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同学将学校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他将狗、蚂蚁、金丝雀等生物归为a类,将松树、酢浆草、莲花等生物归为b类,将细菌、真菌等生物归为c类。下列属于b类生物的是(        )
    A、蝴蝶、地钱 B、菟丝子、蜜蜂 C、水稻、樟树 D、珊瑚虫、山茶花
  • 2、麻雀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鸟类。为研究高温环境对麻雀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多只体重相近的麻雀在实验室常温(25℃)条件下饲养一周,预处理备用。选用的麻雀应“体重相近”,原因是要遵循原则,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如表所示,将预处理过的麻雀随机分为4组,表中A 处应填写

    组别

    处理方式

    单位时间摄食量/(克·小时-¹)

    单位时间饮水量/(克·小时-¹)

    A

    0.28

    0.55

    高温2小时

    0.26

    1.42

    高温4小时

    0.16

    1.28

    高温6小时

    0.12

    1.15

    (3)、将分组后的麻雀转移至相应的培养箱中,处理相应的时间后,统计各组的摄食量和饮水量,结果如表。

    ①麻雀总在不停地找食物吃,它们食量大却不会增加体重影响飞行,主要是因为麻雀的 , 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残渣很快就随粪便排出。

    ②由表可知,麻雀在高温环境刺激下,单位时间摄食量和单位时间饮水量均发生了变化,推测其原因是为(填“增加”或;“减少”)热量的产生而降低对食物的摄取,高温情况下可以通过 ,呼吸道水分的蒸发而(填“增加”或“减少”)散热。

    (4)、为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科研人员对麻雀的单位体重代谢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

    由图可知,在高温条件下,麻雀的 , 从而产热减少。由此可见,麻雀能通过适应性产热来调节体温,以保证体温

  • 3、微生物在食品制作方面作用非凡,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葡萄的果皮上含有多种微生物。如图是他们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实验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时,要将霉变腐烂的葡萄去除,其目的是
    (2)、在酒精发酵阶段,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在通气阶段,该微生物主要通过的方式大量繁殖。该阶段要将温度控制在 28~34C,原因是
    (3)、在醋酸发酵阶段,可向葡萄酒中加入醋酸菌,与制酒用到的微生物相比,醋酸菌的结构特点是
    (4)、在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过程中,葡萄汁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
    (5)、醋酸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葡萄果皮上的乳酸菌能够产生一定量的乳酸,会使葡萄醋的口味更佳。现有如图所示的两种发酵方法。

    方法一:每天都对发酵罐中的原料进行翻动,使其充分接触氧气,发酵30天。

    方法二:将发酵罐中的原料分为 A、B两层,每天只翻动A 层,发酵15天;之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A、B层颠倒,每天只翻动B层,再发酵15天。

