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立夏。绚烂的春花开过了,飞天的柳絮飘过了,含韵的茶香浸过了,夏天来了。仿佛几夜之间,天就一下子暖和了起来,特别是在北方,可能前几天还需要穿毛衣,一夜之间,就要换上单衣了,就是告诉人们,夏天来了。
②在没有空调的年代,凉棚和帘子是度过炎热夏天的必备用品。特别是帘子,即使是再贫寒的人家,可以不搭凉棚,但是,门帘子,哪怕只是用便宜的秫秸(shú jie)编的,也是要准备的。而窗户则是要用竹帘子或是一层稀疏的薄薄的纱布,我们也管它叫“豆包儿布”,很便宜。
③立夏换帘子这样的传统,一直到我小时候还存在。那时候,我住的大院里,各家都会在这
几天换纱帘。别看这活儿简单,但弄不好会糊不平,糊不结实。所以,一般都会请裱糊匠。那些天,裱糊匠都忙不过来。而我,也常常跟在裱糊匠的身后,装模作样地糊弄几下。
④现在,我们大院里那些残存的旧窗户,还可以看见能够支起窗户露出纱窗的挂钩和支架。这是那个逝去的年代对于立夏留下的一点儿记忆的痕迹。如今,有了空调,再也不用换帘子了,但小时候大院里换门帘的往事,就像天边的云霞一样,常常在我的梦里若隐若现。
(选自肖复兴《节气接上地气儿》,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季的开始。立,“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西湖之景:
A. 当西湖沐于新生的晨光之中,一切便笼上了一层梦幻。草木初萌,花枝孕蕾,它们相映成趣,如诗若画。瞧,蓬勃的生机已经蓄力待发,这风,这阳光,已然有了春天的味道。
立夏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 - 7日,标志万物进入生长旺季。
西湖之景:
漫步在湖边小径上,微风轻拂,沁人心脾。B. 偶有一只白鹭划过,湖面泛起涟漪,水波圈圈漾开,揉碎了水面的浮云。岸边柳树枝条摇曳,仿佛在向游人招手。
寒露
标志着秋季向深秋或初冬过渡,地面露水因寒气凝结而增多,开始出现“初霜”。
西湖之景:
C. 已是秋末,西湖的荷花早已褪去红粉青绿之色,擎雨的荷叶已经枯萎凋落。此时的菊花残败凋零,唯有花枝凌寒傲霜。它们少了一分闹猛,却添了一分不屈的气节,别有一番景致。
(1)、【材料一】主要写了这件事,表达了作者。(2)、结合材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⑴二十四节气自立春开始,到冬至结束。
⑵“豆包儿布”就是一层薄薄的纱布,很便宜。
⑶清明时节雨纷纷,乡下的外公外婆忙着种瓜种豆。
⑷去年小寒时特别冷,我冻得直哆嗦,爷爷奶奶都说,今年春天也会很冷。
(3)、 为二十四节气做文创,下列题诗与节气不对应的是( )。A、B、
C、
(4)、【材料三】画横线部分中,采用动态描写的是(填序号),让人感受到。(5)、关于立夏,【材料一】这样描述:绚烂的春花开过了,飞天的柳絮飘过了,含韵的茶香浸过了,夏天来了。【材料三】则有不同的表达: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7日,标志万物进入生长旺季。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风秋雨愁煞人
①她,本来是可以活的,却选择了死。
②1907年7月6日,主持浙江绍兴大通学堂的秋瑾,联系各地会党,准备浙皖两省起义,但东窗事发,计划泄密,起义失败。得知消息后,她却没有躲藏,而是从容地转移枪支弹药和各类文件,并将大嫂送给自己的盘缠分给了学生,命令他们各自分散隐蔽。她说:“我怕死就不会出来革命,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
③7月13日傍晚,绍兴城格外闷热。300多名荷枪实弹的清军将大通学堂团团围住,经过一番对峙,秋瑾被俘。当穿着白衬衫、双手被绑的秋瑾押出学堂时,她严肃镇静的神情和清兵那疯狂凶恶的可憎模样映衬分明。
④秋瑾被抓捕到绍兴府衙后,当晚就被捉审。面对知府贵福的斥问,A.秋瑾凛然一笑:“文稿是我所作,日记、信笺也是我所写,革命党之事,不必多问!”当贵福追问时,秋瑾一概回答“不知道”。贵福气得暴跳如雷,命人施加酷刑,B.秋瑾仍牙关紧咬不吐一字,冷冷说道:“我死都不怕,要杀便杀!”
