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撺掇   偏辟   人情事故 B、迁徒   帷幕   偷偷摸摸 C、劫难   致蜜   天衣无缝 D、油馍   欺侮   海枯石烂
  • 2、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xǐng)   幽(qiāo)   然而止(jiá) B、旋(wò)      猎(shòu)   风雪途(zài) C、裂(jūn)     然(mù)      销声迹(nì) D、(bàn)   暗(huì )      草长飞(yīn)
  •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榜样给予我力量;阅读中,书籍给予我力量;成长中,亲情给予我力量;困境中,微笑给予我力量……请以《    ▲    给予我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 4、结合你对名著《骆驼祥子》的理解,阅读下面选段,回答各题。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①一年,两年,至少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 , 才赚出那辆车,②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1)、请你从内容情感、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个人见解或困惑等角度中任选其一,给文段中画横线的两处各作一个批注。
    (2)、在“走进北漂打工青年的世界”读书活动中,有同学在某网站上为祥子创建了一个账号,你认为祥子会选择下列图片中的哪一张作为账号头像?请结合祥子前期的人物形象说明理由。

     

  •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飘香的酸菜  

    陈柏清

    ①在老一辈东北人心中,家里过日子有两样东西少不了,一个是压缸石,另一个是酸菜。东北酸菜一度只为当地人所熟知、享用,近些年随着影视作品和网络文化的宣传,才逐渐流行于大江南北,成为东北菜的一张名片。

    ②东北酸菜制作方法简单。民间流传一句话,百家酸菜百家味。就是说,酸菜的制作方法基本一致,但腌好的酸菜味道却各有不同。村里谁家酸菜腌得好,是件有面子的事。酸菜腌好的时候路过他家,那种特殊的酸香,让人闻了便忍不住流口水。好酸菜不但味道好,颜色也极诱人,是那种淡淡的黄色,帮如琥珀,叶如黄绸,一片片扒开来,最后的酸菜心就像嫩黄的蜜蜡。直接取来装盘,便已十分赏心悦目。

    ③腌酸菜的大白菜是有讲究的。9、10月份,中秋节一过,菜农便开着三轮车排着队到市镇来。车停在市场里,挡板打开,脆白鲜绿的大白菜一棵棵整齐地摆在车里。菜农们不用吆喝,只顾倚车看景,自己的白菜在哪个价位,心里门儿清。白菜并不是个头大就受欢迎,有些人家腌酸菜专挑个头小、叶子少的,这样的人家一般人口不多,家人喜欢把酸菜炖着吃。而那些喜欢棵大叶子多的,多是喜欢用酸菜作馅的人家。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卖白菜,有买不到的,没有卖不出的,因为在很多东北人心中,秋天不腌一缸酸菜,那还叫过日子吗?白菜买回来,摆在阳台、院子晾两天,把外头的老帮子掰掉,顶上不新鲜的叶子摘去。选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大锅里烧上开水,一个人把晒好的大白菜往滚水里放,另一个人用长筷子将白菜来回翻个儿,焯到两三分熟,扎出来按到备好的大瓦缸里。瓦缸是最好的腌酸菜器皿,如今也有用塑料桶的,但老人们往往不以为然。我九十二岁的姑姥姥看见,总会摇着头说:“糊弄,糊弄!”焯过的大白菜在瓦缸里整齐排好,便有一样东西要郑重出场——压缸石。压缸石是一块很重的石头,压在白菜上,然后往缸里倒淡盐水,热的凉的都可以,但一定要没过白菜。最后用器皿或者塑料布把缸蒙上,环境温度最好保持在零到四摄氏度。酸菜入缸,个把月后便可酸香面世。

