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活动二 讲红色故事,知奋斗历程
消失的铁三连(有删改)
余显斌
①在军事会议上,将军特意留下许山,严肃地说道:“你们的任务是守住鹘岭,断敌归途,这直接关系到这次作战任务能否完成,能做到吗?”
②许山胸脯一挺,大声回答:“铁三连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能’二字。”
③将军再次打量一下许山,如一座铁塔一样竖在自己面前,脸上的线条刚硬,坚强。
④敌人在将军布置的几路大军围攻下,连连受到打击,损失很大。当天晚上,气温骤降,天地一片冰雪苍茫。冰天雪地里,敌人无路可去,果不其然,第二天天一亮就车流滚滚,人喊马嘶,向鹘岭方向突围。将军听到报告,一拳砸在桌上,大乐道:“这次,敌人是死定了。”参谋长立刻准备拟定嘉奖令,颁发给铁三连。
⑤可是,鹘岭方向,竟然一片寂静,枪炮声并没有如期响起。到了下午,通讯员带着一身积雪匆匆赶来报告,敌人已经逃跑了,而且跑得很轻松,几乎没放一枪一弹,全从鹘岭突围而去,顺着鹘岭那边的漫川大道跑了,一路去了上津。
⑥将军咬着腮帮子,一下扔掉手里的茶缸,呼地一声站起来,一跃上马,气呼呼地冲向大雪纷飞中。
⑦马儿在雪地跑着,积雪飞溅起来,如一团团梨花。风呼呼地刀子一样刮着,满山冰碴在风里落下,咵咵地响。到了鹘岭,参谋长一鞭马儿跑到了前面。他想,应该先找到许山,了解一下情况再说。
⑧他去了,不一会儿又骑着马回来了。
⑨将军怒吼道:“许山呢,他的铁三连呢?”
⑩参谋长没有回答,眼圈红了。
⑪将军疑惑地望望参谋长,参谋长指指前面不远处的一个山包。将军顺着他的手指望去,雪地里,一个连的士兵都静静地埋伏在那儿,一动不动 , 一个个身上都堆满了积雪。
⑫他跳下马跑过去,这些人仍一动不动 , 俯卧在那儿。其中,许山埋伏在最前面,抬着头,望着前方,好像在观察着什么,又仿佛在谛听着什么。他脸上的线条,和离开将军时一样坚硬,一样刚强。将军喊他,他不答应。将军慢慢走到他的跟前,他也不起来。
⑬将军一愣,俯下身子一摸,许山早已没有了鼻息。
⑭他冻死了,冻成了一个冰雕,嘴里紧紧地咬着烟斗。铁三连一个连的战士,都静卧在雪地里,冻成了冰雕。在冰天雪地中,他们仿佛一尊尊大理石雕塑,趴在那儿,一动不动,眼睛盯着前面,盯着敌人来攻的方向。
⑮将军的手缓缓举起,放在帽檐边。这个从不流泪的汉子,哗的一声,眼泪涌了出来。
⑯这一刻,____
(1)、讲故事,理清故事情节:小江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作了一个思维导图,请你完成填写。(2)、讲故事,揣摩人物内心:读文章第⑨~⑮自然段,根据将军的言行、神态,揣摩其内心。作者如此详细地描写将军的内心变化,而对“参谋长”却一笔带过,是因为:
(3)、讲故事,想象画面:请在文中画线处补上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结尾,并说说你之所以这样写的理由。理由(至少两个方面):
(4)、讲故事,探讨小说写法:以下对小说的理解,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写“参谋长准备拟定嘉奖令,颁发给铁三连”这一情节,寥寥数笔,间接写出大家对许山伏击必胜的信心。 B、小说第⑪~⑭自然段连用了三个“一动不动”,描写了三连埋伏时的状态,暗示士兵已经牺牲。 C、小说第⑫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对许山的动作、神态进行了描写,突出许山钢铁战士的形象。 D、小说以“消失的铁三连”为题,设置悬念,“消失”一词暗指“铁三连”为了伏击敌人全体牺牲,但其“坚定的革命意志”“不惧牺牲的革命精神”永不消失。 -
2、 阅读活动一 读外国名著,享“冒险之旅”(1)、任务一:发出“冒险邀请”
“快乐读书吧”中的三位主人公邀请你一同去冒险,请将以下自我介绍填写完整吧!
