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升国旗,奏国歌,行注目礼。”随着音乐响起,同学们会肃然起敬,向国旗行注目礼,这一系列活动耳朵和眼睛功不可没。图一是耳的结构示意图,图二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图三是阅读时间与眼球前后径变化的统计图。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我们通过耳、眼等器官可以从外界获取信息。我们能听到国歌和看到国旗的感受器分别是图中(填序号)。(2)、听到国歌便向国旗行注目礼,这属于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3)、科研人员请视力正常的成年志愿者在弱光照下阅读,测定阅读前0分钟、阅读30分钟和60分钟时眼球前后径的数值,结果如图三。与阅读前相比较,志愿者在弱光照下阅读后,眼球前后径变(填“短”或“长”)。推测长期在弱光照下阅读可能是引起(填“近视”或“远视”)的原因之一。(4)、除弱光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视力,请写出一条学习生活中保护视力的措施:。
-
2、国家一直推广“有氧运动,科学健身”,如图为几项活动的每小时耗氧量示意图和人体呼吸相关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单位时间内耗氧量最多的运动是。在运动过程中,当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运动路线,这种反射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为(选填“简单反射”/“复杂反射)”。(2)、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图甲中的[ ]。(3)、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会造成呼吸困难,重症患者需要吸氧以保证对氧气的需求。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是由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图乙中的a代表气体,若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含量增加。(4)、进入血液中的氧气,最终会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的 , 参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给人体的生命活动使用。
-
3、图一表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二曲线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图三表示血液依次流经1、2、3血管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中,图二中的(填“X”或“Y”或“Z”)是人体的备用能源物质,它的消化离不开图一中的【2】分泌的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它在图二【D】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2)、图一中4、5、6、7、8、9、10所示的器官组成消化系统的。(3)、若图三中2代表流经小肠的毛细血管,则3内是含营养物质丰富的血;若2代表流经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能代表含量的变化。
-
4、儿歌《小小少年》有句歌词“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现在的你已经进入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图甲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某中学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1)、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与分泌的 性激素有关。(2)、从图乙曲线可以看出,女生身高突增的年龄较男生(填“早”或“晚”)。(3)、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开始迅速发育。男孩由于(填结构名称)的发育,开始出现现象;相应的,女孩会出现的生理现象是。
-
5、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此观念相符的是( )
①倡导垃圾分类,减少污染②保护植被,严禁滥砍乱伐③绿色出行,倡导新能源④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6、七年级学生小王在劳技课上进行仙人球嫁接时,不小心扎到手后立即缩回,同时他感到了一阵刺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②受损,能感到痛却无法缩手 C、②是传入神经,④是传出神经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③脊髓
-
7、人体及时排尿有益身体健康。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的液体是静脉血,④中的液体为原尿 B、肾单位由②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组成 C、尿的形成经过②的重吸收作用和⑤的过滤作用 D、若在⑤中的液体里检测出血细胞,则可能是④发生了病变
-
8、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下表是某人血常规化验单的部分内容,分析表中数据初步推测此人可能患有( )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
3.3×1012个/L↓
(3.5-5.5)×1012个/L
WBC(白细胞)
6.8×109个/L
(4.0-10.0)×109个/L
PLT(血小板)
210×109个/L
(100-300)×109个/L
Hb(血红蛋白)
85g/L↓
120-160g/L
A、贫血 B、炎症 C、坏血病 D、佝偻病 -
9、医生帮病人“把脉”时(如下图),会感觉到该处血管有节奏地搏动,关于该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血管是静脉,流动着静脉血 B、该血管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C、该血管内的血液往手指的方向流 D、该血管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
10、2024年 5月 17日是全国第19个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高血压,关爱生命。下列有关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B、通常测血压在上臂的肱动脉处测得 C、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D、高血压对身体健康有重大危害,低血压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
11、如图1、2分别是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及呼吸时胸廓和膈肌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B为肺,A为气管 B、呼气时,图1的B与C都扩张 C、图2中Ⅰ为呼气,Ⅱ为吸气 D、吸气时,膈顶上升,膈肌收缩
-
12、七年级一班某同学平静时的胸围长度是83cm,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是97cm,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度是 82cm,该同学的胸围差是( )A、12cm B、15cm C、7cm D、2cm
-
13、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关于食品安全的表述比较合理的是( )A、过了保质期的面包仍然可以食用 B、用水浸泡叶类蔬菜,可减少农药残留 C、有“虫眼”的蔬菜含农药少,可放心购买 D、有异味的剩菜剩饭可以直接食用
-
14、青春期是每个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做法和对青春期的认识科学、合理的是( )A、多食用高能量的食品更利于身体的发育 B、对于烟酒、网络游戏和不健康书刊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 C、男孩出现喉结突起和长胡须等是男性特有的第一性征 D、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要克制
-
15、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幼虫体表是黄色的,是粮仓中的害虫,常常成群聚集在粮仓里的粮食堆中,喜欢阴暗干燥环境。小明就此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吗?通过探究实验,请你分析并回答问题(黑纸板为A组,玻璃板(铁盘)为B组):(1)、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2)、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A或B)组,除了变量外,其他条件要相同且适宜。(3)、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不可信,要用多只的原因是。(4)、小明想利用该套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表方案。但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你认为应该将改为 , 实验效果会更科学。
项目
黄粉虫数
盖板
土壤湿度
A组
10
玻璃板
湿润
B组
10
玻璃板
干燥
-
16、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人体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下图所示,A~E代表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根据图示完成下列相关填空。(1)、①表示细胞的过程,此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染色体的复制。(2)、②表示细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3)、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心脏主要由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4)、“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中的“根、叶、果”相当于图中[]结构层次。(填字母)(5)、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结构层次是(填名称)。
-
17、大熊猫的学名叫猫熊,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的数量很少,在自然状况下很难相遇,因此繁殖后代比较困难。科学家正尝试用克隆的办法来繁育大熊猫,克隆过程示意图如下:(1)、上图所示的克隆过程中,A熊猫是一只雄性大熊猫,为D熊猫提供了 , B熊猫是雌性大熊猫,为D熊猫提供了 , C熊猫是雌性大熊猫,为代孕熊猫,因此,大熊猫D的性别为性。这说明了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2)、新组合的细胞内有2n条染色体,将新组合的细胞放入试管中进行培养,经过细胞不断分裂产生了许多子细胞,子细胞内的每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和蛋白质。
-
18、动物和植物的细胞结构各有特点,生物实验课上同学们制作了植物和动物细胞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和比较。下面的图甲和图乙是细胞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制作植物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分别是和。(2)、图乙为动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判断的依据是。(3)、植物的叶片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细胞结构中含有[ ]。(4)、从图中可出甲、乙两种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别,这主要是由④细胞核中的决定的。
-
19、规范使用显微镜,下图一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二图三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组织细胞的物像,请据图回答:(1)、转动⑦让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要从侧面看着显微镜的[ ]。(2)、观察时,显微镜目镜是10×,物镜是40×,这些细胞被放大了倍。(3)、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擦试目镜,污点都没有消失,那么污点肯定是在上。(填名称)(4)、若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一中[ ]。(5)、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中出现图二现象。可能是制作临时标本过程中盖上这个环节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
20、取甲、乙两块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现象:在甲载玻片的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放少许食盐,草履虫(填“向左”或“向右”或“不动”)运动。在乙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几滴肉汁,草履虫(填“向左”或“向右”或“不动”)。
(2)结论: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趋向刺激,逃避刺激。
(3)请再例举一种单细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