    ④东北酸菜之所以流传甚广,招人喜爱,跟东北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有关。东北冬季寒冷,过去没有大棚蔬菜,冬天除了白菜土豆萝卜,就没有什么其他蔬菜了。酸菜味道百搭,与许多食材在一起烹饪都很融洽,可炒可炖可剁馅,酸菜炖粉条更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寒冷的季节,外面飘着雪花,一家人团团坐,酸菜、五花肉、血肠、冻豆腐,加上溜滑筋道的粉条,热气腾腾地在火盆上咕嘟作响。夹一筷子,在自制的辣椒酱里蘸一下,酸菜的酸香与肉的油脂香,互相中和又相得益彰,化作绝妙的味觉体验。酸菜汤也是保证让你喝一口就放不下。酸菜也许是因为腌制日久而滋味醇厚,炖的时间越久越好吃。除了炖汤,酸菜炒粉、涮酸菜火锅、凉拌酸菜、酸菜馅饺子包子,也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⑤酸菜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是百姓冬季餐桌的主角。过去邻里之间送棵酸菜,是很重的情谊。那年借住我家里的下乡知青,想吃水果,可过去的乡下冬天哪有水果?父亲便给他们捞了几个酸菜心,他们吃得欢呼雀跃,连说好吃。现在的东北酸菜,不光是东北人冬日餐桌的主打菜,还走出东北,走向各地,甚至走向国外,不但丰盛了各地的餐桌,也为东北人增添了收入,带给人们热腾腾的好日子。       (选自2022年9月2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阅读选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飘香的酸菜》。
    (2)、请品味第③段中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卖白菜,有买不到的,没有卖不出的,因为在很多东北人心中,秋天不腌一缸酸菜,那还叫过日子吗?

    (3)、赏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妙处。

    白菜买回来,在阳台、院子两天,把外头的老帮子掉,顶上不新鲜的叶子去。

    (4)、选文第⑤段中父亲给下乡知青捞了几个酸菜心,他们为什么“欢呼雀跃,连说好吃”?
  •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文本一: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192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他去美国深造,在航空、火箭、导弹等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引起美国军界、科学界极大震动。【A】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1950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获悉后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中国。”于是,钱学森被司法部逮捕了。经过朋友们的多方努力,钱学森才被保释,但仍在美国羁绊达5年之久,直到周恩来总理指示王炳南大使与美方进行交涉,钱学森才于1955年回到祖国。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文本二: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B】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为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直肠癌切除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文本三:钟南山,曾经,他为了抗击非典,日夜奋战,无私奉献,让全中国人民刮目相看。新冠疫情来袭时,又是他临危不惧,甘冒风险,第一时间冲到前线。

    【C】事前,他曾严厉警告老百姓:“千万不能去疫情重灾区,危险!”可刚一转身,他却奋不顾身去了!到了那里,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争分夺秒,日夜奋战,马不停蹄,视察调研,团结战友,寻找病源。接着飞离疫情重灾区,去往北京,接受任务,来回往返。经过努力,很快找到病根儿!

    为了人民的生命,为了百姓的安全,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中国的发展,为了找到抢救的良方,为了寻求斩魔的利剑,钟南山跟时间赛跑,一时一刻也不得闲。困了,坐那儿闭闭眼;饿了,冲碗方便面。八十多岁的老人哪,干起活儿来胜过小青年!几天下来,他累瘦了脸,熬红了眼;可他精神抖擞,劲头不减,始终冲在第一线。

    (1)、下列对上述三个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学森克服困难回到祖国,将一腔热血献给当时贫弱的祖国。这启示我们: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B、文本二的最后一段与前文描述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关系不大,放在此处导致赘余,删去更合适。 C、文本二中最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D、文本三中钟南山告诫老百姓不能去疫情重灾区与他转身去了疫情重灾区的行为形成对比,反映了他爱护民众、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品格。
    (2)、文本一中钱学森和夫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文本二中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按捺不住”与“立即”这两个词分别表达了他们怎样的情感态度?
    (3)、结合上面三个文本,简述A、B、C三处画线内容体现了三人哪些共同之处。你读完有什么感悟?
  • 7、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划线词。

    ①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     ②鲁肃过寻阳:  ③恐已矣:

    (2)、翻译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老 而 好 学 如 炳 烛 之 明 炳 烛 之 明 孰 与 昧 行 乎?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5)、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岁月长河激荡民族精神,百年沧桑砥砺家国情怀。正____有着浓郁的家国情怀,闻一多____斥特务,qì chōng dǒu niú震华天;邓稼先隐姓埋名扎戈壁,jū gōng jìn cuì扬国威;志愿军战士热血保家卫国,jiān rèn刚强写忠诚。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____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闪耀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延不绝。从历史到现实,这份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qì chōng dǒu niú(     )  jū gōng jìn cuì(       )  jiān rèn(     )