我是鲁滨逊,我们的探险地在。
你可以叫我汤姆·索亚,快跟着我去山洞探险吧!
我就是 , 我有最独特的交通工具——鹅!
(2)、任务二:选择“冒险同伴”你想和谁一起去冒险呢?请结合人物形象、人物经历说理由。(至少两点)
(3)、任务三:聊聊“冒险细节”版本(一):但是,船漂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我取出了很多必需品,有些甚至够我用一辈子。
———《鲁滨逊漂流记》鹿金译
版本(二):但是上天不可思议般地让船停在了紧靠海岸的地方,使我能够获得这么多的生活用品供自己使用,只要我还活着,就能自给自足。
《鲁滨逊漂流记》王晋华译
在写鲁滨逊的船“靠岸”这一细节时,不同译者用了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你更喜欢哪一种版本?我更喜欢版本 , 因为。
-
3、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1)、【文中有真意】读着朱自清先生的文字:“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时间如此匆匆,我告诫自己:“莫道君行早,。”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还要勇于创新:“苟日新, , 又日新。”(2)、【诗中有风景】十五夜,那一树桂花是风景:“ , 冷露无声湿桂花。”七夕节,那满天星辰是风景:“ , 皎皎河汉女。”破岩中,那一根竹是风景:“ , 任尔东西南北风。”墙外,那一枝红杏是风景:“ , 一枝红杏出墙来。”客舍前,那依依送别的友人亦是风景:“劝君更尽一杯酒,。”
我觉得:那 , 也是诗中的风景:“ , 。”
-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B、北京的春节一文,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C、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 D、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碧千里的草原、热闹非凡的北京春节、淘气可爱的猫、负责慈爱的母鸡⋯⋯老舍先生用笔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 B、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顺都是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都非常擅长写楷书。 C、毕业联欢会策划书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分工、活动流程等。 D、小学阶段,我们读到不少革命故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红军飞夺泸定桥,革命者在狱中联欢……我们更加坚定了“不忘先辈精神,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念。
-
6、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A、万象更新 风一更 , 雪一更 B、重见天日 花重锦官城 C、一字值千金 游园不值 D、路遥知马力 春无踪迹谁知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见我正埋头翻书包,同桌信手拈来从书包里找出一块橡皮递给我。 B、爸爸旅游回来,讲了很多我们闻所未闻的稀奇事儿。 C、写文章时适量的引经据典,固然可以增加说服力;但过犹不及 , 就可能适得其反。 D、这个建筑设计得独出心裁 , 十分引人注目。
-
8、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沸腾 凄凉 剥削 计高一筹 B、倒霉 挪移 全神惯注 唯恐 C、匪徙 觉察 泡沫 翻箱倒柜 D、证据 耽搁 缝隙 批评
-
9、下列各组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惆怅(chóu chàng) 钵子(bō zi) 菱角(lín jiǎo) 黄焖鸡(huáng mèn jī) B、铁撬(tiě qiào) 鸿鹄(hóng hú) 侦探(zhēn tàn) 流水潺潺(liú shuǐ chuán chuán) C、鄙夷(bǐ yí) 参差(cēn cī) 焚烧(fén shāo) 雨雪霏霏(yǔ xuě fēi fēi) D、菜畦(cài qí) 簿记(bù jì) 獠牙(liáo yá) 白云观(bái yún guàn)
-
10、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阳光míng mèi , wēi fēng拂面,走一趟西施故里,看到的是xiǎo fàn们忙碌的身影;去一趟袜业小镇——大唐,听到的是“隆隆”的jī qì声……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了诸暨人mái tóu实干、建设美好家园的zé rèn与担当。
-
