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种花或种菜时,最好是在阴天或傍晚,并且要去掉几片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操作方便 B、减少蒸腾作用 C、加强水分吸收 D、减少光合作用
  • 2、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  
    A、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根尖分生区一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 3、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渗出的汁液主要来自(     )
    A、树皮 B、筛管 C、筛管和导管 D、导管
  • 4、你在实验中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
  • 5、蒸腾作用的定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 6、 你认为实验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 7、 导管是由什么构成的?
  • 8、为什么根尖的成熟区是植物体吸收水的主要部位?
  • 9、植物体吸收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是什么?
  • 10、气孔是由一对围成的空腔
  • 11、蒸腾作用的定义
  • 12、导管是由构成的
  • 13、植物体吸收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
  • 14、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国龙的形象“鳞似鱼、爪似鹰、颈似蛇、 眼似兔” ,是集多种动物特征于一身的形象。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鱼类并不是体表都覆盖着鳞片,如鱿鱼、鲸鱼的体表就没有鳞片 B、鹰前肢化为翼,有喙无齿,直肠极短 C、蛇属于爬行动物,此类动物摆脱了对水的依赖,适应陆地生活 D、兔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
  • 15、生物小组的同学们用香蕉的果肉制成临时装片,然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酒,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将装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如下图所示,①-④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重复2—3次的目的是使碘酒浸润标本的全部 B、被染成明显黄色的结构③是细胞核 C、香蕉果肉细胞仅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D、细胞内有许多蓝紫色颗粒④,说明香蕉果肉中含有淀粉
  • 16、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开发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B、把森林、草原、荒山等都开垦成农田 C、为了蔬菜增产,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D、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 17、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如果火使用不当,容易发生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手指无意间碰到燃烧的蜡烛,手会迅速缩回,该反射活动属于简单反射,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2)、当[4]受到损伤时,[1]受到刺激后,(填“有”或“无”)感觉;(填“会”或“不会”)发生缩手反射。
    (3)、某同学身体不舒服,需要抽血化验,锋利的针头让他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甚至随时准备逃跑,这是对疼痛的恐惧情绪引起分泌增加的结果。但当针头刺手指时,该同学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该反射还受到的控制。
  •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当肾衰竭而无法正常工作时,体内的废物就不能排出,人就会中毒而死亡。肾衰竭患者可使用人工肾脏,通常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以便及时排出体内的废物。

    材料二:1954年,美国医学家默里首次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肾移植手术,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器官移植手术。除肾移植外,心脏、肝等器官的移植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许多患者通过他人捐献的器官获得了新生。我国的器官移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1974年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肾移植手术,1978年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肝移植手术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1)、材料一说明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以形成尿液的方式排出体内废物。除排尿之外,人体排泄的途径还有出汗和
    (2)、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体内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的平衡及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但排尿却是间歇的,是因为膀胱能
    (3)、结合材料二,肾衰竭患者可通过肾移植手术获得新生,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4)、若某人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出现蛋白尿和血尿,则他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19、今年4月香港确诊一例人感染猴疱疹病毒个案,经初步调查,病人曾于郊野公园接触野生猴子,并被猴子袭击受伤。这是我国首例猴疱疹病毒感染,猴疱疹病毒一旦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若无有效治疗,死亡率可高达80%,通常在被猴咬伤、抓伤等条件下才会感染,且基本不会人传人。

    (1)、猴疱疹病毒没有结构,根据病毒的分类该病毒属于病毒。猴疱疹病毒繁殖时图1中的结构(填序号)进入活细胞进行复制,并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病毒,繁殖速度非常快。
    (2)、利用抗生素是否能有效治疗猴疱疹病?请分析原因:
    (3)、猴子运动灵活,其运动受系统调节;某些景区曾出现猴子抢夺游客的背包翻找食物的情况,从行为目的来看这属于猴子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这属于行为。
    (4)、若在爬山时看见野生猴子,合理的做法是:
  • 20、食品生产研究员发现制作泡菜时混合乳酸菌和酵母能增加泡菜的口感和风味,但对泡菜的发酵是否有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员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4%无菌盐水、菌体浓度相同的植物乳杆菌培养液和少孢酵母培养液、20g萝卜条实验步骤:

    ①萝卜条洗净晾干,平均分为4份,每份与4%无菌盐水以1:2比例装入坛中;

    ②甲组放入50mL      A      , 此组作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分别放入50mL植物乳杆菌培养液和少孢酵母培养液,丁组各取25mL植物乳杆菌培养液和少孢酵母培养液混合后放入坛中。

    ③将四组萝卜泡菜放置于25℃,发酵7天发酵,每天同样时间进行抽样分析。

    检测各组菌体的生长状况结构如表、各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情况如图:

    单菌和混菌的生长情况统计培养时间/小时

    培养时间/小时

    吸光度值

    0

    10

    20

    30

    40

    50

    甲组

    A

    0

    0

    0

    0

    0.1

    0.2

    乙组

    植物乳杆菌

    0.1

    0.2

    0.4

    0.8

    0.8

    0.8

    丙组

    少孢酵母

    0.1

    0.4

    0.5

    0.9

    0.9

    0.9

    丁组

    植物乳杆菌+少孢酵母

    0.1

    0.3

    0.8

    1.1

    1.1

    1.1

    *注意:测定吸光度值(600nm)反应菌体浓度,吸光度值越大菌体浓度越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中用到的植物乳杆菌与少孢酵母比较,前者结构上没有 , 属于原核生物;植物乳杆菌通过的方式繁殖后代,而少孢酵母通过出芽产生新个体;在无氧条件下植物乳杆菌可把糖类转化成乳酸,而少孢酵母则能产生从而增加泡菜风味。
    (2)、实验步骤②中甲组(A处)应加入50mL的;该实验的变量是 , 实验中培养液浓度、加入的量及培养温度等都保持一致目的是;向坛中加入培养液的做法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过程中的
    (3)、分析表1数据可知混菌培养会(选填“促进”或“抑制”)菌的生长;分析图2曲线可知混菌培养的亚硝酸盐含量从第天开始接近于0,能安全食用。若想进一步探究混菌培养对泡菜的发酵是否有利,你还可以检测泡菜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上一页 220 221 222 223 2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