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下列句子中描写的人物分别是(    )
    ⑴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⑵燕领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点蛇矛,好不威风。
    ⑶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⑷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鹅氅,羽扇纶巾,清秀儒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A、王熙凤   张飞   猪八戒   周瑜 B、林黛玉   李逵   猪八戒   吕布 C、王熙凤   张飞   沙僧   诸葛亮 D、林黛玉   鲁智深   沙僧   周瑜
  • 2、大家在扇面上书写了“博大精深”四个字,其中隶书是 , 楷书是

  •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聪惠(聪明,有智慧) B、应声答日(大声) C、村庄儿女各当家(男男女女)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家中的鸟)
  • 4、下列句子中对年龄称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妈妈笑着对哥哥说:“你已及笄,应该更加懂事啊!” B、爸爸感叹道:“时间过得真快我今年四十岁了,已是而立之年。” C、姐姐笑着说:“我今年十五岁,正值豆蔻年华。” D、满头白发的爷爷笑着说:“我已七十岁,到了古稀之年喽。”
  • 5、下列对人物描写的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心惊胆战地说:“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B、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赢。” C、“月是故乡明,我何时才能看到故乡的月亮啊!”季羡林爷爷望着月亮,哭笑不得地说。 D、“他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主席,一针见血地说。
  •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孙悟空法力高强,紧急时刻,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让我由衷赞叹 B、萧红回忆了慈详的祖父,表达对园子的眷恋之情,让我想起了童年的快乐时光! C、方志敏为人清廉 , 作风朴素,让我们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的甘于清贫 D、军神刘伯承为了保全大脑清醒 , 拒绝使用麻醉剂,面对痛苦的手术,竟然声不吭
  • 7、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bó)的船走了,祖父驻足凝望,风(liáo)乱了他整齐的银发。 B、刷子李举着(zhàn)了(jiāng)的毛刷,手臂在墙面上悠然摆动。 C、嘎子与胖墩(jiū)在了一起,他俩都想用脚(wàn)子去勾对方的腿。 D、(gōng)给短缺的情况下,他在深山(wū)中和敌人顽强抵抗。
  • 8、让我们一起感受人物魅力。

    课本中,我们认识了在祖父的园子里xiā  nào____的小萧红;shuāi jiāo____时yán jí shǒu kuài____的小嘎子;在危急时刻用枪(miáo máo)准儿子逼他跳水的沉着果断的船长;在敌人威(hé xià)时正气凛然的方志敏……

    生活中,我们会jiē chù____到chū móu huà cè____的“智多星”,常常xìng zhì bó bó____高谈阔论的“演说家”,博闻广识的“阅读达人”……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2)、在括号内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 9、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甜,有时苦,有时幸福,有时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和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写作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

  • 10、一只鸟瞄准一座村庄

    ①人类的亲密伙伴——鸟,歌喉婉转,体态玲珑,雄姿威猛,千姿万态,难以胜数,诗词里、画境中更是少不了它们作点缀。

    ②爱鸟之情,源远流长,有些来历。

    ③小时候住过一个村庄,四季有鸟的倩影。热闹时,鸟鸣声整天都铺满了大地和天空。

    ④开春了,祖父甩下棉袄,开始耕种,犁铧尖头明亮,在沉寂的大地表层行走,泥浪翻滚,如军舰般在海上航行。黑色沃土翻开迎藏一冬的草根,各色小虫苏醒过来,浮出地面,浓郁的油菜花香和清新的麦苗香接纳它们,不幸的虫儿是黑喜鹊、灰喜鹊、翠鸟、云雀、杜鹃、夜莺和知更鸟,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小鸟的美餐,(A)刚翻过的地,一群小鸟像机灵、欢乐的小姑娘,脖子一伸一啄,一观望,一低头,神态天真可爱至极

    ⑤一片苜蓿地,红、紫的花茂盛地正在开放着,色彩艳丽,自顾自浓浓地开。偶有“扑棱棱”的一声,鸟影乱飞。

    ⑥暑假,村里是孩子们的天堂,也是鸟的欢乐国。早晨起来,睡眼惺松,屋后一片大竹林,鸟在枝头争鸣,一呼一应,一应一答,一答一和,鸟音清新,动心悦耳。脚底像装了弹簧似的,鸟儿们从一个枝头蹦到另一个枝头,像钢琴大师手中飞逸而出的一串音符。(B)莲蓬翠竹,只只鸟影,微风过处,竹叶沙沙,鸟语啁啾,声声入耳。场景蕴含静默的自然力量。恨自己不通鸟语,不能分享它们的快乐,短短十分钟,演奏结束,只有一名观众的演奏会,鸟谢完幕,一哄而散,飞向竹林外的远空。

