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参考表格提示的学习方法,解释加点字,并将其写入横线上。
方法
解释
含义
词语推断法
木屐:木头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呈递:恭敬地递上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了。形容变化很大。
昔我往矣
查阅词典法
“因”的部分解释:①于是,就;②依靠;③凭借;④根据,按照
因风飞过蔷薇
“莫”的部分解释:①没有谁,没有什么,没有哪里;②无,没有;③不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值”的解释:①遇,遇到;②物与价相当;③执持
游园不值
-
2、给加点字注音,完成“古诗词诵读”栏目的导入。
诗歌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阅读诗歌,我感受到“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遗憾,理解了“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的无奈,体会到“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悲哀……诗人的情感,借助一行行诗句,跨越千年,流进我们的心田。
-
3、分析文章是怎样运用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展现出作者与奶奶之间的深厚情感的。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②“你听!”奶奶忽然说。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③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④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
⑤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怎么呢?”我好奇地追问。奶奶说:“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干吗变成星星呀?”我继续问。奶奶温柔地回答:“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⑥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⑦奶奶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摩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
(选文有删改)
(1)、作者通过回忆哪几件事表达了对奶奶的情感?阅读文章后,补全下图。(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2)、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我”想表达什么,句中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3)、阅读文章第②段和第⑥段,完成下面的表格。(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段落
情感
景物
景物特点
第②段
表达“我”对奶奶怀抱的依赖和内心的舒适
光影
①
第⑥段
表达“我”对夏夜庭院的喜爱和对奶奶的怀念
②
美丽、有趣
-
4、回答下面的问题,学习把心情融入景物中来表达情感。(课后2题变式)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
5、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学习借助内心独白来表达情感。(课后2题变式)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此处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这里是怎么表现这种心情的?)
-
6、补全下表中空缺的内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达情感。(课后1题变式)
具体事例
人物心情
事例一:踏着fāng zhuān跳房子、看着云彩走、拨弄yǐ xué、翻看huà bào。
焦急又兴奋
事例二:追在母亲腿底下一直niàn dao , 差点把母亲绊倒。
事例三:蹲在母亲身边,看母亲cuō xǐ衣服。
-
7、阅读文章,体会排比修辞的使用对表达作者情感的好处。
光 阴
赵丽宏
①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②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世人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③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④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变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全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⑤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远的历史。
⑥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
⑦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他,他就化为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⑧有时,短暂的一瞬会化成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有时,漫长的岁月会变成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选文有删改)
(1)、文中的“他”指的是、 , 具有、的特点。(2)、文中大量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好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3)、从内容上看,文章想要告诉人们的是( )A、岁月匆匆且无情,妄图留住时间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其徒劳挣扎,不如顺其自然。 B、光阴似箭,如白驹过隙般稍纵即逝,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C、时光易逝,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与其在忙碌与奋斗中度过,不如及时享受当下的美好。 D、回首过往,发现自己在时光流逝中一事无成,只能在对过去的叹息中继续迷茫前行。 -
