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面对荒岛上的粮食危机,鲁滨逊又会如何应对呢?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英】丹尼尔·笛福
①我开始摸到了雨季和旱季的规律,学会了怎样划分这两个季节,并为此做好相应的准备。但这个经验来之不易,是花了代价的。下面我将告诉你们我最糟的一次试验。前面提到过,我曾收藏了几颗大麦穗和稻穗。我估计大约有三十颗稻穗和二十颗麦穗。当时,雨季刚过,太阳逐渐向南移动,我认为这该是播种的时机了。
②于是,我用木铲把一块地挖松,并把这块地分成两部分播种。在播种时,我忽然想到,不能把全部种子播下去,因为我尚未弄清楚什么时候最适宜下种。这样,我播下了三分之二的种子,每样都留了一点下来。
③值得庆幸的是,我做对了。我这回下的种子,一颗也没长出来。因为种子下地之后,一连几个月不下雨,土壤里没有水分,不能滋润种子生长,一直到雨季来临才冒了出来,好像这些种子刚播种下去似的。
④发现第一次播下去的种子没有长出来,我料定是由于土地干旱之故。于是我想找一块较潮湿的土地再试一次。二月份的春分前几天,我在茅舍附近掘了一块地,把留下的种子通通播下去。接下去是三四月份的雨季,雨水滋润了种子,不久就欣欣向荣地长了出来,获得了一个好收成。但因为种子太少,所收到的大麦和稻子每种约半配克①而已。
⑤这次试验,使我成了种田好手,知道什么时候该下种。现在我知道,在这儿不像欧洲那样,一年分为夏季和冬季,而是分为雨季和旱季。一年之中的时间大致划分如下:
二月后半月
多雨,太阳在赤道上,或靠近赤道
三月
四月前半月
四月后半月
干旱,太阳在赤道北面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前半月
八月后半月
多雨,太阳回到赤道上
九月
十月前半月
十月后半月
干旱,太阳在赤道南面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二月前半月
⑥雨季有时长,有时短,主要决定于风向。当然,这不过是我大致的观察罢了。生活经验告诉我,淋雨会生病,我就在雨季到来之前贮备好足够的粮食,这样我就不必冒雨外出觅食。在雨季,我尽可能待在家里。
【注释】①配克:计量单位,1配克等于8夸脱或2加仑。
(1)、面对荒岛上的粮食危机,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采取了哪些应对策略?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困难
应对策略
①
谨慎播种,先播种三分之二的种子,通过试验找出最适宜播种的时机
第一次播种的种子因干旱未发芽
②
对当地季节划分不了解
观察总结,掌握雨季和旱季规律,提前做好准备
(2)、梳理完鲁滨逊遇到的困难与应对策略,你对他运用这些经验的后续情况产生了好奇,想回到原书查看。请从下面提供的原书目录中,选出文章对应的章节( )A、第一章 生活的开始 B、第三章 荒岛失事 C、第四章 在岛上的头几个星期 D、第七章 农业经验 E、第八章 勘查位置 F、第十章 驯养山羊(3)、从鲁滨逊解决粮食危机的行为,能够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语文要素: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4)、同学们针对“鲁滨逊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展开讨论,请结合文章或联系原著中的相关情节说一说你的观点。 -
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了解鲁滨逊面对“生存危机”时的“应对策略”。
荒岛难题
应对策略
人物形象
物质难题
无法估算日子
____
____
缺fá____生活物资
船上搜罗:笔、墨水、航海类书jí____等
没有住的地方
建造住所:砍木材、加工、运送、打桩
精神难题
处境①____(凄凉 凄惨),内心感到恐jù____、寂mò____和沮丧
用理智 kòng____制沮丧的心情:按照借方和dài____方的形式,记录遇到的幸与不幸,尽可能②____(安慰 宽慰)自己
【我的收获】____
(1)、根据表格中的拼音写出汉字。(2)、在表格中①②处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感受鲁滨逊当时的处境和心理活动。(3)、鲁滨逊面对“无法估算日子”的物质难题,他的应对策略是什么?请填写在表格对应的位置上。(课后2题变式)(4)、从鲁滨逊应对荒岛难题的策略,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填写在表格的“人物形象”处。(课后2题变式)(5)、梳理完表格后,你有何收获?请将表格中【我的收获】补充完整。 -
3、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各题。
浪淘沙·探春
【宋】苏轼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①。墙头红杏暗如倾②。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③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④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注释】①春情:春天的情景。②倾:指漫出来。③绮陌:美丽的道路。④东君:司春之神,掌管春天的来去。
(1)、词的上片以反衬“墙头红杏”,妙用一个“暗”字衬托出杏花的、 , 生动地描写出江南初春的勃勃生机。(2)、词中“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
田 上
【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①白② , 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高田:地势较高的田地。②白:指田中因积雨而成白茫茫一片。
(1)、请结合诗歌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诗题
吟咏对象
劳作画面
对应诗句
《田上》
①
②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江上渔者》
渔民
乘着一叶小舟,顶风破浪去江中捕鲈鱼
③
(2)、请你分析《田上》和《江上渔者》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相似之处。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①不等闲。
【注释】①清孤:凄清孤独。