    为了葡萄醋口味更佳,他们应选择方法 , 原因是

  • 4、通过生物学学习,你认识并了解了哪些动物呢?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若根据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 , 可将图中的动物分为两组,与E在同一组的动物是(填序号)。
    (2)、观察动物B时,它依靠肌肉与配合完成运动,由此推测动物B运动时在糙纸上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速度(填“快”或“慢”)。
    (3)、动物C 和动物 F的体表都有 , F依靠它可以减小游动时的阻力。
    (4)、从生殖和发育的角度看,蜥蜴比图中C类动物更适于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是
    (5)、动物D生活在陆地上,而白鳍豚却生活在水中,但两者属于同类动物,其原因之一是两者在生殖和发育上都有的特点。
  • 5、根据如图所示的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植物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填序号)。
    (2)、煤主要是由2亿多年前的(写植物类群名称)植物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形成的。
    (3)、植物E中的①为。植物C、E和F生长到一定时期能产生 ,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其萌发成新个体。
    (4)、与图中植物相比,蘑菇没有 , 因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5)、如图植物中,(填序号)结构最复杂。
  • 6、结合蔷薇目植物分类等级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科、目、属、种 B、豆科包含的植物种类比豇豆属少 C、绿豆和豇豆的共同特征最多 D、若 Albizia julibrissin 为合欢的学名,则Albizia 表示种加词
  • 7、小明设计了一张植物检索表,如图是他拍摄的柿子开花照片,判断其属于(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 8、每年秋季,鸠山镇境内的红叶漫山遍野,为更清楚地了解鸠山镇境内红叶,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下列科学方法属于调查的是(   )
    A、用相机拍摄鸠山镇境内红叶照片 B、将红叶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C、把鸠山镇的红叶与北京香山的红叶进行对比 D、分组分片记录不同区域内不同种类红叶的各种特征
  • 9、下列关于四种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单细胞真菌,③属于多细胞生物 B、①②③共有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C、②有两种繁殖方式 D、④的营养方式为寄生
  • 10、脊髓灰质炎是由嗜神经病毒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引起的,而“糖丸”疫苗大大减少了脊髓灰质炎的发生。关于嗜神经病毒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细菌病毒 B、遗传物质在细胞核 C、大肠杆菌可以用来培养该病毒 D、该病毒有蛋白质外壳
  • 11、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发肺炎等疾病,还易引发术后及烫伤后的伤口感染。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显著改善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的治疗效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霉和动植物一样都是真核生物 B、青霉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分裂生殖 C、可以通过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的菌落来区分两种微生物 D、青霉素等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由细菌、真菌、病毒引起的多种疾病
  • 12、低聚果糖是一种新型甜味剂,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被双歧杆菌利用,从而会使人体内双歧杆菌大量繁殖,进而发挥其调节肠道菌群、促进钙和铁吸收等保健功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双歧杆菌是细菌 B、双歧杆菌吸收较多的水后会涨破 C、摄入一定量的低聚果糖有利于肠道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D、双歧杆菌是异养生物,需要摄取现成的有机物维持自身生命活动
  • 13、如图阴影部分表示甲、乙两种动物之间的共同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为蟹,乙为蜈蚣,则阴影部分可以表示身体和附肢分节 B、若甲为青蛙,乙为鳄鱼,则阴影部分可以表示水中产卵 C、若甲为绦虫,乙为丝虫,则阴影部分可以表示有口和肛门 D、若甲为家鸽,乙为蝙蝠,则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羽毛
  • 14、如图是兔和狼的牙齿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门齿,②为臼齿,③为犬齿 B、图乙表示的是狼的牙齿 C、人类牙齿的分化类型和图甲相似 D、产生牙齿分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食性差异
  • 15、 某同学利用Y形管、一次性手套制作了一个鸟类呼吸系统模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代表气管、②代表气囊、③代表肺 B、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C、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③→② D、只有吸气时才进行气体交换
  • 16、如图是近年在云南发现的爬行类新物种红唇棘蜥和长翅目昆虫长腹新蝎蛉。下列有关这两个新物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在陆地上生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B、它们的体表没有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 C、长腹新蝎蛉的体温不恒定,而红唇棘蜥的体温恒定 D、红唇棘蜥的肺和海马的鳃丝都密布毛细血管
  • 17、“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出自《七绝·咏蛙》,诗词描写了青蛙是生态守护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的皮肤干燥 B、两栖动物属于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群 C、青蛙肺结构简单,所以主要靠皮肤进行呼吸 D、蝌蚪用鳃呼吸,形态和结构与青蛙没有差异
  • 18、我国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生物种类繁多,如图是该区域的四种生物,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剑尖枪乌贼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 B、细点圆趾蟹有保护内部柔软器官的外骨骼 C、巴浪鱼的血液流过鳃时,与水发生气体交换 D、蓝脸鲣鸟的受精过程是在体外完成的
  • 19、在《自然界的艺术形态》一书中,记录了一种海洋生物。它们的结构看上去像盏精心设计的“吊灯”,它们利用刺细胞进行防御,未被消化的残渣会被它们“吐出来”。由此可判断该动物最有可能是(   )
    A、海葵 B、鱿鱼 C、草履虫 D、蛲虫
  • 20、我国西藏发现成片云南黄果冷杉原始森林,其中最高的一株云南黄果冷杉高达83.2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云南黄果冷杉能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 B、云南黄果冷杉的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所以长得高大 C、云南黄果冷杉的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 D、云南黄果冷杉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