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雨来生活的村庄叫(   )。
    A、芦苇村 B、芦花村 C、还乡村 D、沙家浜
  • 2、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的原因是(   )。
    A、不幸的童年 B、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 C、他原本的性格就是这样 D、父亲教他变成了这样
  • 3、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
    A、都想得到父亲的财产 B、为了照顾阿廖沙 C、葛利高里的挑唆 D、为了阿廖沙的舅妈
  • 4、在《童年》中,阿廖沙的表哥即米哈伊尔的儿子萨沙的性格是(   )。
    A、顺从、麻木 B、沉默、忧郁 C、正直、本分 D、粗鲁无礼
  • 5、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   )。
    A、外祖父 B、两个舅舅 C、外祖母 D、小茨冈
  • 6、笔下生花

    你平时的学习生活一定很丰富多彩吧!难忘的升旗仪式、趣味运动会、课外小游戏……这些活动中有许多难忘的场面,请你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场面写一篇习作。在写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们的具体表现。

    要求:写活动时要把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内容完整;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 7、口语交际。

    假如你想养一只小狗,可是妈妈不同意,觉得养小狗会打扰邻居,还会耽误学习,你会怎样说服妈妈同意你养一只小狗呢呢?

  • 8、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练习

    薄暮下的刀锋

    酷暑之下,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他接过我拿出的刀,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的感觉。

    他将其中的一把固定在窄凳上,然后施以锉刀,一点儿一点儿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我说:“你干嘛不用砂轮?”他说:“您这把刀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四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我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

    刃开过之后,他拿出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不断反复。我觉得那刀已足够锋利了,便说:“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必等。”

    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笑着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料想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出门,掏出十元钱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他坚决找零钱,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贪。”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嘞——戗菜刀——”

    邻人纷纷拿刀出户。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磨不好。”说完便仓皇骑远,一如逃走。

    邻居张老师赶过来时,我把磨刀的经历与他言说。他感叹到:“这就是这些匠人的可爱——不趋时、不趋利,不怕辛劳,只怕欺心,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好像给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

    (1)、请你试着从磨刀人视角,用小标题梳理故事情节,从“我”的视角梳理心理变化。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酷暑下走街串巷的磨刀人,平时并不刀切菜的“我”却找他磨菜刀,后来还帮他招揽生意,由此可见“我”是有同情心的。 B、画横线的句子是外貌描写,表现了磨刀人的朴实;画曲线的句子是动作描写,表现了磨刀人的技艺高超。 C、由磨刀人坚持把零钱塞给“我”可知,他有职业操守,不贪图小利。 D、“我”对磨刀人的称呼从“你”变成“您”,表现出“我”对他态度的转变:从不信任到敬重。
    (3)、联系《童年》,与文中的“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不符的是(   )
    A、阿廖少被外祖父毒打生病时,“小茨冈”总会来看望他,陪他聊天,以驱散他的寂寞与疼痛。 B、外祖母得知老工人格里高利在大街上乞讨,便会给他送东西或是请他进屋喝茶。 C、格里高利发现一个走失的男孩,他不仅带男孩找到父亲,还给了男孩许多吃的。 D、阿廖沙在街上被大孩子们嘲笑,他勇敢地与他们打架维护自己的尊严。
    (4)、请用简短的文字概括文中磨刀人的形象。
    (5)、有的人认为以张老师那句话作为结尾更好,有的人认为以“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亦如薄暮下的刀锋”作为结尾更好。你觉得哪个结尾更好?请说明理由。
  • 9、文言文阅读

    桃园结义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根据意思写文中词语。

    共同合作,互相帮助。

    背叛道理,忘记别人的恩情。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②上报国家,下安黎底。

    (3)、文章主要写的是(人物)在桃园结义的故事。这篇文章选自名著《》,作者是
  • 10、根据语境填空。
    (1)、这种境界,既 , 又 , 既 , 又想坐下
    (2)、诗词中有美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以动衬静、描绘夏夜乡村之美的“ , 清风半夜鸣蝉”。
    (3)、唐代诗人在《过故人庄》中用“”来表达与故人尽兴喝酒、尽情交谈的畅快之情。
    (4)、《七律·长征》这首诗是写的这首诗围绕这两句来写。
  • 11、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用句中所含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2)、您不是春风,细雨或暖阳,却为世界带来了生机,清新和温馨。(改成排比句,保持句意不变。)
    (3)、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写一个人入迷的样子。)
  •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的比赛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C、通过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活动,使孩子们初步学会了安全出行技巧。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爱护环境教育,防止青少年不爱护环境。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别出心裁的作业本封面,让同学们的作业变得趣味盎然。 B、听到老师的表扬,他高兴得忘乎所以 , 跳了起来。 C、观看海上日出,海浪汹涌澎湃 , 令人心潮起伏。 D、察罕苏力德草原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顾影自怜
  • 14、请你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并填入括号里。
    (1)、渲     宣