    ⑦秋天,收获的季节,鸟在田间稻茬儿穿来穿去,与人争夺粮食。辛苦的农人被丰收的喜悦陶醉,毫不计较;鸟儿抢着剩在地里的谷穗、高粱粒,放开肚子吃饱。吃饱的鸟像凡·高《麦田上的鸦群》,蹦蹦跳跳跟在人脚后。走进村子,一群群麻雀像过节,一忽儿停在屋前大柳树上,一忽儿歇在门口禾场上。

    ⑧冬季,一场雪掩盖了一望无垠的荒野,农人脸露喜色,“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可怜的过冬鸟儿开始在饥寒中找食,在门外显眼的地方撒上几粒谷,一会儿就招来几只鸟前来啄食。谷子吃干净了,鸟就飞走了。

    ⑨故乡的村庄,鸟与人和谐相处,年年如是,季季如此,鸟早已融进我的生命,我离不了它们,忘不了它们。

    ⑩后来住进城里,难见可爱的鸟儿们的踪影。一日,去动物园看那些鸟,小吃一惊,鸟儿衣冠楚楚,呆立笼中,偶有几声清脆的鸟叫,已失去村子里那些鸟的灵性。人类和鸟的亲密感已荡然无存,人作为征服者在欣赏它们,笼中锦衣玉食,但终非自由之身。看到那些鸟儿现在的模样,我心中隐隐作痛,决定抽空回家去看看。

    ⑪近乡情怯,故乡的村落依然是旧日的模样。去寻找鸟的踪迹,看到两三只熟悉的白鹭,刚想招呼它们一声,它们已拔腿逃走,躲在高高的水杉树尖上睃着人,人远远注视那些可爱的生灵,它们只冷冷地回视,一层可怕的陌生感隔断了鸟与人之间融洽的情感。村子周围原来有大片湿地,鸟儿们自由飞翔、繁衍、生息,是一个旺盛的鸟族,这十多年滥捕乱猎,围湖造田,砍伐树木,改变了鸟类的栖息和生存环境,鸟的数量开始锐减,人们喷洒农药也害死了不少的鸟。

    ⑫鸟已早早地飞过村庄,隐匿空中,在自来水龙头上歇脚,在电线杆子上休息,在高压铁塔上垒窝。

    ⑬亲昵的炊烟,阿公阿婆熟悉的呼唤声就在耳边回响,树梢头,屋顶上,旷野里,那些可爱的鸟逐渐停止鸣叫、舞动,只剩满天的纸鸢在风中颤舞。

    ⑭村庄终于安静如太古,静得人心里泛起阵阵的虚空。

    (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鸟”的哪两种情感?产生这两种情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根据题意,填写下面表格。

    情感

    产生这一情感的原因

    (2)、作者小时候居住的村庄四季都有鸟,请给春、夏、秋、冬这四幅鸟的生活场景图分别命名。
    (3)、简要分析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本文借村庄中鸟儿的遭遇,意在表达怎样的主旨。
    (5)、本文语言优美,特色鲜明,请你从文中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 11、温暖的传递

    邓迎雪

    ①周末,我去医院看病,走到菜市场门口,看见有人在那里卖荠菜。

    ②正是十一月下旬,本应属于春天的野菜,让人惊喜连连。我买了满满一袋,打算中午包荠菜馅饺子。

    ③在医院排队付费,站在我前面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她低头看见我提的荠菜,很是惊讶,连忙问我从哪里买的。我告诉她地址,她索性连队也不排了,兴冲冲地就要去买荠菜。妇人告诉我,她父亲最爱吃荠菜,现在他在医院住院,老没胃口,每天就吃一点儿饭,她想要是做荠菜饭,他肯定能多吃些。

    ④原来是这样啊,我催她赶快去买。从医院出来,又遇见那个妇人。她的眼中现出失望的色彩,叹口气说,她到的时候,人家正好卖完了,真是好可惜,不知明天有没有!说完,她转身离去。看着她失落的背影,我叫住她:“把这袋荠菜送给你吧。”

    ⑤她连连摆手,说:“这哪行呢?你也是好不容易买到的。”

    ⑥我执意送给她:“你父亲是病号,比我们需要。”她这才接过去,脸上满是愧疚的笑意。

    ⑦我空着手回家,原本打算包饺子的计划落了空,但心里也没有什么遗憾,毕竟帮助他人,也是一种充实的快乐。

    ⑧这件事过去了,我也就没忘了,没想到,一个多月后,我又遇见那妇人。

    ⑨那天,一位老同学来我所在的城市出差。接到电话,我急忙到小区门口准备打车去接她。由于刚下了一场大雪,我等了十几分钟也没有等到车。正暗自着急,老同学又打来电话,说她坐别人的电动车赶过来了,让我在小区门口等她就行。

    ⑩坐别人的电动车?我一头雾水,老同学在这里除了认识我,哪还有熟知的人?