⑤贵福见硬逼不行,只好改变策略,询问秋瑾是否与革命党领袖徐锡麟相识,对此,秋瑾供认不讳。在贵福进一步利诱她说出其他革命党人的信息时,C.秋瑾突然面带微笑,说道:“贵福大老爷,大通学堂开办以来,诸多计划都是与你商量的,你不也时常来学堂,我们还一起合照呢,贵福同志!”贵福大惊失色,狼狈宣布退堂,将秋瑾关进山阴县监狱。后又经过反复酷刑拷打和威逼利诱,秋瑾仍坚持不吐供。
⑥贵福在费尽手段毫无所获后,命人编造了秋瑾供词,逼迫她画押结案,将她判处死刑。秋瑾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7个字后,壮烈牺牲,年仅32岁。
(选自《秋瑾传》,有改动)
阅读链接
秋瑾,号鉴湖(绍兴的别称)女侠,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她,敢于藐(miǎo)视封建礼教,是中国女学和女权思想的倡导者,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为民主革命而牺牲的女英雄。秋瑾烈士灵柩定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立有烈士塑像,受世人缅怀。1912年,孙中山题赠挽幛“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
(1)、阅读短文,梳理主要内容。起义失败 被俘 受审 英勇就义 (1) 被押出学堂,神情镇静 (2) 写下七字绝笔后壮烈牺牲 (2)、题目《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秋瑾留下的绝笔。联系文章内容,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达了对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B、秋风过后是肃杀的冬天,表达了对革命深深的忧虑。 C、为自己即将失去年轻的生命,内心感到伤心和无助。 D、因革命进步人士接连被迫害,壮志未酬而感到悲痛。(3)、读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展开讨论。⑴我发现画线句子A和B是对秋瑾的和描写,从中看出秋瑾当时内心的想法是。
⑵我发现句子C中,秋瑾的应答很巧妙,她这样说的目的是。所以,我们可以用(平静 嘲讽 坚定)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
(4)、孙中山和周恩来都评价秋瑾是“鉴湖女侠”。你认为秋瑾具有哪些“女侠”品质,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理由。 -
3、古诗中有画,古诗中有情,请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画面
诗句
表达的感情
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1) ,。
表达了范成大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颂。
(2)。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表达了杨万里(3)。
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4) , 。
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
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表达了杜甫在听闻朝廷军队已经收复洛阳等地的消息后(5)。
-
4、读人物名片,完成选择。
①杨氏之子
垂髫(tiáo)之年便能应对他人的调侃。
②方志敏
搜遍全身,分文未有。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在狱中写下《清贫》一文,这真是“( )”。
③刷子李
特点:刷浆时必穿一身黑。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派头十足( )
(1)、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是( )。A、为设果 B、果有杨梅 C、应声答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下列名言最适合填入名片②括号的一项是( )。A、多行不义,必自毙 B、不怨天,不尤人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下列词语最不适合填入名片③括号里的一项是( )。A、技艺高超 B、得意洋洋 C、规矩奇特 D、名不虚传 -
5、这学期我们阅读了《西游记》,回目和故事内容相匹配的一项是( )。A、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猴王出世 B、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女儿国遇险 C、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真假美猴王 D、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车迟国斗法
-
6、2024年4月,杨利伟荣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根据他的生平经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年龄别称使用不太恰当的一句是( )。A、过弱冠之年后,他以优异表现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B、过而立之年后,他通过选拔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C、他在近不惑之年,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D、他在古稀之年被聘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
7、小城整理谐音汉字集时,不适合放入其中的歇后语是( )。A、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B、孔夫子搬家——净是输 C、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 D、四月的冰河——开动了
