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古代有“折柳送别”的文化习俗。 “柳”谐“留”意。赠柳表示留念、挽留之意,一为不忍分别。恋恋不舍。二为永不忘怀。送别时还要吹笛。有时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感情。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还有《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说曲子。
【材料二】中国对联文化
【对联起源】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可远溯先秦。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分类】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谜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
【对话春联】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____。”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
(1)、“折柳送别”中“柳”谐“”意,古人借“赠柳”表达之情。古诗中常把、联系在一起。(2)、下列诗句中与“折柳送别”文化无关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请你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在【对话春联】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下联。(填序号)( )A、万户栖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4)、 根据材料二,对联的起源可追溯至何时?最初的对联形式是什么?(5)、有人认为“折柳送别”和“对联”作为传统文化习俗,在现代社会已失去实用价值,只需保留其文化符号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阐述理由。 -
2、沟通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如何跟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际过程中要有良好的习惯,注意倾听的基本礼仪:听人说话认真、耐心,尊重交际对象,不随意打断别人。 B、可以一边听,一边做简要的记录。 C、要边听边思考,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对有些内容特别感兴趣,可打断对方说话直接追问。 D、可以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
3、日常交际中,注重用语礼貌、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谦辞敬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B、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麻烦您一下”。 C、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也可以说“请您知晓”。 D、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您老高寿”。
-
4、我国古代有许多文明用语,因汉字独特的表意功能,显得格外典雅而简洁。请选择相应的文明用语,填在横线上。
仰慕已久说“____”;求人指点说“____”;求人帮忙说“____”;请人接受说“____”。
A、劳驾 B、久仰 C、笑纳 D、赐教 -
5、根据情境填写合适的诗句:
乡村生活充满辛劳与温情,农人们日夜劳作,诗句“ , ”展现着忙碌而充实的日常;母亲的爱深沉无私,正如“ , ”道尽子女对母爱的感恩;边疆将士不消灭敌人绝不还家的壮志豪情在“ , , “中尽显;中原遗民的忧思与期盼,则于” , ”中流露;友人惜别的不舍,恰似“ , ”中的长江水般绵长。
-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想象例句中描写的情景,再照样子,从“吵”和“静”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写。
例:热——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脑袋,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2)、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例: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
久别重逢 心爱的水晶球碎了 和好朋友吵架
-
7、下面关于汉字的知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从“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的过程。 B、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字体,代表书法作品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C、“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这样的歇后语是利用汉字音同或音近的特点创作的。 D、象形字是汉字的构字方式之一,其中日、月、木、凤、星、匣都是象形字。
-
8、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祖父的园子》选择季羡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B、《军神》的主人公是刘伯承,课文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沃克医生,这样写的目的是正面烘托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C、“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的态度,体现了伟人博大的胸襟。 D、王昌龄是宋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内容多以田园生活为主。
-
9、下列情节与原著不符的一项是( )A、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一个孤傲清高的女子,与她有关的故事有“葬花”“焚稿”“倒拔垂杨柳”。 B、关羽字云长,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武圣”。 C、“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贾母喊她“凤辣子”。 D、《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大雷音寺,并取得真经。
-
10、下列汉字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熟炼 苍白 布置 军令壮 B、照办 探听 蜻蜒 蔚 问 C、疑惑 由哀 诊所 踌著 D、慈祥 寻思 紧急 颤抖
-