    ①王丽是我们班的委员,经常在校报上看见她发布的消息。

    ②那些小丘就像只用绿色 ,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美丽。

    (2)、涯     崖

    ①在一个陡峭的边,五位壮士毫不畏惧的跳了下去。

    ②即使你在海角,我也要找到你。

  • 15、下面每组中都有错别字,用横线画出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
    (1)、前攻尽弃  威风凛凛  叱咤风云  跌跌撞撞
    (2)、全神惯注  排山倒海  呆头呆脑  大步流星
    (3)、居高零下  心满意足  斩钉截铁  粉身碎骨
    (4)、忘乎所以  弄巧成拙  怒气冲冲  虎视耽耽
  • 16、根据拼音补全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介绍。

    天安门广场yì lì着一座xióng wěi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人民zhèng fǔ为纪念1840年以来在历次革命斗争中zhuàng liè牺牲的先烈而兴建的。纪念碑的设计和建造huì jí了全国著名的文史学家、建筑学家和技高一筹的工匠。碑身正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 17、听录音,完成练习。
    (1)、航天员在太空吃饭、睡觉的方式很特别,是因为(   )
    A、重力 B、引力 C、失重
    (2)、在宇宙飞船上看月球由于(   )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A、飞船的速度变化 B、光线的变化 C、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
  • 18、假如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拥有了一种特异功能,能听懂小动物的语言:两只小鸡为去哪儿捉虫争吵不停,喜鹊妈妈正在教自己的宝宝飞翔……你会和哪个小动物之间发生有趣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编一个故事。

    要求:①根据上面的材料,展开合理的想象。感情要真挚;②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9、课外阅读。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张君燕

    秋风顿起、气温骤降,走在街上,会有一种进入深冬的感觉。刚回到家,接到老妈打来的电话:“妞儿,我把你去年落在家里的羽绒服整理好了,赶快过来取一下。”“取羽绒服干啥?”“傻闺女,你看天这么冷,你不得穿羽绒服啊?”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穿羽绒服呀。可她哪里肯听我的辩解,摆下一句“你不来取,我给你送去”便挂了电话。

    ②在去老妈家的路上,突然想到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行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心头涌上温暖。

    ③从小到大,每次天气转凉,不管我身上穿着什么,老妈总会跟在后面喋喋不休:“死丫头瞧你穿的那点东西,快去加件衣裳。”那时候年少,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老妈作对,偏偏不肯多穿一件衣服。住校时,周末回家,老妈特意交代我多带点衣服,说看天气预报这周要降温。我撇了撇嘴,对老妈的话不以为意。临走时,还悄悄把老妈塞到我包里的毛衣毛裤取了出来。

    ④到周三时,天空竟然真飘起了雪花。谁能想到十月会下雪呀。只穿一条秋裤的我坐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我暗骂自己不听老妈的话,活该受罪。课间去厕所的路上,我隐约听到熟悉的叫声,下意识地回头,竟然看到了满身雪花的老妈。“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老妈嘴上责备着,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在寝室里换上棉衣后,浑身一下子暖和起来,这时我才想起来问:“妈,你怎么来的呀?”老妈一直不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可是十几里的路呀。“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老妈轻描淡写地回答。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

    ⑤如今我已长大成年,老妈却依然时不时地在我身后念叨,提醒我多穿衣服,仿佛我还是那个倔强的不懂事的孩子。那天和同事们闲聊,同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诉”起老妈的“罪行”来。然而,我却分明在同事们的脸上看到了甜蜜,那是一种幸福的炫耀啊。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爱,是最深沉最体贴的母爱。

    (1)、选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请你阅读第③④两段,参照示例,填入表达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词语。

    周末回家,老妈交代“我”多带点衣服,;回到学校,突然下了小雪,(后悔);课间发现老妈给“我”送衣服,(感动);看着老妈逐渐衰老的样貌,

    (3)、请按要求赏析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描写方法)

    (4)、请概括选文中母亲和女儿的人物形象。
  • 20、课内阅读。

    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请用横线画出选文中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2)、请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一处表示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
    (3)、选文中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不包括(   )
    A、渲染紧张气氛 B、增强故事悲壮色彩 C、使语言精练 D、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选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上一页 194 195 196 197 1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