-
8、“在这种严肃的场合,他郑重地宣读了誓词,每一个字都那么铿锵有力。”下列词语能够替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一项是( )。A、隆重 B、庄重 C、珍重 D、沉重
-
9、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上面写道:“阳谷县示: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各宜知悉。”其中“印信榜文”的意思是( )。A、印成信的广告 B、通知 C、盖章的告示 D、一封信
-
10、在“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探索了“秉”字的演变过程。“秉”的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左边是一颗禾苗,禾穗弯垂;右下方是一个“手”字,两相会意,表示用手拿禾。下列句子中,与“秉”字最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包青天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秉公办事,受到百姓的敬仰。 B、晋平公年过七十,仍勤奋刻苦,常常秉烛夜读,博览群书。 C、作为一名教师,她秉承教育的初心,用心培育每一棵幼苗。 D、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11、下列好词摘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老书法家小心翼翼地揩(kǎi)拭着这幅珍藏的作品上的灰尘。 B、“豁喇(lǎ)喇”的翻书声骤停,弟弟被窗外的花吸引了目光。 C、比赛的失误让他遭受质疑,也让他这几年一直在低谷徘徊(huí). D、揿(qìn)下快门的那一瞬,湛(zhàn)蓝的天空下旖旎的风光被记录下来。
-
13、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bēn fù太空。本次飞行nǐ dìng实施2~3次chū cāng任务,yù jì实现“太空养鱼”,在轨háng xíng六个月。“80后”航天员乘组经过年复一年的磨砺,早在首次亮相时,就mó quán cā zhǎng。在此次飞行任务中,他们果然不负众望,密切协同,yíng dé了全世界的zūn zhòng , 为人类探索太空quán mào翻开了zhǎn xīn的一页。
-
14、请你参加学校校刊征稿活动!本次征稿共有两大版面,分别是“校园风云人物”和“幽默人生”两个主题,请选择其中一个主题进行创作,题目自拟,350字左右。具体要求如下:“校园风云人物”:选择一位令你印象深刻的人,选取典型事例,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他(她)的特点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幽默人生”:仔细阅读右侧这幅漫画,了解漫画大意,并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写出漫画带给你的思考和启示。
-
15、这学期,我们学做了“小小讲解员”,请根据“来历”或“建筑特点”,为印度泰姬陵设计一句旅游宣传语。
-
16、走近天台横溪堂,感受诗意江南景。
横溪堂①春晓
[宋]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②青,轻烟漠漠雨冥冥③。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注释】①横溪堂:诗人住所,位于浙江省天台山附近。②趁手:随手。③冥冥:天色昏暗。
(1)、整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以下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天的早晨,农民插秧忙。 B、春天的傍晚,细雨蒙蒙。 C、春天的田野,生机盎然。 D、春风春雨里,白鹭飞来。(2)、你觉得诗句“东风染尽三千顷”的“染”用得好吗?请说明理由。 -
17、足下万里,移步换景。走近印度泰姬陵,感受世界遗迹之美。
【材料一】
印度泰姬陵
说起世界著名的陵寝,我们首先会想到秦始皇陵,会提到埃及金字塔,然而多年前邂逅泰姬陵,那一种超凡脱俗的大美,不但“夺目”,而且“夺心”,以至于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由陵寝、清真寺、答辩厅所组成的泰姬陵坐落在阿格拉,巍峨而精美,如蓝天下的一朵白色蘑菇云,又如一座凛然的雪山,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烁着圣洁的光芒。这是一位印度国王为纪念其去世的爱妻而建造的一座陵寝,一座伊斯兰风格的巨大建筑,被认为是人类的建筑奇迹之一。
在很多人眼里,泰姬陵是永恒爱情的象征。印度五世国王的爱姬病重弥留时,悲痛的国王许诺,将在她离开人世后为她建一座绝世无双的最美的陵墓。爱姬病逝,国王便开始实践对亡妻的诺言,举全国之力大兴土木,开工建陵。当时的印度,国力雄厚,然而建这座陵墓,绝非平常之事。全国动员,设计、采办、运料、施工,工程浩繁,犹如秦始皇建长城。巨大的施工现场,每天有五千个工人在劳作,工程延续了整整二十年,无数人为之流汗流血,甚至丧命。当泰姬陵完工时,见到它的人都惊呆了,天地间耸立起的这座纯白色的巨大建筑,端庄、宏伟、神秘,集圣洁和华丽于一身,它的美震撼了所有人。
泰姬陵用数以万吨的白色大理石建筑穹顶主体,用来自世界各地的彩色大理石镶嵌墙上的花饰和可兰经文。陵寝周围巨大的方形平台和阶梯,也用白色大理石铺就。瞻仰陵寝的人们赤脚走上台阶,经过平台,仿佛是一步一步进入一座纯洁的白玉之山。陵寝的方形平台四角建有四座立柱形高塔,塔顶也有圆形弯顶,和巍峨的陵寝主楼浑然一体。陵寝平台两侧有两幢对称的红色建筑,一是清真寺,一是答辩厅。在这两幢红色建筑的衬托下,更显出主体陵寝耀眼的洁白。
国王兑现了他的诺言,为亡妻建造了一座独一无二的伟大陵寝。这恐怕是有史以来人世间成本最高、代价最大的爱情纪念。
【材料二】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泰姬陵
地位
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简介
