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和小岚一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探秘动物之趣。

    动物们的“钟表”

    王义炯

    ①大自然为每一种动物安排了一张“作息时间表”。猪、牛和羊等家畜(chù)总是在白天活动,可是猫却喜欢在白天睡大觉,每当夜幕降临,猪、牛和羊开始入睡时,猫才伸伸懒腰,活跃起来。鼯(wú)鼠白天待在树洞里,夕阳西下才钻出来捕猎食物,一直忙到天亮才回洞休息。还有个奇特的农场,100多匹毛驴是这个农场的职工,它们几乎承担了那儿所有的农活。有趣的是,到了中午12点,谁也无法强迫它们继续干活。而到了傍晚6点,它们又会重新干起活来。

    ②鸟儿们也都是按时“起床”的。东方欲晓,公鸡首先引吭(háng)高歌;接着,鸭群苏醒了,仿佛知晓时间似的,争先恐后地发出“嘎嘎”声;隔了一会儿,白脸的山雀醒来了,它鸣声清脆;没多久,早起的麻雀也叽叽喳喳地喧闹开了;白头翁是喜欢睡懒觉的,阳光普照之时,它们才慢腾腾地放开歌喉。

    ③鸟儿们不仅按时“起床”,还懂得日程。燕子每年都要进行一次“长途旅行”。冬天,燕子南飞“避寒”;春暖花开的时节,它们又成群结队地北上,早春二月,它们飞到我国的广东,3月间到达长江下游,4月初就可以在秦皇岛看到它们的踪迹。大雁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

    ④动物们的时间观念来自何处?原来,在动物的体内有一种类似时钟的结构,这就是生物钟,正是它使动物的活动显示出了极强的规律性。

    (1)、读了第①自然段,用____的方法知道了“作息时间表”指的是每一种动物都有各自的活动和休息时间。
    A、想象画面 B、查阅资料 C、联系上下文
    (2)、文中画横线句中的“几乎”能去掉吗?为什么?
    (3)、读第②自然段,照样子,按鸟儿们“起床”的先后顺序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公鸡山雀
    引吭高歌嘎嘎叫鸣声清脆叽叽喳喳
     
    (4)、阅读夜莺的信息,发挥想象,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夜莺的叫声。
    鸣叫时间:夜晚
    声音特点:抑扬婉转,时而响亮,时而低沉,柔和与激烈交替,对人体能产生积极影响。
    (5)、动物有时间观念是因为(    )
    A、动物懂得日程。 B、动物有闹钟。 C、动物体内有生物钟。
  • 2、结合所学,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走进自然,处处皆美景。“迟日江山丽,”是杜甫笔下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 , 添得黄鹂四五声”是曾几记录的夏日山林,“日出江花红胜火,”是白居易记忆中的江南美景。
    (2)、神奇的花钟,让我们知道了“一天之内,不同的花是不同的”。仰望天空,傍晚的火烧云极多,一会儿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潜入海底,“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漫步西涧之畔,野草生长,黄鹂啼鸣,让人不禁想起韦应物的“”。
  • 3、分享会上,同学们分享了很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邯郸    ②

    ③掩    ④自相 

    ⑤刻    ⑥

    (2)、听完大家的分享,你想对《》中的主人公说:“
  • 4、为了让故事讲述得更生动,请你想象人物的动作或神态,帮小岚补充以下句子。
    :“今天的运气可真好,白白收获了一只兔子!”
  • 5、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决定举办“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分享会”。请你以学校大队部的名义写一则通知,告知三年级全体同学7月3日上午8点到学校报告厅参加此次活动。(落款日期为7月1日)
  • 6、“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这是《海底世界》的开头。请你也用类似的开头说一段话,向别人介绍一下你了解的中国其他传统节日习俗。
    你可知道,
  • 7、你知道怎样包粽子吗?请根据生活经验排列下列句子,并填空。

    在洗净的糯米里加入白砂糖。

    将红糖和面粉拌匀,加少许水或油,团成小球。

    按“一勺糯米、一个红糖球”的比例,将糯米和红糖球放进粽叶里并包起来。

    将糯米洗净。

    我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包粽子的顺序:洗、、放、

  • 8、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隐含的人物和节日习俗。

    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    节日习俗:

  • 9、小岚参观了岚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后,内心感受强烈,被地域文化魅力所折服。最能表达她内心感受的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10、下列加点词语与文段中“遗产”一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美术馆里的艺术品都是文化遗产,要小心保护。 B、他的财富是他父亲留给他的遗产。 C、这个国家有许多美食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 D、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也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历史。
  • 11、参观前,小岚写了段导览词,请帮她完善。

    本学期我们经历了传统文化的洗礼,体验了那些独特的节日文化习俗,探寻了造纸术的 mì mì____,领略了赵州桥的 chuàng jǔ____。当我们 xīn shǎng____古代 zhì huì____的杰作时,不禁gǎn tàn____其 lì hài  ____之处。当我们把这些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 xiāng tí bìng lùn____时,我们更会感到一种前所未用的 jiāoào____和 mǎn zú____。

    岚山地域文化也呈现出多彩样态。作为岚山的小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文化,会使我们更加爱戴自己的家乡。让我们走进岚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去了解、(传播 传承)更多的岚山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一代代(传播 传承)下去,让非遗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1)、根据上面文段中的拼音和语境填写词语。
    (2)、请选出和上面文段中多音字读音相同的一项。
    ①不(    )
    A.禁令    
    B.情不自禁    
    C.禁止
    累硕果(    )
    A.劳累    
    B.累赘   
    C.长年累月
    (3)、辨析文段中的近义词,选择使用恰当的。
    (4)、画横线的句子有2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在下面改一改。
    作为岚山的小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文化,会使我们更加爱戴自己的家乡。
  • 12、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1)、我忘记了这件事。 见到她时应该向她道歉。
    (2)、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 我们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 1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只要……就……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1)、赵州桥坚固,美观。
    (2)、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3)、你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4)、蜜蜂靠的超常的记忆力,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 14、读一读,连一连。
    辨认规律时髦的生活
    减少错误安静的泥土
    遵循阻力柔软的服装
    改正方向清闲的角落
  • 15、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推究哲理    保护清洁 B、精美的图案    密切的关系 C、减轻重量    节约石料 D、轻蔑的神气    傲慢地问
  • 1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光彩    垂头

    学富    善罢

    气喘    走

    (2)、曹操的儿子曹植是一位的诗人。
    (3)、才跑了五分钟,他就累得了。
  • 17、根据图片写成语。

  • 18、照样子,写词语。
    (1)、葡萄灰(事物+颜色)            
    (2)、源源不断(“AABC”式词语)            
    (3)、无边无际(“无×无×”式词语)            
  • 19、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激烈    猛烈    热烈    强烈

    午后,的光线照得人睁不开眼,这个时候却有两队男生在操场上进行的比赛,他们地进攻,又小心地防守。操场边不时爆发出阵阵的掌声。

  • 20、读句子,选出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1)、爷爷小心翼翼地把他一直(收藏  珍藏)的孤本拿了出来,给宾客们欣赏。
    (2)、根据这块化石的样子和形成条件,我(猜测  推测)这种动物是在外出觅食时遭遇不测的。
上一页 512 513 514 515 5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