    (2)、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 慷慨大方 仰望 B、即使 慷慨淋漓 凝视 C、因为 慷慨淋漓 仰望 D、虽然 慷慨大方 凝视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实。 B、家国情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朴素。 C、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 D、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思想。
  • 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2)、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3)、《木兰诗》中描写木兰矫健的雄姿及行军的迅速的诗句是:
    (4)、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是:
    (5)、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让我们看见了生命的绽放;一个蹒跚肥胖的背影,让我们看见了动人的亲情;一次阅读名著的旅程,让我们看见了人生百态……

    在成长过程中,每一次对外部世界的“看见”,都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触动我们的心灵。

    请以“看见    ▲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11、班级开展“一起谈经典”阅读交流会,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小题。
    (1)、阅读整本书时,读者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或带着某个具体目的进行选择性阅读。请你根据小语和小文的关注点,向他们推荐《经典常谈》中合适的章节。

    推荐章节: A.“三礼”第五  B.“春秋三传”第六  C.《战国策》第八  D.辞赋第十一

    人物

    关注点

    推荐章节(只填字母)

    小语

    游说之士在古代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通常口才极佳,有时甚至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我很感兴趣。

    小文

    我通过端午节知道了屈原,感动于他的爱国之情,想对他有更深入的了解。

    (2)、交流会上小文要向同学推荐《经典常谈》一书,他在写推荐语时遇到了困难。请你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结合名著内容,帮他补写一个句子,使整段推荐语生动具体。

    在知识的浩渺海洋里,《经典常谈》是一艘坚固的航船,稳稳驶向经典的深邃港湾;是一枚精准的指南针,清晰指引文化的探索航线。翻开《尚书》篇,它是满载珍贵历史文物的商船,在岁月的长河破浪前行,让晦涩的上古文献鲜活起来。借助《经典常谈》这艘航船,手握这枚指南针,我们将穿越千年,开启一场震撼心灵的经典文化探索之旅。

  • 12、阅读

    【文本一】

    “第二杯半价”为何会促进消费

    ①对于结伴出行的消费者而言,“第二杯半价”往往比“一个七五折”更具有吸引力。事实上,一次购买两份商品时,这两种广告的折扣力度是完全相等的。那么,为什么“第二杯半价”有独特的吸引力呢?

    ②“第二杯半价”的生效环境往往处于群体购物的情境中。多位消费者共同参与一个消费过程被称为“共有消费”。单人进行消费时,常常只需要根据自身的态度、偏好等做出决定。在共有消费中,消费行为是多位消费者共同商议的结果,相较于个人,会产生一定的系统性偏差。从消费决策的角度看,“第二杯半价”鼓励人们进行共有消费。通过共有消费,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第二杯半价则能弥补递减的那部分效用,让消费者提升从第二杯获得的满足感。

    ③当你更仔细地观察时,也许会发现,许多标着“第二杯半价”的商品,往往是我们不熟悉的新产品。众所周知,消费者熟悉的商品意味着可靠、安全,人们认为购买陌生的商品风险更高。在单人消费的环境中,为了杜绝风险,消费者往往会购买熟悉的商品;当消费人数有所增加时,这一现象会有所变化。根据风险转移理论,相较于个人决策,人们参与群体决策时会变得更乐于冒险,原因在于群体可以分担风险,从而降低个人对风险的预期。因此,当我们处于多人消费的环境下,购买陌生商品的风险更容易被接受,也就是说,多人购买陌生商品的概率会有所增加。“第二杯半价”可以促进消费方式从单人转变为多人,从而减少新产品带给消费者的风险感。同时,多人消费方式也鼓励了冒险行为,让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上变得更加“大胆”。

    ④商家的种种营销活动之所以会奏效,往往离不开对顾客冲动消费心理的把握。人们的冲动消费心理一般有以下几种。

    ⑤从众心理。顾名思义,人们在购物时容易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而盲目从众。比如,在观看购物直播时,看到其他人抢购货物,自己也跟着购买,买回大量“无用”的物品。尤其是对商品信息缺乏了解时,人们容易跟随群体决策而失去个人判断,从而导致盲目消费。

    ⑥攀比心理。当人产生与他人比较的心理后,容易产生超出自身所能承受的消费行为,如看到其他人有某些东西,自己也想购买。攀比心理往往伴随着比较和竞争行为,并促使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导致过度消费。

    ⑦求异心理。与从众心理相反,在这种心理的促使下,消费者想要与众不同,以寻求关注。如原本没有购物需求,随后发现该商品是限量版便购买。求异心理一般起源于对自身过分高要求的追求,但不理性的需求容易导致行为的偏差,如产生冲动消费。

    ⑧在日常消费中,产生这些冲动心理无可厚非,但如果冲动消费过于频繁则应当适当调整心态,更加理性地对待消费。比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消费支出应与自己的收入水平相适应;避免盲目从众,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能够帮助我们提升生活品质,做消费的主人。

    【文本二】

    “第二份半价”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①明知“第二份半价”是商家促销手段,消费者仍然喜欢。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呢?