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拉”,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妃子于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于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内,亚穆纳河右侧。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判断泰姬陵有哪些建筑特点?⑴主体洁白 ⑵圆形穹顶 ⑶古希腊风格 ⑷巍峨宏伟
(2)、【材料一】介绍了泰姬陵的哪些方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传说、面积、色彩 B、结构、传说、建材 C、建材、工期、面积 D、色彩、来历、结构(3)、【材料一】第1自然段,除了泰姬陵,还提到了秦始皇陵和埃及金字塔,你觉得这样表达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4)、两则材料都介绍了泰姬陵,你更喜欢读哪一则,简述理由(不少于两点)。 -
18、丰子恺先生笔下的寄宿生活妙趣横生。品读他的文字,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
寄宿生活的回忆
寄宿生活给我的印象,犹如把数百只小猴子关闭在大笼子中,使之一齐饮食,一齐起卧。小猴子们怎会不闹出种种可笑的把戏来呢?现在回想起来,饭厅里的把戏最为可笑。生活条件不好,物价又贵,总务老师精明,食堂厨师奸猾,加上我们青年学生的食欲旺盛,七八个毛头小伙子,围住一张饭桌,协力对付五只高脚碗里的浅浅的菜,真有“老虎舔蝴蝶”之势。
菜里整块的肉是难得见面的。一碗菜里露出疏疏的几根肉丝,或一个蛋边添配一朵肉酱,算是席上的珍品了。倘有一个人大胆地开始向这碗里夹了一筷,立刻便有十多根筷子一齐凑集在这碗菜里,八面夹攻,大有致它死命的气概。我是一向不吃肉的,没有尝到这种夹攻的滋味。但食后在洗碗池,时常听见同学们的不平之语。有的人说:“这家伙真厉害,他拿筷子在菜面上转一个圈,所有的肉丝便集结在他的筷子上,被他一筷子夹去了。”又有的人说:“那家伙坏透了。他把筷子从蛋黄旁边斜插进去,向底下挖取。上面看来蛋黄不曾动弹,其实底下的半个蛋黄已被他挖空,剩下的只是蛋黄的一张壳了。”
有时众目所注意的,是一段鲞(xiǎng)鱼。鲞鱼大多是硬邦邦的,蒸得半生不熟,两根平头的毛竹对付这段带皮连骨的鲞鱼,真非用敏捷的手法不可。我向来拙于用筷的手法,偏偏这碗鲞鱼常不放在我的面前,而远远地放在桌的对面。我总要千难万试,一夹不动,再夹,三夹又不动。别人的筷子已经跃跃欲试地等候在我的手臂两旁,犹如马路口的车子等候绿灯了。我不好一直阻碍交通,只得拉了一片鲞皮回来。有时连夹了四五次,竞连鲞皮都不得一丝;而其他虎视眈眈的人,又都紧盯着我的筷头,监视着我的演技。空筷子缩回来太没有面子,但到底没有办法,我只得红着脸孔,蘸一些鲞汤回来,也送下了一口白饭。
我们的饭厅里,着实是可称为客气的。我们守着这样的礼仪:用膳完毕的时候,必须举起筷子,向着同桌未用毕的人画一个圈子用以代表“慢用”。未用毕的人也须用筷子向他一点,用以代表“用饱”。桌桌如此,餐餐如此。但是,一群猴子关闭在一个笼子里,客气也有客气的可笑。举动轻率的青年想把筷子伸向左方的一碗中去夹菜,忽又看中了右方的一碗菜,中途把筷子绕回右边,不期地在桌面上画了一个圈子。其余的人当他是行“慢用”的礼,大家用筷子来向他乱点。结果满座发出一种说不出的笑声。
总之,饭厅里种种可笑的把戏,都由于共食而发生。倘改了分食,我们的饭厅里就寂寞了。
(1)、丰子恺回忆了寄宿生活中饭厅里的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第1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老虎舔蝴蝶”是一句方言,对这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B、食材少,胃口大,不够吃 C、胆大妄为,你争我夺 D、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3)、对于文章的理解,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一种自嘲的方式回忆了寄宿生活,表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B、从“可笑”“精明”“奸猾”等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寄宿生活的厌恶。 C、从文章的结尾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渴望饭厅早日实现分食制。 D、通过回忆饭厅里小猴子们的把戏,表达了作者对宿友们的思念之情。(4)、文章第1自然段说寄宿生活就是把几百只小猴子关在大笼子里,有人认为这样写带有贬义,很不恰当。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并写下你的理由。 -
19、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1)、徜徉古诗的海洋,我们从“昼出耘田夜绩麻,”中体会到劳作的艰辛;从“黄沙百战穿金甲,”中体会到戍边将士杀敌的决心;从“ , 意恐迟迟归”中体会到慈母对游子的牵挂。(2)、从“君子 , 小人长戚戚”和“君子 , 小人喻于利”这两句话中体会到,我们应该做一个心胸坦荡、通晓大义的人。(3)、漫步古典名著的殿堂,读到书中第五回的标题“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我知道这一章回出自中国古典名著《》,这一章讲述的是的故事。
-
20、下面关于课文中人物描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通过心理描写表现毛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 B、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剔得发亮。(通过外貌描写体现祥子精神气十足的特点) C、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沃克医生内心的慌乱与挣扎) D、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通过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