    ⑪没多久,一个穿蓝羽绒服的女人骑着电动车在我面前停下,同学下了车,连声对骑车人道谢。骑车人说:“不用客气,路不好走,你又提着个大包,我正好顺路载你一程。”我感觉骑车人有些面熟,仔细一看,这才想起来,原来是我在医院送她荠菜的那个妇人。

    ⑫回家的路上,和老同学说起这一次的巧遇,我俩都觉得心里暖洋洋的。是啊,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温暖经过不断地传递,好像变成蒲公英的种子,撒向四面八方。

    (1)、本文叙述了两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第⑧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品味最后一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阅读全文,说说文中的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触或启发?请写下来。
  • 12、名句积累。
    (1)、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 ,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 1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唱歌,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

    ②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③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④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吗?

    ⑤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A、③①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④①⑤② D、①③④②⑤
  •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一个人学习能否进步的关键。 B、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C、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D、《信·中国》集中地展现了从1921年建党至今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它厚厚的嘴唇咧着,露出几颗参差不齐的牙齿。 B、爸爸说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对于不懂的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 , 非搞明白不可。 C、由于家庭的变故,一向自信开朗的他变得沉默寡言 D、对于这件事情,他们的看法大相径庭 , 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 16、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热忱  纯萃  鄙薄  漠不关心 B、帐篷  怂恿  安祥  麻木不仁 C、殉职  魁梧  书籍  精益求精 D、忧郁  禁锢  温训  见异思迁
  • 1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qiǎn)   叮(zhǔ)   狭(ài)   轻怕重(zān) B、(kǎi)   废(xū)   塌(dān)   畏罪逃(qián) C、(wù)   呻(yín)   恍(hū)   怪不经(dàn) D、(duò)   枉(yuān)   待(nüè)   堂大笑(hòng)
  • 18、习作(两题任选一题写作)
    (1)、同学们,临近毕业的这一个学期里,母校里许多的“最后一次”让你铭记于心:最后一次春游中有特别令你心动的笑声;最后一个六一节里有特别让你留恋的镜头;最后一堂复习课中回响着老师充满期待的话语;最后一次集体拍照时留了许多美好的瞬间....请拿起笔,记录这其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幕,以“铭记,那一幕”为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字迹工整,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古画中充满童趣。下图是宋朝画家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局部),画中两个孩童聚精会神地玩着当时风靡的DIY小游戏——推枣磨。

    看着画中宋朝小朋友玩“推枣磨”,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玩游戏(下棋、钓鱼、踢球、轮滑、放风筝、“贴烧饼”……)的有趣经历,或是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记叙文。

    《秋庭婴戏图》局部

      
    枣磨:取鲜枣三枚、细竹篾一根,将一枣横切去半,露出枣核,再用三只竹签将其鼎足而立;细长的竹篾两端各安鲜枣一枚,置于枣核上,轻轻一拨,便会旋转不已,轮流拨枣,转圈数多者胜出。

    要求:题目自拟,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字迹工整,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19、【第三节——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

    约定

    ①“咚,咚咚咚,咚咚——”他有节奏地轻敲着门。这是他和老人约好的,这个敲门声就表示是他来了。以前,只要他轻轻地一敲门,门就打开了,好像老人一直就等在门后似的。这一次,却没有动静。他又有节奏地敲了一次。

    ②老人是他的老客户了,每隔五六天,就会有一件快递。他很惊讶,那么大岁数了,竟还是个网购达人。第一次来送快递时,通过对讲机老人慢腾腾地告诉他,自己岁数大了,能不能麻烦他送到楼上来。他“蹭蹭蹭”一口气爬上了楼,气喘吁吁地敲门。他很急,还有好多快递要送呢。打开了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签了单后递给他一杯凉白开。他还真渴了,“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干了。跑快递这么多年,这还是他第一次喝客人家的水。

    ③此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个快递,只要送到老太太家的,他都是直接送上楼。老太太告诉他,自己一个人住,这个老小区,治安不是很好,不熟悉的人敲门,她是不开门的。所以,她和他约好了一个独特的敲门声,“咚,咚咚咚,咚咚——”。