    ②一是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以“第二杯半价”为例,这里的边际效应即为在第一杯的基础上,从第二杯饮品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将这种效应设定为10分,那么第一杯的满足感是7分,第二杯的满足感则是在第一杯的基础上达到9分,也就是第二杯边际效应为2分,显然第二杯带来的满足感远远不及第一杯,所以同样的价钱来买两杯,消费者会认为“很不值得”。第二杯半价则能弥补递减的那部分效用,让消费者提升从第二杯获得的满足感。

    ③二是消费者心理。第二杯半价让消费者感觉,用更少的钱购买商品,自己获利,如果放弃第二杯半价,将会失去一个获得优惠的机会,对自己不利。在给予消费者价格优惠的同时,也是对消费者心理上的消费需求引导——放弃第二杯半价则是放弃享受优惠的机会。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标题以问句形式吸引读者,引人思考;文本二标题则点明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B、从众心理与求异心理相反,从众消费者容易跟随群体决策,忽略自身实际情况。 C、文本一和文本二在介绍消费者心理时,都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D、“第二杯半价”鼓励了冒险行为,让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上变得更加大胆。
    (2)、文本一是如何提示消费者要做消费的主人的?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逛街时,经常见到奶茶店、咖啡店进行“第二杯半价”的促销活动,妈妈觉得商家多此一举,直接打折优惠更方便。请你结合两个文本向妈妈解释为什么商家会设置这样的促销手段。
  •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 , 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选自顾炎武《与人书》)

    【注】①资:盘缠。②审:仔细。③庶几:差不多。④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

    (1)、以下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学然后知不足    则面墙之士 B、然后能自也    始一 C、有嘉肴    子羔、原宪之贤 D、无车马资    操蛇之神闻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是体验“至道”的最好途径,学后才能认识不足,教后才能自我反省,从而得出本文的中心观点:学学半。 B、甲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一句进一步论述了学与教的情境: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才能自我勉励。 C、乙文从为学者与自我、现实的学友、书本、历史的“学友”的关系切入,精到地阐述了这四组关系中的心灵互动的重要性 D、乙文强调为学不是始于学习,终于学习,而应该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即“有济于天下”。为学应该贯穿人生的始终,不进则退。这是为学者必须谨记的一条法则,圣人也不例外。
    (4)、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与什么有关?有何不同?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5年4月20日,我们将迎来今年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雨生百谷,故曰谷雨”。和风细雨,万物ménɡ fā,处处是一片春意融融。杜鹃声声啼,布谷催耕种。谷雨时节的雨,在天上____,落地上如雾如尘,tián jìnɡ无声。谷雨前后,桃李杏梨、樱花海棠,落红满地,美得____,使人tàn wéi ɡuān zhǐ。