8、下面是学习《匆匆》时所做的有关“连续问句表情感”的课堂笔记,请你整理完善。
《匆匆》:连续问句表情感
文章位置
具体句子
作者的内心感受
第①段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____
第④段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pái huái__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惆怅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chìluǒ luǒ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chì luǒ luǒ____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____
好处:①____;②____。
(1)、笔记中加点字“藏”是多音字。请从选项中选出“藏”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 )A、躲藏 藏拙 B、藏书 藏污纳垢 C、藏羚 藏掖 D、藏踪 藏龙卧虎(2)、请根据拼音在课堂笔记中的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汉字。(3)、请根据具体的句子,在“作者的内心感受”一栏填写恰当的词语。(课后2题变式)(4)、请将课堂笔记中“好处”一栏的内容补充完整。(课后2题变式) -
9、【热点素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只干一件事
①1956年,由钱学森负责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任新民被调任为五院下属的六室主任。从此,他的一生便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
②我国人造卫星计划正式启动时,工业一穷二白,一切都从零开始,但任老毅然挑起重担。
③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决定任务攻关的成败。研制发动机的过程异常艰辛,不仅要弄懂许多设计难题,还要攻克诸多材料与工艺方面的关键技术。在使用遥测弹测试发动机性能时,弹头未落入预定弹着点。时间紧急,任老心急如焚。他带领大家,在茫茫大漠苦寻弹头残骸。年近花甲的他,拄着拐杖,和年轻的战士一样,白天翻越一个个沙丘,夜里靠盖沙子取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第5天,终于找齐了所有残骸。有了确凿的“物证”,任老成功排除了问题隐患。紧接着,在技术上如何实现火箭整流罩分离,成为任老面前的又一难题。北国天寒地冻,任老裹了一件厚棉袄便跑到外场进行试验。经过多次论证后,他才确定了新方案,成功实现火箭整流罩平稳分离。终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托举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浩淼的太空,照亮了我国的飞天之路。
④在同事眼中,任老是中国航天领域的“常胜将军”。但任老心里清楚,干航天哪有“常胜将军”,稍有半点马虎,就会酿成大错。
⑤与常规发动机相比,氢氧发动机效率高、推力大。但“搞”氢氧发动机,需要突破更多技术难题。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研制过程中,为保险起见,计划继续使用常规推进剂发动机,把氢氧发动机作为备选。任老得知这一消息后,掷地有声地说:“氢氧发动机这个台阶迟早是要上的,我们现在能上得去,我可以立军令状!”后来,氢氧发动机成为第一方案。
⑥当大家对新型发动机万分期待时,火箭却在首次托举卫星时,由于发动机原因,发生了二次启动失败。任老力挺的项目遭遇了滑铁卢,一时间质疑声四起。
⑦越是最困难的时候,越是快要成功的时候。任老鼓励大家:“掉下来并不可怕,只要认真对待,总结经验教训,再干,再实践,一定会成功!”在一次出差途中,他在草纸上论证时,终于找到失败原因。从此,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为中国航天的“金牌火箭”。
⑧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步入耄耋之年,任老继续发挥余热,时刻关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他用一句简单的话对自己波澜壮阔的61载做出概括:“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节选自“新华网”)
(1)、下列关于文章段落结构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航天项目
应对难题的方式和态度
人物描写方法
人物品质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拄着拐杖,和年轻的战士一样,白天翻越沙丘,夜里靠盖沙子取暖,在大漠里寻找弹头残骸。
动作描写
以身作则
敬业奉献
①
天寒地冻的时节只裹一件厚棉袄跑到外场进行多次试验。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任老掷地有声地说:“氢氧发动机这个台阶迟早是要上的,我们现在能上得去,我可以立军令状!”
②
创新精神
③
任老鼓励大家:“掉下来并不可怕,只要认真对待,总结经验教训,再干,再实践,一定会成功!”
④
(3)、文章标题“一生只干一件事”能否换成“辉煌灿烂的一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滞(zhì)留 B、坚韧(rèn)不拔 C、疲惫(pèi)
-
11、【热点素材】当今社会,公仆精神依然熠熠生辉。老师向大家提供了一篇公仆精神在当代传承发展的文章,请大家继续探讨,完成会议问题。
汲取榜样伟力,迈出为民服务坚实步伐
宋振琪
①2024年4月8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街道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孟二梅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2023年7月30日,K396次列车被暴雨滞留在落坡岭站。孟二梅接到任务,积极救助滞留乘客,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情况下,她带领社区居民,想尽办法让近千名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冻饿。她的一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感动了无数人。她用小小的肩膀扛起了近千名滞留乘客的生死安危,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绽放出耀眼的为民情怀。
