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言文阅读

    徐孺(r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pì)如人眼中有瞳(tóng)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徐孺子:东汉人。②戏:玩耍,嬉戏。③若令:如果,假使。④邪: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1)、下列句中的加点字和其他几项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月下戏 B、卧薪 C、与诸小儿游 D、同席读书
    (2)、结合文言文的内容分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是反问句。 B、“人语之曰”中的“之”指徐孺子。 C、“当极明邪”和“无此,必不明”中“明”的意思不一样。 D、“无此,必不明”中的“此”指瞳孔。
    (3)、“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本文和《王戎不取道旁李》各自都塑造了一位少年俊杰。关于这两篇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孺子和王戎都是《世说新语》中的人物,这两篇文章中他们的年龄相同。 B、徐孺子和王戎都喜欢和伙伴们一起在月光下游玩。 C、徐孺子和王戎都是通过观察思考得出了结论,徐孺子的语言比王戎更形象生动。
    (4)、徐孺子赏月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中有美景:“可怜九月初三夜,”让我们领略到了新月初升时的美景;诗中有别情: “ , 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与劝慰;诗中有神话:“嫦娥应悔偷灵药,”写出了嫦娥寂寞悔恨之情;诗中有壮志:“”表达了王昌龄保卫国家的壮志和爱国情怀;诗中有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告诉我们“ , 旁观者清”的道理。
    (2)、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梅兰芳蓄须明志,他(人物)不取道旁李,他
    (3)、韩愈的“ , 孰能无惑”让我明白了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要不断学习;《陀螺》让我懂得了“”的道理。
    (4)、《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都是故事,课外我还读了《》等神话故事。
  • 3、选一个词语,仿照示例写具体。

    紧张生气快 乐着急伤心

    写“激动”:全红婵的完美一跳,让7 名裁判全部给出10分。我激动得从沙发上跳起来,抱起妹妹,一转圈,一边高呼:“天哪!全部满分!太棒了!”

    写“”:

  • 4、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1)、

     头阵

    跟头

    边鼓

    ④明眸皓

    ⑤鹤发

    ⑥老态龙

    (2)、爸爸平时工作很忙,向来回家很晚,但今天破天荒地很早就回来了,原来是因为爷爷过生日。爷爷虽已年逾古稀,却仍是 , 神采奕奕。 生日宴开始了,的妹妹 , 先为爷爷唱了一首《生日歌》,随后家人也都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和温馨的祝福。爷爷今天特别开心!
  • 5、我会查字典。
    (1)、“益”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它在词典里的义项有:①增加;②更加;③好处(跟“害”相对);④有益的(跟“害”相对)。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序号)
    (2)、书是良师友,它像一盏灯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3)、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一生都会受无穷。
    (4)、科学技术的日发展,把世界变成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 6、下列说法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不取道旁李》告诉我们路边的李子不能吃这个道理。 B、《爬山虎的脚》主要写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C、《纪昌学射》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努力练好基本功,同时也需要名师的指点。 D、《爬天都峰》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奋勇向前。
  •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突然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 C、蝴蝶那么弱小,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 8、下列句子与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

    A、盘古倒下以后,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了光明。 B、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C、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爷爷性格直爽,说话办事斩钉截铁 , 从不拖泥带水。 B、卫星发射前,科学家要对各项数据进行严密的计算,因为他们知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数学成绩一向优异的弟弟,今天破天荒考了100分。 D、隔壁阿姨一改往日的容光焕发 , 今天脸上布满了悲伤和憔悴。
  • 10、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怜悯) B、身在此山中(因为) C、骚人搁笔费评章(诗人) D、胡马度阴山(令,使)
  • 1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尤如 豌豆 横七坚八 容光发(光明,光亮) B、等待 雷达 人山人海 愤愤不平(很生气的样子) C、功夫 打猎 齐头并进 遇而安(随便) D、水稻 灌概 重整旗鼓 左右盼(拜访)
  •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xué)    重(shèn)    文质彬彬(bīng) B、时(shà)    鞋带(xì)    云驾雾(téng) C、败(kuì)    量(fèn)    无无故(yuán) D、隙(kòng)    液(xiě)    堂大笑(hōng)
  • 13、看拼音,写词语。
    (1)、 风měng liè地摇撼着路旁的大视频讲难题树,大潮随之奔涌而来,那声音如同 shānbēng dì liè一般。远处的海面上,波涛汹涌,一浪高过一浪,向着岸边滚滚而来。
    (2)、巴黎奥运会 为了在巴黎奥运会的游泳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运动员们刻苦训练了很多年。今晚,他们在观众的 zhù wēi声中,拼到 jīng pí lì jié , 终于huò dé了冠军。全场观众 shǒu wǔ zú dǎo地庆祝着他们的胜利,格外zì háo
  • 14、当你取得成功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哎,我真棒!”当你做错事的时候,你也会喃喃自语:“哎,我真后悔!”生活中不同的经历带给我们不同的心情和感受。

    请你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选择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写清楚。