    花谢花开,云卷云舒,绚烂的春光脚步匆匆,提醒我们,不负时光,珍惜韶华;不辍追梦,灿烂人生。暮春既至,初夏将来,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漫步户外,走到山间,再倾听一场人间春色,观看一曲雨落情长。愿你一直在努力,一直走在追梦的繁花路上,以更好的自己,迎接夏日火热的____。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ménɡ fā(     )      tián jìnɡ(     )    tàn wéi ɡuān zhǐ(     )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丝如缕   如痴如醉   盛放 B、如瀑如雪   如痴如醉   开放 C、如瀑如雪   如梦似幻   开放 D、如丝如缕   如梦似幻   盛放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漫步户外,走到山间,再观看一场人间春色,倾听一曲雨落情长。 B、走到户外,漫步山间,再观看一场人间春色,倾听一曲雨落情长。 C、走到户外,漫步山间,再倾听一场人间春色,观看一曲雨落情长。 D、漫步山间,走到户外,再倾听一场人间春色,观看一曲雨落情长。
  • 15、默写古诗文。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哪吒以魔丸身份,逆天改命,就是为了陈塘关以及天下的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过上“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花源的生活。
    (4)、《诗经》作为中国文学长河的源头,其独特的魅力穿越千年,至今熠熠生辉。循着悠悠古韵,听着关雎和鸣,“”(《关雎》)的真挚告白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爱情的口头语;目光流转,河畔芦苇摇曳,“”(《蒹葭》)营造出了秋天露浓霜重的朦胧意境,“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缥缈幻影就此浮现,爱慕与怅惘愈发浓烈;城阙之下,女子徘徊不已,心中思念如潮水蔓延,一句“”(《子衿》)直白而炽热地诉说着对恋人的深切眷念。这些诗篇,以起兴绘景,用叠唱传情,借直抒表意,让《诗经》的艺术光辉,在岁月中传唱不衰,泽被后世。
  •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你必须和这个世界去碰撞。”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用这句话诠释了他主动去塑造自己人生。闻一多以笔锋为剑、以热血为盾,在与时代的碰撞中成长为无畏的革命者;托尔斯泰用解剖灵魂的笔触,在与时代的碰撞中叩击人性本质。

    同学们,属于你们的与世界的碰撞同样可以绽放独特光芒:我们可以如木兰执枪击碎战场偏见般,用篮球回击赛场嘘声;我们还可以似卖油翁专注化解质疑般,在各种赛道书写坚持的轨迹……

    选择让你心潮澎湃的事物或精神,不论是参赛竞技、公益实践,还是自我挑战,以“我用   ▲  与这个世界碰撞”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将题目补写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字数500以上;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写作提示:注意详略得当,重点记述一两个典型的事件;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用细节展现人物精神,力求生动;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 17、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唐】岑参

    三十始一命 , 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释】①高冠:地名,长安西部的高冠域。②一命:最低等的官职。③阑:衰落。

    【材料二】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材料三】

        南阳岑公,声称尤著。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 , 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

    天宝三载,进士高第……入为右补阙 , 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西川节度因乱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顺逆之理,抑挫佞邪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于梁、益 , 畅皇风于邛、焚。

    (节选自唐代杜确《岑嘉州集序》,有删改)

    【注释】①戎夷蛮貊:泛指少数民族,这里指远边外族。②讽:不看着书本念,背书。③右补阙:与后文的“西川节度”一样皆为官职名。④佞:巧言谄媚。⑤梁、益:与之后的“邛、焚”一样皆指地名。

    (1)、填写表格,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
    类型例句意思

    异字同义

    缀文

     

    陈康肃公

    同字异义

    求自结

    我酌油知之

    公乃《招蜀客归》一篇

    我旧时裳

    穿

    (2)、从重音、停连或语气等角度,对材料三画横线句进行朗读设计,并简述理由。
    (3)、按要求填写思维导图,借此梳理并了解岑参的人生历程。

    ①请根据你对《初授官题高冠草堂》《逢入京使》这两首诗的理解,为①和②处选择正确的一首诗,将诗名填入①和②处,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②根据材料三,概括经历,填写③(不多于8个字)。

  • 18、阅读

    【材料一】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其中,列入代表作名录39项,列入急需保护名录项目4项,入选优秀保护实践名册1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春节申遗成功后,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瑰宝成为新的课题。中国将继续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推动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通过举办更多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展示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

    【材料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向海内外受众呈现了一场视觉奇观、听觉盛宴。

    本届春节联欢晚会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整场晚会中,百余种非遗巧妙出现,与大家共度热热闹闹的“非遗版”春节。

    热场节目《迎福》中,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承的自媒体博主李子柒身着融合了十三项非遗技艺的长裙登场;开场视觉秀将五行元素与非遗相对应,通过“金如意、民俗剪纸、草木染、打铁花、五谷画”这些中国非遗工艺构筑了文化图景。小品《借伞》以《白蛇传》“断桥借伞”为灵感,融合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大剧种,其中的重要道具西湖绸伞出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宋志明之手。