1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威吓(xià) 无垠(yíng) 恍惚(huǎn) 弩箭(nú) B、涕泪(dì) 胯部(kuà) 玷污(zhān) 抓耳挠腮(ráo) C、迸溅(bèng) 虬枝(qiú) 供品(gòng) 旖旎(yǐ nǐ) D、燕山(yàn) 眷念(quàn) 倭寇(wō kòu) 踉跄(niàng qiàng)
-
1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课间,我望着好友获奖的证书,心中闪过一丝dù jì , 但很快被yóu zhōng的喜悦取代。是啊,为了这次比赛她的确付出了太多努力。突然,她走过来笑着问我解题思路,我压下xiōng táng里复杂的情绪,认真讲解起来。老师路过时,向我投来了zūn zhòng的目光,这让我倍感róng xìng。窗外,花园里的hú dié扇动着翅膀穿梭于花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本上,如同一位cí xiáng的老奶奶抚摸着我。耳边又回荡着父亲那shú xī的叮嘱“为别人喝彩也是一种美德”。此刻,那些曾让我yí huò的难题也变得清晰起来,我笑了,她也笑了。
-
13、小朋友,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听话、懂事、坚强、勇敢、逗人喜爱、爱哭、调皮……我好想认识你。题目:我是一个 的孩子
要求: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把你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特点展示下来,让我们来结识你这位朋友。不少于300字。
-
14、课外阅读。
我的发现
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发现了太阳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一天中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望了望自己的影子——咦,影子怎么缩短了?比往常短了好多呢!难道影子会自己变小?我疑惑了,便去问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没有回答我,让我自己去想。早晨,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影子长长的,似乎比我长得高很多。中午,我的影子变短了。到了傍晚,影子又变长了。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终于想出了一点眉目: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影子就像冰雪一样,早晨不怎么热,就不会缩小,而正午却很热,影子一点一点萎缩,最后就变短了。
我十分兴奋,为自己能发现影子的秘密而感到自豪。直到我11岁那年,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联系,可原因却与我的发现截然不同——影子的长短是随着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当年的那份发现的快乐却是永远忘不掉的。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①深沉地思考。 ②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①“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早晨,“我”的影子;中午,影子;到了傍晚,影子又。
②“我”认为影子的长短与 , 而科学老师告诉“我”影子的长短是随着而变化的。
(3)、“我”当年发现影子的秘密时的心情是;后来科学老师告诉“我”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时,“我”的心情是。(4)、第3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的苦思冥想。 B、“我”又仔细观察了影子长短的变化。 C、“我”经过观察与思考,认为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5)、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请你写一写你最近的观察和思考。 -
15、课内阅读。
《守株待兔》(节选)
宋人有耕者,____。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____,而身为宋国笑。
(1)、将原文补充完整。(2)、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因释其来而守株
(3)、宋人“因释其来而守株”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4)、这个故事的结局告诉我们( )①每个人只能捡到一只兔子。
②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的人,是不会有收获的。
(5)、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守株待兔”的意思?找出来。(6)、你想对这个种田人说些什么? -
16、口语交际
春天来了,大自然勃勃生机让人忍不住想去亲近,你想去哪儿春游呢?请写出你的想法。
-
1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兔走触株,。”句中“走”的意思是。(2)、诗中有情,诗中有景。从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内心悲痛的情感;从“绿阴不减来时路,”我体会到诗人山行时愉悦欢快的心情;从“ , 野蛮无人舟自横”中我看到了春香时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从“迟日江山丽,”中我欣赏到了明丽盎然的春景。(3)、经过半期的学习,我认识了的陶罐和的铁罐,并从中知道了的道理。(4)、我们在经典美文中积累了语言:郑振铎笔下的燕子活泼可爱: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叶圣陶笔下的《荷花》形态各异;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 , 露出嫩黄色的。
-
18、句子练习(1)、艳丽的蔷薇开花了。(改为拟人句)(2)、这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改成反问句)(3)、画家的本领了不起。(改为感叹句)(4)、我国的造纸太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缩写句子)
-
19、请写出从寓言故事中衍生出来的成语来对应下列句子描述的。(1)、根据买体育彩票中了两万元,于是他就不上班了,每天买彩票。(2)、哥哥沉迷游戏成绩一落千丈。经过老师的教育,他不再玩乐,奋起直追。(3)、王亮拿书挡着自己,趴在课桌上睡觉,以为老师看不见。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没精打采地坐在那儿,一句话也不说。 B、苏轼是一个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 C、他的钢琴弹得真好,我也想邯郸学步。 D、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否则自相矛盾就闹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