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端午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观花灯、挂艾草等习俗。 B、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C、《清明上河图》由北宋张择端所画,它向我们展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 D、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否则可能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笑话。 B、老师要我们大声朗读课文,但是有些同学滥竽充数。 C、这幅画已经非常完美了,你还可以再画蛇添足 , 再修饰一下。 D、学习要不断充实自己,积极进取,不然永远都是井底之蛙。
-
3、读片段,完成练习。
童年是一幅jīng měi____的shuǐ mò huà____, 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魅力。我们可以记录大自然新鲜的模样 , 吹拂肥皂泡漂动的sī xù____,感受深厚lìshǐ____的zhì huì____, 在变幼的世界里尽情wǔ dǎo____, 在níng jìng____mí rén____的生活里享受自在。让这些美好单纯的回忆jì xù____拔动着心弦,成为值得珍藏的mì mì____……
(1)、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横线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2)、下列词语中拼音有误的一项的是( )。A、散发(sàn) B、新鲜(xiān) C、.模样(mó) D、尽情(jìn)(3)、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漂动 B、变幼 C、拔动 D、吹拂(4)、根据右边字典中“记录”的意思,下列选项与上面句子中“记录”一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记录 jilù ①[动]把所见所闻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在案。②[名]记录下来的材料信息:回忆~。③)[名]做记录的人:推选他当~。 A、这则新闻记录了玉环三合潭遗址的发掘过程。 B、这是一份关于玉环坎门鳌龙鱼灯非遗的会议记录 C、妈妈说这条玉环西青街记录了她很多儿时的回忆 D、一张张照片翻过,里面记录了玉环大坝变迁的时光。 -
4、 童年是充满想象的。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下面4个题目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来编写故事。
①一瓶神奇的药水 ②凶猛的小羊和温顺的狼 ③躲在森林里的月亮 ④假如我变成了▲
要求:①大胆想象,把故事编写完整。②语句通顺,书写工整,300字左右。
-
5、 课外阅读理解。
夏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热,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1)、作者是从夏天的万物是沸腾的、、这三方面来写夏的。(2)、从下面选择的词语依次填入文章第③段的括号里,其中最合适的一组是( )。A、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 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进 C、挑着 举着 匍匐前进 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3)、下列与第④段中“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所描述的景象不一致的是( )。A、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B、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4)、作者认为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请从文中找出他这样认为的原因。用横线画出来。(5)、从第④段“只是想着快割,快割;又想着快打,快打”中连用了四个“快”字,我体会到 。(6)、你觉得作者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的原因是什么?(7)、用波浪线画出一句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
6、 课内阅读理解。
海底世界(节选)
①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岛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②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1)、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在选文中画出来。(2)、第②自然段是从海底植物的和两个方面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3)、找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请写出文段中“多种多样”意思相近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海底植物“色彩多种多样”的句子。(4)、有的同学认为把“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换成“移动”后,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一样的,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 -
7、 根据下面的提示,写一则寻物启事。
昨天(6月26日)下午,三(1)班的王小明把一个蓝色水杯落在学校操场了,请你帮她写一则寻物启事,注意格式。