(1)、《山中雪后》中描写了、、、等景物,描绘出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说说其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西风”在古诗词中常表达三种含义:①对亲友、故乡的思念;②忧伤与离别;③孤独与寂寞。本诗中的“西风”表达的含义是( )。(填序号)(2)、结合全诗,说说诗人为何劝友人“好去莫回头”。 -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
北陂①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②碾成尘。
【注释】①陂:池塘。②南陌:指道路边上。
(1)、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你想将这首诗前两句的画面用微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请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诗句
画面内容
背景音乐
一陂春水绕花身
①
悠扬舒缓的音乐
花影妖娆各占春
②
(2)、阅读诗歌后两句,说说“纵”“绝”二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有什么好处。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
送柴侍御①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②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通波:四处水路相通。
(1)、上面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请你分析两位诗人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达情感的。(2)、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总结送别类诗歌所表达的常见情感类型。表达的情感
代表诗歌
①
《送柴侍御》
②
《送元二使安西》
-
9、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各题。
春光好
【五代】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请你梳理这首词的结构并对画面进行描述。结构
画面
总领句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①
写景句
②
笋儿努力地生长,长出嫩绿的叶子,花儿依偎在雪坞上,浓香四溢
(2)、在描写初春景物时,词人用了“迸”与“偎”两个动词,请你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诗歌选取了、等意象,营造了、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之情。(2)、下面是对诗句“断肠烟柳一丝丝”所做的批注,请你补充完整。①批注一:即便是怀念家乡,也不至于“断肠”,诗人在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思乡之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②批注二:“烟柳一丝丝”这几个字,则是把比作 , 写出了。
-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
出车(节选)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①。今我来思,雨雪载途。
王事多难,不遑②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③。
【注释】①华:开花,诗中指黍稷抽穗。②遑:空闲。③简书:周王传令出征的文书。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 往:指当初去从军 B、雨雪载途 雨雪:雨和雪 C、岂不怀归 岂:难道 D、畏此简书 畏:敬畏(2)、这首诗表达了远征的战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
12、下面对《采薇(节选)》《春夜喜雨》《江上渔者》《游园不值》四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薇(节选)》前四句看似写战士出征和归来时的两种景致,实则衬托出了战士从军远征之际和历经战场之后的两种不同心境。 B、《春夜喜雨》中,诗人先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潜”字写出春雨的悄无声息,然后以“润”字表现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形情皆备,充分表达出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C、《江上渔者》一诗语言质朴,言近旨远,饱含着对渔民的关切和同情,与《悯农》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异曲同工之妙。 D、《游园不值》中生动描写了诗人所见的百花盛开、春色满盈的园中之景,通过描绘诗人春日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其对春景的喜爱之情。
-
13、请你根据提示完成“飞花令”。
“飞花令”出现于唐代,众宾云集之时,可行令助兴。若以“雨”为令词,甲云“雨过残红湿未飞”,“雨”在第一字;乙则接“”,“雨”在第二字;丙接“听夜雨冷滴芭蕉”,“雨”在第三字;丁曰“”,“雨”在第四字……依此类推,直到“雨”在第七字时便完成一轮。
-
14、默写(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王观以“ , ”两句寄托了对朋友前景的美好祝愿,希望对方能和四季中最美好、最具有生机的春天同在。(2)、范仲淹在《江上渔者》中描写渔民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顶风破浪去江中捕鱼的句子是“ , ”。(3)、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 , ”两句表达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与忧伤。(4)、《泊船瓜洲》中的“ , ”两句,用一个“绿”字写出了春风吹过草木,送来一片生机的动态变化。(5)、苏轼在《浣溪沙》中写自己不服老、不怕老,表示自己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向往和追求的句子是:“!?。”(6)、《清平乐》中“?”两句将春天拟人化,把悄悄归去的春天描摹得极为可爱、鲜活。