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近来很多学生课余都喜欢养蚕。但由于生活的地方桑树较少,部分同学就用榆树叶代替桑树叶喂养家蚕。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家蚕喜欢吃桑树叶还是喜欢吃榆树叶,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①在一个长方形纸盒的一侧放一片桑树叶,另一侧放一片大小基本相同的榆树叶;
②取10只家蚕放在盒子中央;
③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每片树叶上取食的家蚕数目。
请根据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了选取的两片树叶要大小基本一致外,还必须保证家蚕到两片树叶的距离 ,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2)实验中取桑树叶和榆树叶两种实验材料的目的是。
(3)步骤②中选择的家蚕数量是10只而不是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
(4)若观察到取食桑树叶的家蚕数量明多于取食榆树叶的家蚕数量,且重复实验多次结果均如此,则本实验的结论是:。
-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注:油蛉是一种昆虫,俗名金钟儿)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摘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叫天子”(云雀)用辅助呼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2)、资料中提到的生物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有种。(3)、“紫红的桑葚”的叶子是蚕的食物,中国蚕丝的产地主要在鲁迅先生的故乡江浙等地。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蚕吐丝属于(选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该行为是由蚕体内的所决定的。 -
3、请据图回答问题:(1)、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肌肉和关节三部分共同组成。(2)、图甲中①和④周围由②包裹着,两者的接触面上覆盖着⑤ , 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3)、图乙所示的投篮动作中,运动员的肱三头肌由(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变为(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它牵引其附着的骨骼肌,围绕着肘关节运动。此动作的完成,动力主要来自于骨骼肌收缩产生的拉力,并依赖系统的调节。
-
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E的体表有 , 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E需要定期蜕皮。(2)、F代表鱼,鱼的身体呈型,用呼吸。(3)、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填字母),这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4)、动物按照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两大类群,其中与图A所示动物属于同一类群的是(填字母)。
-
5、果农在果园放养蜜蜂后,柑橘挂果率明显提高。这是因为蜜蜂能帮助( )A、传粉 B、开花 C、子房发育 D、果实成熟
-
6、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鹦鹉学舌 B、蜜蜂采蜜 C、孔雀开屏 D、蜻蜓点水
-
7、如图当我们做伸肘动作时,图中的①和②所处状态分别是( )A、都处于收缩状态 B、都处于舒张状态 C、①收缩,②舒张 D、①舒张,②收缩
-
8、下列有关鸟的叙述错误的是A、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B、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 C、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D、体温高而恒定,属于恒温动物
-
9、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下列描述与其特征不相符的是( )A、体表覆盖鳞片 B、在陆地上产卵 C、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D、用鳃呼吸
-
10、下列关于青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只在陆地生活 B、幼体用鳃呼吸,成体只能用肺呼吸 C、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D、在陆地上产卵
-
11、生活中有许多动物的名称带有“鱼”字,但不一定属于鱼类。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A、鲨鱼 B、鱿鱼 C、娃娃鱼 D、鳄鱼
-
12、昆虫的基本特征中不包括A、一对触角 B、二对翅 C、许多单眼 D、三对足
-
13、如图所示动物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①章鱼
②蝗虫
③蜘蛛
④蜗牛
⑤蜈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
14、蚯蚓和沙蚕等环节动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A、足和触角分节 B、牙齿分化 C、运动器官是足 D、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
15、扁形动物的身体呈( )A、两侧对称 B、辐射对称 C、前后对称 D、上下对称
-
16、以下几种动物中,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海葵 B、海蜇 C、珊瑚虫 D、鸟
-
17、小茗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中国梦”三个汉字,看到的物像是下图中的( )A、
B、
C、
D、
-
18、风吹麦浪,稻花飘香,鸟儿浅唱,万千生物演绎着生命奇迹,下列选项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夏荷绽放 B、春日和煦 C、秋风送爽 D、冬雪飞舞
-
19、日本不顾全球反对,于2023年8月24日开始多次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核污水不但会对海洋生态产生污染,还会严重危害周边国家人民健康安全。如图1是某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甲、乙存在捕食关系,饼形图表示它们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核污水中放射性物质和重金属可能导致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减少,进而影响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的多样性和多样性的丧失。(2)、若图1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2中的[ ] , 图中带鱼和中国毛虾是关系。(3)、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组成。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4)、经检测某海域被辐射后,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体内有不同放射性活度的碘-131(放射性物质),其含量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检测物
a
b
c
d
碘-131的放射性活度
3000
11444
4300
7600
如果表中所检测生物恰好对应图1中某食物链,则d代表图1中的。
(5)、若由于环境污染导致黑鲪鱼大量死亡,则日本鳀鱼的数量短时间内会(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20、为了探究经过训练,小鼠走出迷宫的时间是否会发生改变,某同学设计了“小鼠走迷宫”的实验。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在迷宫出口处放一些小鼠喜欢的食物,将小鼠放在迷宫入口,记录小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用A、B、C三只大小相等、生长情况相同的小鼠做实验,每只小鼠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保证小鼠处于饥饿状态),实验装置及结果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小鼠
5分55秒
4分32秒
2分09秒
B小鼠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小鼠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平均值
6分06秒
4分43秒
2分06秒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2)、在实验前应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实验时小鼠才会积极取食,方便观察;若将食物直接放在小鼠面前,小鼠会直奔食物,从行为的功能来看,这种行为属于行为,是由小鼠体内的决定的,而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属于行为。(3)、针对该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一个合理的假设:。(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知,随着小鼠走迷宫的次数增加,小鼠找到食物所需要的时间逐渐(选填“增加”、“缩短”或“不变”),该实验数据求平均值的目的是。(5)、若小鼠在走完迷宫后长时间不给予食物作为奖励,则小鼠已经获得的走迷宫取食的行为(选填“会”或“不会”)消退。(6)、若把小鼠换成蚯蚓,发现蚯蚓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取食物,则可得出结论:生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