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兰,君子也。餐霞饮露,孤竹之清标;劲柯端茎,汾阳之清节;清香淑质,灵均之洁操。韵而幽,娇而淡,曾不与西施、何郎等伍,以天地和气委之也。

    (节选自《王氏兰语》,有删改)

    【注】①孤竹:指伯夷和叔齐。②汾阳:指介子推。③灵均:屈原的字。④何郎:指三国时期玄学家何晏,何晏仪容俊美,被称为“傅粉何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可爱者甚        (2)香远

    (3)竹有节而       (4)兰独并有之

    (2)、翻译下列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餐霞饮露,孤竹之清标。   

    (3)、请回答问题。   

    (1)【甲】文中,作者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笔墨写菊花和牡丹?   

    (2)【乙】文中,作者认为兰花与竹、梅、松相比,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送春

    宗璞

    ①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②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水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③斯诺慕所在的小山后面,人迹罕至,便成了二月兰的天下。从路边到山坡,在树与树之间,挤满花朵。有一小块颜色很深,像需要些水化一化;有一块颜色很浅,近乎白色。在深色中有浅色的花朵,形成一些小亮点儿:在浅色中又有深色的笔触,免得它太轻灵。深深浅浅连成一片。这条路我也是不常走的,但每到春天,总要多来几回,看看这些小友。

    ④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各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似在含笑望着它们。

    ⑤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却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⑥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许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友暗的背景中只画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⑦“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⑧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房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⑨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因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作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绚烂的色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⑩在领地边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着。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茶靡花事了”,我始终不知茶磨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征兆。

    ⑪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着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

    (1)、请简要概括作者眼里的二月兰有着怎样的特点?   
    (2)、将下列句子放入文中,最合适的一处是(     )   

    我知道,春归去了。

    A、第①段之前 B、第⑦段和第⑧段之间 C、第⑨段和第⑩段之间 D、第⑪段之后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似在含笑望着它们。

    (4)、请结合生活实际,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并简要概括其精神品质。   
  •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战。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地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盒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检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厢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厢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地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什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文中的“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①→重拾希望→②→③

    (2)、文中的小男孩具有哪些美好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检废品。(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2)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此处的“温暖”有什么含义?)   

    (4)、在杨绛的《老王》一文里,我们感受到了老王与杨绛一家之间“以善良体察善良”的美好关系,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何感受?请简要分析。   
  • 4、学校开展以“壮美河山”为主题的诗文朗诵大赛,请你帮助主持人完成申词。   

    要求:在5位选手的串词中填入恰当的诗句,必须是将要朗诵的诗文中的句子。

    (1)“”,诗人于梅雨时节夜晚静坐,只听得雨声与蛙鸣交织成一片。接下来,有请1号选手为大家朗诵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2)“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是华山的高大雄伟;“隐映连青壁,嵯峨向碧空”是嵩山的险峻巍峨;“”是泰山的云雾缭绕。接下来,有请2号选手为大家朗诵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3)“”,山巅高耸入云,塔顶可赏日出。接下来,有请3号选手为大家朗诵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4)“”,有人登山能生豪情,有人下山能悟哲理。接下来,有请4号选手为大家朗诵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5)“”,连柳絮和榆钱都不忍让春天离去。这又何尝不是诗人的情思?接下来,有请5号选手为大家朗诵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

  • 5、你的同桌小林认为各地美景都能在网络上浏览图片欣赏,没有必要特地去当地观看。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 6、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我们是大自然永恒的导师,教会我们领略生命的真谛。

    山以其巍峨挺立。                    ;海以其广阔无垠,                    ;鲜花以其姹紫嫣红,                  ;溪流以其细水长流,                    。这些都是大自然无声的教诲,引领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上无畏前行。

    (1)、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教会我们包容谦逊                      ②教会我们坚持不懈

    ③教会我们坚韧不拔                       ④教会我们绽放美好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7、古人讲究诗画合一。为下面的画作配上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8、从下图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字,将正文内容用简化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不加标点)

  • 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①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①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xiá zhǎi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②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选自老舍《济南的秋天》)

    ②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③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憧憬着zhǐ zuì jīn mí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④船里走马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选自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

    xiá zhǎi     zhǐ zuì   jīn mí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   

    【宽厚】kuān hòu   ①宽而厚。 ②(待人)宽容厚道。 ③(噪音)浑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甲】有宽厚的石城墙。