②孟二梅有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定信念。在暴雨袭来,落坡岭社区水、电、路、通信全部中断的艰难时刻,孟二梅以“我是共产党员,我一定要保证我们所有群众的安全”的决心,动员带领了社区几百名居民,为K396次列车近千名被困乘客提供食宿和安全保障。为什么面对艰巨的任务,孟二梅能够挺身而出?支撑着她的正是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她用党群连心、排除万难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一片赤诚。
③孟二梅有着“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面对物资有限的困境,孟二梅抱着与居民旅客共渡难关的决心,带领社区干部群众熬粥、煮挂面、切咸菜,拿出家里所有物资帮助受困乘客。为了完成这次保障任务,她只在饿急的时候才舍得喝口粥,始终践行着舍己为人、以民为先的初心使命。孟二梅带着责任、怀着感情,时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事事站在群众角度考虑、处处为解决群众问题而奋斗,以无私奉献之心,让人民群众安心、幸福。
④孟二梅有着“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暴雨袭来后,孟二梅一直坚守在抗洪一线,刚送走滞留乘客,孟二梅又接到将落坡岭全体居民转移到安置点的新任务。为了大家的安全,她拖着疲惫至极的身体,挨家挨户敲门:“咱是简易房,再下雨,真不安全”“放心吧,家里的狗,我喂”“路一修、电一来,立马把你们接回来”……她耐心劝说、细致安排,居民最终安全转移。几天下来,这位“钢铁书记”一身伤痛:嗓子哑了,脚泡烂了,止不住地流血,小腿密密麻麻长满疹子。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让每位居民都平安。她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做好“为民服务孺子牛”,共同筑牢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守护百姓岁月静好的钢铁长城。
(选文有删改)
(1)、(论证思路)阅读文章,梳理论述思路,将下面语段的空缺处补充完整。文章列举了孟二梅带领社区居民解救滞留乘客等事例,展现了孟二梅的为民情怀,第①段中“”阐释了为民情怀的具体内涵,接下来分别从坚定信念、、三个方面展开说明,指出了孟二梅为民情怀的具体体现。
(2)、下面的句子体现了孟二梅的精神品质,是她践行“为民情怀”的生动写照。请你依据给出的示例,将表格补充完整。(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文中句子
描写手法
人物品质
孟二梅抱着与居民旅客共渡难关的决心,带领社区干部群众熬粥、煮挂面、切咸菜,拿出家里所有物资帮助受困乘客。
动作描写
无私奉献团结协作
为了大家的安全,她拖着疲惫至极的身体,挨家挨户敲门:“咱是简易房,再下雨,真不安全”“放心吧,家里的狗,我喂”“路一修、电一来,立马把你们接回来”……
(3)、请你阅读文章,并结合【链接材料】,说说孟二梅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凝聚社区百姓的力量,担当重任。(语文要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链接材料】社区离门头沟城区有30公里,老人生病,无论深夜还是凌晨,孟二梅和社区干部都是第一时间紧急送医,跟老人的子女在医院交接;定期为社区老人代买代办,还把煤气罐送进门,50多斤的煤气罐一扛就是好多个年头;居民的脾气性格她了解,看见谁情绪不对劲了、遇上急难愁盼的事了,就主动问候、及时解决。
-
12、请你参与会议中的答疑解惑环节:(1)、下面这段话中,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课后3题变式)
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②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解答:这几个句子层层递进,都是紧扣“”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第①句讲 , 第②句讲 , 第③句讲 , 第④句讲。(填序号)
A.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 B.正确批评的标准
C.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缺点 D.不怕任何人批评
(2)、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的“后来人”仍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请查阅相关资料,介绍一位新时代的模范人物,说说他/她是怎么做的。(课后4题变式) -
13、请你完善会议大纲文件:(1)、请根据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写在括号中。(2)、请根据前后语境,写出①处司马迁的名言。(3)、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全②处作为论证材料的具体事例。
-
14、请向同学们介绍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人。
要求:①写出对方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个方面或一种品质。②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③不少于100字。
-
15、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革命先驱——邓中夏”的短视频脚本设计。
回忆烈士邓中夏
郑绍文口述 郜虹记录整理
①1933年5月,邓中夏被捕了,和我关押在同一间牢房。
②那天,几个国民党宪兵押着一个人到我住的号子(牢房)来了,号子的粉牌上又加了一个名字“施义即邓中夏”。我看了大吃一惊!由于当时环境的残酷,一连串的问题不能不在我心里琢磨:“怎么邓中夏也被捕了?他是怎么被捕的?身份暴露了没有?如果他的情况全被敌人掌握,我还能隐瞒什么呢?”
③邓中夏一进号子,就神情自若地和所有人打招呼,谈话应答皆从容不迫。邓中夏看见我也在这里,以同样态度打了招呼。我想要进一步了解他,于是凑到他身边,小声问道:“老大哥,你打算怎么样?”邓中夏乐呵呵地说:“打算上雨花台去!”他又问我:“你知道罗登贤的情况吗?”我回答:“他上雨花台了。”邓中夏沉思片刻后,敬佩地说:“啊!他先走了一步!”邓中夏这一系列表现,让我得出结论——邓中夏还是原来那个邓中夏,他对党的忠诚没有变,他已抱定了牺牲的决心。
④入狱两周之后,敌人正式提审邓中夏。可是,不到半个小时,邓中夏就回号子了。大家很诧异,我问道:“怎么这样快就结束了,他们审问你了吗?”他说:“问过了,我学给你听听吧。”他笑了笑,装着法官的腔调表演起来。
⑤“你叫什么名字?”“邓中夏,又叫施义。”
⑥“你是共产党员吗?”“不错,是共产党员。”
⑦“你在党支部里干什么?”
