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读博物馆内的序言,把词语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先zhì huì的结晶,承载着千年的xī wàng与gǎn dòng。从青铜器的独特xíng zhuàng到园林建筑的精巧mó xíng , 每一个chuàng jǔ都令人惊叹。在这里你可以xīn shǎng书法中刚劲的笔锋,biàn rèn青铜器上岁月留下的纹路,在传统技艺中探寻文明 的秘密。

  • 2、 要求:①选择一项任务,自拟题目,完成习作;②不少于350字;③有真情实感。

    【任务一】你一定去过不少好地方。这个地方可能有美丽的风景,有别样的活动,有让人垂涎的美食……请你结合自己的游览经历,有顺序地记录游览的过程,将有特点 的景与物介绍给大家。

    【任务二】你身上一定有不少本领(特长)。请你分享一下自己是怎样学会其中一 项本领(特长)的,想一想:学习过程中你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己的 心情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 3、阅读理解

    诺贝尔

    ①每年12月 10日下午4时30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 的盛会———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②为什么要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个盛会呢?因为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就诞生在这儿。为什么要在12月10日下午4点半颁奖呢?因为这是诺贝尔逝世的时间。

    ③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④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 有多好!

    ⑤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放在炸药的发明上。最先,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 一种液体炸药。这种炸药威力十分强大,很快风行全世界。人们把它称为“诺贝尔爆炸 油”。

    ⑥然而,液体炸药在运输中非常容易爆炸。怎样使炸药能够安全运输呢?诺贝尔开 始了新的研究。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jìn)。诺贝 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泄气。

    ⑦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 ————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引爆装置——雷管。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 一锤地砸了。

    ⑧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室 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诺贝尔的心怦(pēng)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 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 完了!”

    ⑨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他,就是诺贝尔。

    ⑩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项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bàng),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1)、阅读短文第④——⑨段,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历程补充完整。
    小时候以后1867年有一次
    见工人砸石,想到发明实验室爆炸,亲人遇难
    (2)、联系上文,把句子补充完整。

    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泄气。他想:

    (3)、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4)、结合文章内容,用关键词写出诺贝尔的两个品质,并写出理由。 
  • 4、阅读理解

    课间活动

    【材料一】

    为了解同学们课间的活动情况,阳光小学四年级(3)班的“安全小卫士”小组进行 了一次小调查。他们观察了本班同学的活动,并采访了老师和部分同学。下面是他们的 发现:

    *最受欢迎的活动:跳绳、聊天、看课外书、玩小游戏(如“石头剪刀布”)。

    *老师提醒并建议:课间是休息和准备下节课的时间,不在走廊、楼梯奔跑追逐,容易摔倒或撞到他人;不做剧烈运动(如快速冲刺跑),避免上课时过于疲惫或出汗着 凉;提前准备好下节课的文具和书本。

    *同学心声:大部分同学觉得课间很宝贵,希望既能放松又能玩得开心安全。有的 同学建议可以组织一些安静的小游戏,或者在教室角落设置一个“图书角”。

    【材料二】

    (1)、认真阅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调查显示,“跳绳”是同学们课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②老师建议课间偶尔可以做快速冲刺跑以避免上课过于疲劳。

    ③图表显示,近90%的同学认为课间“提前准备文具书本”非常重要。

    (2)、有人说阳光小学四(3)班同学课间活动不文明。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3)、小明同学课间除了上卫生间,就是看课外书。你会如何劝告他?至少写出两条理由。 
  • 5、 根据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 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这只小猫警惕性很高:

    (2)、翻译句子。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3)、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在原处修改下面这段话,共有3 处错误。

