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这句话直抒胸臆,表达了“我“ , “追回““完成““留下“体现了作者对

  •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是的意思,“新鲜事“是指的事,“我“不知道这些事是因为。这段话表达了 , 用这种写法反衬了少年闰土的

  • 3、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囫囵吞

    一望无

    (2)、选词填空。

    我读书向来马马虎虎,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而忽略了细节,因此和别人说起来时总是 , 后来爷爷的一番话让我。望着爷爷那张的脸,我下定决心——读书再也不能了。

  • 4、在括号里填入表示“看“的词语。(不能重复)
    (1)、我停下脚步,着蓝天白云,心情舒畅极了。
    (2)、变色龙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似睡非睡地着,伺机捕捉昆虫。
    (3)、奶奶手捧泛黄的老相片着,泪水充满眼眶。
    (4)、前来岳飞墓的游人,无不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5)、我正要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
  • 5、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使句意连贯。
    不仅 非但 可是 因为 而且 反而 因而 虽然

    年轻的心总要靠梦想来滋养,鲁迅先生也是如此。他最初立志学医救国,在日本仙台求学时却受到极大的精神刺激。然而鲁迅先生没有丢弃梦想,作出了更艰难的选择——弃医从文。 , 他很快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不只是失败,是比失败更让人难熬的寂寞。尽管如此,鲁迅先生仍执着地追寻下去,终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我兴奋不已,心胸顿时开阔起来。 B、读书的时候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囫囵吞枣地读下去就行。 C、妹妹常把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弄错,令我们啼笑皆非 D、这道题我一直不懂,直到老师列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我才恍然大悟
  • 7、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家境)也好。 B、只是无端(没有来由)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C、(质朴)来佩服他的人品。 D、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每年轮流一家主持祭祀活动)。
  • 8、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允许——答应   盼望——失望 B、伶俐——机灵   熟识——熟悉 C、郑重——随便   羞愧——惭愧 D、追悼——悼念   惊异——沉着
  • 9、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光:①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②光大,使显耀;③光彩,荣誉;④景物。

    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成就,宗耀祖。

    ②体育健儿多次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

    ③阳春三月,风迷人,正是春游的好时节。

    ④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

    (2)、素:①颜色单纯,不艳丽;②本来的,原有的;③素来,向来;④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

    ①研究表明,近年来国民身体质有所增强。

    ②妈妈买的这条丝巾很净,很适合外婆这个年纪的老人佩戴。

    ③闰土讲了许多我不知道的新鲜事。

    ④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

  • 10、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毡帽  耽搁  厨房  稀奇古怪 B、播撒  萍藻  凝视  三更半夜 C、提供  衰笠  瞬间  失声痛哭 D、项圈  潮汛  幽雅  意味深长
  • 11、看拼音,写词语。

    鲁迅先生去世了,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他是不朽的民族英雄,面对国民政府狂风zhòu yǔ般的迫害,面对种种shù fù , 面对头脑hūn chén、麻木愚昧的国民,他没有tuì suō , 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他用shòu xuē的手执笔写下一篇篇不朽的文章,对丑恶、陋习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引领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1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土(yùn)  谷(bǐ)  竹(biǎn)  祭(shì) B、(cuān)  吊(yán)  水(hǔ)  摔(kuǎ) C、药(fū)  怒(hào)  带(bēng)  不(xiǔ) D、(jiàng)  猪(huān)  笠(suō)  泼(là)
  • 1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农夫正在(xù chù)牧场里寻找那些离群的牲(xù chù)。
    (2)、他摇摇(huǎng huàng)晃地走出门去,被刺眼的阳光(huǎng huàng)了眼睛。
    (3)、小妹妹一放学就(bēn bèn)跑起来,直(bēn bèn)我们而来。
    (4)、我刚给他包(zhā zā)完伤口,他就挣(zhá zhā)着要回前线去。
  • 14、新考法 评价民间故事主人公请从本学期学过的民间故事中任选一位主人公,结合具体情节评价他(她)的为人。
  • 1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落花生》一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父母对巴迪同一首诗的评价不同,原因是父亲的欣赏水平比母亲高。
    (3)、《牛郎织女》这一民间故事内容纯属虚构,没有多大的教育意义。
    (4)、《少年中国说(节选)》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5)、《松鼠》一文描写十分生动,因此不属于说明文。
    (6)、《古人谈读书》让我们知道,读书时用心是最重要的。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所列举的诸多事物中,光的速度最快。
    (8)、《忆读书》主要讲了冰心奶奶成长过程中的读书经历,告诉孩子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9)、“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0)、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把文章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文章的情感。
    (11)、2024年 12月 13 日是第11 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2)、《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为近代中国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所作的一组诗。
  • 16、“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下列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准确地写出了英法联军的野蛮和暴力。 B、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被破坏得很严重。 C、表现出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 D、说明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 17、书法作品小明过生日时,爷爷送他一幅书法作品,告诫他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这幅书法作品最有可能是(   )。
    A、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B、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18、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很多,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B、要集中注意力逐字朗读,必要时可以回头重读,确保不遗漏相关信息。 C、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D、带着问题读也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
  • 19、这一学期我们阅读了很多民间故事。美好的愿望,动人的情节,都是民间故事能得到口耳相传的重要原因,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的一项是(   )。
    A、《孟姜女哭长城》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田螺姑娘》 D、《夸父逐日》
  • 20、下列对《长相思》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战士们精神大振,保家卫国之情油然而生。 D、这首词表现了戍边将士们生活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上一页 420 421 422 423 4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