⑧“中央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政委。”
⑨“还干过什么?”“够了!够枪毙了,还问什么?”
⑩“红军中和你同事的还有哪些人?”“你明明知道我不会讲,何必问我?”
⑪邓中夏哈哈一笑,拍着我的肩头说:“就这样五问五答,法官看再也问不出什么来,便不问了,所以我很快就回来了。”
⑫邓中夏身份暴露后,由于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肯就范,遂被定为死刑犯。在即将告别人生的时刻,他给党中央留了一封信,信中深情地写道: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最后胜利终究是我们的!
⑬1933年9月21日黎明,邓中夏从容地穿好衣服,大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口号,大步走向刑场。临刑前,宪兵问:“你还有话说吗?”邓中夏回答:“请你们睡到半夜三更时好好想一想,杀死了为工农谋福利的人,对你们自己有什么好处?”
⑭敌人害怕邓中夏进行革命宣传,命令立即开枪。就这样,在雨花台下,邓中夏英勇地献出了生命,年仅39岁。
(选文有删改)
(1)、在设计脚本前,请按照时间顺序把与邓中夏相关的拍摄场景梳理出来。(2)、请仿照示例,为“革命先驱——邓中夏”的短视频脚本拟写拍摄目的。(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示例:“革命先驱——李大钊”短视频的拍摄目的:通过镜头语言,表现李大钊无私无畏、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沉着镇定、坚定不屈的革命态度,彰显革命者身上的浩然正气。
(3)、结合拍摄目的,完成下面这一场景的短视频脚本设计。(画面/景别设计需运用外貌、神态或言行描写)(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拍摄场景
地点人物
画面/景别
背景音乐
行刑时
地点:
人物:
由激昂到悲壮
-
16、请以课文为依据,完成“革命先驱——李大钊”的短视频脚本设计。
“革命先驱——李大钊”短视频脚本设计
拍摄目的:通过镜头语言,表现李大钊无私无畏、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沉着镇定、坚定不屈的革命态度,彰显革命者身上的浩然正气。
拍摄场景
地点、人物
画面/景别
背景音乐
陷入回忆
——
黑底白字“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切入下一幕。
沉重压抑,曲风低沉
被捕前
书房
李大钊看着面前奉劝他离京 bì____难的妻子,【①坚决 坚持】地说:“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近景)
由舒缓到激昂
李大钊及妻子
被捕时
偏pì____小屋
反动派如 mó____鬼般闯进李大钊的家,将其抓捕并捆bǎng____起来。自始至终,李大钊一直保持着【②严格 严峻】的态度,没有说过一句话。(全景+特写)
杂乱的脚步声,曲风紧张
李大钊、宪兵、侦探
被审时
法庭
李大钊身着旧棉páo____,头发蓬乱,平静地走上法庭。面对法官的咄咄逼人,他据理力争,从容不迫。(近景+全景)
格调恢宏,曲风低沉
法官、
李大钊
被害时
xíng____场
____(中景+特写)
由低沉到悲壮
李大钊
沉痛结局
家中
家人陷入悲痛之中,镜头拉近到报纸上李大钊牺牲的消息,画面定格在“4月28日”。
悲伤哀婉
李大钊的家人
(1)、请将脚本中用拼音代替的字正确地写在横线上。(2)、结合脚本内容,选出恰当的词语,使李大钊的形象更加突出。(3)、请你借助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在横线处写出李大钊“被害时”这一场景的拍摄画面。(课后3题变式)(4)、奇奇觉得前后两次出现李大钊遇害日期的镜头有些多余,想要删去结尾“沉痛结局”的画面设计,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劝说其保留。(课后4题变式)(5)、你认为自己的脚本设计达到拍摄目的了吗?为什么?(课后2、3题变式)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小学时光过得很快,对我触动最深的是我的班主任海玉美。海老师发现我喜欢语文,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她就多次为我修改作文,课下把我叫到办公室,与我交谈写作的技巧和心得,还借书给我看。当时市里组织一些学生去矿山参观,那是我此生最早一次在井下近距离接触煤矿工人。很快我写的一篇作文《矿山参观记》,交到了海老师手里。海老师给我指出了一个错别字,然后大声说:“很好,很好!”半个月之后,海老师和我的一个同学亲自到我家,给我报喜,说我的作文参加全市小学生作文比赛,获得一等奖。
