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镇海林蛙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镇海林蛙曾被认为是日本林蛙,后来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它们在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组型上均不同于日本林蛙,故将其改订为新物种——镇海林蛙。人类通过对细胞的探索,揭示了许多生命的奥秘。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内结构之间的分工合作。小萌学习《细胞的生活》后,绘制了概念图(如图),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结构②内储存的遗传信息是DNA C、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D、燃烧小麦种子剩下的灰烬,其主要成分是储存在细胞质中的有机物
    (2)、模型是人们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如图是小北同学在观察了多肉植物“白牡丹”叶肉细胞后,根据观察结果制作的“白牡丹”叶肉细胞模型。你认为下列关于小北制作的“白牡丹”叶肉细胞模型的结构完整性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没有错误 B、结构有1处错误,缺少细胞壁 C、结构有1处错误,多了叶绿体 D、结构有2处错误,既缺少细胞壁,又多了叶绿体
  • 2、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蕴含着无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寻。而探寻生物奥秘的历程是从观察开始的。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小明同学用拍照、延迟摄影和文字描述等形式记录了百日草的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各阶段的情况,他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
    (2)、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词与其对应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生物具有遗传的现象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生物能够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生物具有繁殖后代的现象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了解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及实验操作可以更好帮助你观察。如图所示,甲为显微镜结构,乙为高倍镜下观察的某种细胞的物像,丙为E(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丁为显微镜下某微小生物的运动轨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转动准焦螺使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P位置 B、乙:玻片标本内有气泡,原因是植物表皮撕得太厚或放表皮时未展平 C、丙的相应操作: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使物像在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D、丁:该微小生物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 3、在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       ②制定计划       ③作出假设       ④实施计划       ⑤表达交流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⑥⑤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③②④⑥⑤
  • 4、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中不涉及生物的是 (  )
    A、碧绿的菜畦 B、光滑的石井栏 C、高大的皂荚树 D、紫红的桑椹
  • 5、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应该再去怀疑 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提倡交流合作的精神 C、对自己的猜想,应设计相应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D、实验时不但要看实验现象,还应该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 6、以下哪个科学事迹使得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
    A、实验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B、生物进化论的提出 C、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D、生物命名法的创立
  • 7、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同一目镜下,观察到清晰物像时,视野范围最小的是(       )
    A、 B、 C、 D、
  • 8、2016年初,世界上首位利用“三合一”胚胎技术培育的婴儿诞生,被称为“三亲婴儿”。具体培育技术路线过程如图,分析回答:

       

    (1)、由于女性自然周期产生的卵细胞太少,在取卵细胞前一段时间通常需要注射激素,促使产生更多的成熟卵细胞。
    (2)、在人体内,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三亲婴儿”培育过程中,形成重组卵细胞后,再按照试管婴儿技术进行培育完成体外受精等过程,后期“三亲婴儿”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是 , 通过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与氧气。
    (3)、刚出生的婴儿一碰到妈妈的乳头,就会吮吸乳汁,这是一种反射;乳汁的营养非常丰富,其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婴儿消化道的中被消化吸收。
    (4)、从“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路线图看,“三亲婴儿”的特征与(填“女性1”或“女性2”)更相似,理由是
  • 9、如图表示番茄植物体的有关生理活动(①、②代表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气体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能开花结果,属于植物。从开花到结果,需经历两个过程。
    (2)、番茄果实不断长大需要大量的营养,这些营养包括光合作用制造的和根吸收的
    (3)、图中的①、②气体是通过番茄叶表皮上的进出的。在晴朗的白天,箭头②代表的气体主要有
    (4)、番茄果实成熟采收后在低温下能延长保存时间,原因是低温能抑制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 10、某科技兴趣小组同学经常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模型,变废为宝,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后,该小组利用废旧电线设计制作了三种血管关系的模型,如如图。在模型中,①是红色电线, ②是蓝色电线,③是细铜丝。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红色与蓝色电线之间的细铜丝模拟血管,该血管的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
    (2)、如果该模型模拟肺循环中的三种血管,且血流方向为②→③→①,则蓝色电线模拟的血管内流血。
    (3)、如果该模型模拟肾小球处的三种血管,且③代表肾小球。若血流方向为①→③→②,则该模型中模拟血管②的电线颜色(填“需要”或“不需要”)改变,理由是
  • 11、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

       

    (1)、除了需要度过休眠期,种子萌发还应满足的自身条件是
    (2)、比较第一、二组实验结果,说明4℃的低温能
    (3)、比较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4)、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研究小组增设了第四组实验,第四组实验应取粒种子与湿沙混合,于(温度)条件下保存60天后测定发芽率。
    (5)、若第四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描述低温和湿沙条件对于打破月季种子休眠的影响。
  • 12、如图为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概念图,写出各标号代表的内容:

       

  • 13、下图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保卫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        】里填序号,“        ”上填名称。)

       

    (1)、甲、乙两图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口腔上皮细胞与保卫细胞相比,不具有的结构是
    (2)、在制作上述两种细胞临时装片时,能置于清水中观察的是图细胞。
    (3)、植物的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叫 , 是植物作用散失水的门户。当细胞吸水膨胀时,⑤伸展拉长,牵动⑦向内凹陷,气孔(张开、闭合),植物散失的水分增加,可促进根尖的区对水分的吸收。
  • 14、有人遭遇一场车祸后下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能排便和排尿,但是没有感觉)。此人最可能损伤了(       )
    A、小脑 B、脊髓 C、脑干 D、大脑
  • 15、目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可通过置换人工晶体来恢复视力,人工晶体可透光且曲度可调节,使患者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它代替的眼球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虹膜
  • 16、研究人员用70%的大米及30% 的木薯制造出可食用“大米吸管”。“大米吸管”的主要成分在消化道中被分解的部位是(       )
    A、口腔和胃 B、口腔和小肠 C、胃和小肠 D、小肠和大肠
  • 17、病人如果不能进食,为了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必须静脉注射营养物质。以下营养物质不能直接静脉注射的是(       )
    A、葡萄糖 B、氨基酸 C、维生素 D、麦芽糖
  • 18、一颗葡萄中有四颗种子,则可推断发育成这颗葡萄的花(       )
    A、雌蕊中有四个子房 B、子房中有四个胚珠 C、胚珠中有四个卵细胞 D、花粉中有四个精子
  • 19、伯乐树的幼苗成活率低,根据其根尖的形态结构特点(如图)推测,其幼苗成活率低的原因可能是(       )

       

    A、水分的吸收能力弱 B、有机物的吸收能力弱 C、水分的运输能力弱 D、有机物的运输能力弱
  • 20、下列古诗词描绘了裸子植物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上一页 281 282 283 284 28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