-
8、积累和运用。(1)、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有“千门万户曈曈日,”的春节,有“ ,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还知道(填节日名称)有的习俗。(2)、一身 , 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了那样 的小燕子。(3)、鲜花朵朵, , 。要是我们 , 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是不同的。(4)、做人要实事求是,正所谓“ , 耳听为虚”,我们更要与正直、善良的人为友,因为“近朱者赤,”。当然,如果犯了错也要及时改正,这正如《周易》中所说的: “ , 。”
-
9、 我会根据要求写句子(1)、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一下课,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新画笔,画了起来坐在座位上。
(2)、照样子写句子。例: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吃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围绕一个意思写)
雨下得真大,
(3)、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小庆龄说: “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4)、例: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水彩笔掉在画好的图画上。
-
10、 我会照样子写词语。(1)、无忧无虑(ABAC式)(2)、源源不断(AABC式)(3)、茄子紫(事物+颜色)
-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写的题画诗。 B、复述故事就是背诵课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C、《我变成了一棵树》,主要写了“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一系列趣事,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D、《蜜蜂》一文选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
12、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填序号)。
熟:①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 ②程度深 ③熟练 ④因常接触而知道得清楚
(1)、爷爷对这条山间小路十分熟悉。(2)、夜深了,小宝宝已经睡熟了。 -
13、下面每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 , 把它选出来。(1)、A、欧州 B、攻击 C、咳嗽(2)、A、秘蜜 B、剃头 C、睡莲(3)、A、遵循 B、警报 C、历害
-
14、下面每小题中都有一个带点的注音是错的 , 把它选出来。(1)、A、纤(xiān)细 B、匀称(chèn) C、朝鲜(xiān)(2)、A、模(mú)型 B、情不自禁(jǐn) C、档(dàng)案(3)、A、瞭(liào)望 B、脊(jí)背 C、夹(jiá)袄
-
15、 我能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本学期,我们跟着课本,进行了别样的旅行。我们来到河北赵县的汶河上,见识了凝结古代劳动人民zhì huì
和才干的赵州桥,了解到它的shè jì
是建桥史上的一个chuàng jǔ
;我们来到美丽的荷塘,xīn shǎng
了在微风chuī fú
下,跳着优美wǔ dǎo
的荷花,真是一朵有一朵的zī shì
, 美丽极了;我们跟随萧红的描述,欣赏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一会儿变成xiōng měng
的大狗,一会儿变成wēi wǔ
的大狮子;我们还和作者一起感受多彩的童年,在chuí liǔ
下荡秋千,在林中采mó gū
, 在水中bō dòng
浪花……
-
16、请你从下面的任务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作文。要求语句通顺、标点正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数不少于400字,题目自拟。
任务一: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请你选择一种向别人介绍,建议详略要得当。
任务二:临近毕业,校园里的人、事、物可能一遍遍浮现在你的眼前,让你留恋。请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作文。建议用上多种方法表达自己情感体验 , 比如,融情于事、融情于景……
-
17、快乐读书吧;小学六年,我们阅读了不少名著。结合阅读经历,按要求填写。目录第1章 一个男孩 003
第2章 大雁阿卡 017
第3章 野鸟的生活 031
第4章 格里敏大楼 047(1)、读右边的目录,我知道这本书的书名是《》。我还知道书中的故事情节有。(多选)
A.鬼屋寻宝
B.变成“小人”
C.逃出强盗山
D.克拉山鹤舞大表演(2)、关于“小学生需要/不需要‘细嚼慢咽’地读名著”这一问题,班级要举行一次辩论赛,请你选择正方或反方进行陈述,先表达自己的观点 , 再联系自身阅读情况说清理由。 -
18、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充满智慧。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1)、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以下说法对错。① “夏至”到,意味着盛夏到来,天气变得炎热。
② “夏至”过后,北半球的白天变长,夜晚变短。
③名称里带“立”字的节气,一般意味着新一个季节的开始。
④二十四节气名称充满智慧,从“小暑”“大暑”可以看出天气炎热。
