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如果想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以下想法或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设想对方可能出现的反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应对。 B、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尤其是所做事情的目的和可能带来的好处。 C、如果对方不同意,就跟对方交换条件,这次你支持我,下次我支持你。 D、诚恳地说明意图,交流时设想被请求人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他们的疑虑。
-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B、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C、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D、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抱怨 呻吟 拥戴 排山倒海 B、枯萎 疲倦 衣襟 暴露无疑 C、礼貌 肃静 制服 别出新裁 D、抽屉 高朝 渔网 全神贯注
-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单薄(bó) 花蕾(lěi) 糟糕(zāo) 笨拙(zhuō) B、咆哮(páo) 磁场(cí) 冰雹(báo) 瞪眼(dèng) C、抡起(lūn) 贼寇(kòu) 山涧(jiàn) 掀开(xiān) D、疙瘩(gā) 跺脚(duò) 沮丧(shàng) 拘束(jū)
-
5、习作。
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令你的生活更美好?是阅读、梦想还是旅途中的风景?请你以“▲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的时候注意把原因写具体。语句通顺,字迹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450字。
-
6、口语交际。
10月11日是重阳节,又名“老年节”。班长计划组织全班同学去敬老院进行慰问,但需要班主任同意。请你帮班长说服班主任支持这次活动。
-
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2024年9月28日上午,中国“第三届航天服技术论坛”在重庆召开。在开幕式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发布登月服征名活动,并首次公开中国登月服外观。

登月服主体散发出科技感十足的金属光泽。上下肢红色装饰带增强了视觉上的力量感和修身效果。
上肢装饰带设计成优雅飘逸的“飞天”飘带造型,下肢装饰带设计成火箭升空尾焰造型,上下呼应,形成一飞冲天的势态。
服装总体借鉴了传统铠甲的形态,硬朗刚毅,彰显出征的庄严气魄和非凡勇气,传递中华民族开拓进取、勇毅前行的意志精神。
材料二:登月服作为未来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核心装备之一,主要用于航天员执行月面出舱活动任务时的生命保障和作业支持,能够对月球表面的真空、高低温、月尘、辐射环境等复杂环境进行综合防护,着服航天员可以完成行走、攀爬、驾车、科考等月面出舱活动作业。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登月服主体科技感十足,散发出金属光泽。 B、登月服下肢装饰带呈火箭升空尾焰造型,与上肢装饰带呼应,形成一飞冲天的势态。 C、登月服总体借鉴了传统盾牌的形态,硬朗刚毅,彰显出征的庄严气魄和非凡勇气。 D、登月服能够对月球表面的复杂环境进行综合防护,着服航天员可以完成多项月面出舱活动作业。(2)、登月服的主要作用是。(3)、登月服征名活动中,名称原则上不多于4个汉字。请你根据材料内容,为登月服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并写出创意说明。名称:
创意说明:
-
8、课外阅读。
瓶盖上的童年
①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不但经历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强大的整个过程,而且亲身感受了社会的巨大变迁。
②我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穷,根本就别指望父母会花钱买玩具。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任凭物质再缺乏也抹杀不了孩子的天真和童趣。
③有一年暑假,永然的叔叔回来小住,带来一副象棋。永然的叔叔有时也带我们玩几盘,小孩子学得快,我们很快就知道了“马走日字象飞田,炮打过去一溜烟”等走法。那几天,我们几乎天天泡在永然家,瞅准机会就拿出象棋“杀”几盘。
④可好景不长,永然的叔叔回城了,带走了那副象棋。自此我们好像“丢了魂”,玩什么都感到没意思,于是四处琢磨谁家有象棋。但是找不着……记不清是谁提出了自己制作象棋的想法。主意一出,全体响应。
⑤用什么做棋子呢?32颗棋子,不但形状一样,还得分成两种颜色,一下子凑这么多不容易。我们先用硬纸片,太薄,拿着不顺手;用小木块,找不到那么多……最后,想到了瓶盖。当时在农村,夏天流行“格瓦斯”———一种饮料,两角钱一瓶,大人干一天活都爱买上两三瓶消暑解渴,所以瓶盖很好找,而且每个瓶盖里都有一个白色的皮垫,上面可以用圆珠笔写字。不到两天的时间,我们找了50多个瓶盖,从中又挑出来32个新瓶盖,再在瓶盖里面的皮垫上写上“将”“车”“马”“炮”等字,就做好了棋子。
⑥用什么做棋盘呢?我家的草棚里有一个盛石灰的牛皮袋,我从上面剪了一大块牛皮纸,裁成大长方形,用蓝色圜珠笔画出“楚河汉界”。棋盘也做好了。
⑦我们就这样先后用瓶盖做了三副象棋。从此在整个暑假,我们一有时间就凑到一起,在树底下、房顶上、门洞里……肆无忌惮、快快乐乐地玩着我们的象棋。痛痛快快玩了一段时间后,大家不再迷恋下棋了,兴趣又转到别的方面了。童年的时光就这样在如斯的欢乐中悄然流逝。
⑧回想过去,尽管贫寒的日子曾带来许多遗憾和沮丧,但“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的童年也不乏快乐。其实,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不是圆满的,快乐要靠自己去找。
(选文有改动)
(1)、通读短文,完成任务。【任务一】想要知道“作者和小伙伴们决定制作象棋”的原因,应该仔细回读第自然段的内容。回读后,你认为他们决定制作象棋的直接原因是。
【任务二】想要知道“作者和小伙伴们是怎样制作象棋的”,应该仔细回读第自然段的内容。回读后可以知道他们制作象棋用到的主要材料有。
【任务三】重点关注短文第③⑦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动作、神态等描写将“我们”玩象棋时的样子写具体。(3)、联系本文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短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
9、课内古诗词阅读。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
