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绚丽    ②急急    ③摇

    ④糊    ⑤张牙    ⑥面

    ⑦提    ⑧鸦

    (2)、词语④通常用来形容。像这样的ABAC 式的词语我还知道:
    (3)、词语⑥中所填的两个字的意思 , 像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
  • 2、看拼音,写词语。

    xiān yàn

    kuáng huān

    tíng zhǐ

    tiào wǔ

    zèng sòng

    pái liè

    guī zé

    yán liào

  • 3、找出下列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并改正在横线上。
    (1)、衣(shang)    打(ǎi)    小(jìng)    期(jià)
    (2)、跤(shuāi)    纷( bīn)    尺(jiè)    包(bèi)
    (3)、习(liàn)    野(huān) 送(zèng)    养(juàn)
  • 4、小明说:“我的爸爸胖胖的,很憨厚,像一只熊。”小红说:“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小兰说:“我的爷爷很威严,就像一只大老虎。”想一想,你的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以“小小‘动物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表达出真情实感。
  • 5、废旧电池的危害

    废电池是危害我们生存环境的一大杀手!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

    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有毒物质。汞具有强烈的毒性,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力很大,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震惊中外的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铅能造成神经紊乱、肾炎等;镉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病症是肺气肿、骨质软化、贫血,很可能使人体瘫痪。若把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渗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电池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量正在迅速增加,已深入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角落。我国是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年产量约140亿枚,占世界产量的 13如果以全国约3.6亿个家庭,每户每年用10枚计算,消费量已是36亿。若加上集团消费,每年“涌现”上百亿枚废旧电池应当不在话下。这些电池若未得到妥善处理,将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是对(    )的危害。
    A、水、土地 B、空气、土地 C、空气、水 D、森林、土地
    (2)、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下列不属于废旧电池对人体的危害的一项是(    )。
    A、废旧电池中镉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 B、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会影响其他垃圾的分解。 C、废旧电池中的铅会造成神经紊乱、肾炎。 D、废旧电池中的汞会破坏人体的中枢神经。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废旧电池一旦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威胁人类健康。 B、废旧电池危害巨大,是没有办法可以处理的。 C、废旧电池烂在土地里,就会让土地失去利用价值。 D、废旧电池的量很大,危害巨大,已成为环境的巨大威胁。
    (4)、“我国是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年产量约140 亿枚,占世界产量的 13。”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是为了具体准确地说明。句子中的“约”字用得好,好在
    (5)、废旧电池危害如此大,根据短文内容,写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6、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解释下列词语。(资料整理:快手-张惠老师)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2)、按时间顺序把第一自然段分成两层(用“/”画出),点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3)、第二自然段是按(    )的顺序来写的。
    A、从近到远 B、从远到近
    (4)、第二自然段从两方面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5)、文中描写大潮声音的短语有
    (6)、文中描写大潮样子的短语有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多选)
    A、拟人 B、排比 C、比喻 D、夸张
    (8)、唐朝诗人孟浩然在《观钱塘湖》中写道:“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文中哪句话描写的是这句诗的情景?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7、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的溪水,流着的香味,流着。灰白色的布满河床。
    (2)、空山 , 但闻。返景 , 复照
    (3)、哟,卵石间有多少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 , 而我,用做小船,运载许多……
    (4)、博学之,
    (5)、智能之士,
  • 8、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登上了大堤。(扩句)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缩句)
    (3)、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用加点词语造句)
    (4)、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改为“被”字句)
    (5)、20世纪比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巨变。(修改病句)
  • 9、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3)、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4)、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
  • 10、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舒适——    揭晓——    相信——

    灵巧——    依赖——    素洁——

    (2)、写反义词。

    轻盈——    温暖——    明亮——

    安全——    密集——    秘密——

  • 11、连一连。
    丰满的世界紧紧地避开
    广大的豆荚仔细地喧嚷
    愉快的方法灵巧地捏着
    探路的想象密集地支起
  • 12、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立(yǐ yì)   芦(wéi wěi)    拾金不(mèi wèi)

    (huì suì) 田(gēng gěng) 首东望(áng yáng)

  • 13、看拼音,写词语。

    cháo shuǐ

    dà  dī

    guǎng kuò

    táo  qì

    wān dòu

    shū shì

    shǒu qiāng

    zhé xué

  • 14、成长是一场无声的蜕变,往往在不经意间,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一场难忘的旅行,一次触动心灵的对话,一场温暖的活动……也许在一瞬间,你感到自己长大了。请以“      之后,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补全题目,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情感真挚,不少于450字。

