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食品保存的重要问题是防腐,下列做法不能延长食品保存时间的是(  )
    A、将黄豆磨成豆浆 B、将鱼肉放入冷柜 C、将大米真空包装 D、将香菇晾晒成干
  •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形象地描绘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繁茂景象。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银杏树上结的“白果”是果实 B、蕨类植物茎中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C、“青苔满阶梯”描述的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D、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等级最高的类群
  • 3、如图表示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细胞的生长,此过程需要吸收营养物质 B、②表示细胞分裂,此过程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C、过程③中DNA先复制加倍改变后,再平均分配 D、过程①②③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 4、下列能正确表现出动植物细胞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A、 B、 C、 D、
  • 5、洞穴鱼是生活在喀斯特洞穴水体中一类特殊的地下生物群。在长期演化的过程中,洞穴鱼类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性特征,如触须发达、眼退化消失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洞穴鱼触须发达等特征是有利变异 B、洞穴鱼为了适应环境产生触须发达等变异 C、环境的选择使后代中触须发达个体比例增多 D、洞穴鱼的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6、下图是根据肾的工作原理制成的血液透析装置,又称“人工肾”,可以帮助病人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出,以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透析管与肾小管的功能类似 B、血液流经透析管后尿素减少 C、用过的透析液成分最接近于原尿 D、该人工肾透析的工作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
  • 7、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显微镜

    识别血细胞

    B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湿棉絮

    保持小鱼正常呼吸

    C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碘液

    检测麦芽糖的生成

    D

    探究人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

    澄清的石灰水

    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A、A B、B C、C D、D
  • 8、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图中鸟与昆虫的关系
    (2)、某同学用“阳光→草→鸟→猫头鹰”表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其错误是阳光是该生态系统的部分,不能写入食物链中。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图中未表示部分还有
    (3)、该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4)、在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如果该生态系统中的蛇大量被捕,则较长时间内鼠的数量会
  • 9、图所示为眼的正面和侧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作用。图中③的名称是 , 白天,当我们看完电影从影院走出来时,它的直径将由大变小,这一过程是通过图中结构[②]来调节的。

    (2)人的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填名称)的曲度可以调节。

    (3)你能看到远处有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 ⑦ ]上,这个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 , 从而形成视觉。

    (4)如果眼球的前后径 , 或者晶状体凸度 , 远处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落到 ⑦ 的前方,因而看不清物体,称为眼,可以用佩戴透镜的方法来矫正。

  • 10、图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它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图中a代表的气体是 , a气体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的过程中需经过层细胞;血液从毛细血管的[④]端流到[⑤]端后,(气体)含量增加。
    (3)、图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
    (4)、图中b气体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里。
  • 11、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 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 D、效应器是指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
  • 12、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计了下图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淀粉酶 B、加碘液后,②号试管不变蓝色 C、将两支试管放入0℃水中保温10分钟 D、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麦芽糖的消化作用
  • 13、丹丹同学用手抓起刚蒸好的馒头,来不及思考就迅速将馒头丢下。图是该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B、①能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C、完成该反射的路径为①→②→③→④→⑤ D、若丹丹有感觉但不能完成该反射活动,可能是因为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
  • 14、如图所示,甲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乙图表示a、c血管血液中的气体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血管可能为肠静脉 B、c血管可能为肺动脉 C、a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D、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
  • 15、小明曾经在打篮球时摔倒造成脑振荡,记不起任何东西,由此可推测小明当时受伤的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 16、如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③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B、②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 C、图I模拟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D、图II模拟吸气过程
  • 17、图1和图2是正常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排序图,图3是孙悟同学一家眼睑性状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分析作答。

       

    (1)、从染色体的形态和组成分析,图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体。从含性染色体的角度来看,其精子类型有种。
    (2)、孙悟同学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孙悟是单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假如控制双眼皮的基因为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的基因为隐性基因(a),推测孙悟同学的基因组成是
    (3)、孙悟同学是女孩。如果她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且表现单眼皮的概率为
    (4)、若有人通过手术将单眼皮变成了双眼皮,那么此人的双眼皮性状(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 18、“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拓展和延续,我国织丝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春蚕到死丝方尽”就是古诗对蚕的描述,其实这时蚕并没有死,而是处于某一不食不动的发育时期,这个发育时期是(       )
    A、 B、幼虫 C、 D、成虫
  • 19、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度推进,各地涌现出一批生态乡村。某村构建了既生态环保又经济创收的“稻+鸭+萍+泥鳅”种养模式。在该模式中,鸭主要以杂草、水生害虫、绿萍为食,偶尔以泥鳅为食;泥鳅以绿萍、水生害虫、鸭粪为食:同时鸭、泥鳅又为水稻、绿萍提供肥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农田中的各种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该种养模式中有多条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2)、从食性分析,鸭与泥鳅之间相互影响,既有关系,又有关系。
    (3)、绿萍、鸭粪可作为泥鳅的食物,说明泥鳅在该系统中的组成成分中,既属于消费者,又属于
  • 20、小明在校园生物角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对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该反射属于
    (2)、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 , 图中的[①]是该结构的 , [③]是。完成该反射不需要 的参与。
    (3)、如果图中[]或[⑤]发生病变,受到刺激后有感觉,但没有反应。
    (4)、用“→”和图中的序号写出神经传导的途径
上一页 217 218 219 220 2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