    【乙】所谓与人为善,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做到平等、宽厚、和气。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线句①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B、画线句②中的两个破折号作用相同,均表示话题的转变。 C、画线句③中的“柔波”“恬静”“憧憬”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D、画线句④的主干是“船尽朦朦胧胧的”。
  • 10、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乏式各样的报答: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益者对恩人的,游子对故乡的……当然,还有如杜鹃鸟幼子那样忘恩负义、以怨报德、恩将仇报……

    要求:请你以“报答”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 11、战地医院

    ①医院只是连成一片的几顶帐篷,卧在近郊的小树林里。城市已被空袭夷为平地,所有建筑被毁,所有百姓撤离。帐篷里满是伤兵,沾满鲜血的纱布扔了一地,止血钳变了形。远处枪炮声连成一片,战士且战且退,脆弱的防线随时可能被对方撕成碎片。不断有卡车停在帐篷外面,车厢打开,是一个挨一个的伤兵,全是重伤员。

    ②医生和护士满头是汗。口罩后的眼睛,噙满泪水。

    ③又一辆卡车刹住,抬下18个伤兵,只有6个人还有气息。医生和护士马上抢救。第一个兵的胸口被打出3个排成一线的圆形孔洞,血汩汩流出。护士麻利地包扎。兵平静地指着护士,说:“你长得像我的妻子。”兵的目光愈来愈黯淡。他像一名婴儿般死去。临死前他想轻吻护士的手。

    ④他没有成功。

    ⑤6个兵,死掉5个。他们的脸上涂满鲜血,没有人记住他们的样子。最后一个兵被抬上手术台,他的髋骨以下,炸得血肉模糊。医生看那张稚气未脱的脸,感觉他还是一个孩子。

    ⑥手术紧张地进行着。远处传来“嗒嗒嗒”的声音,医生知道,那是我们的防空炮火在吼叫,但是对敌人的高空轰炸机来说,那些炮火形同虚设,它们甚至连恐吓或者警告的作用都起不到。

    ⑦警卫人员跑进来,要求医生和护士马上躲进狭窄阴暗的防空洞。“飞机就要来了,”他说,“他们会把这儿炸成粉末。”

    ⑧医生从兵的身体里,取出一枚子弹。子弹夹在骨缝中,已经变了形。

    ⑨“你救不了他……谁都救不了他……他终究会死……我们需要马上离开……,”

    ⑩医生从兵的身体里,取出一个弹片。弹片扔到搪瓷盘里,兀自跳跃,叮当有声。

    ⑪“听我的,我们先躲一躲……”

    ⑫医生停下手里的动作,他抬起头,看着来人。很多人已经撤进防空洞,帐篷里只剩9个人。他,来人,一名护士,手术台上喘息的士兵,5个已经死去的士兵。

    ⑬一颗炮弹在另一个帐篷里炸开,一把变形的剪刀划破帐篷落到他的面前。医生拾起剪刀,扔开,继续他的手术。

    ⑭“太危险了!快走啊,这是上级的命令!”警卫大声喊叫。

    ⑮医生没有走。他坚持把手术做完。护士轻握着战士的手,又替医生擦去额上的汗珠。战士是手术后死去的。战士在临死前咧开他的嘴巴。他的牙齿很白。他有两颗调皮的虎牙。

    ⑯没有人能够挽救战士的生命。在战场上,死亡是一种必然,只有活着,才是一种偶然。

    ⑰后来,当然,医生得到长官的训斥。长官说:“空袭时必须躲进防空洞,这是命令,你不知道?”

    ⑱他说:“我知道。”

    ⑲长官说:“你是前线惟一的医生,你的生命远比十个战士的生命重要百倍,你不知道么?”

    ⑳他说:“我知道。”

    ㉑长官说:“那个士兵虽然可怜,可是他身负重伤,即将死去。做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医生,你不道他终会死去么?”

    ㉒他说:“我知道。”

    ㉓长官说:“你什么都知道,可是在那时,你为什么一定要做那件毫无意义的事呢?”

