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 B、菜园里种着白菜、茄子、冬瓜——等十几种蔬菜。 C、“最重要的是,”父亲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和爱心。” D、你仔细想想,东西到底是昨天丢的? 还是今天丢的?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从小强告别了游戏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B、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C、那蝉声在晨光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D、参加本次国庆检阅活动的有我校师生将近四百多人。
-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B、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C、这家专卖店陈列的女鞋千变万化 , 应有尽有。 D、不管我多么调皮,妈妈总是一如既往地对我好。
-
4、根据所给的提示,用课文中表示“多”的词语填空。
以前过春节,我们可以逛庙会。庙会上(形容人多),卖东西的小摊儿挤得(形容小摊儿多),(形容式样多)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万花筒,里面(形容变化多)的图案让我爱不释手。可惜,因为疫情,庙会已经三年没有开了。
-
5、下列句子中的“冤枉”与例句中的“冤枉”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
A、因为被同学们冤枉 , 她伤心地哭了。 B、对待案情,我们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 C、无论受了多么大的委屈和冤枉 , 他对祖国的赤胆忠心从来没有动摇过。 D、想想花了三百块钱买的这件衣服,好像也不过如此,这钱真花得有点冤枉。 -
6、根据“辞”的字义分一分下面的词语。
①辞职 ②辞行 ③推辞 ④不辞而别 ⑤辞呈 ⑥不辞辛苦(1)、 告别:(2)、 躲避,推脱:(3)、 不接受,请求离去: -
7、看拼音写词语。(1)、我要bào kào无锡shī fàn了,父亲便向姑爹借了yú chuán送我到无锡。(2)、直到bì yè以后,我才终于意识到:父母最需要的是子女的péi bàn , 而不是那些jīng zhì、昂贵却冷冰冰的礼物。
-
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国几千年来父母对子女成长的殷切期望。从孔子“因材施教”、孟母三迁的故事到今天的“虎妈”“狼爸”,人们对教育子女成才的方法与认识常常有所不同。
材料二:亲爱的孩子:你并非一个不知感恩的人,但你很少向人表达谢意。朋友对我们的帮助、照应与爱护,不必一定要报以物质,而往往只需写几封亲切的信,使他们感到快乐和温暖……沉默很容易招人误会,以为我们冷漠忘恩。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但却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坏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但人的惰性与偏向一定要受道德和规矩的约束。
(1)、请认真观察两幅图,“虎妈”“狼爸”教育子女的共同点是。(2)、读了材料二,你觉得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有怎样的特点?(3)、你的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 你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满意吗? 请你说一说。 -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下面是某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的相关报道。
据调查,荣获“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有些孩子的付出甚至远远超过了成人。当我们被少年们的孝心感动时,再回过头来看身边的孩子,他们是否感激父母的关爱? 是否懂得帮父母分忧? 对父母的态度是否友善……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孝子,就赶快从孩子幼年抓起,对他进行孝心教育吧!
【材料二】小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表
项目
为父母
过生日
主动做
家务
不跟父
母顶嘴
与父母
谈心
等父母
吃饭
给父母端
茶送水等
经常
30%
10%
9%
20%
25%
10%
偶尔
60%
60%
75%
25%
20%
10%
从不
10%
30%
16%
55%
55%
80%
【材料三】某市对多所学校的小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个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小学生对孝心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述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自己。现在有些孩子,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
(1)、荣获“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拥有许多共同点,下列哪项不属于他们的特点( )。A、家庭遭遇不幸。 B、承担了照顾家人的责任。 C、为家庭付出良多。 D、接受了良好的孝心教育。(2)、阅读【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10%的小学生从不为父母过生日。 B、有60%的小学生经常主动做家务。 C、有75%的小学生偶尔与父母谈心。 D、能给父母端茶送水的小学生达80%。(3)、以上三则材料要传递的主题是( )。A、要让小学生学会和父母相处,懂得感恩。 B、不要让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 C、要让“孝文化”在小学生的成长中生根发芽。 D、要明白小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的原因。(4)、你赞成“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这一观点吗?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经历说明理由。 -
10、现代文阅读。
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 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指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狭义上指孩子放学后家长在旁辅助指导孩子做作业。有的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则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漂洋过海去陪读。那么,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
【李同学(河南)】首先,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只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每次遇到困难,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这些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矮子”吗? 况且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就无法“言传身教”了。当然,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 因此,应该让孩子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张同学(浙江)】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而不应仅仅放在“陪”。要“读”懂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样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所以,家长陪读时要相信、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只约束、管教孩子。这样,不仅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李女士(上海)】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三年级后,我就选择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包办所有生活小事,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此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1)、编者选取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是( )。A、解释陪读现象 B、呈现陪读看法 C、说明陪读方法 D、倡导陪读风气(2)、下列关于“陪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 B、陪读,就是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不需要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C、陪读广义上指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的生活与学习。 D、陪读狭义上指孩子放学后家长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3)、浙江的张同学对父母陪读的观点是( )。A、放学回家后对孩子嘘寒问暖 B、每天在固定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 C、到双休日,逼孩子孝敬父母 D、相信、尊重孩子,给孩子留选择权(4)、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请结合两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 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中,“幸运”指的是( )。A、“我”出版发行了很多作品 B、慈祥的母亲经常对“我”说“精彩极了” C、严厉的父亲总对“我”说“糟糕透了” D、“我”能够同时得到鼓励和批评(2)、“母亲的力量”实际上指生活中遇到的;“警告的力量”实际上指生活中遇到的。(3)、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说说文中这两种表达爱的方式哪一种对你的影响最大。 -
12、根据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内容填空。(1)、本文讲的是“我”童年时期 , 母亲和父亲给予了“”和“”两种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在“我”的成长中产生了 , “我”从评价中感悟到。(2)、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精彩极了”是一种( )的爱、
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的爱、的爱。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共同的出发点都是。
-
1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2)、删掉句中的“七点”“七点一刻”好不好? 为什么? -
14、品读句子,试着用一个词概括出“我”当时的心情。(1)、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2)、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3)、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
1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用法的解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B、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 C、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引号表示专有名词) D、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句中的引号表示引用)
-
16、下列句中省略号的作用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省略号的作用:①表引文的省略;②表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语意未尽;④表说话时断断续续。
(1)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2)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
(3)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A、③②④ B、③②② C、②③④ D、②③① -
17、对下列句子描写方法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场景描写) B、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动作描写) C、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 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心理描写) D、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语言描写)
-
18、巴迪的严父和慈母的爱产生了不同的力量,下面的诗歌也说明了这一点。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入句子中,把诗歌补充完整。
A. 羞愧腼腆 B.信心倍增 C.学会争斗 D.慷慨大方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嘲弄伴随着孩子,他;鼓励伴随着孩子,他;分享伴随着孩子,他。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一如既往的问题,他这次应付起来却显得非常吃力。 B、虽然这段时间疫情比较严重,但我们对于战胜疫情满怀信心。 C、气温刚刚有所回升,郊外田野中的油菜花就迫不及待地开放了。 D、获得了一点儿成绩,我们不能得意扬扬地到处炫耀,而是要更加虚心地学习。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 B、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一个教训。 C、你要认真总结教训才对。 D、我撒了谎,爸爸狠狠教训了我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