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中山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青春期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人的生殖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同步训练
-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柳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柳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岳池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1、2025年2月,我国某科研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首次提到在我国福建省发现的全球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也是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化石——政和八闽鸟。此项发现将鸟类起源的时间推进到中侏罗纪晚期,改写了鸟类演化的历史。下列有关化石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地层中的化石按一定顺序出现 C、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 D、通过对不同地层化石的纵向比较能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
2、人体具有多个系统,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下图是人体进行消化、循环等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①为呼吸系统 B、②为消化系统 C、③为循环系统 D、④为生殖系统
-
3、如图为某家族高雪氏病(一种家族性糖脂代谢疾病)的遗传图谱,相应基因用D、d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遗传图谱判断,高雪氏病是显性性状 B、4号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体+X C、2号个体基因组成是dd,5号个体基因组成是DD 或 Dd D、3号个体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75%
-
4、2024年8月13日,《科技日报》刊登了《重庆大学刘汉龙院士团队:用微生物修复岩土文物》的报道,介绍了刘汉龙院士团队将微生物矿化加固技术应用于岩土文物,将创新的微生物矿化修复技术应用在大足石刻等千年古迹中。这是我国岩土文物保护的绿色环保新技术。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B、微生物的生活都需要氧气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可以独立生活 D、细菌和真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都是真核生物 -
5、西昌川兴水蜜桃果肉香甜,汁水丰盈,是大家喜爱的水果。如图为水蜜桃的果肉细胞结构图以及果实、种子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水蜜桃口感甜美,甜味物质主要来自② B、图中1和2均是果皮,由桃花中的胚珠发育而来,对3有保护作用 C、水蜜桃的种子萌发需保持种子内的胚有活性,因为它是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 D、水蜜桃的花、果实、种子是营养器官,与根、茎、叶一起构成复杂的系统
-
6、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采用了模拟实验法 B、孟德尔在研究遗传规律时,采用了数据统计分析法 C、“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时,设置了对照实验 D、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推测
-
7、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如图乙、丙、丁所示的三个视野,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是( )A、转动图甲中的①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 B、观察图丁所示物像时,调节图甲中的②使物像更清晰 C、若要视野从图丙到图丁,可以转动图甲中的③更换物镜 D、为将图乙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方移动
-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描绘了生动有趣的乡村夏夜,关于诗句中动物的生殖发育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蛙为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B、蝉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 C、鹊、蝉、蛙三种动物均为卵生 D、鹊卵的胚盘含细胞核,是将来孵化成维鸟的重要结构
-
9、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于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迎来新生命体——涡虫,参与空间科学实验。下列有关涡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涡虫是扁形动物 B、身体呈辐射对称 C、体内有脊柱 D、有口有肛门
-
10、若选项中的内容对应于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则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A、内耳、前庭、半规管、耳蜗 B、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 C、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 D、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
11、春光“椹”好,德昌的桑堪又迎来了大丰收,桑椹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细胞中控制花青素合成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
12、为应对日益加剧的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同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1)、如图1所示,植物可通过①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各种生物又可通过②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使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基本稳定。但19世纪以来,这种平衡逐渐被打破,引发全球变暖。请结合图1和图2分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2)、为实现“双碳”目标,增加碳汇(生态系统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是重要途径。
①在下表的三种生态系统中,碳汇最强的是 , 原因是。
生态系统类型
过去40年我国部分陆地年均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量(百万吨)
1981~1990
1991~2000
2001~2010
2011~2020
森林
293.0
236.1
610.9
947.8
荒漠
2.9
1.1
1.1
1.5
湿地
35.9
40.7
44.4
41.4
②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是众多鱼类的产卵场和多种鸟类的栖息地。某地红树林的面积因人类活动而不断缩减,当地政府计划开展“红树林修复+风能发电”项目,以恢复红树林面积,增加碳汇,实现区域碳中和。目前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混合种植本地红树林植物品种、本地耐盐草本植物,选用小型低噪音风力发电机分散布局在潮间带边缘.