    ㉔他说:“因为他还没有死去……他躺在手术台上,他还在喘息……我得让他知道,即使在生命后一刻,我们,还有他的祖国,也没有将他抛弃。”

    (1)、小说第一段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从全文来看,作者在第三段为何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一位战士?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弹片扔到搪瓷盘里,兀自跳跃,叮当有声”这处细节描写的妙处。
    (4)、有人说,小说中的医生和长官是一对价值观矛盾的形象。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 12、紫藤萝瀑布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上文第②段对紫藤萝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花怎样的特点?
    (2)、联系全文来看,第⑦段第一句“但是我没有摘。”在文章结构上起着怎样的作用?
    (3)、请说说你对上文最后一句划线句的理解。
  • 13、太宗论盗

    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 (shěn)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 (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释】

    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或:有人。③哂:微笑。④不暇顾:顾不上。⑤轻:减轻。⑥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⑦安:怎么能。⑧海内升平:古人认为中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中国境内为海内。升平,太平。⑨外户:使门向外开,也就是不闭门的意思。户,门。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不暇顾廉耻耳 故   (2)自数年之后   是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B、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C、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D、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3)、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什么?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 14、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字。

    (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可以素琴 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从全文内容看,表现了作者什么可贵品质?
  • 15、名著阅读,回答下题

    “轰”的一声炮响,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但是并没有给它致命一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二海里远的海中。“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说:“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西!”法拉古舰长喊。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我要一直追到我们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点疲劳的样子。再说,我们应该表扬林肯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斗。我估计,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 , 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可是我错了。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面上亮起来了,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也许白天跑得累了。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他发出命令。为了不致于把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翼翼地前进。在大海中碰到睡着了的鲸鱼,因而胜利的攻击它们,这并不是稀奇的事情,尼德兰也不止一次在鲸鱼昏睡的时候叉中了它们。加拿大人又到了船头斜桅下,走上了他原来的岗位。战舰慢慢地前进着,一声声音也没有。离这动物三百七十米左右的时候关了气门,船现在只凭本身余下的气力走动。船上连呼吸声也听不到,甲板绝对沉寂。人们距白热的焦点不到一百英尺了,光度更强起来,照得我们的眼睛发昏。这时候,我伏在船头前面的栏杆上,看见尼德兰在我下面,一手拉着帆索,一手挥动他锋利的鱼叉,就和这睡着的动物距离不过二十英尺了,忽然,他的胳膊使劲地一伸,鱼叉投了出去。我听到鱼叉发出响亮的声音,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对面的电光突然熄灭,两团巨大的水猛扑到战舰甲板上来。像急流一般从船头冲至船尾,冲倒船上的人,打断了护墙桅的绳索。接着船被狠狠的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1)、“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为什么说这一天是倒霉的?
    (2)、“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后来,“我”怎么了?
  • 16、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走进端午”的节日活动。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1)“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2)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赛龙舟传四海。

  • 1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莲花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将“一倍”改为“一半”。) B、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将成为企业对外投资成败的关键。(将“成败”改为“成功”。)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县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删去“和管理”。) D、我们在心里由衷的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删去“在心里”。)
  • 18、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qún yǐ pái yá

    (2)我出于对他的尊重,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shāng zhuó性的意见。

    (3)他们yàng yàng bù lè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

    (4)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wú yú

  • 19、古诗默写

    (1)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2)《木兰诗》中描写战地环境艰苦的句子是: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现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悲的诗句是:

    (4)陆游《游山西村》中,常用来比喻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的诗句是:

  • 20、近日传来消息,即将执行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班级同学对这两个名字很是好奇,议论纷纷。请你也参与其中。
    (1)、【解说名称】对于“梦舟”和“揽月”的寓意,同学们作了以下探究。请你把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语:都说“梦舟”“揽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谁能解释一下名字背后的蕴涵吗?

    小文:“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着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了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体现对神舟、天舟一系列飞船命名的传承。

    小语:①

    小文:至于“揽月”,则典出于毛泽东词句“可上九天揽月”,而且作为月面着陆器,是要接触到月亮的,所以特别用了“揽”这个动词,非常形象和主动,就像是②

    小语:我晓得了!“梦舟”和“揽月”的命名意义不凡,彰显了③

    (2)、【扩大认知】从“梦舟”“揽月”的文化创意谈及科学与文学的联系,同学们继续探究。请你把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语:看来文学与科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例如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就是两者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小文:而科学也实现了文学的想象,你看《海底两万里》所写的潜水艇,在成书不久就变成了现实;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人面的兽、生着翅膀的人、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等怪物,也类似于今天的无人机、机械手、机器人等人工智能。

    小语:是不是可这么说,苏联作家①(人名)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也贯穿着冶炼钢铁的科技?

    小文:你搞错了,“钢铁”只是一个比喻,形容主人公②历经磨炼而形成了钢铁一般的、③的意志。

    (3)、【发表见解】思考中国在探月航天领域上的探索,思语同学感慨地说:“仰望星空者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者关注现实。”请你就“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上一页 234 235 236 237 2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