    这学期,我们认真阅读了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丑小鸭”。故事里丑小鸭的经历 令我们非常感激。我们纷纷表示要像丑小鸭学习,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 6、根据课文内容和“日积月累”填空。
    (1)、诗中有花影:“ , 可爱深红爱浅红”是杜甫对桃花的怜爱;“梅子金黄杏子肥,”是范成大对田园的喜爱;“已是悬崖百 丈冰,”是毛泽东对梅花的热爱。
    (2)、诗中有童趣:“最喜小儿亡赖,”是辛弃疾描绘的童子调皮可爱的模样;“ , 飞入菜花无处寻”是杨万里漫步乡间看到的孩童 自由玩耍的模样。
    (3)、经典启智慧:《老子》中的“”告诉我们战胜 别人能显示力量,战胜自己的欲望才是最大的挑战;《孟子》中的“”告诫我们忧思祸患使人振作、勤奋,安逸享乐容易走向衰败、灭亡。
  • 7、同学想要了解“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也想知道“面包的进化史”,你会推荐他读的科普作品是(   )。
    A、《看看我们的地球》李四光 B、《十万个为什么》米·伊林 C、《灰尘的旅行》高士其 D、《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贾兰坡
  • 8、下列有关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杵成针——李白在磨针溪边深受感动,发奋读书,完成了学业。 B、囊萤夜读——车胤用萤火虫的光亮来照明,以便夜晚勤勉学习。 C、手不释卷——孙权在吕蒙的劝告下,开始刻苦自学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D、凿壁偷光——匡衡凿穿墙壁,把邻居家的烛光引过来勤奋读书。
  • 9、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是____,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做 先锋;他们是____,从不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停下奋进的脚步;他们 是____,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从不抱怨……

    A、千里马 老黄牛 小蜜蜂 B、纸老虎 老黄牛 千里马 C、千里马 纸老虎 老黄牛 D、领头羊 千里马 老黄牛
  • 10、成语“悬梁刺股”中“股”的意思应选(   )。
    A、脚跟 B、臀部 C、腰部 D、大腿
  • 11、同桌在阅读竞赛中成绩不佳,不满地抱怨:“文章太长,太难,怎么可能答好?你可以用(   )来安慰他。
    A、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B、不怨天,不尤人 C、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12、“裾(jū)”最有可能的意思是(   )。
    A、停留 B、居住 C、帽子 D、衣服的前后部分
  • 13、小语在日记里写“春回大地,万物都重huàn生机了”一句时,对“huàn”字的 写法不确定,查了字典,他选(   )。
    A、 B、. C、 D、
  • 1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 15、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guān) 应(hè) 瞥见 (piě) 解(mèn) B、 (zhēng)扎  绮(qǐ)丽  (shà)那  丰(shuò) C、(pì)如  胆(qiè)  窥(sì)  执(zhuó) D、(hè)  遭(yāng)  (pā)开  欺(wǔ)
  • 16、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学习语文是xìng fú的。作家笔下有dú tè的风景:童话里有qí huàn的经历;诗歌里有méng lóng的意境;散文里有zī tài 不一、pí qì各异的小动物……作家miáo huì的多彩世界是那么 美妙、那么hé xié!

  • 17、 把下面这段话抄写在横线上,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18、
    (1)、任务一:写自己的成长经历。

    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断成长。也许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也许是一个难忘的教训,又或许是某个人带给你的影响……请选择合适的一个内容写下来。

    (2)、任务二:看漫画,谈启示。

    从以下两幅漫画中选择一幅,描述漫画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写清楚从中获得的启示。

  • 19、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非遗项目对话实录

    平平:叔叔您好,请问平阳木偶戏的木偶都是怎么制作的?

    工作人员:艺人会先制定精准的比例,用木材雕刻木偶头,再用布料缝制身体,最后还要画上脸谱。为了更接地气,让这项艺术走得更远,有些非遗传承人还会给木偶设计潮流服饰呢!

    阳阳:鳌江大龙真有70多米长吗?

    工作人员:对呀!制作这样的大龙要运用竹编、剪纸等重要工艺。拾龙时甚至需要在民间召集200多名壮汉协助,完成后还要举行“画龙点睛”仪式,祈愿祥瑞降临,才能上街呢!

    材料二:平阳非遗数据卡

    平阳非遗概况

    概要:平阳非遗文化底蕴深厚,目前拥有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涵盖传统戏剧、曲艺、传统舞蹈和传统技艺各1项;省级非遗项目21项,数量达到国家级的5.25倍;市级非遗项目103项。

    分布比例:

    材料三:《平阳木偶戏:丝线里的乡村故事》

    秋收后的晒谷场弥漫着稻香,红灯笼将临时戏台染成暖。后台竹匾里,挑水农妇木偶斜倚扁担,衣襟粘着金穗;戴方巾的书生木偶捧着书卷,胡须垂如柳条,连竹匾都像在打盹。

    “咚!”温州鼓词骤然划破夜空。老艺人指尖丝线一挑,农夫木偶立刻挺直腰板,扁担“吱呀”唱响,木桶里的蓝布泛起涟漪。扁担换肩,农妇木偶的身子忽地一歪,手却稳稳扶住扁担,动作熟练得像在田埂上走了无数回。当他停住脚步与书生对唱,戏台忽然安静下来,连剥花生的“咔嚓”声都变得震耳欲聋。夜风摇着老榕树的叶子,月光给木偶披上银纱衣,戏影轻轻印在地上。