  • 15、课外阅读。

    竹蜻蜓

    ①做竹蜻蜓很简单,一根小小的木棍儿,一条薄薄的木片,工具是一把小刀,锋利与不锋利都无所谓,关键是有刀尖。刀尖用来在小木片上钻洞,小木片要削成匀净的螺旋桨形。

    ②做竹蜻蜓要事先在小木片上画出要削的线,在中间留下钻洞的点。随后你要小心翼翼地削木片,先斜着向左削出斜且平滑的一面;再斜着向右,几刀过后木片就呈现出一种扭曲的螺旋状。接着在木片中间钻洞,并插上木棍,竹蜻蜓就活了。

    ③记得制成竹蜻蜓时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捧着它走出家门,像捧着一件伟大的工艺品。竹蜻蜓的生命出自我,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让人激动呢?我把插好小木片的小木棍夹在双手手心,右手使劲儿向前一搓,竹蜻蜓便奇迹般地飞了起来。它飞得很高,高过屋脊,超过树梢,仿佛被神奇的手拽去天空。仰着头望着竹蜻蜓的英姿,我感受到一阵涌自心底的狂喜。我想欢叫,想让所有的小朋友都知道我的成功;我更想不动声色,保持一个发明家的风度。

    ④但是竹蜻蜓飞了三次之后,小木棍便松了。到第四次时,竹蜻蜓悠悠地飞上高空,很快甩下了一条尾巴,翅膀却仍然向上旋去,隐入了树梢的绿荫里。我顺着它消失的方向奔去,试图追寻那竹蜻蜓不安分的木翅,它却像服了隐身药一样不肯露面。我拿着光秃秃的小木棍,不知该怎样应付这场飞行事故,只能懊恼地回到家,打算再做一个竹蜻蜓。

    ⑤不知怎的,我制作竹蜻蜓的灵气竟一去不复返了,小刀戳破了我的手。爸妈急忙来救援,手指自然包扎得很出色。然而梦中的竹蜻蜓,也就此辞我而去……

    (1)、阅读任务不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要完成以下任务需要重点读哪些段落?填段落序号。

    任务一:写一份“竹蜻蜓制作说明书”。    

    任务二:体会玩竹蜻蜓的快乐。    

    任务三:探究作者是怎样把心情的变化过程写具体的。    

    (2)、梳理短文内容,完成下表。

    竹蜻蜓说明书

    材料和工具:

    制作步骤: ①

    玩法:

    (3)、请找出一处能体会到“我”玩竹蜻蜓的快乐的语句。
    (4)、梳理短文情节发展与作者心情变化,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情节竹蜻蜓制作成功
    心情激动
  • 16、课内阅读。

    桥(节选)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冲”“揪”是描写,“凶得像只豹子”是描写,我从中体会到
    (2)、文中写了老汉的两次“吼”,这两次“吼”分别是站在什么角度?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

    的角度

    的爱

    第二次

    的角度

    的爱

    (3)、“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从“瞪”字中,我体会到;“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从“推”字中,我体会到
    (4)、乐乐认为把本文的题目“桥”改为“山洪”更合适。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 17、根据积累填空。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将爱国融入血脉,以报国为使命担当:曹植“ , 视死忽如归”展现为国献身的壮烈;李纲“ , 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写出了坚守国土的意志;陆游“”发出了即便地位低微,爱国热忱不减的声音……在战争年代,更有等英雄为祖国和人民舍生取义,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诗是情感的载体,蕴藏着万千风景与心绪。在诗里,我们赏“ , 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盛景;观“ , 白雨跳珠乱入船”的夏日骤雨;品“ , 青山郭外斜”的田园宁静;体“ , 日暮客愁新”的游子羁旅愁思;感受“ , 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喜悦。

  • 18、按要求完成练习。
    (1)、仿照示例,不用“说”字写一句人物说话的句子。
    示例:“敌人再靠近,咱们就和他们拼了!”班长望着山下,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2)、根据下面的情境,写出当时你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周一到校后,发现自己有一项作业没有写,我心里怦怦直跳:“

    (3)、请你帮小明想想该如何说服妈妈。

    内容

    具体内容

    小明的诉求

    请妈妈支持我在家养一只小狗。

    小明的理由

    小狗很活泼,能给家里带来欢乐。

    设想妈妈的反应

    小狗可能会随地大小便,家里容易变脏;出门遛狗也麻烦,还担心它咬到人。

    小明的应对

  • 19、下面各句中省略号的作用分别是(    )。

    省略号常见的作用:①表示引文的省略;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③表示语意的跳跃;④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⑤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⑥表示沉默。
    ⑴“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⑵“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
    ⑶“我嘛……缝缝补补……”
    ⑷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⑸“……”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A、③⑤④②⑥   B、③⑤④②①   C、⑥④⑤③①  D、④③⑥①②
  • 20、下列描写场面的句子中,运用了“点面结合”手法的是(    )。
    A、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草原》) B、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开国大典》) C、他的棉衣已经烧着了,浑身火苗乱窜,看样子是溅上了燃烧弹的油液。(《我的战友邱少云》) D、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竹节人》)
上一页 145 146 147 148 1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