11、童眼看世界,世界更精彩。在奇妙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经历许许多多的趣事,游览祖国的山河。选一种任务,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介绍吧。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任务一:你经历过怎样的趣事?这件趣事发生在哪儿?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把你的趣事分享给好朋友。
任务二:你游览过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
12、 现代文阅读
面包的化学史
①面包皮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面团里放上酵(jiào)母会发起来?面包芯里的小孔是从哪里来的?现在,我想好好给你讲讲面包的化学史,听完后你就会对它了然于胸了。
②家庭主妇想烤面包,她往大瓦盆中倒了点水,加了适量的酵母和盐,再撒下面粉,然后把袖子卷到胳膊肘上面,开始和面。面筋把又轻又散的面粉粒黏成一个柔软的大面团。家庭主妇把面盆盖好,放到一个暖和的地方。
③这时面盆里可热闹了。酵母进入面团后,立即开始干起老本行——制造二氧化碳。
④要是面团中没有面筋的话,二氧化碳早就撒欢儿跑掉了。不过,面筋又柔又韧,它是不会让气泡跑出去的。气泡拼命往外冲,使劲去撞击囚禁它的牢狱之壁。然而,所有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它无法冲破那柔韧的面筋口袋。
⑤面团活了,发了起来,它越长越高,都要跑到面盆外面去了。
⑥这时候,面团就被放到烤炉里了。进入烤炉后,面团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⑦面团表层受热最多,淀粉变成了糊精,形成一层硬皮。面包里层的淀粉,和煮熟的马铃薯一样,变得非常柔软。
⑧面筋变干,破裂,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⑨于是,新出炉的面包香飘满屋。
(1)、这篇短文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本书? ( )A、《十万个为什么》 B、《看看我们的地球》 C、《灰尘的旅行》 D、《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2)、面筋在面包制作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①把面粉颗粒凝结成面团
②让面包在屋子里香气四溢③使面团体积增大、组织疏松
④不让面团里的气泡跑出去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3)、根据短文内容,把面包制作过程补充完整。(4)、小语做的面包硬邦邦的,根据文中信息,请你帮他找找失败的原因,并给出建议。(5)、读完短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写下来,并尝试解决。我的问题
解决方法
我的答案
-
13、 现代文阅读
游黄仙洞
①黄仙洞,位于湖北省大洪山山脉东南的客店镇,是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
②那天中午,我们来到黄仙洞洞口, ____。
③穿过一道石拱门,一块开阔平整的场地出现在眼前,这就是黄仙洞的“迎客厅”。每到夏天,景区会在这里安排具有荆楚文化特色的表演供游客欣赏。
④我们匆匆走了二十多分钟的崎岖小路后,主洞出现了,其容积在国内所有已知溶洞中名列前茅。这里更像一间“陈列厅”,各种各样的钟乳石、石笋遍布大厅。在五彩灯光的照耀下,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从数十米高的洞顶垂直而下,忽然悬停在头顶上的巨鸟,叫作“大鹏展翅”;从水潭里冲天而起的一根石笋直指洞顶,那是“定海神针”;一道由无数石笋组成的十多米宽的屏障从天而降,那是“黄仙飞瀑”。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____,听到____,更感受到了“黄仙飞瀑”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宏伟气势。最有名的要数“黄仙守望”了。相传,它是黄石公羽化而成。有人说,那黄仙昂首远眺的样子,其实是渴望回到家乡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民生活。
⑤爬上“陈列厅”的顶端,便是“沧海桑田”。那些大小不一、密密麻麻、沟壑纵横的边石坝,像鱼鳞一样一层层铺开,形成无数的小水池,也叫边石池。千百年来,边石池越积越多,就形成了现在的奇观———“沧海桑田”。从“沧海桑田”里溢出来的泉水,常年不断地流到洞外,水声汩汩,不急不缓,像一位老人在这“万亩良田”边从容安详地讲述着古老的传说。一束橘红的灯光照在身边的“沧海桑田”上,我好像看到了人们劳作一天后,正挑着担子,牵着孩子,疲倦却愉快地踏着夕阳回家。有人说,这哪里是黄仙洞,分明是一幅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画卷哪!
