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制作人的口腔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确的排序是步骤BACEFD B、步骤A可滴清水维持细胞形态 C、步骤B的操作是为了防止细胞重叠 D、步骤C在舌的表面刮取上皮细胞
  • 2、黑藻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叶肉细胞单层,叶绿体大而清晰,会贴着细胞边缘按一定方向流动,因此黑藻常常被选作实验材料。同学们制作了黑藻临时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后绘制了细胞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野B中出现很多黑色圆圈,是因为取材太厚细胞重叠了 B、图C是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流动方向,实际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 C、转动②换成高倍镜后,只能通过结构⑤调节视野亮度 D、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图C这样的细胞结构
  • 3、科学家在探索高黎贡山秘境时,用镜头记录了部分濒临灭绝动物的某些行为活动。这种研究动物的方法是(       )
    A、测量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 4、酸雨会导致土壤酸化,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引发农业减产,我国南方七省的大豆就曾因酸雨而减产。为了对这一结论加以验证,生物兴趣小组设计“探究酸雨对黄豆种子萌发产生的影响”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①取三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标号为 A、B、C(如图所示),在每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10粒大小一致且新鲜的黄豆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②在A装置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在B 装置中加入等量 pH 为5 的食醋和清水混合液“模拟酸雨”,在C 装置中加入等量pH 为3的食醋和清水混合液“模拟酸雨”;

    ③记录和观察黄豆种子的萌发情况。

    注:pH越小,酸性越高。

    【实验结果】

    组别

    A(清水)

    B(pH=5)

    C(pH=3)

    黄豆种子萌发数/粒

    9

    5

    0

    (1)、实验中设置 A装置的作用是 , 三个装置中放入相同数量、大小一致的新鲜黄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相同且适宜环境中的目的是
    (2)、每个装置中用10 粒黄豆种子而不用1粒黄豆种子的目的是
    (3)、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进行实验。
    (4)、根据表格所示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5)、作为中学生,如何从自身做起以控制酸雨发生?写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做法:
  • 5、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一南方山区,因当地家具制造业对木材需求大增,村民大量砍伐森林以获取木材。大量树木被砍伐,松鼠失去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数量从每平方公里约50只降至不足10只,且雨季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幅上升。

    资料二: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我国建立众多自然保护区,严格限制商业采伐,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使森林覆盖率从70%提升至90%。现如今,曾经数量减少的松鼠等动物数量开始回升,生物种类也逐渐增加,森林的水土流失减少。

    (1)、树木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填生态系统组分),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体现了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根据资料一,分析人类砍伐森林的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有:(答出一点即可)。
    (3)、资料二中提到了多种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措施,这些措施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其营养结构更 , 抵抗力和稳定性(填“更强”或“更弱”),自我调节能力(填“增强”或“减弱”)。
    (4)、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请你结合生活实际,给出一点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议:
  • 6、主题情境  “塞外明珠”换新颜
    乌梁素海曾面临生态危机的问题,经多年治理,如今的乌梁素海重现碧波,焕发生机。请回答下面小题。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梁素海的水体出现富营养化,芦苇等水生植物减少,鱼类和虾类大量死亡,生态环境十分恶劣,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   )

    ①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②实施湖区水道疏浚工程 ③周边城镇排放城乡生活污水④工厂排放工业废水 ⑤接纳农田灌溉退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2)、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  (        )
    A、及时处理湖区中多余的腐化芦苇 B、适量清除湖底富含无机盐的淤泥 C、养殖当地鱼控制水中的藻类数量 D、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湖中
    (3)、近年来,工作人员在乌梁素海湖区实施了湖区水道疏浚、河口湿地修复与构建等措施,逐步恢复乌梁素海的生物多样性,提升其生态功能。这说明(   )
    A、人类活动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多样性无关 D、生态系统的修复措施与自我调节能力无关
    (4)、经过多年系统治理,目前“塞外明珠”乌梁素海呈现出一幅河畅、湖清、景美、人和的生态美好画卷。下列有关现如今的乌梁素海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排放污水会破坏自我调节能力 C、自我调节能力只与水生植物数量有关 D、与其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同
  • 7、同学们在开展生态调查的实践活动中,需要深入了解不同生态环境的特点及自我调节能力的差异。下列调查的生态环境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人工耕种的农田 B、未经干扰的原始森林 C、经过修复的湿地 D、城市新建的花园
  • 8、某环保监测团队对食物链“稻→虫→蛙→蛇”中生物体内重金属镉的含量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其中有一组数据存在明显的错误,该误数据对应的生物是(   )

