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理解
        【材料一】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液,乌蒙磅礴走混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

    【材料二】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 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

    2024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 第2页 共6页,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 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 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1)、【任务一】主席诗词我会背:请将材料一中的诗句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2)、【任务二】作品概况我了解,请你给材料二取一个小标题 , 材料一中“逶迤”的意思是
    A.山脉广大无边
    B.道路弯曲绵长
    C.山势险峻
    (3)、【任务三】重点事件巧分析:阅读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作者遇到的艰难险阻具体指什么?请根据诗句补充思维导图。

    (4)、【任务四】表现手法我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不仅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而且突出了五壮士英 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B、两篇材料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但材料一运用的是多点一面,材料二则运用 的是一点一面,一点一面的表达效果相对弱一点。 C、材料一采取总——分的构段方式,先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然后选取几个典型 事件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这种点面结合的手法,充分赞美了红军不畏 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5)、【任务五】关键语句细品味:下面对重点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 B、材料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排 比的修辞手法,显示出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 C、材料一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这一“暖”一“寒”,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6)、【任务六】诵读情感定基调:以下语句应读出怎样的情感呢?
    A.坚定、无奈  B.坚定、豪迈  C.喜悦、激动
    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 2、回忆自己的生活,说说某个(些)人看书非常投入、入迷的状态,抓住人物的动 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试着写一写。(不少于50个字)
  • 3、撰写开场词:小文写了一段读书交流会的开场词,一起来完善吧。

    亲爱的同学们,成长的道路上有xǐ yuè____,有 jǔ sàng____,有平平 稳稳,也有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____,遇到困难不要jīng huāng____,不必 bào yuàn____,书籍会给予我们成长的力量。

    英国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 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是的,《伯牙鼓琴》中我们读“锺子期死,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懂得了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故乡》中我们读“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明白了通过不断地行动和探索,能够在 原本不存在路的地方创造出通路。《浪淘沙》(其一)我们读“____,____’”感受到了黄河的豪迈奔腾。

    读书吧,读书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遥望历史,眺望未来;读书可以让我们净化心 灵,明辨是非,感悟生命;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能力;读书可以让我们发扬 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让我们以书为友,与书相伴,用读书积累智慧,用读书点亮人生!

    (1)、根据拼音把开场词中的词语补充完整。请书写正确,力求美观。
    (2)、小文想在开场词中使用一些诗词和名句,请你帮他完善一下,填写在文段中的空线上。 
    (3)、开场词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两处语病,请用上修改符号改一改。

    读书可以让我们净化心灵,明辨是非,感悟生命;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和 写作能力;读书可以让我们发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 4、 关于什么样的演讲稿才是有说服力的,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观点要鲜明。 B、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 C、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D、演讲的内容可不分主次轻重。
  • 5、 读下面句子,选择恰当的选项,帮小语把演讲材料补充完整。(   )

    ____,你尽可注目凝神,欣赏高山大川,落日晚霞;____,你尽可闭目聆听,欣赏莺歌燕语,流水潺潺;____,你尽可轻嗅深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香。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③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③②①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 6、 自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为中华民族耗尽了最后一份心血,真是(   )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 7、 下列词语不是形容音乐艺术的一项是(   )
    A、余音绕梁 B、天籁之音 C、黄钟大吕 D、妙笔生花
  • 8、 演讲材料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真是巧夺天工 , 精美无比。 B、我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上午。 C、弟弟的胃口特别好,他吃水果时经常会囫囵吞枣 D、2024年元旦,我在万平口景区参加迎日祈福大典,看到海面上冉冉升起的红日,我的内心热血沸腾
  • 9、 演讲材料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稍微 优雅 疙瘩 别出心栽 B、瞬间 幽静 肃静 断断续续 C、伶俐 慷概 澎湃 斩钉截铁 D、模糊 缝隙 干躁 暴露无遗
  • 10、 演讲材料中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场(quàn) 回(yū) 一(lǚ) 然而止(jiá) B、璨(cuǐ) 参差(cēn) 礴(páng) 叱风云(chà) C、时(shà) 仰(zhān) 威(xié) 窸窸窣(sū) D、(góng) 驰(chěng) 缩(juān) 微波粼粼(lín)
  • 11、我是课外阅读小能手。

