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运用不恰当的一处是( )
黄岩石窟的奇峰怪石与碧水深潭相映成趣 , 构成一幅独特的山水画卷。沿着嵌于绝壁的悬空栈道徐徐前行,脚下就是深渊,令人心惊胆战。历经千百年的人工开掘的岩层,形成了天造地设的独特景观。游客们兴致勃勃地穿梭于石窟之间,不禁发出阵阵惊叹。
A、相映成趣 B、心惊胆战 C、天造地设 D、兴致勃勃 -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问其故 无缘无故 B、吾盾之坚 坚定不移 C、言而无信 短笛无腔信口吹 D、为设果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诲气 楷书 典形 肃然起敬 B、发钲 恢复 衔接 缕缕幽芳 C、桥梁 赢得 摩天 颇负盛名 D、按钮 霹雳 巍蛾 心惊胆战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腮边(sāi) 篝火(guō) 俘虏(fǔ) 碧波万顷(qǐng) B、弓弩(nǔ) 擒拿(qín) 手镯(zhuó) 国子监(jiàn) C、擂鼓(léi) 胚胎(bēi) 涟漪(yī) 深山坞(wù) D、踌躇(chú) 家禽(qín) 蚌壳(bèng) 熠熠发光(yì)
-
5、博物馆讲解员、武松、花荣都是特点鲜明的人。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有特点的人。请你化身为“生活观察员”,用你的文字为一位身边人“画像”——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他(她)的特点,题目自拟。
-
6、◎跟着小鹿排练《水浒传》课本剧。
(三)景阳冈(节选)
选文一:
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选文二:
行至寨前第三关上,只听得空中数行宾鸿嘹。花荣寻思道:“晁(cháo)盖却才意思不信我射断绒绦,何不今日就此施逞些手段,投他们众人看,日后敬伏我。“把眼一观,随行人伴数内却有带弓箭的,花荣便问他讨过一张弓来,却看时,却是一张泥金鹊画细弓,正中花荣意,急取过一枝好箭,便对晁益道:“恰才兄长见说花荣射断绒绦,众头领似有不信之意,远远的有一行雁来,花荣未敢夸口,这枝箭要射雁行内第三只雁的头上。“言未毕,果然空中数行鸿雁,远远飞来。花荣搭上箭,拽满弓,觑得亲切,望空中只一箭射去,果然正中雁行内第三只,直坠落山坡下,急叫军士取来看时,那枝箭正穿在雁头上。晁盖和众头领看了,尽皆骇然,都称花荣作“神臂将军“。
(1)、根据以上两个片段,补全课本剧剧情单。场次
地点
主要角色
主要情节介绍(写清过程)
第一场
①
武松、大虫
②
第二场
梁山寨关口
花荣、晁盖、众头领
③
(2)、联系上下文,选文二中“晁盖却才意思不信我射断绒绦,何不今日就此施逞些手段,教他们众人看,日后敬伏我。“的意思是( )A、晁盖让我射断绒绦,今天让他们看看我的手段,以后都敬佩我。 B、晁盖看不起我,今天我就施手段让大家看,让他无地自容。 C、晁盖让我射断绒绦,今天展示本领让大伙儿瞧瞧,让他害怕我。 D、晁盖不信我能射断绒绦,今天施展手段让大家看,以后好敬佩我。(3)、第一场: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这里不仅要有动作演绎,还可用画外音表现武松的内心。联系之前店家的话: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此时武松可能会想:。(4)、第二场:晁盖和众头领看了,尽皆骇然。这里晁盖怎样表演才合适?( )A、双手遮住眼睛,抱头蹲下来 B、屏息凝视花荣,眉头紧锁 C、猛然后退半步,瞪大眼睛,张大嘴巴 D、眯起眼睛,摇了摇头,笑了(5)、观剧后,同学们发现以上人物有着一个共同点——“神“,于是在留言墙上留言。武松用双拳打出“神威“,教会我们面对危险,要。
花荣用成就“神臂“,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必须。
-
7、跟着小鹿阅读写景的文章,掌握阅读的方法!