  • 1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那片童年的荔(lì)枝林

    ①在我八岁那年,我们全家搬迁到福建省莆(pú)田市的西天尾镇。

    ②西天尾镇土地肥沃(wò),盛产荔枝。无论走到哪里,总能看见成片成片的荔枝林。那时,每家每户的房子都是一两层高的,远远瞧去,三三两两的房屋掩映在荔枝林深处。

    ③西天尾镇的溪流像一条条____,蜿(wān)蜒(yán)交错。荔枝喜水,或许正因为如此,这里的荔枝长得水灵灵的。每一条溪流的两岸都种着荔枝树,荔枝树长得特别茂盛,果子结得特别多。盛夏时节,荔枝把树枝压得弯弯的,几乎快碰到溪面。

    ④我上学途中就会经过一大片荔枝林,天热时,林子成了我们的____。我们在树下捉迷藏,荡秋千……花开时节,村庄到处弥(mí)漫着清香,成群的蜜蜂围绕着密密的小白花飞来飞去。天气渐渐热了,荔枝也逐渐由青变红。于是,那成片成片的林子里挂满了一串串____,散发着浓郁的果香,让人垂涎(xián)欲滴。许多果子垂得低低的,孩子们踮(diǎn)起脚就能摘到。我们剥(bāo)开荔枝粗糙的红果皮,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果肉是那样嫩白,那样清爽,那样水灵。果汁溢出来,轻轻地咬上一口,香甜的味道从舌尖滑进心田……叫人怎么能不喜爱!

    ⑤一到采摘时节,荔枝林里就热闹极了。人们三五成群地拥(yōng)入林中,有的拿着长长的带有钩子的木棍,有的搬着梯子。孩子们则拿着小竹篮,开心地跟在大人身后。你看,那边的人相互配合,一个扶住梯子,一个慢慢蹬(dēng)上去,等够到高处的荔枝后,整枝折下。这边的人则看准相对低一点的树枝,用钩子钩住,再一拉,嘿,荔枝就连枝带叶一起下来啦。人们采摘时还相互比赛,看谁捡得多。 由于天气很热,蚊蝇也跑来了,最恼人的是荔枝树上的一种飞虫。 它们先是躲在一边,然后趁我们采摘时,突然飞过来,从嘴里吐出一些液体。那液体若是射进眼睛,就会让人感觉又酸又涩(sè)。但是比起____,这都不算什么。

    ⑥如今,我已离开西天尾镇,每天看到的是一幢(zhuàng)幢林立的高楼、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和一座座大型的商场。每当红艳艳、圆滚滚的荔枝上市时,我还会想起那片童年的荔枝林……

    (选文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⑴第②自然段主要写:

    ⑵第自然段和第自然段主要写:“我们”当年在荔枝林中玩耍的快乐经历,以及采摘荔枝的种种趣事。

    ⑶第④自然段结尾,作者发出了“叫人怎么能不喜爱”的赞叹,是因为。(至少写两点)

    (2)、联系上下文,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一项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遮阳伞    B.绿绸带    C.红灯笼

    (3)、在第⑤自然段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4)、读了第⑤自然段,你对哪些语句特别有感触?任选一个角度在文旁的方框内写下批注。
    (5)、读了短文结尾,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内容写一写。 
  •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戎 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 ,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注释】①纵:任凭。②承间:趁着空隙。③辟易颠仆:神色慌乱,躲避不迭,以致跌倒。④湛然:深沉稳重的样子。

    (1)、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

    方法

    加点字

    方法提示

    释义

    字词迁移法

    攀栏而吼

    结合“攀岩”理解。

    语境推断法

    亦往看

    结合“纵百姓观之”的语 境,联系上下文。

    查阅字典法

    了无恐色

    ①害怕,畏惧;②恐怕;③使害怕。

    (2)、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3)、当“虎承间攀栏而吼”时,其他百姓的反应是“”;而王戎的反应是“”。 (用原文回答)
    (4)、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人?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
  • 17、日积月累。
    (1)、秋是美的:我们从大雁南飞感受秋的脚步,“八月里来雁门开,”;紧接着,“钱塘江大潮犹如 ,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洱海“细细的溪水,流着 , 流着月光”;月夜美景更是迷人,“可怜九月初三夜,”。 
    (2)、诗中有情:“ , 死亦为鬼雄”是浓烈的爱国情;“莫愁前路无知己,”是真挚的友情。诗中有理:苏轼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雪却输梅一段香”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
  • 18、根据情境,选择恰当的内容填空。(填序号)

    A.眉清目秀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慈眉善目

    D.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E.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F.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的爷爷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爷爷总会亲切地教导我“”;每当我做事不注意细节时,爷爷总会耐心地告诉我“”;每当我面对机会犹豫不决时,爷爷总会温和地提醒我“”。

  • 19、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1)、

    ①横

    ③随遇 

    ④山

     不平

    ⑥精 

    ⑦不动 

    ⑧提

    (2)、词语②中所填的字的意思是:
    (3)、词语①中“横”和“竖”的意思相反,这种含有意思相反的字的词语还有很多,请照样子写三个:
  • 20、新情境迎新年活动查字典,完成填空。

    小明在读到“为庆祝龙年的到来,筹备班级迎新年活动”时,不知道“筹”字的读音,他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先查部首 , 再查画。通过查字典,他知道了在这句话中“筹”的意思是

上一页 239 240 241 242 2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