    生物种类

    体内镉的残留量/(mg· kg-¹)

    0.05

    10

    1

    3

    A、 B、 C、 D、
  • 9、研究发现,在森林中施用玄武岩粉尘能显著提升森林的碳汇(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能力。这主要体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哪项功能(        )
    A、维持生物多样性 B、提供食物和原材料 C、调节气候 D、提供休闲旅游场所
  • 10、晚上,同学们一起观看了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回忆革命情怀,延续红色血脉,争做新时代有为少年。如图为眼球与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序号,____填文字)。

    (1)、观看电影时,小轩即便坐在第一排也看不清电视屏幕上的解说词,这可能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图1 中①和[]的曲度变大且不易恢复原状导致近视,应通过佩戴(填“凹透镜”或“凸透镜”)加以矫正。
    (2)、影片中,枪声传到同学们的耳中形成听觉的过程是:外界声波→外耳道→[]→⑧→[]→听神经→大脑。
    (3)、(中考新考法·做法类开放)电影讲述了潘冬子克服艰难困苦,逐渐成长为革命小英雄的故事。请结合实际谈谈青少年在生活中如何践行这种精神?
  • 11、第二天一大早,带队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走进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重温革命摇篮的红色历史。大家看到了一张张富有年代感的照片、一件件打满补丁的军装和一段段蕴藏革命故事的文字,请结合如下的眼睛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序号,____填文字)。

    (1)、小玥从阳光强烈的室外走进光线较暗的博物馆时,瞬间两眼发黑。因为此时她的[]较小,透过的光线少。为避免摔倒,她伸手去扶墙,此时对墙的感知主要是靠觉。
    (2)、同学们能看清照片上的画面和军装上的补丁,是因为眼球内的睫状体能够调节的曲度。
    (3)、同学们看着照片中革命先烈们坚定、明亮的眼睛,仿佛进行了一场时空对话。革命先烈眼睛中棕褐色与白色的结构分别是[]和[]
  • 12、黄昏时分,同学们步行前往黄洋界保卫战的发生地。一路上,同学们观赏了落日美景,闻到了青草的芳香,同时由于道路崎岖,有同学鞋里不小心进了石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学们只依靠鼻子感受路旁青草的芳香 B、从树荫走到阳光下,皮肤产生了热的感觉 C、同学们能看到日落是因为巩膜对光有折射作用 D、同学们判断出鞋里进了石子凭借的是触觉
  • 13、吃过午饭后,同学们主动去洗碗,切实感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洗碗时,一名同学先用热水洗,再用冷水洗。这位同学区分水温主要利用的器官是(   )
    A、眼睛 B、 C、 D、皮肤
  • 14、到了中午,同学们走进农家厨房,亲自动手制作“红军餐”,传承革命先烈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享用“红军餐”的过程中,同学们辨别餐食的色、香、味分别用到了(        )
    A、视觉、嗅觉、触觉 B、听觉、嗅觉、味觉 C、视觉、嗅觉、味觉 D、听觉、嗅觉、触觉
  • 15、休息片刻,同学们踏上了前往南山公园的路。在这里他们一起高声歌唱爱国歌曲《映山红》,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歌声传入同学们的耳中时,最先接受声音的结构位于    (   )
    A、外耳 B、中耳 C、内耳 D、咽鼓管
  • 16、当同学们踏入井冈山基地后,基地内的风景映入了他们的眼帘,其视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折射光线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

    A、巩膜和视神经 B、大脑和脉络膜 C、晶状体和大脑 D、视神经和大脑
  • 17、到达基地大门口,带队老师让同学们下车活动,看一看远处的风景,这是为了保护同学们的视力。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能起到同样作用的是(   )
    A、用脏手揉眼睛 B、走路时玩魔方 C、乘车途中看书 D、读写姿势正确
  • 18、带队老师为了消解路途的烦闷,组织同学们讲笑话,同学们耳中对笑声敏感的细胞位于(   )
    A、外耳道 B、鼓膜 C、半规管 D、耳蜗
  • 19、如图所示的是瞳孔的两种不同状态,在大巴车进、出隧道时,司机的瞳孔状态分别为(   )

    A、图甲 图甲 B、图甲 图乙 C、图乙 图甲 D、图乙 图乙
  • 20、寂静的山谷间,偶尔会传来几声大白鹭的叫声。大白鹭的叫声传入大家的耳中时,耳中发生振动的部位是(   )
    A、耳郭 B、咽鼓管 C、鼓膜 D、耳蜗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