读初中时,我的小学老师海玉美再一次光临我家。她把一本刚刚得到的《山西省小学生作文选》给我送来,我的那篇《矿山参观记》被选中,登载在作文选的第四篇。记不得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简直就好比一朵五彩祥云,从门缝里挤了进来,把我包围着,无比地兴奋和激动,因为有老师在,我还不能跳起来,不能呐喊。不知过去多少年,我只记得海老师所有话语里的关键句子:“你要坚持写作,千万不要放弃,也许将来你可以成为作家。”我把海老师送出院子,送到马路边,在大庙前告别。我说:“海老师,我会一辈子记着您的话。”海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说:“我相信你。”
那本薄薄的小小的作文选,我一直收藏着。
(改编自任勇《大庙角,从过往到诗歌》)
【材料二】
我们小学的散伙饭,或许是因为太过艰难和寒酸,至今无法忘却。那个午后,我们沐浴在阳光下,忙忙碌碌像一群欢欣雀跃的小鸟。时候尚早,我们就迫不及待着手准备晚餐了。一些人去水井淘米洗菜,一些人在教室里拢起柴禾,放上三脚架,开始煨腊肉。淡淡的肉香在炊烟中飘起,来,萦绕在校园的上空,也回荡在我们心里。太阳悬在西天,留给大地最后一抹晚霞。我们把饭菜端上桌,菜并不丰盛,却已超出我们的预期,大家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场告别盛宴,没有彼此言欢的仪式,却把祝福默默种在心里。
多年后的一个夏日,我重回那片土地,寻找我的山村小学时,它早已消失得没有一点痕迹。我去了新建的小学,两幢二层的楼房比肩屹立,显得很洋气。我的故土终于有了一所像样的小学。校园里宽敞明亮,各类体育设施一应俱全。透过窗户往教室里看,有崭新的桌椅、漂亮的黑板,有的还有电子白板。当琅琅的读书声回荡,我眼前总是浮现出山村的小学。
(改编自朱金贤《走向远方》)
【材料三】
我上小学没多久,爸爸把我接到贵州,进到他所在厂的子弟小学。爸爸脾气不是很好,但从来没有打骂过我,总是鼓励我。我是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长大的。
记得小学毕业那年,是个火热的夏天,我到开水房去打开水,不小心摔了一跤,右手伸进了滚烫的开水桶里。我的手肿得像馒头,满手水泡,手指无法收合。爸爸带我上医院,表面看没事,其实心疼极了。
毕业考试那天,我的手不仅没有好转,还开始化脓,我真的不想去考试了。爸爸鼓励我:“还是坚持一下去考吧,试试,考不上没关系。”监考老师看我右手没法握笔,让我用左手写。虽然生硬别扭,我还是完成了考试,而且居然被重点中学录取。爸爸当时的那个高兴与骄傲啊,比吃了蜜还甜。
(改编自黄莺《永远的故乡》)
(1)、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写到海老师多次为作者修改作文,谈论写作技巧,反映出她为人师的耐心。 B、材料一中作者多年后仍记得海老师对自己的叮嘱,可见老师的教育影响深远,令人难忘。 C、材料二中写到作者至今无法忘却小学的散伙饭,只是因为当时条件太过艰难,比较寒酸。 D、材料三中描写作者被开水烫过的手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足见其伤势的严重。(2)、文中画线句在抒发情感时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文中画线句
表达情感的方法
具体情感
【材料一】记不得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简直就好比一朵五彩祥云,从门缝里挤了进来,把我包围着,无比地兴奋和激动,因为有老师在,我还不能跳起来,不能呐喊。
用心理活动直接抒发感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感情
兴奋和激动
【材料二】太阳悬在西天,留给大地最后一抹晚霞。
【材料三】毕业考试那天,我的手不仅没有好转,还开始化脓,我真的不想去考试了。爸爸鼓励我:“还是坚持一下去考吧,试试,考不上没关系。”
(3)、这三篇文章将辑录到《难忘的小学时光》一书中,请完成下题。(语文要素: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亲情护航 材料一:任勇《大庙角,从过往到诗歌》
师恩难忘 材料二:朱金贤《走向远方》
校园回忆 材料三:黄莺《永远的故乡》
①将对应的章节主题和材料连线。
②任选一篇,说一说你分类的理由。
-
18、请你根据宣传部提供的“革命烈士”风采集的模板及相关材料,完成烈士杨根思的风采页。
高地雄魂杨根思
①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杨根思奉命坚守小高岭阵地,这里是卡住敌人南逃的重要通道,对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至关重要。为此,营长向三排下达命令:“不许敌人爬上小高岭一步!”
