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回顾牛郎与织女相识的情节,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正确的是 ( )

    ① 牛郎来到湖边,见到仙女。     ②老牛开口说话,道破天机。

    ③ 牛郎拿走纱衣,留下织女。     ④二人回到草房,看见老牛。

    ⑤ 牛郎、织女交谈,决定结婚。  ⑥牛郎、织女相见,互诉身世。

    A、①③⑥⑤④② B、①③⑥④⑤② C、②①③⑥④⑤ D、②①③⑥⑤④
  • 2、 关于课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中国说》(节选)中的“少年中国”指的是像少年一样朝气蓬勃的中国。 B、《将相和》一文讲述了三个独立的故事,它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C、《搭石》一文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普通场景,赞颂了搭石的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 的传统美德。 D、《白鹭》一文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和活动,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在作者眼 里,白鹭是一首散文诗。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不用回去了。 B、只有用心去感受,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C、虽然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但是我总是缠着母亲问什么时候摇桂花。 D、因为战士们在岛上主要吃罐头,所以一段时间后就会牙龈溃烂。
  • 4、 语序或句式变化后,句意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
    A、牛郎把那件粉红色的纱衣捡起来。——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被牛郎捡起来。 B、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们当然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 强大的秦国。 C、将军对秘书说:“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将军对秘书说,战士们吃什么他就 吃什么。 D、王母娘娘拗不过织女,不得不允许她每年和牛郎会一次面。——王母娘娘拗不过织 女,只得允许她每年和牛郎会一次面。
  • 5、 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柳树也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地舒展着自己的腰肢。 B、天空中一架架风筝快活地与白云们嬉戏。 C、燕子有着剪刀似的尾巴。 D、牵牛花吹起粉红色的小喇叭。
  • 6、 选词填入“梵净山云海苍茫,变幻莫测,令人____,我不禁想要高歌一曲,____ 这祖国的大好河山。”恰当的一项是(    )
    A、称赞 赞叹 B、赞赏 称赞 C、赞赏 赞叹 D、赞叹 赞美
  •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科普类的读物,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启迪智慧。 B、他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文学名著。 C、上周的班会上,班主任解决并发现了班级的问题。 D、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汉字之美。
  • 8、 萌萌的阅读清单上有下面几个欧洲民间故事,她记录错误的一项是(    )
    A、《聪明的牧羊人》 B、《列那狐传奇故事》 C、《伊凡与灰额猫》 D、《普罗米修斯盗火》
  • 9、 下面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临安(旅店) B、死去知万事空(本来) C、干将发硎(古代将军名) D、七夕今宵看碧(天空)
  •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 , 你这么做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B、科学课上,同学们饮水思源 , 问老师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 C、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畏首畏尾 , 你应该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D、自习课上,他不但自己不学习,还打扰大家,班长鼻子都气歪了
  • 11、 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lín) 咽(gēng) 盯嘱 迟延 B、道(chā) 时(gāi) 联节 修驻 C、(niù) 防(yù) 酬谢 发誓 D、选(sāi) 客(qīng) 结婚 稀罕
  • 12、 如果要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推荐给大家,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请故事的主要内容 概括出来,并把推荐理由写清楚。

    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  ,其主要内容是:  我的推 荐理由是: 

  • 13、 想象补白,请你根据提示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有的  (后悔、痛苦的 动作), (后悔、痛苦的神态)。人们  地说:“ ”。

  • 14、 怎样才能把民间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呢?请你提出两点点建议。

    我的锦囊妙计:讲故事的时候,  ;  。

  • 15、 回忆你阅读的民间故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那是一个青艳艳像宝玉一样的田螺,他舍不得吃,就养在灶头旁边的水缸里。”这 句话出自《田螺姑娘》。 B、西湖断桥、杭州雷峰塔、镇江金山寺、保和药铺、万松书院都与《白蛇传》有关。 C、《包公审石头》展现了包公机智的判案方法;《牛郎织女》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反对 压迫、向往自由的朴素愿望。 D、民间故事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形象,机智的徐文长、聪慧的巧姑、贪婪狡猾的调达……
  • 16、 请你将开篇词补充完整。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经典的传承,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 许。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  ;它像一支歌,  。

  • 17、校园有着我们纯真的梦想和欢声笑语,它是我们成长的见证。20年后的校园会是什么 样的?请你发挥想象,以“20年后的校园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①想象要大胆,又要合乎情理。如,校园的环境、教室、学生、老师、学习形式、 内容等等有什么变化?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写生动具体,

    ② 按照自己编写的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 18、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 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竹子、青松、梅花、粉笔、路灯、蜜蜂)
  • 19、阅读课外美文,完成小题。

    夹竹桃(季羡林)

    ①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 得回忆的花。

    ② 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 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 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心灵里 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③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____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____常见的花却 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 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 蕊。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 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 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④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 出 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 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 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⑥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 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境上,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 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 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 蛾飞过映在墙上的 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 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竞变成活画了。

    ⑥ 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⑦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 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1)、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应有尽有: 

    花影迷离:

    (3)、第③段主要写的是。作者是按照顺序表达这个意思和情感的。
    (4)、哪些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夹竹桃(   )
    A、①③⑥自然段 B、②④⑤自然段 C、②③④自然段 D、③④⑤自然段
    (5)、 抓关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是重要的阅读方法。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抄写下来。 
    (6)、读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想想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迎春花、 玉簪花和菊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 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 20、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小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 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 宁的安 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 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 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

    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 的博物馆、艺术馆。

    (1)、读了片段第①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 建造的景物,二是根据  建造的景物,三是  。
    (2)、第②自然段采用了的  构段方式。片段中函横线的句子是一个  句,起 到了  的作用。
    (3)、“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 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读句子,注意画线的词,并仿写。
    (4)、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联系全文, 说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上一页 187 188 189 190 19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