(2)、通过阅读材料一,按照节气的顺序,可以知道“夏至”之后应该是( ),这两个节气之间大概间隔( )天。A、小暑 15 B、芒种 10 C、芒种 15 D、小暑 10(3)、根据材料一,小阳“夏至”这天要去南方,请你帮他在下列清单中选择最适合携带的物品。“夏至”出行清单
衣物:A.遮阳帽
B.羽绒服
C.毛衣
药品:A.感冒灵
B.藿(huò)香正气水(防暑)。
C.冻疮膏
零食:A.薯片
B.时令水果
C.冰镇饮料
-
19、阅读理解
(三)帝喾(kù)创节气
①帝喾,号高辛氏,名俊(qūn),是黄帝的曾孙。传说帝喾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作养殖缺乏科学的依据,收成受制,产量不高,因此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帝喾为此殚精竭虑,日夜操劳。
②帝喾烦恼时常常会到森林里散步。一天,心事重重的帝喾又到森林里走着走着。不知不觉间,走到夜幕降临时,他也在森林里迷了路。正发愁时,他突然想起,部落里的老人曾经说过,朝着北极星的方向走,就是北方。帝喾仔细观察,果然找到了北极星的位置,找到了回家的路。
③转眼就到了深秋时节,帝喾又一次在森林里待到了星光满天时。A他索性盘腿坐下,望着浩瀚的星空,想着黎民百姓的生计,想着想着 , 不由得眉头紧锁,深深叹了口气。天空,北极星依然高挂在北方的天空,帝喾出神地望着,下意识地寻找北斗七星的位置。忽然,他发现,北斗星的“斗口”依然在北极星不远处的地方,但“斗柄”却由南方转向了西方。
④“咦,上一次我迷路的时候还是夏天,我分明记得‘斗柄’指向的是南方,怎么现在‘斗柄’却指向西方呢?”帝喾自言自语道,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北斗七
星的“斗柄”朝向。“莫非‘斗柄’的朝向是和季节交替有关?莫非它可以告诉人们季节交替的具体时间?”他有些激动。
⑤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往后的每一夜,帝喾都会仔细观察北斗七星,小心记录下每天“斗柄”的细微变化。斗转星移,物候变化,四季交替。年复一年,他终于发现,“斗柄”所指的方向确实与季节变化相关。据此,帝喾定下四季更替的具体时间,又将四季大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让人们依据节气变化的规律开展耕作。
⑥百姓们有了科学的生产时间规划,终于有了足够的粮食,终于可以安居乐业。
——改编自《少年爱读的中国史》
(四)中华星
1928年的一个夜晚,赴美国留学的张钰哲像往常一样,站在芝加哥大学叶凯夫天文台观测室的天文望远镜前,凝神观察。B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赶紧拿出现有的星表仔细查看、比对。结果差点令这位26岁的年轻人不敢置信——这是一颗从未被发现的小行星。
为了证实这一发现的准确性,张钰哲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冒着严寒又连续观察了15个夜晚,结果,每次的观察结论都相同。他的发现很快得到国际行星中心的承认。按照惯例,小行星的发现者拥有该行星的命名权。未经太多思考,他想起了一个最为亲切的名字——中华,“中华星!中华星!”张钰哲情不自禁地呼叫着。从此,辽阔的天空中有了中国人自己命名的小行星。
——改编自李大同主编《国旗下的讲话》
(1)、阅读短文,依据要求填写。人物
事件
过程
写得详细/简略
帝喾
创立节气
一次:散步迷路
发现“斗柄”
往后每一夜:仔细观察 小心记录
张钰哲
一个夜晚:
发现新星
往后15个夜晚:
这两篇阅读材料都写得有详有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2)、选择划线句中最打动你的一句细节描写,再填写表格。细节
人物形象
A句:他索性盘腿坐下,望着浩瀚的星空,想着黎民百姓的生计,想着想着,不由得眉头紧锁,深深叹了口气。
B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赶紧拿出现有的星表仔细查看、比对。
从(A B)句中的“”“”等词中,我看到了的人物形象。
(3)、如果把短文三和短文四合成一篇,下面最适合作为开头的是( )A、节气的故事多如星辰,“帝喾创节气”就是其中一颗灿烂的星星。 B、灿烂的星河中,许多星星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名字的由来吗? C、繁星点点,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思考,也给人们的探索注入前行的力量。 D、浩瀚星空,闪烁着点点光芒,也闪烁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
20、课内外阅读
(一)腊八粥(节选)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二)尝新
琦 君
农历的六月上旬,是乡间家家户户“尝新”的好日子。 “尝新”就是新谷已经收成了,农家得做几样好菜,谢了谷神,请大家来喝杯庆祝的喜酒,吃碗又香又甜的红米饭(新谷是红米)。酒席里最好吃的是四个大盘:一盘茄松(茄子切丝,裹了面粉、鸡蛋油炸),一盘蛤(gé)子,一盘切得方方正正的西瓜,一盘拿烧酒浸过的杨梅。这四样东西差不多家家相同。我爱酒,又爱杨梅,啜(chuò)着烧酒杨梅,佐(zuǒ)以茄松,剥着蛤子,最后吃鲜甜的西瓜解渴。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吗?所以哪家请吃“尝新”酒,总是我做代表。父亲懒得出门的,母亲又是这样不吃、那样不尝的,我就乐得单身赴宴,吃得满意而归,宁可吃坏了肚子,又害母亲操一场心。
————节选自《杨梅》(有改动)
(1)、阅读材料(二),“尝新”的“新”主要是指( )A、西瓜新收 B、新人办喜酒 C、新谷收成 D、杨梅新上(2)、联读两篇阅读材料,完成图表。《腊八粥》
吃法
《尝新》
大碗大碗地装着①
啜着烧酒、佐以茄松、②、吃鲜甜的西瓜
我发现腊八粥的口感是③ , 作者就是从口感、④。⑤等方面写出它是那么令入嘴馋。
读到“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我仿佛看到了⑥ , 听到了⑦。
对比两种吃法,我有新的发现:《腊八粥》中的“大口大口、大碗大碗”让我读出了八儿内心的急切,《尝新》中的“啜着、佐以……”等举动则让我感受到琦君尝新时⑧的心情。
(3)、为什么要在最冷的腊八时节喝腊八粥、农历六月上旬尝新酒呢?根据材料先进行选择,再结合时间、吃的东西等方面说说原因。我选择(A.腊八粥 B.尝新酒),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