方案二:大面积种植生长迅速的国外红树林植物新品种,并在红树林外围安装大型风力发电机。
你认为方案更优,理由是(答出1条即可)。
(3)、节能减排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湖北武汉倡导市民通过“武碳江湖”小程序扫码乘坐公交车等,积累碳减排量,纳人碳交易,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通过哪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答出1条即可)。 -
13、馒头等发酵食品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智慧结品,《齐民要术》中就有发酵面食的记载。某校生物社团对馒头制作很感兴趣,进行了如下实践活动:
【取材】
称取适量面粉、干酵母、水。
(1)、发酵所需酵母菌因具有成形的(填细胞结构),是一种真核生物。(2)、【活化】将干酵母与适量温水混合,进行活化。
干酵母是经低温干燥处理制成的颗粒酵母,处于休眠状态。因此,面团发酵前需要对干酵母进行“活化”,其目的是。
(3)、【揉面】将活化后的酵母菌与面粉、水按比例混合,揉成面团。
【首次发酵】
将面团放在一定条件下发酵50分钟。
在发酵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面团体积越来越大,且出现蜂窝状结构,这是因为发酵时产生了所致;还闻到了些许酒味,这是因为发酵时面团内部为条件,产生了酒精。
(4)、【二次发酵】将面团制成馒头坯,再放置30分钟进行二次发酵。
【蒸制】
将馒头坯上锅,旺火蒸制。
馒头蒸好后,同学们发现制作的馒头不蓬松、口感发硬,有同学提出原因可能是“发酵时没有放置在温暖环境中”。同学们决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该实验的变量是 , 首次发酵时间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分钟。完成上述探究后,同学们发现馒头仍然不蓬松,口感还是发硬。为帮助该社团同学继续探究,请你再提出1条可能的原因: , 直至制作出松软、可口的馒头。
-
14、1865年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对象,用数学语言揭示了遗传规律。160年后,我国科学家团队首次揭示了豌豆性状的遗传分子基础,并于2025年4月23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该研究成果,完成了跨越世纪的科学对话。(1)、豌豆是双子叶植物,下图中与豌豆亲缘关系更近的是。豌豆在完成传粉、受精后,子房中的发育成种子。(2)、豌豆种子有圆粒与皱粒之分,孟德尔曾将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相关基因用R、r表示。
分析上述实验可知,根据实验 , 可判断圆粒为显性性状。实验二中亲代圆粒基因组成为Rr,产生了基因组成为R或r的卵细胞,分别与皱粒产生的基因组成为的精子随机结合,子代中圆粒与皱粒的比例为。
(3)、上述两组实验中的亲代圆粒豌豆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若要判断某一粒圆粒豌豆的来源,可待该圆粒豌豆长成植株后,进行相关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多选)。①自花传粉,子代只出现圆粒,说明该圆粒豌豆来自于实验一亲代。
②自花传粉,子代出现圆粒和皱粒,说明该圆粒豌豆来自于实验二亲代。
③与皱粒豌豆植株杂交,子代只出现圆粒,说明该圆粒豌豆来自于实验二亲代。
④与皱粒豌豆植株杂交,子代出现圆粒和皱粒,说明该圆粒豌豆来自于实验一亲代.
注:上述子代数量足够多。
(4)、如今,科学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豌豆皱粒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豌豆细胞内r基因不能控制淀粉正常合成,进而失水皱缩表现为皱粒.据此推测,圆粒产生的原因是。 -
15、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的开展,运动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1)、下表为常人在两种状态下肌肉血流量的测量值。
血流量(毫升·100克-1分钟-1)
安静状态
运动状态
肌肉
2-6
40-100
据表推测,人在运动时,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会显著。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运动时系统工作加快,将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及时运输到肌肉细胞。这些营养物质被分解,其中的能量主要在细胞质的中完成转换与释放,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因此,运动前可适当准备一些含(填“糖类”或“蛋白质”)较丰富的食品,以便在需要时快速补充能量。
(2)、在运动过程中,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尿素到达肾脏后,经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填肾单位结构)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此外,尿素还可通过(填结构名称)排出体外。为加快代谢废物排出,运动后应适时补充水分。(3)、随年龄增长,部分老年人(填图1中序号)中的滑液减少,关节灵活性下降,可通过一些智能穿戴设备(如图2所示)为行走助力,减少关节磨损。减少关节磨损。(4)、运动需注意安全。若运动时不慎摔伤小腿,有暗红色血液持续从伤口流出,应立即用止血带在(填图3中字母)端进行压迫止血,必要时尽快就医。 -
16、某两性花植物的花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育为雌花。科研人员探究了温度和光照时长对该植物雌花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测量指标
实验处理
低温短日照
低温长日照
高温短日照
高温长日照
雌花率(%)
59.83
55.67
15.50
13.83
在上述环境因素中,更有利于该植物雌花发育的是( )
A、高温 B、低温 C、短日照 D、长日照 -
17、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也可在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如今随着宠物数量的逐渐增多,宠物也会面临各种传染病的威胁。犬瘟热是犬类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犬瘟热在宠物狗之间的传播,可采取多种措施。在下列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A、及时隔离患病的犬只 B、定期对饲养环境和用品消毒 C、及时接种犬瘟热疫苗 D、加强犬只营养以提高免疫力(2)、接种疫苗是预防犬癌热的有效措施之一。接种犬瘟热疫苗后,可通过定期检测血液中相关指标的含量以评估免疫效果。检测的指标最可能是( )A、红细胞 B、血小板 C、抗体 D、抗原
-
18、研究人员在制作某种蛇(甲)标本时发现其消化道中存在某种植物(乙)的种子。已知蛇是严格的肉食性动物,某种啮齿类动物(丙)进食时会暂时将植物种子存于嘴巴两侧的颊囊中。据此推断,这三种生物可能存在的食物关系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乙→丙→甲
-
19、研究表明,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等物质会损伤耳蜗中的感觉毛细胞,影响振动转化为神
经冲动。由此推断,尼古丁可能损伤听觉形成的(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
20、某校实验室有三份动物标本的标签脱落。生物兴趣小组在重置标签过程中,观察并记
录了这三种标本动物的主要特征,如下表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标本代号
主要特征
Ⅰ
身体呈流线型,有鳃,有鳍
Ⅱ
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三对足,两对翅
Ⅲ
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有翼,有喙
(1)、根据标本Ⅰ的主要特征,小组同学推断该标本所属的动物类群是( )
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2)、小组同学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生物进化顺序,将上述三种标本动物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A、Ⅰ、Ⅱ、Ⅲ B、Ⅲ、Ⅱ、Ⅰ C、Ⅱ、Ⅰ、Ⅲ D、Ⅱ、Ⅲ、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