(1)、将这首诗补充完整。(2)、从诗中可知,诗人“寻芳”的地点是。诗中的“”实际上指的是春风,“”一词描绘了春天百花齐放、五颜六色,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3)、诗人词客描写景物的方法各种各样。《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 , ”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星空的稀疏和雨的轻微,营造出清幽、恬静的夜色。《菩萨蛮·大柏地》中的“ , ”写出了经过雨水冲洗的关山,在斜阳的笼罩下,正流动着一阵阵苍翠之色。 -
10、课内现代文阅读。
桥(节选)
①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③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④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⑤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⑥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⑦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⑧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⑨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⑩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⑪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⑫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⑬她来祭奠两个人。
⑭她丈夫和她儿子。
(1)、选文第①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属于描写。从“蹿”“舔”两个字可以感受到。这种感受还可以从选文第段体会到。(2)、选文两次写到老汉“吼道”,第一次“吼”应带着的语气来读,第二次“吼”应带着的语气来读。这两次“吼道”让我们认识了一位的老汉。(3)、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11、下面有关“有目的地阅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时获取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查阅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B、若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故宫博物院》中的平面示意图应重点阅读。 C、读课文《草原》,体会“蒙汉情深”时,第一自然段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D、到书店寻找感兴趣的书,需把所有书认真读一遍,再确定哪本是自己感兴趣的。
-
12、下列诗词与下图内容最为接近的一句是( )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竹节人》一文主要写了“我们”做竹节人的场景。 B、《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原名《心》。 C、《丁香结》中,作者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香味、形状以及丁香花对自己的陪伴。 D、《金色的鱼钩》中,鱼钩闪烁着的“金色光芒”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
14、以下对《开国大典》一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国大典》描写了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等众多场面。 B、《开国大典》一课中,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阅兵式”这一场面。 C、《开国大典》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典礼的盛况。 D、《开国大典》一课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
15、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邱少云不怕牺牲、坚忍不拔的奉献精神。 B、“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人能直观地感受到这种高温。 C、“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通过对“我”的动作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更突出了老班长的精神感人至深。 D、“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同学们对玩竹节人入迷的样子。
-
16、下列对课文《穷人》的写作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花大量笔墨描写桑娜与丈夫的对话有点多余。 B、全文未提及一个“穷”字,却让人深刻感受到渔民生活的窘迫。 C、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作者运用心理、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塑造了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
17、下面的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C、表示说话结结巴巴 D、表示语意未尽 -
1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环境恶化,动植物开始灭绝,这对人类的生存将造成严重的威胁。
②因此,有理由说,保护各个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③最近,有动物学家发现,地球上许多地区的两栖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有些地区有数以十万计的青蛙神秘失踪,某些蛙类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失的。
④由于人类与各种动植物在共同的家园————地球上共同生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一条相对平衡的生物链。
⑤因此,“青蛙消失”很可能是一种警告,表明环境状况已普遍恶化。
⑥生命力很强的两栖动物,对于环境的要求远比人类要低,而对于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却比人类要高。
A、③⑤⑥①④② B、③⑤⑥①②④ C、③⑥⑤①②④ D、③⑥⑤①④② -
19、在句子“桑娜的孩子们 冬夏, 光着脚跑来跑去。”中填入关联词,恰当的是( )A、只有……才…… B、只要……就…… C、不论……都…… D、即使……也……
-
20、下面各项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金沙水拍云崖暖(地方名) C、路转溪桥忽见(出现) D、乡音无改鬓毛衰(减少,疏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