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你选择正确的人物(填写序号)

    ①诸葛亮        ②史进        ③马谡        ④吴用        ⑥柴进

    在团队合作中,像《水浒传》的答多星、小旋风和九纹龙一样,大家各展所长方能成功;而面对失误时、《三国演义》中挥泪斩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正视错误,才能避免更大损失!

  • 2、快见到孙权时,鲁肃一再提醒诸葛亮,见了自家主公后,不要说曹操(      )
    A、知人善任 B、爱惜人才 C、兵多将广 D、奸诈多疑
  • 3、诗绘景,韵含情,一句句隽永的传世诗篇,点亮着我们的旅程:王维用“ , 夜静春山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深山月夜图:王之涣用“ , 一片孤城万仞山”为我们刻画了一幅塞外孤城图:李白用“孤帆远影碧空尽,”为我们定格了一幅江天惜别图:陆游用“ , 五千仞岳上摩天”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山河壮丽图;范成大用“ , 也傍桑阴学种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儿童农事图。
  • 4、诗言志。歌咏情。一首首流传的经典诗歌,触动着我们的心扉:读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我感受到了戍边将士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读杜甫的“却看要子愁何在,”,我体会到了诗人劫后余生的畅快:读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我感受到了牧童的悠闲与快乐;读孟郊的“”,我体会到了孩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 5、选择下面任意一种情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

    得知班长即将转学的消息        焦急地等待

  • 6、按要求写句子
    (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
    (2)、字体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缩句)
    (3)、在朝鲜战场上,有不少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改为反问句)
    (4)、能否珍惜水资源,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关键。(修改病句)
    (5)、例:今天好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道菜辣极了,(补充情景)

  • 7、比一比,再组词。

  • 8、悟汉字之“情”: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祖父的园子》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B、在《三国演义》中,派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被后人尊称为“武圣”的英雄是关羽。 C、《军神》中对沃克医生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了他精湛的医术、 D、《青山处处埋忠骨》写了毛主席突闻聚耗和痛下批示两个部分,表现了毛主席的伟大胸襟。
  • 9、解汉字之“妙”:萱萱的妈妈想开一家书店,下面对联可供开业时使用的是(   )
    A、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B、剪彩为歌袖,裁云作舞衣。 C、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D、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 10、寻汉字之“趣”:下列句子中歇后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说话从来不绕弯子,而是直奔主题,真称得上是“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B、小王在实验室里用显微镜看蚂蚁跳舞,被老师批评是“酒瓶里翻筋!——胡(壶)闹”。 C、别看赵大哥五大三粗,在修复古籍时手法轻柔,动作精准,可谓“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D、妈妈做菜时,总是“咸菜烧豆腐——有音(盐)在先”。
  • 11、品汉字之“味”: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军立下军令状 , 誓用三个月的时间训练出        一支强悍的队伍。 B、气象部门能准确地预报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真是神机妙算 C、爷爷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每次遇到事情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D、黑衣人挥刀劈来,说时迟,那时快 , 少年侧身一闪,反手扣住对方手腕。
  • 12、探汉字之“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隶书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B、粮、琅、阆都是形声字。 C、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做叫甲骨文。 D、汉字字体的演变频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 13、明汉字之“意”: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千仞岳上摩天(形容很高)        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医生) B、山衔落日浸寒(水中的波纹)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公章) C、却看妻子愁何在(夫人)        墨客(文人) D、青春作伟好还乡(年轻的时候)        武松不愿在驿站逗留(休息、住宿的地方)
  • 14、辨汉字之“形”: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若有所思        肃然起静        青筋爆起 B、抓耳挠腮        能书擅画        良晨美景 C、乐此不彼        供伏无违        无边无垠 D、碧波万顷        恍然大悟        相映成趣
  • 15、听汉字之“声”: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澈(chén) 污(dián) 跄(niàng) B、相(chéng) 腰(kuǎ) 血(pō) C、刻(Juān)  持(jīn)  拟定(nì) D、(huí)  刻(qīng)  给(gòng)
  • 16、书写汉字“美”:请你抄写下面一段话,注意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节选)

    刘湛秋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呢?

    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看着这些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的情绪呀!

     
  • 17、根据拼音,将下面的广播词补充完整。

    走进语文生活,开启一段文化之旅。

    当我们与作者一起bēn fù山海时,我们将远离城市的喧嚣,看hú dié飞舞,mò zha蹦跳,挺起xiōng tòng为壮美的山川nà hǎn , 当我们与书中的人物对话时,我们将学会生活,增长智慧,保持qīng  xìng , duàn liàn自己,zùn  zhòng他人,不断成长!

  • 18、你在生活中肯定遇到过感动的事情吧!或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或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或是一句暖心的话语……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你最感动的一件事情。
  • 19、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疫情之下的科技力量

    科技与疫情赛跑,抗疫成了关乎全民的技术战。生物科技、5G、大数据、AI(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在防疫工作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疫情大考之下,科技是人们面对疫情的勇气和希望。

    【材料一】5G云端智能机器人        帮助医护人员执行导诊、消毒、

    【材料二】无人超市清洁和送药等工作。

    【材料三】在线办公、在线教育

    企业微信、钉钉等一些平台给多数企业提供了在线办公的可能性,减少了人们面对面的交流,降低了疾病传染的可能性,提升了沟通协同效率。各地教育局也与一些平台合作,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最大力度地保障学生学习进度不受影响,顺利完成学业。

    (1)、以上三则材料讲的都是 
    (2)、下面哪项不是上述材料介绍的?(           )
    A、5G云端智能机器人 B、在线办公、在线教育 C、无人超市 D、无人机
    (3)、说说疫情期间你们学校使用了什么平台,你在该平台上做了什么。
    (4)、作为学生,看到祖国如此强大的科技力量,你有什么感想? 
  • 20、阅读理解

    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古往今来,对联一直被誉为“诗中之诗”,蕴含其中的修辞魅力令人称奇。不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与汉字有关,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构思,形成佳对。我们把这种艺术手法称为“汉字修辞”。

    汉字修辞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析字,分为拆字和合字两种。如拆字联“闲看门中木思间心上田”,上联拆首字“闲”为“门中木”,下联也对应地拆首字“思”为“心上田”。又如合字联“少水沙即现是土堤方成”,上联合“少、水”为  “沙”,下联也对应地合“是、土”为“堤”。二、嵌字,即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巧妙嵌入有特定意义的汉字、历史典籍或人名掌故等。三、异字同音,即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对联中。四、回文,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这些“汉字修辞”的运用使对联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

    对联中其他修辞手法的魅力也令人拍案叫绝。如以下几联:郑板桥故居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固原六盘山联“峰高华岳三千丈险据秦关百二重”;桂林阳朔联“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这些对联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拓展了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情趣。

    (1)、文中画好的句子中“这些‘汉字修辞’”是指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三副对联采用了哪种汉字修辞。

    ①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②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③僧游云隐寺   寺隐云游僧

    (3)、指出下面三副对联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①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②峰高华岳三千丈    险据秦关百二重

    ③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

    (4)、写一副你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联。
上一页 980 981 982 983 98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