(二)阿勒泰
①阿勒泰的自然风光是一幅绝美的画卷。春季,春风如灵动的使者,吹过草原,草浪层层翻涌,像是绿色的海洋在舞动。额尔齐斯河的冰凌在春日暖阳下逐渐消融,裹挟着碎玉般的日光,浩浩荡荡地奔涌向前,那澎湃的水流声仿佛是春天奏响的激昂序曲。牧人们骑着骏马,赶着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迁徙,马蹄声、牛羊的叫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乐章。
②在这方土地上,人们的生活也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哈萨克族的毡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草原上,像一朵朵白色的蘑菇。老人们坐在毡房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静静地看着远
批注
把“毡房“比作“白色的蘑菇“,能让我们感受到____。
方。而乡村舞会则是阿勒泰人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夜幕降临,人们点燃熊熊篝火,火光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年轻的姑娘小伙们穿着艳丽的服饰,围着篝火欢快地跳舞。他们的舞步轻盈而有力,旋转、跳跃,裙摆飞扬。冬不拉的琴声悠扬飘荡,和着人们的歌声、笑声,在夜空中回荡。
(1)、 读写景的文章要理清结构。选文主要介绍了阿勒泰的两个方面:、。(2)、读写景的文章要欣赏语言。⑴“裹挟“这个词用得好,能让人体会到( )
A.额尔齐斯河的春天阳光温暖,暖意融化了冰雪。
B.额尔齐斯河上日光很强烈,水面上波光粼粼。
C.额尔齐斯河水势很大,卷着碎冰移动,在阳光下闪耀。
D.阿勒泰草浪翻涌,河水澎湃,奏响春天的序曲。
⑵给第二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作批注。(3)、读写景的文章要想象画面。⑴第二自然段对老人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对“乡村舞会“进行(静态动态)描写。读到姑娘小伙跳舞的句子,我仿佛看到他们脸上____。我想把它拍成视频,让观众感受到阿勒泰人们对生活的____。
⑵小鹿为选文画了一幅插图。请选一个词作为右图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A.忙碌快乐
B.宁静祥和
我会选择______这个词。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
8、◎跟着小鹿了解更多关于博物馆的知识!
(一)
材料一
端午假期,山西博物院入口处一大早就排起长队。9点开馆,人群有序入场,自助讲解器很快被租借一空,参观者都想深度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来自西安的游客感慨:“逛了博物馆,对山西了解更多了。平时只能在画册和网上看这些珍藏,亲眼见到真迹,太震撼了!“而与山西博物院相邻的山西自然博物馆,则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恐龙化石展区,孩子们围着巨大骨架,听家长讲述远古生物,不时发出“哇,这么大的恐龙“的惊叹。在自然生态展示区,逼真的动植物模型,让孩子们仿佛置身大自然。一位家长笑着说:“趁着假期带孩子来,既能学知识,又能玩得开心。“
材料二
图1近三年博物馆数量及参观人次统计图 图2青少年最喜欢的博物馆参观方式统计图
材料三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讲解员白老师会根据观众年龄、职业特征量体裁衣:给中学生讲解时抛出“假如李白用手机发朋友圈“,为历史爱好者揭秘“古代碑刻防伪水印“,甚至用流行歌曲旋律演绎碑文韵律。2023年,白老师参与央视《典籍里的中国》录制时,以沉浸式戏剧演绎让碑文“开口说话“,受到观众的欢迎。出生于1987年的他常笑言:“我与碑林是跨越九个世纪的忘年交。“如今他正筹备“碑林千年倒计时“项目,计划用数字化手段构建文物生命周期图谱。“当1087岁的碑林遇见数字时代,我们要让每块石碑都成为连通古今的网络热点。“这位文博传播者如是说。
(1)、对材料一理解错误的是( )A、借助自助讲解器能深度了解博物馆的展品。 B、只有到博物馆看到真迹才能了解当地文化、历史。 C、自然博物馆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这个事例,说明博物馆有“寓教于乐“的功能。(2)、阅读材料二,判断对错。⑴这几年博物馆数量和参观人次逐年增加,说明“文博热“在持续升温。
⑵一半以上的青少年对博物馆互动式体验、文创产品更感兴趣。
⑶近几年,博物馆个数的增长比参观人次的增长更快。
(3)、阅读材料三,完成任务。⑴联系上下文,“量体裁衣“的意思是:____。
⑵“我与碑林是跨越九个世纪的忘年交。“白老师借这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 )
A.自己热爱、了解碑林的历史和文化,并希望不断地深入理解。
B.碑林是自己的老朋友,彼此相识很久了。
C.自己活了九百年,与碑林是同龄好友。
D.自己和碑林年岁差异很大,但有一定的交集。(4)、博物馆数字化体验越来越普及,如让石鹅动起来,让古画里的人“说话“等。你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至少写出三点) -
9、参与文创制作,激活文化活力。(1)、请补全诗画书签上的诗句。(2)、博物馆制作了“三国“人物玩具。请你在最喜欢的人物身上写上一个字,并说明理由。
示例:我会给关羽写上“忠“字。因为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千里走单骑只为回到刘备身边,其忠诚品质堪称典范。
我会给写上““字。理由:。
-
10、参加汉字游戏,解锁智慧密码。(1)、在字谜抢答环节,小城信心满满却连续猜错答案,他挠挠头笑着说:“我这真是__!“以下哪个歇后语最适合填入横线?(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石头蛋腌咸菜——一言(盐)难尽 C、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D、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2)、在对联互动环节,讲解员出了上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最适合作为下联的是( )A、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B、明月东升,清辉洒遍江河水。 C、春风南至,花草点点山河新 D、细雨飘飘,尘埃落定世间安