(7)、放学途中,你路过一座古朴的小院。不经意间,你看到一枝娇艳的杏花从院墙里伸出来,围墙虽高,却挡不住这蓬勃的墙内生机。你不禁吟咏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 , ”两句。(8)、正值初春时节,你和家人来到郊外踏青。淅淅沥沥的雨丝浸润了刚萌芽的小草和绿叶,远远望去,似有一片朦胧的青草之色,可走近细看,却又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看着这番美景,你不禁想起了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 ”两句诗。(9)、课堂上,老师指出“客舍”“杨柳”是诗歌中与离别相关的典型意象,你想到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 ”两句正是运用这两种意象勾勒出了一幅离别图景。(10)、班级组织郊游活动,你看着眼前如女子眉眼般灵秀大方的山水风光,不禁吟出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 ,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
15、默写。(1)、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 , 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3)、最是一年春好处,。(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 , 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5)、 , 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6)、春色满园关不住,。(叶绍翁《游园不值》)(7)、 , 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8)、?除非问取黄鹂。(黄庭坚《清平乐》)(9)、《采薇(节选)》中,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句子是“ , , , ”。(10)、《春夜喜雨》中,杜甫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雨随着和风轻轻到来,润泽万物的句子是“ , ”。
-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诸儿竟走取之 送鲍浩然之浙东(《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B、但使龙城飞将在 但爱鲈鱼美(《江上渔者》) C、盈盈一水间 眉眼盈盈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D、可怜九月初三夜 应怜屐齿印苍苔(《游园不值》)
-
17、参考表格提示的学习方法,解释加点字,并将其写入横线上。
方法
解释
含义
词语推断法
木屐:木头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呈递:恭敬地递上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了。形容变化很大。
昔我往矣
查阅词典法
“因”的部分解释:①于是,就;②依靠;③凭借;④根据,按照
因风飞过蔷薇
“莫”的部分解释:①没有谁,没有什么,没有哪里;②无,没有;③不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值”的解释:①遇,遇到;②物与价相当;③执持
游园不值
-
18、给加点字注音,完成“古诗词诵读”栏目的导入。
诗歌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阅读诗歌,我感受到“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遗憾,理解了“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的无奈,体会到“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悲哀……诗人的情感,借助一行行诗句,跨越千年,流进我们的心田。
-
19、分析文章是怎样运用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展现出作者与奶奶之间的深厚情感的。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②“你听!”奶奶忽然说。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③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④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
⑤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怎么呢?”我好奇地追问。奶奶说:“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干吗变成星星呀?”我继续问。奶奶温柔地回答:“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⑥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⑦奶奶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摩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
(选文有删改)
(1)、作者通过回忆哪几件事表达了对奶奶的情感?阅读文章后,补全下图。(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2)、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我”想表达什么,句中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3)、阅读文章第②段和第⑥段,完成下面的表格。(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段落
情感
景物
景物特点
第②段
表达“我”对奶奶怀抱的依赖和内心的舒适
光影
①
第⑥段
表达“我”对夏夜庭院的喜爱和对奶奶的怀念
②
美丽、有趣
-
20、回答下面的问题,学习把心情融入景物中来表达情感。(课后2题变式)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