    “非遗”亮相春晚,为保护传承“非遗”作出了有益探索。积极推动“非遗”保护,还需要让它们见人、见物、见生活,唯有如此,“非遗”才能拥抱当下和未来。

    【材料三】

    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走访了全国多地的非遗传承人,学习相关技艺,共同创作了蛇年春晚的舞台造型:整件长裙由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制作而成,衣服上身的纹路运用了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背后舒展的蝴蝶翅膀融合了潍坊风筝和织金工艺。

    配饰上,同样别出心裁。右腰、肩膀以及手持的三朵花分别用到了北京绢花(使用绢布制作)、四川青神竹编(使用竹丝进行编织)和湖北英山缠花工艺(使用彩色丝线缠绕在其他材料上);身上其余花饰则结合了扬州绒花工艺(使用绒线制作花朵);而她头上的桂花发饰则采用了洛阳牡丹瓷工艺。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发饰分别结合了温州螺钿和成都漆艺。

    这件特殊的衣服汇聚了非遗传承人身上的工匠精神,也让我们感受到“人人都是春节的非遗传承人”的文化传承精神。

    (1)、阅读材料,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截至目前,中国拥有最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 B、截止2024年,中国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中传统手工艺类最多,2009年入选的数量达到峰值。 C、《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无论从服装、道具,还是视觉效果、节目编排,都融合了中国传统非遗元素。 D、李子柒春晚所穿的非遗长裙上有许多花朵装饰,它们都以绢布为材料用全国各地的非遗技艺制作而成。
    (2)、如果有机会遇到自媒体博主李子柒,就她参与春晚的经历,你会向她提出什么问题?请根据材料二或材料三的内容提出一个。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初中生能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做些什么。请写出至少两点。
    (4)、为了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请你根据链接材料,向家里的弟弟妹妹介绍春晚的重要道具——西湖绸伞。(100字左右)


    提示:关注介绍的对象,运用合适的介绍语言抓住事物主要特点介绍;

    运用合理的介绍顺序,如从总体到局部。

  • 19、阅读

    文章

    批注

    我的祖母

    汪曾祺

        祖母是个很勤劳的人,一年四季不闲着。

        做酱。我们家吃的酱油,都不到外面去买。把酱豆瓣加水,熬透,用一个牛腿似的布兜子“吊”起来,酱油就不断由布兜的末端一滴一滴滴在盆里。这“酱油兜子”就挂在祖母房外的廊檐上。逢年过节,有客人,都是她亲自下厨。她做的鱼圆非常嫩。上坟祭祖的祭菜都是她做的。端午,包粽子。中秋洗“连枝藕”——藕得有五节,极肥白,是供月亮用的。做糟鱼。糟鱼烧肉,我小时候不爱吃那种味儿,现在想起来是很好吃的东西。腌咸蛋。入冬,腌菜,腌“大咸菜”,用一个能容五担水的大缸腌“青菜”。我的家乡原来没有大白菜,只有青菜,似油菜而大得多。腌芥菜。①腌“辣菜”——小白菜晾去水分,入芥末同腌,过年时开坛,色如淡金,辣味冲鼻,极香美。自离家乡,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咸菜。风鸡——大公鸡不去毛,揉入粗盐,外包荷叶,悬之于通风处,约二十日即得,久则愈佳。除夕,要吃一顿“团圆饭”,祖父与儿孙同桌,团圆饭必有一道鸭羹汤,鸭丁与山药丁、慈姑丁同煮。这是徽州菜。大年初一,祖母头一个起来,包“大圆子”,即汤团。我们家的大圆子特别“油”。圆子馅前十天就以洗沙猪

    【赏析式批注】

    作者此处写祖母腌“辣菜”,语言生动而独特:               

    油拌好,每天放在饭锅里蒸一次,油都“吃”进洗沙里去了,煮出,咬破,满嘴油,这样的圆子我最多能吃四个。

        祖母的针线很好。祖父的衣裳鞋袜都是她缝制的,祖父六十岁时,祖母给他做了几双“挖云子”的鞋——黑呢鞋面上挖出“云子”,内衬大红薄呢里子。这种鞋我只在戏台上和古画上见过。老太爷穿上,高兴得像个孩子。祖母还会剪花样。我的小说《受戒》写小英子的妈赵大娘会剪花样,这细节是从我祖母身上借去的。祖母对祖父照料得非常周到。每天晚上用一个“五更鸡”(一种点油的极小的炉子)给他炖大枣。②祖父想吃点甜的,又没有牙,祖母就给他做花生酥——花生用饼槌碾细,掺绵白糖,在一个针箍子(即顶针)里,压成一个个小圆糖饼。