    ① 颜色变魔术是很有趣的游戏:挤点儿红色在小瓷碟里,再配点儿鲜黄, 用毛笔蘸点水,和一和,变成了秋天果树上的橙色;挤点几瓦蓝,加上点几播红,和一和,成了小姑娘裙摆上的茄紫……

    ② 我哥哥是用颜色变魔术的高手!我和哥哥可以坐在书桌前些整变一个 下午的颜色魔术,阿点点了孙悟空。哥哥一边挥动着毛笔一边开心地说□

    ③ “变,变变变,变海军蓝、浇瓷蓝……”我____地说。

    ④ 哥哥带着我在色彩的迷宫里快乐地徜徉。

    (1)、用横线划出第①段的中心句。
    (2)、在第②段的□加上标点符号。
    (3)、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4)、提取文中信息,完成填空。

    红色+黄色=色 +橘红=茄紫色

    (5)、如果让你用颜色变魔术,你会怎样变?
  • 12、我会判断。
    (1)、“因/释其来/而守株”的朗读停顿正确。
    (2)、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造出来了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 13、我会根据所学的诗词、名言填空。
    (1)、迟日江山丽,
    (2)、千门万户曈曈日,
    (3)、 , 竹竿上立着一只红绡蜓。
    (4)、日出江花红胜火,
    (5)、见善则迁,
  • 14、我会连。

    烂漫无比的

    挨挨挤挤的

    矿亮无比的

    药叶

    天空

    春天

    端午节

    重阳节

    春节

    登 高

    贴对联

    吃粽子

  • 15、我能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善罢  

     

    耿耿 

     

     蛇影

  • 16、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熟:A.程度深 B.熟练 C.成熟,植物的采实或种子长成

    (1)、芒果还没 , 还要等几天才能吃。
    (2)、奶奶问哥哥:“能生巧,这个道理你懂吗?” 
  • 17、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ǎn sàn)

    (péng pong)

    头 (lǒng lóng)

    (máo miáo)

    (cāo chāo)

    一样(mú mó)

  • 18、我会看拼音写汉字。

    zǐ shì

    zhì huì

    jì xù

    jiāo ào

    xùn sù

    mì mì

    wēi wǔ

    xiū jiàn

  • 19、习作

    冯骥才说“每个人都有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些被他人“点亮”或“点亮”他人的瞬间,也许是老师的一句话语,也许是同学的一个眼神,也许是下雨时递过来的一把伞……这些都是成长中最珍贵的记忆。

    要求:围绕主题完成一篇习作。题目自拟,用具体事例写出真实感受,不少于3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 20、现代文阅读部分

    歪儿

    冯骥才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好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觉得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儿,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仰头望向他第二楼那扇黑漆漆的玻璃窗。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芦笋罐儿。我的心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歪儿,快下来!用你的罐儿玩!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和____描写,“我”此时可能在想____。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在玩“手心手背”时,大家相互配合,早早淘汰他;有时,他不小心坐庄,大家相互使个眼色,故意被他捉住顶替他。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像晨星一样光亮!

    ⑦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这样的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1)、请认真阅读短文,把下图补充完整。

    (2)、短文第④自然段,描写玩“踢罐电报”时,用“我”的和歪儿的形成对比(用文中词语回答),这样写的好处是
    (3)、短文第⑤自然段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我”此时可能在想什么?请把批注框中的批注补充完整。
    (4)、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的观点(情感)是(    )
    A、童年的游戏是人生最珍贵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玩过的“踢罐电报”的喜爱与怀念。 B、当你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内心的成长与温暖。 C、年龄增长比“我”懂得不该嘲笑身体有缺陷的人。 D、赞扬儿童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依然坚持参与游戏的坚强品质。
上一页 521 522 523 524 5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