⑥我们出洞时已经是傍晚,远眺夕阳下的几户农家,炊烟袅袅。回头再看身后的黄仙洞,它像一位老人,守护着这座村庄。
(1)、读短文,理清作者游黄仙洞的顺序,完成路线图并填空。① ② ③ ④
短文是按照的顺序来写的。
(2)、根据第②自然段洞口示意图,用一种说明方法介绍洞口,填在文中“横线”上。(3)、“陈列厅”是黄仙洞主要景点之一,请仔细阅读第④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⑴钟乳石和石笋的造型特点是。文中列举了四种天然造型,分别是:、、和。
⑵“黄仙飞瀑”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也来到现场,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横线上写一写。
(4)、以下能说明黄仙洞是“天下第一洞”的理由有( )(多选)A、黄仙洞是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 B、黄仙洞的容积在国内所有已知溶洞中名列前茅。 C、黄仙洞内的钟乳石和石笋遍布大厅,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D、黄仙洞像一位老人,守护着村庄。(5)、“黄仙洞”的哪个景点让你印象最深刻,请你为它写一份宣传语吧! -
14、逛完科技馆,小语想去黄仙洞,请把“注意事项”中重要的信息转述给他。
注意事项
时间:7月21 日 地点:衢州市火车站
⑴K253次列车,20:53出发,09:31到达;
⑵晚上20:30在衢州市火车站门口集合;
⑶据天气预报显示,最近天气比较炎热,请带上防晒帽。
小语,我们要在7月21日晚上出发去黄仙洞, 你记清了吗?
-
15、 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一填。
每个时代都需要榜样,榜样的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认识了一群榜样人物:车胤虽家中贫寒,但“ , 以夜继日焉”,我们在雨来身上学到了 , 在青铜身上学到了的黄继光,。另外还有的哈尔威船长,的挑山工,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
16、动物的妙喻也很有意思。你看——,东东平时工作踏实肯干,大家都称他。今天这件事明明不是他干的,却被批评和惩罚,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
A.哈巴狗 B.替罪羊 C.井底蛙 D.老黄牛 E.铁公鸡 F.百灵鸟
-
17、作家们用连续的动作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只只个性鲜明的动物朋友。小语也想写一写他喜爱的小狗,请你帮他选择合适的动词。( )
我家的小狗非常活泼:看到我回家,它会围着我又____又____,尾巴____个不停;给它喂食时,它总是激动地____到饭盆前,汪汪直____;给它一个皮球,它还能用鼻子____呢!
A、跳 蹦 摇 冲 叫 顶 B、蹦 跳 摇 追 叫 顶 C、蹦 跳 摇 冲 叫 顶 D、蹦 跳 绕 冲 叫 顶 -
18、老舍笔下猫性情“古怪”,他却十分喜爱,这种写法叫作“明贬实褒”。下列句子没有运用这一写法的是 ( )A、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B、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C、当小猫蹲在草地上或蹦跳在凤仙花丛里的时候,望去真是美丽。 D、这兔子已经二十多斤重了,可还是一刻不停地吃,真是个小贪吃鬼!
-
19、仿照例句,为图中的美景写下赞美的文字。
例: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一望无垠的海水,构成了一幅迷人的海滨风光画。
-
20、了解民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九华立春祭”的祭祀仪式上,村民一起唱《祭春喝彩谣》来祈福,不可能出现的歌词是 ( )
A、九华立春祭,八龙报喜喧。 B、衢城春来早,梧桐惠凤冠。 C、春神佑儿孙,五谷丰登来。 D、环境你我他,绿色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