        祖母是吃长斋的。有一年祖父生了一场大病,她在佛前许愿,从此吃了长斋。她吃的菜离不了豆腐、面筋、皮子(豆腐皮)……她的素菜里最好吃的是香蕈饺子。香蕈(即冬菇)熬汤,荠菜馅包小饺子,油炸后倾入滚汤中,嗤啦一声。这道菜她一生中也没有吃过几次。

        她没有休息的时候。没事时也总在捻麻线。一个牛拐骨,上面有个小铁钩,续入麻丝后,用手一转牛拐,就捻成了麻线。我不知道她捻那么多麻线干什么,肯定是用不完的。小时候读归有光的《先妣事略》,“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觉得我的祖母就是这样的人。

        祖母很喜欢我。夏天晚上,我们在天井里乘凉,她有时会摸着黑走过来,躺在竹床上给我“说古话”(讲故事)。有时她唱“偈”,声音哑哑的:“观音老母站桥头……”这是我听她唱过的唯一的“歌”。

        一九九一年十月,我回了一趟家乡,我的妹妹、弟弟说我长得像祖母,他们拿出一张祖母的六寸相片,我一看,是像,尤其是鼻子以下,两腮、嘴,都像。

        我年轻时没有人说过我像祖母,大概年轻时不像,现在,我老了,像了。

    【赏析式批注】

    这一系列的动作写得细致生动:               

    (1)、【做笔记,写提要】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做批注,写赏析】根据要求,完成赏析式批注。

    ①画横线句子①写祖母腌“辣菜”,语言生动而独特,请从手法或句式角度进行赏析。

    ②请赏析画横线句子②一系列细致生动的动词。

    (3)、【做笔记,写心得】笔下吃食,即人生百味。请将本文与《骆驼祥子》进行对比探究,完成表格,并写下你的发现。

    作品

    地域

    食物

    描写片段

    深层意蕴

    《我的祖母》

    汪曾祺

    江苏高邮

    腌菜

    入冬,腌菜,腌“大咸菜”,用一个能容五担水的大缸腌“青菜”。……自离家乡,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咸菜。

    (1)

    大圆子

    大年初一,祖母头一个起来,包“大圆子”,即汤团。我们家的大圆子特别“油”。圆子馅前十天就以洗沙猪油拌好,每天放在饭锅里蒸一次,油都“吃”进洗沙里去了,煮出,咬破,满嘴油,这样的圆子我最多能吃四个。

    《骆驼祥子》

    老舍

    北京

    羊肉包子

    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第十章)

    祥子遇到老车夫老马时买了羊肉包送给他们吃,这里的食物代表着祥子的善良,也代表着祥子对未来充满着迷茫恐惧。

    冻柿子

    为更实际的表示自己的快乐,他买了个冻结实了的柿子,一口下去,满嘴都是冰凌!扎牙根的凉,从口中慢慢凉到胸部,使他全身一颤。几口把它吃完,舌头有些麻木,心中舒服。他扯开大步,去找小福子。(第二十二章)

    (2)

    我的发现

                                 (3)  (至少写出两点)

    (提示:可以从食物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或主旨主题的关系思考。)

  • 20、学校打算为这次中考动员大会制作一个短视频用于宣传,请一起完成脚本创作。

    镜头序号

    镜头时长

    15秒

    15秒

    15秒

    景别

    特写

    近景

    远景

    镜头运动

    画面内容

    七、八年级学生代表为九年级学长学姐送上中考祝福明信片。

    九年级学生依次敲响立在校园中央的十个战鼓。

        九年级各班挥动手中的“战旗”,依次喊出班级奋战的口号。

    解说词(字幕)

    祝福声声,像阵阵和煦的春风,送上温暖。

       鼓声雷雷,像滚滚奔腾的浪潮,催人奋进。

    (1)

    音乐

    《相亲相爱一家人》

    (2)

    《追梦赤子心》

    (1)、请撰写镜头三的解说词,与前两个镜头的解说词构成排比。
    (2)、请结合画面和歌曲的特点,选择最适合镜头二的音乐,说明理由。

    A.《怒放的生命》(激昂的)“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B.《我的未来不是梦》(奋发的)“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上一页 263 264 265 266 2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