    ④他和老太太很快就熟悉了。每次他送快递上楼,老太太都会让他进屋来坐一会,他也实在是跑累了,正好休息调整一下。老太太为他倒好一杯水,温温的。他虽然进城打工好多年了,但是很少和本地人打交道,很少说话。他和老太太却能说上几句。讲讲送快递时遇到的事,无论他说什么,老太太都笑眯眯地听着,有时候,老人也会讲讲自己年轻时的事情。他在这个城里,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情。

    ⑤“咚,咚咚咚,咚咚——”他再次有节奏地敲门。他有点担心。是不是老太太病了?门打开了。是一个陌生的中年人。中年人说,是我母亲的,她前几天去世了,我代签吧。

    ⑥他怔住了。中年人请他进屋,说,我听母亲提起过你。他还没缓过神来。上次来送快递,老太太还很精神啊。

    ⑦中年人将他领进一个小房间,打开一个柜子,里面堆满了包裹,很多包裹,甚至都没有拆封过。他一眼就认出来了,那都是他亲手送过来的快递。中年人将刚刚签收的那件快递,也放进柜子里。转身对他说,这些东西,其实,她根本不需要。他疑惑不解。

    ⑧中年人又说,这些包裹上贴的快递单,都是你们快递公司的。没有任何别的一家快递公司,这说明,母亲在网购时,只选择由你们快递公司送达的店铺。中年人拍拍他的肩膀,哽咽地说:这些年,我光顾着在外打拼,未能尽孝,很少陪伴母亲一天,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兄弟,谢谢你!

    ⑨他的眼眶也湿了。

    (1)、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人物的描写。
    (2)、文中多次出现“咚,咚咚咚,咚咚——”,这里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特殊含义
    (3)、本文围绕“约定”写了哪些内容?请简洁地概括出来。

    ①快递员帮老太太把快递送到家里。

    ④老太太去世了,快递员对她儿子讲述了他与老人的约定。

    (4)、结合文章内容,简单分析老太太的形象。
    (5)、请你对文中的“中年人”说几句规劝的话。
  • 20、【第二节——课外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有这么一股流行风,古今交相辉映,传统遇上流行,有人说这是“中国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庞大的“宝藏库”,我们从传统文化的种种流行打开方式中感受到了“血脉觉醒”……

    材料一

    春晚上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灵感来自北宋卷轴画《千里江山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樊锦诗大胆构想建立“数字敦煌”。“数字敦煌”上线后,全球网民只要轻叩鼠标,就可以进入“数字敦煌”资源库,欣赏敦煌动画,高速浏览超高清分辨率图像,并对30个洞窟展开720度全景漫游。

    材料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

    经典咏流传

    材料五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借助4D动感影像,打造可沉浸体验模式,带来极致流畅、毫发毕现的视听效果。游客仿佛走入北宋都城汴梁 , 古都风貌、众生百态、民俗风情,一览无余。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8K超高清技术等前沿科技,使原画的色彩还原更真,让游客“穿越”到900多年前的庐山、鄱阳湖畔。观群山连绵、江河浩荡,贾繁多景物、生趣人物。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在CG特效+光学动态捕捉等技术加持下,观众和作品实时交互,“邂逅”画中人。浙江桐庐富春江两岸人们生活闲逸,好一派桃源

    景象!

    材料六

    在商业领域,“国风”已然成为最新时尚。旅游、影视、游戏、卡通等各行各业都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元素。其商业前景颇为可观。2023年,汉服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44亿元,预计2027年有望突破241亿元。十年间,“国潮”的搜索热度飙升500%,潮流也好,文化认同的再发现也好,总而言之,这是一种文化自信:国潮已无处不在!

    (1)、读材料一到材料四,寻找作品中的传统元素。

    材料

    创新作品

    传统元素

    材料一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材料二

    国画技巧、瓷器上釉

    材料三

    敦煌壁画、经卷

    材料四

    文化类综艺

    (2)、下列词语与材料五中画横线的部分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触景生情 B、身临其境 C、置身其中 D、沉浸画中
    (3)、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汉服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②国风日渐流行,在音乐、娱乐、影视等方面都有影响。

    ③材料五中提到的三幅作品都是中国同一朝代的名画,作者不同,各有特色。

    ④游客看到原本陈旧的绘画作品变得色彩艳丽,是因为其运用了8K超高清技术等前沿科技。

    (4)、纵观材料一到材料五,我发现它们表达的同一个观点是(    )
    A、要创新就要摒弃传统。 B、要让传统更好地传承,就要实现传统与创新的适度相融。 C、要想传统更好地传承下去,时代温度和时尚气息越多越好。 D、要想保护传统文化,就要把它牢牢守住,不容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上一页 198 199 200 201 20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