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小明买了一个保温杯,以下是产品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后完成练习。

    保温杯说明书

    ①内外层皆为不锈钢材质,安全不易碎,无异味。

    ②两层不锈钢中间抽真空,阻隔空气传热,保热、保冷效果佳。

    ③本品不适宜存放碳酸饮料及易腐败乳制品类。

    ④请勿将保温杯置于明火上或微波炉中加热。

    ⑤杯中若存放热水或饮品,请勿放置在幼儿可以随手拿到的地方。

    ⑥以下是“保温参数表”(装进90℃热水)。

    时间

    0.5小时

    1小时

    1.5小时

    2小时

    温度

    75℃

    65℃

    60℃

    55℃

    (1)、早晨放在保温杯中的汤有些凉了,奶奶打算把保温杯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你觉得奶奶的做法是的。(A.正确. B.错误)
    (2)、陈明打算将冷藏后的可乐装进保温杯带去春游,姐姐仔细看过说明书后,对他说:“。”
    (3)、上午十点,妈妈将90℃的热水装进保温杯,到十二点时,她要用杯里的水冲泡维C泡腾片(必须用40℃以下的水冲泡)。这时候,陈明指着说明书提醒妈妈说:“ 。”
  • 2、诗歌赏识。

    石灰吟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表明石灰不怕牺牲的诗句是:“ ,  。” 
    (2)、“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等闲”的意思是
    (3)、诗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偶
    (4)、《石灰吟》是一首(   )。
    A、送别诗 B、边塞诗 C、咏物诗 D、田园诗
  • 3、口语交际。

    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谱写了壮丽的诗篇。你最敬佩的革命先烈是谁?他的什么事迹令你感动?请你分享给大家。

  • 4、回顾课本内容,完成练习。
    (1)、《十五夜望月》一诗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2)、当我们面对滚滚东逝的流水,想到朱自清的《匆匆》时,《长歌行》中的诗句“”又萦绕耳边。
    (3)、在古诗中徜徉,我们感受其景,如李贺诗中“”描绘的寂寥、冷峻的边疆之地。
    (4)、“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 或。”这两句话选自课文《为人民服务》,此文是毛泽东在追悼(人名)的会议上作的演讲。
  • 5、按要求完成句子。
    (1)、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改为转述句)
    (2)、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4)、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利用句中相同的景物,描写“我”心情不好的状态)
  • 6、选择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正确音节。
    (1)、一阵 (xuán xuàn)风吹来,地上的枯枝烂叶不停地 (xuán xuàn)转。
    (2)、面对同学们的 (mái mán)怨,小明感到左右为 (nàn nán).
  • 7、在语境中辨音识字,夯实基础。
    (1)、当我正pái huái不定时,爸爸突然开口说话了:“我yuán liàng你了,虽然你dān wù了我的正事。”
    (2)、他一边fān xiāng dǎo guì , 一边niàn dao着:“我的笔记本到哪里去了呢?”
    (3)、愚公不愿意搬迁房屋。为了走出piān pì的大山,他套上牲口,拉着开山用的tiě chuí和凿子,踏上了挖山不止的漫漫征程。
  • 8、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品出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        ②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①②
  • 9、小红想选择一条名言警句来警醒自己努力学习。下面列出的名言警句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10、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C、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
  • 1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阳春三月,万象更新 , 农民伯伯又开始耕种了。 B、某地发生了一起警匪枪战事件,罪犯被当场击毙,真是死得其所 C、上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他总结原因后这次考试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这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 12、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____搬到岸上。

    A、陆续 B、继续 C、连续
  • 1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当金络脑(何时将要。) B、要留清白在人间(指高尚的节操。) C、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论;无论。)
  • 1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腊月  通宵        宴会        天崖海角 B、糊涂        严骏        惆怅        焉知非福 C、拜年        远眺        外套        欣喜若狂
  • 15、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月(zhēng)    和(cān)    翠(fěi)    水传(hǔ) B、马(lǘ)     的(shì)    戏(zàng)    吞(yàn) C、(huo)    汤(chí)    嘟(nang)   堂大笑(hōng)
  • 16、习作。

    题目:真有趣

    要求:

    ⑴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带给你趣味的一本书、一件玩具、一个动物,也可以写一种现象,或是一节课、一种游戏、一次比赛……

    ⑵把句子写通顺,写出有趣之处。

    ⑶不少于3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17、阅读短文,并按要求作答。

    粽        子

    每年端午节,住在老家的外婆便大忙特忙。

    白天,她抹粽叶、洗糯米、腌猪肉、剥栗子、切鱿鱼丝、浸冬菇。  忙到子夜,桌上堆起像山一样高的粽子。不是传统的三角形的,而是厚实的椭圆形,每个足足一斤重。

    凌晨一时,她正式生起炭火把粽子放入巨型的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底夜不眠,守在炭炉边,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在大锅里加水。垂在耳旁的鬓 (bìn)发,为汗湿透,火光一照,银亮银亮的。

    此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著的神情,让我想起烧陶的艺人。

    天泛鱼肚白了,粽子还在锅里滚……

    她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乏一股脑儿地抹到湿湿的面巾上,又去守她的粽子。粽子足足嘶叫了10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

    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凉,然后,平均地分成了几份,搁(gē)进竹篮里,让她几个远道而来的儿子携回家去,给媳妇、给孩儿们吃。

    粽子里各种材料的香味,深深地渗(shèn)进了粒粒分明、绝不粘口的糯米里,食毕,余香犹存。

    别人问她秘诀,她说:“我的糯米不浸水,煮它十个小时,让它自然熟、自然香。”别人学她,总学不成。

    原因是:别人买不到她独有的两项“材料”——耐心与爱心。

    (1)、按照原文填空。

    的大锅

    的面巾

    地添柴

    地渗进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再试着自己写一个比喻句。
    (3)、文中一次次写时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外婆家的粽子有哪些特别之处呢?(至少写三处)
  • 18、口语交际。

    希望小学三(1)班的同学对于班干部的评选持有不同的意见,对于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请发表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 1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竹外桃花三两枝,”。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
    (2)、一身的翅膀,加上        的羽毛,一对尾巴,        了那样可爱的的小燕子。
    (3)、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风情。我们学过宋代诗人的《元日》,了解春节的习俗;杜牧《清明》后两句是“”;王维重阳节的古诗《》,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4)、李春设计的 , 张择端画的《》,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干。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家的阳台真小。(改为夸张句)
    (2)、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改变语序,不改变句意)
    (3)、商店老板说:“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的,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
    (4)、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你站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改为陈述句)
    (6)、鹿忽然看到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哦,这四条腿太细了。”爸爸看到喜欢的球队进球拿分,立刻:“太好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上一页 1126 1127 1128 1129 11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