②趁着夜色,杨根思进入了小高岭阵地。黎明时分,天下起了大雪,战士们蹲在用冻土块筑成的工事里,脚上的鞋袜早已冻在了一起,手指也已经冻得拉不开枪栓,饥饿更是一阵阵地袭来。突然,美军密集的炮火落在小高岭上,顷刻间,弹片横飞、火光冲天,弹片、树枝、石块和黑色的雪团四处飞溅起后,又被浓烟所掩盖,沉重的爆炸声、尖锐的呼啸声,刹那间响成一片。
③这时,敌人纷纷爬上小高岭,这些迷信钢铁力量的家伙,居然以为这个小山头是可以轻易占领的。小高岭上的重机枪首先开火,一颗颗手榴弹准确地在敌群里爆炸。敌人像被割倒的麦子一样,一片片地倒下,志愿军战士们越战越勇,如猛虎下山一般杀向敌群。敌人的进攻被打退后,又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小高岭很快笼罩在烈火滚滚的浓烟中。
④敌人在坦克的掩护下又一次冲了上来,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杨根思继续带领战士们冲入敌群。枪声、刺刀的格斗声和喊杀声响成一片。杨根思的声音压倒了所有的声响:“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冲啊!”敌人的进攻又失败了,他们一批批地被歼灭在小高岭阵地前。但随着人员和弹药的减少,杨根思和战士们知道更惨烈的战斗还在等着他们。
⑤敌人的进攻又开始了。烟雾里,重机枪排排长向杨根思报告:“机枪子弹打光了。”“人呢?”“除了我,还有一个负伤的射手。”“你们撤下去!”杨根思命令道。“那你呢?”排长问道。杨根思说:“我留下坚守阵地,有我在,就有阵地在,你们快撒,这是命令。”
⑥小高岭在片刻的宁静后,又响起了巨大的枪炮声,敌人又发动了第九次冲击。此时,已负伤的杨根思默默收拢了阵地上所剩的全部武器——一包10斤重的炸药,一颗手榴弹,一支驳壳枪,静静地等待着。只见四五十个敌人叫喊着涌了上来。杨根思猛然投出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随即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拼尽全力冲进敌群……
⑦伴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杨根思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28岁,连同迎面而来的美军一起消失在了烟雾之中。他用年轻的生命捍卫了小高岭阵地,也为夺取战役胜利赢得了时间,坚守了军令状里“奉献”的誓言。
(选文有删改)
(1)、依据小贴士中的“六何分析法”,说说材料讲述了与杨根思有关的什么事。(一句话概括)(2)、结合表格的提示,分析描写手法及烈士杨根思的人物形象。(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文本内容
描写手法
人物形象
杨根思的声音压倒了所有的声响:“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冲啊!”
语言描写
①
杨根思说:“我留下坚守阵地,有我在,就有阵地在,你们快撒,这是命令。”
②
③
杨根思猛然投出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随即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拼尽全力冲进敌群……
动作描写
④
(3)、结合以上分析,完成烈士杨根思的风采页。革命烈士——杨根思
姓名:
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
战斗经历:
1946年参与突击任务,获得“爆破大王”光荣称号;
1947年1月参加齐村战斗,被授予“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50年11月参加(战争),(事迹),被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命名其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
精神:
-
19、翻开成长纪念册,请你在扉页为自己写下一段卷首语,留作美好纪念吧!
-
20、有同学为成长纪念册设计了如下所示的三种封面:(1)、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封面,并说明理由。(2)、请根据表格中提供的取名方法,为你选择的封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填写在横线上,并阐述你的理由。
取名方法
示例
直接取名法
如“我的成长足迹/记忆”,直接以“成长”取名,并添加前后缀。
修辞取名法
如“岁月留痕 未来可期”,运用对偶表现对往昔的追忆,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取名法
如“回首忆青春”,取自唐代高适《秋日作》中“闭门生白发,回首忆青春”。
你取的封面名字: , 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