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这句诗描述的是餐桌上的美味————螃蟹。判断螃蟹是否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运动器官是否发达 B、身体和附肢是否都分节 C、是否有触角和足 D、是否有翅
  • 2、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在进化上的主要意义是(   )
    A、繁殖能力更强 B、消化食物更充分 C、呼吸能力更强 D、使躯体运动更加灵活
  • 3、“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下列关于蚯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天蚯蚓爬上地面是为了更好地呼吸 B、蚯蚓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C、蚯蚓体表的外骨骼具有保护作用 D、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且身体内有脊柱
  • 4、蛲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的常见寄生虫,下列不是蛲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的是(   )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消化器官简单 D、生殖器官发达
  • 5、小明同学在《×××动物自述》中写道:“我的家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我家里有永远吃不完的食糜,但周围环境不太好,我需要穿上厚厚的角质层外衣,我的家族繁殖能力很强……”请推测该动物应该是(   )
    A、钩虫 B、血吸虫 C、绦虫 D、眼虫
  • 6、某人生吃荸荠感染姜片虫的新闻引起了民众广泛关注。姜片虫全称为布氏姜片吸虫,其背腹扁平,前端有吸盘,一般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下列关于该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刺细胞 B、该虫和蛔虫都有口无肛门 C、该虫所属类群都营寄生生活 D、身体呈两侧对称
  • 7、我国南海诸岛有许多是由美丽的珊瑚礁组成的。珊瑚礁的形成离不开珊瑚虫(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珊瑚虫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B、珊瑚虫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 C、刺胞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D、疟原虫和珊瑚虫都属于刺胞动物
  • 8、细胞学研究常用“染色排除法”来鉴别细胞的生命力。例如用台盼蓝染液处理动物细胞时,活细胞不着色,死细胞则被染成蓝色。

    【查阅资料】活细胞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使台盼蓝染液不能透过细胞膜,因而活细胞不着色;细胞死亡后,细胞膜丧失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台盼蓝染液可透过细胞膜,使细胞被染成蓝色。

    小明想通过实验探究盐酸能否使细胞膜丧失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请完成以下实验。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盐酸不能使细胞膜丧失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处理4分钟;乙组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等量清水中处理4分钟。

    步骤二:甲、乙两组材料漂洗10分钟后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填“切片”“涂片”或“装片”)。

    步骤三:滴加台盼蓝染液后,使用观察两组材料中的细胞是否被染成蓝色。

    (3)、【实验现象】甲组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被染成蓝色;乙组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未被染成蓝色。

    【实验分析】该实验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不能用菠菜叶肉细胞代替,原因是。实验现象能否支持小明作出的假设?

    (4)、【实验结论】
  • 9、在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后,某班开展了细胞模型制作活动。以下是小丽用彩泥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结构名称是 , ②代表的结构中含有的液体称为
    (2)、该植物细胞模型还缺少的结构是
    (3)、现有食品保鲜膜A、细纱网B 两种材料可供选择,其中的(填“A”或“B”)材料更合适用来代表细胞膜,理由是
    (4)、有同学对小丽的作品提出了改进方案,他指出“用刷有绿色颜料的太阳能板作为叶绿体,可以体现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能”,请你根据这一思路,提出能够展示线粒体功能的模型设计方案。

    细胞结构

    所选材料

    选择理由

    线粒体

     

  • 10、小明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注:变形虫的身体就是一个细胞)切为两半,有细胞核的一半能继续存活,无细胞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无细胞核部分能在短期内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不能生存。如果在去除细胞核后的第三天,向其中植入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能正常生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细胞产生后代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2)、正常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是
    (3)、从上述实例可知,细胞能正常完成多项生命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4)、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功能,是因为生物的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有实验证明,取出线粒体后也能改变生物体细胞的某些特征,这说明了
  • 11、图甲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某同学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图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据图分析回答。

    (1)、在显微镜“对光”这一操作步骤中,主要有两个转动操作,即转动图甲所示[]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在明亮的实验室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选用图甲所示[](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2)、图乙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步骤c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 , 目的是
    (3)、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
    (4)、用目镜为5×、物镜为4×的镜头组合来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如图丙所示,当将目镜更换为15×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为个。
  • 12、黑藻的叶肉细胞呈单层,其中的叶绿体大而清晰。因此黑藻常常被用作生物实验的材料。小红同学用镊子取一片黑藻幼嫩的小叶,制作了黑藻叶片细胞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为显微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逆时针转动④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② B、若在视野中看到许多黑色圆圈,是因为取材太厚,细胞发生了重叠 C、显微镜中起到放大作用的结构是①②③ D、若视野中黑藻叶片细胞中叶绿体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那么实际流动方向为顺时针
  • 13、(新考法)在学习过程中,框架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中符合该框架图中Ⅰ、Ⅱ、Ⅲ对应关系的是(    )

    A、Ⅰ:细胞质;Ⅱ:液泡;Ⅲ:叶绿体 B、Ⅰ:动物细胞;Ⅱ:线粒体;Ⅲ:细胞壁 C、Ⅰ:无机物;Ⅱ:水;Ⅲ:蛋白质 D、Ⅰ:细胞膜;Ⅱ:细胞质;Ⅲ:细胞核
  • 14、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北极狼在中国诞生。克隆北极狼的供核体细胞来自一只北极狼的皮肤样本,无核卵细胞来自一只普通母犬,代孕母体则是一只比格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使用了克隆技术 B、克隆北极狼与普通母犬长得最像 C、比格犬提供了胚胎发育的场所 D、克隆北极狼的成功进一步证实了细胞核的作用
  • 15、翟中和院士曾说:“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蛙的红细胞和皮肤上皮细胞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 B、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上,所以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 C、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成细胞能利用的能量 D、无机盐能给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 1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不同,基本结构也不一样 B、绘图时细胞核用铅笔涂黑 C、所有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D、液泡中含有细胞液
  • 17、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内所有细胞的结构都和图甲所示植物细胞是一样的 B、水煮菠菜时,水能变成绿色是由于加热破坏了结构② C、将图甲、乙所示细胞置于清水中,可能会涨破的是图乙所示细胞 D、将大蒜捣成蒜泥时,满屋的蒜味来自结构⑤
  • 18、某同学分别制作了成熟的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单目显微镜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挑取成熟的番茄果肉时要用解剖针平刮外层果肉 B、制作过程都需要染色 C、成熟的番茄果肉细胞中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D、观察时如果只将物镜由10×换成40×,则看到的细胞体积是原来的4倍
  • 19、下列同学制作的临时玻片标本,属于涂片的是(   )
    A、用牙签在口腔内壁刮取碎屑,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均匀涂抹而制成的玻片标本 B、用刀片刮取少许黄瓜表层果肉,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均匀涂抹而制成的玻片标本 C、用并排的两片刀片迅速切割菠菜叶片,取最薄的部分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而制成的玻片标本 D、取一滴血液,在载玻片上均匀涂抹而制成的玻片标本
  • 20、图甲所示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和物镜(10×、40×),图乙是在图甲所示的镜头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欲将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 640 倍进行观察。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先移动玻片标本,再转动转换器,最后调节物像清晰度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