-
11、大家了解到:秦始皇在40岁( )之年统一六国,随后他推行“书同文“政策———将不同国家各异的字写成相同的文字,方便人们的交流。(1)、括号里应填( )A、弱冠 B、而立 C、不惑 D、花甲(2)、“书同文“中“书“的意思是( )A、书籍 B、书写 C、书信
-
12、聆听传说故事,了解汉字起源。(1)、讲解员介绍:“传说仓颉(jié)观察鹿、鸡等鸟兽的样子,受到启发创造文字,人类文明得以更好地记录与传承。“句中加点词可用下面哪个词替换?最恰当的是( )A、传说 B、传达 C、承认 D、继承(2)、展馆展示了“鹿“的字形演变,空白处应填( )A、
B、
C、
D、
(3)、讲解员指着展板上的“蜃“字介绍:“仓颉不仅造象形字,还造了形声字。‘蜃’字从虫,辰声,根据形声字造字规律,这个字的韵母应该是( )。“A、eng B、ong C、en(4)、同学们听了仓颉的故事,纷纷畅所欲言,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运用不当的是( )A、我仿佛看到了仓颉造字成功的那天,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庆起来的情景。 B、仓颉真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竟能想到用自然万物的形状创造文字。 C、我对讲好“仓颉造字“的故事胸有成竹 , 下次让我讲给大家听吧! D、去年,我们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仓颉造字遗址公园。 -
13、帮小鹿完成邀请函。
邀请函
____推开文字博物馆大门,将展厅外的喧哗____(huā huá)隔绝于身后。chén shuì____千年的甲骨文带着wēiyán____,供____(gōng gòng)我们追溯文明的源头;书法笔墨zòng héng____于方寸之间,令人sù rán qǐ jìng____。能在此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何其róng xìng____!来吧,让我们一起共赴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参观小贴士
①____守规则,按秩序参观。②____重文物,请勿触摸。A.遵B.尊
(1)、请把“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端正地抄写在邀请函的横线上。(2)、看拼音,写汉字,补充邀请函。(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给“参观小贴士“选择正确的字。 -
14、仔细观察图片:这是在什么地方?图中的小鸡遇到了什么困难?是谁帮助它的呢?它们又是怎么做的?请以《小鸡过河》为题,写一写。
-
15、阅读二。
小熊种西瓜
春天的一个早晨,小熊来到一片草地上,它看见了绿茵(yīn)茵的草、红艳艳的花和高大的树。
小熊心想:春天是播(bō)种的季节,我要种一粒西瓜种子,表达我的心意。于是,小熊拿来了西瓜种子、铲(chǎn)子和水桶。小熊先用铲子____了一个坑(kēng),再把种子____进土里,然后用脚把土____平,最后给种子____了一点儿水。
几天后,种子长出了嫩(nèn)嫩的芽。过了不久,开始长出绿绿的叶子。没过几天,竟然开出了漂亮的花。最后,结出了一个个大西瓜。
小熊抱着大西瓜,通知它的好朋友们一起来分享(xiǎng)这劳动的果实(shí)。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短文描写西瓜长出来的是第自然段。(2)、小熊为什么要种西瓜呢?请你用横线画出小熊心里的想法。(3)、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到文中的横线处。(填序号)
A.浇 B.挖 C.踩 D.埋(4)、阅读短文,请你给下列西瓜生长的步骤排排序:(①)→→→。①长出嫩芽
②开出花
③结出西瓜
④长出绿叶
(5)、你喜欢文中的小熊吗?为什么? -
16、阅读一。
浪花
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挠我的小脚丫。好痒啊
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它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
一会儿,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这次,它给我捧来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
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就像淘气的小娃娃。
(1)、在方框里里填上恰当的标点。(2)、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⑴“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是因为浪花讲的笑话太有趣了。
⑵浪花给“我”捧来了贝壳、小虾、小鱼和海星。
⑶“淘气的小娃娃”指的是浪花。
(3)、浪花可真顽皮呀!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浪花还会做些什么呢? -
1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诗中见具象:头上不用裁,走将来。诗中绘佳景:小荷才露 , 早有蜻蜓。诗中藏真情:举头望 , 低头。(2)、古对 , 圆对方。严寒对酷暑,对秋凉。
-
18、照样子,写词语或句子。(1)、例:(踢)足球 象棋 算式(2)、例:一(册)书 一电视 一棉被(3)、例:口+少=(吵) 日+青= 门+口=(4)、例: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
要是 , 就。
(5)、例:小白兔割草。
小羊喝水。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小羊 喝水。
-
19、根据所学知识,补全词语,选词填空(填序号)。(1)、补全词语
①同协 ②伦之
③ 细雨 ④ 情深
(2)、我们全体队员 , 最终取得了这次拔河比赛的胜利。(3)、春雨悄然而至,在中我们享受着春的气息。 -
20、读一读,连一连。
芝麻开花
七上八下
有雨山戴帽
云深不知处
一日无书
节节高
只在此山中
无雨半山腰
十五个吊桶打水
百事荒芜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不知则问
不能则学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