下列对陆鸿和胡雷的共同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都身有残疾,经历过生活的苦难。 B、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C、他们都积极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他们都是因为获得了 “感动中国”  的荣誉而被大众熟知。
    (2)、陆鸿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一梳理回答。
    (3)、胡雷拾荒16年,慈善捐款累计超过100万,被《人民日报》点赞。当地政府欲向胡雷授予“慈善达人”的奖章,请你参考示例为他写一段颁奖词。(不超过100字)

    示例:有人一生迟疑,从不行动;而你从不抱怨,只想扼住命运的喉咙。能吃苦,肯奋斗,有担当,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在阴霾中,你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陆鸿【颁奖词】)

  • 17、某中学七(1)班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其中一个任务。  

    【写推荐语】小丽想制作一本家乡美食集,请你帮她仿照下面示例写一则家乡美食的推荐语。

    美食:烧鸭粉

    推荐语:烧鸭粉精选农家土鸭,优质稻米,经传统秘方精心烹制而成。粉,柔韧弹牙;鸭,皮脆肉香;汤,醇厚回甘。风味小吃,香飘四方。

    美食: 

    推荐语: 

  • 18、诗歌充满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思,某同学对古诗进行了收集,请你完成填空。

    古诗文如一道光,引领着我们成长。 自然万物一经诗人的笔墨,便有了情思。王维《竹里馆》里独坐竹林,独具雅兴,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神往,“”。韩愈《晚春》中草木有情尽显才思 “ , 惟解漫天作雪飞”。文人的笔是有感情的,岑参《逢入京使》中,东望故园,泪雨滂沱,表达了对故园的情思“ ,  ”。李白在 《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闻笛,也表达了无尽的乡思,“此夜曲中闻折柳,”。

  • 1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仰望历史的星空,从古至今,我们不但看到了优秀学者闻一多,深①xiāo灯火,A. qiè    B. 而不舍潜心贯注凝硕果但是看到了可爱战士志愿军②rèn刚强,淳朴谦逊,勇赴疆场抛头颅、洒热血。中华崛起之时,我们看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功勋惠泽人世间……

    当我们俯首细察人间微光,会发现平凡处亦有星辉跃动。阿长笨③zhuō却滚烫的关怀,融化鲁迅心中冰封的童年;《台阶》里父亲佝偻的脊背,承(A. zǎi     B.zài)着中国农民最朴素的尊严。这些“小人物”不经意间迸发的善良本真,恰似暗夜里的流萤,用微弱却温暖的光亮,教会我们触摸生活的质地。生而平凡, 不甘平凡; 点点萤火, 汇成星河!                   

    正是这些无数的平凡与伟大,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1)、根据拼音写出对应汉字。

    ①深xiāo         
    ②坚rèn          
    ③笨zhuō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而不舍(A. qiè   B. qì)           承(A. zǎi B. zài)

    (3)、文中画线句是病句,请修改过来并抄写在横线上。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而平凡,不甘平凡;点点萤火,汇成星河!____,____。

    A、微光虽渺万丈成炬 B、平凡渺小 伟大崇高 C、萤火闪烁 星河璀璨 D、人生平凡 价值非凡
    (5)、根据上文内容,结合对联知识,为下面上联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  

    上联:闻一多潜心钻研凝硕果          
    下联:                    

    A、志愿军勇赴疆场洒热血 B、阿长送《山海经》暖人心 C、邓稼先鞠躬尽瘁泽人间 D、父亲修台阶承载尊严梦
  •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我们漫步山野乡村,领略自然风光和淳朴乡情;穿梭街市巷陌,感受车水马龙和世间百态;经历迷茫困惑,迎来灿烂阳光和喜悦笑容;挥洒汗水激情,收获甘美果实和真挚情谊。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把题目誊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不得套作、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上一页 266 267 268 269 27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