    批注栏

    批注①:此处运用静态描写,我从“弥漫着”“染成”等词,感受到稻香、暖光交织的恬静,体会到乡村戏台的闲适安然。

    批注②:我划出的句子运用____描写,____

    (1)、联读选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平阳非遗项目数量最多的是市级非遗项目,数量达国家级的5.25倍。

    ②整江大龙制作时要运用竹编、剪纸等工艺,抬龙需多人协助。

    ③制作平阳木偶流程如下:定比例→雕刻头→缝制身体→画脸谱。

    (2)、下列做法与“给木偶设计潮流服饰”相似的是(    )(多选)
    A、阿婆用电脑设计剪纸新纹样,加快制作效率。 B、为省流程,取消划大龙“画龙点睛”仪式。 C、温州鼓词保留传统曲调,融入现代故事主题。 D、工人用3D打印木偶雏形,保留手工精修。
    (3)、阅读材料三,找划出一处你最欣赏的动态/静态描写,把批注栏补充完整。
    (4)、联读选文,将下列非遗文化实践与文化内涵连线。
    温州鼓词为木偶戏开场添彩集体协作的民俗精神
    用手工技艺制作超长龙骨架非遗文化的跨界融合
    整江划大龙号召200余人抬龙以手为器的造物智慧
    (5)、三则材料都介绍了平阳的非遗文化,你更喜欢哪种介绍形式?

    我更喜欢材料的介绍形式,因为

  • 20、(一)跳水(节选)

    ①“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②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二)东方朔巧辩“不死酒”

    ①东方朔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辞赋家。他博学广识,能言善辩,善于以诙谐的语言和方式,陈说国家大事,甚得汉武帝赏识。关于他的传说很多。“饮‘不死酒’”便是其中之一。

    ②一天,朝堂之上。汉武帝手握玉瓶,神色兴奋,向群臣展示那瓶传闻中的“不死酒”,眼中满是对长生的渴望。太监尖着嗓子喊道:“此酒饮下,便可长生不老!”众臣纷纷俯身祝贺,一片阿谀之声。

    联系上下文,我猜测“阿谀”是“刻意迎合别人,说好听的话”的意思。

    ③东方朔站在一旁,眉头微皱,略一思索,便大步上前,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一把夺过玉瓶,仰头将酒一饮而尽。汉武帝顿时龙颜大怒,拍案而起,怒吼道:“东方朔,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偷饮朕的‘不死酒’,该当何罪?”

    ④东方朔不慌不忙,从容跪地,神色镇定自若,拱手说道:“陛下息怒。若此酒真能让人不死,那陛下便杀不死臣;倘若臣死了,便说明这酒是假的,陛下又何必为了一瓶假酒而杀臣呢?”

    ⑤给东方朔这么一搅和,汉武帝怒气渐消,同时他也明白过来,哪里有“不死酒”这种东西。冷静思考过后,汉武帝气也消了,赦免了东方朔。

    联系上下文,我猜测“赦免”的意思是____

    (1)、朗读短文(一)中横线部分“向海里跳!不跳我就开枪了!”最恰当的语气是
    A.由严厉到温柔
    B.始终严厉命令
    C.由命令到疑惑
    D.由轻松到命令
    联系上下文,我猜当时船长可能在想:
    (2)、仿照短文(二)第①段的标注示例,写一写“赦免”的意思。
    (3)、阅读短文(二),填一填,写一写。
    请将东方朔的思维过程按顺序排列。(填序号)
    如果“不死酒”是假的,陛下杀人就不合理。
    如果陛下杀死我,说明“不死酒”是假的。
    ( 1 )如果“不死酒”是真的,陛下杀不死我。
    所以陛下无论如何都不该杀我。
    得到“不死酒”听东方朔辩解
    龙颜大怒气也消了

    从上面的图表中,我看出东方朔是一个的人。(写出两点)

    (4)、我发现两篇短文有许多共同之处,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两篇短文的情节都有一波三折。 B、两篇短文都通过关键事件展现人物智慧。 C、两篇短文都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D、两篇短文都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特点。
    (5)、绘画时,同桌不小心将颜料溅到你的衣服上。面对这一状况,有人会冷静果断地处理,有人则会用有趣幽默的方式化解。你会怎么做?请说说理由。
上一页 575 576 577 578 5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