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结合文本,赏析画波浪线句子的妙处。

    从襁褓中走出来的黄河,保留着本真的模样,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她惺忪眼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梦幻的、神秘的。她一边走,一边摸索,一边成长,一路吸纳各个支流,在这里终成大河。终成大河的她,在柔美尚多于壮美之时,与玛曲黄河大桥相遇。这是不是她遇见的第一座大桥,我不清楚。但她的欢欣,她的激越,早已被那不停歇的哗哗声响表露无遗。以后的千里之行,她将走过更多的桥,面对更大的山、更深的谷,遇见更美的风景,但这一次的邂逅,注定烙在她的心里。

  •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如今的中国人难以想象: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只身参会的刘长春饥肠辘辘,空有一腔壮志的他,因饥饿导致体力不支中途铩羽!

    四年后的柏林奥运会,悲楚再现:中国运动员“颗粒无收”!更为悲楚的是,途经新加坡时,还被当地报刊用一幅“鸭蛋漫画”恣意羞辱!

    之所以“难以想象”,是因为我们早已把贫弱甩在身后——又是一届奥运会,许海峰的惊世一枪,使那颗耻辱的“鸭蛋”顿成齑粉,刷新了世界对中国体育的认知。

    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代代后辈接力奔跑在“刘长春们”遥望的前路上:我们出了金牌榜第一位,出了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出了举世瞩目的体育大国……我们还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了世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出了最繁华的都市、最美丽的乡村、最庞大的陆路交通网、最密集的港口机场群……

  • 3、语义双关指利用词语或句子的两种有联系的意义构成双关,达到一箭双雕、婉转含蓄的效果。请分析画横线句的双关语义。

    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

  •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辞特色和语言特点比较鲜明,请结合材料赏析其表达效果。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滴滴的,衣服格挣挣的。——这里的风俗,十五六岁的姑娘就都梳上头了。这两个丫头,这一头的好头发!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大雅·荡》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的意思相近。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二句,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边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景象。
    (3)、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小组以“潮”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诗句,如“”。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大凡读书人要争的,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后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
    (2)、元宵之夜,小慧看到街上车流涌动的景象,联想起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一句;看到烟花绽放于夜空,又不禁吟诵出本词中的“”一句。
    (3)、高三学部举办“古典诗词才艺展示”,李焕然抽到写有“松”字的意象牌后,便脱口吟出:“。”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李给未见面的导师写邮件时,引用了《答司马谏议书》中的文句“”,表达对导师的仰慕之情。
    (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张路同学在阅读《书愤》时有感于诸葛亮卓越的德行功业,随口吟出两句古诗“”。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两句话,既是对公西华愿做小相的谦虚的赞许,又是对他的鼓励。
    (2)、《短歌行》中诗人仰望明月,忧思不绝,想起宾客曾“”,屈驾前来看望自己,大家“”,重温往日的情谊。
    (3)、小嘉最近沉迷于游戏,无心向学,陈老师引用古代诗文“”,教育他要防微杜渐,不能玩物丧志。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一句,赞美屈原是保持高洁品德、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并高度推许屈原的人品志向是“”。
    (2)、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许多为了国家大义而奋不顾身的人,如高适《燕歌行并序》 中“”两句就描写了一群浴血奋战、舍身为国而不计功勋的战士。
    (3)、小华假日出游,来到美丽新农村,踏足田野、乡村,亲近山林、清泉,不禁脱口而出两句诗“”,抒发喜悦之情。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近来班上攀比、游玩之风颇盛,魏老师在课上建议同学摘录《谏太宗十思疏》里的“”和“”两句作为座右铭,勉励大家要节俭、游玩要有节制。
    (2)、古人常发生命之思:有感喟生命短暂的,如《赤壁赋》中的“”;有表示虽然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但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长久的,如《春江花月夜》中的“”。
    (3)、古人对“窗”别有情怀,一扇窗,犹如一个画框,镶嵌着作者的人生悲欢。高中古诗文里的“窗”常常传达出作者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感悟, 如:“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七夕活动中,主持人号召人们重温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并引用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两句,饱含情愫地赞美今日相逢的美好胜过世间其他的美好。
    (2)、小明寒假随父母一起去西安游玩,看到雄伟壮观的秦始皇陵,想起了《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秦朝统治者如果能调整治理方法,就可以长久延续的句子“”。
    (3)、研学旅行时,你乘船游览洞庭湖,看到月光照耀着平静的湖面,不由吟诵起古人名句“”。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里,用“ ,”两句,从能与德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对于选拔与任用官员的建议。
    (2)、李白《蜀道难》善于运用神话典故,以“”交代蜀道开辟之艰难,以“”表现蜀道山峰之高峻。
    (3)、在“荷香清韵”诗会上,小刚准备改编含有“芙蓉”的诗词来串烧歌曲,他可以引用古人的名句“ ,”。
  •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采用互文手法,通过写自己早晚采摘香草来表达自己高洁情操的两句是“”。
    (2)、小李暑期旅游时参观了双忠庙,得知双忠公是唐朝安史之乱中壮烈牺牲的张巡与许远,不禁想到《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的“”两句。
    (3)、在学校举办的“唐诗宋词游园会”上,小明来到“品意象,吟诗句”专区,取下写有“沙”字的意象牌,脱口吟出“”两句。
  •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两句,写众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兴高采烈地去参加元宵盛会,反衬了下文与众不同的“那人”。
    (2)、小刚暑假登泰山,观赏了泰山日出时天边云彩奇异变化的壮美景象。他拍摄了照片,想发朋友圈,可选用姚鼐《登泰山记》中的“”两句作为泰山日出风景图片的文案。
    (3)、在成绩分析会上,刘老师引用古人的名句“”,阐述了保持谦虚不能骄傲的道理。
  •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明参观古城遗址时想到古人面对兴废更替或历史变迁时,常以草木来抒发个人感怀,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
    (2)、《阿房宫赋》在运用六组排比尽情揭露秦王朝的奢侈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笔锋一转,让“”的“天下之人”同“”的“独夫”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3)、习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致辞中说“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古诗文中不乏借黄河或长江抒发情感的句子,如“ ,”。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有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劝学》中的“”两句也表达了相似的含意。
    (2)、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制作城市宣传片时,引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两句来介绍钱塘江的雄伟奇观。
    (3)、小明在某地旅游时亲耳听到了猿猴的叫声,感觉有些悲戚。小明想起古诗文中猿的形象常常与愁、悲有关,如“”。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主题班会上,朱老师针对一些同学自信心不足的表现,用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勉励他们。
    (2)、《离骚》中“”这两句表明了屈原为追求理想即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的决心。
    (3)、小华受邀回到母校分享学习心得,他引用古人的名句“”,劝勉同学们虚心向他人学习。
  • 18、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写成“美在古老的城外,一个轮船码头的上面,乃至任何的地方”,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美在任何的地方,即使是古老的城外,一个轮船码头的上面。

    等船,在划子上,在暮秋夜里九点钟的时候。有一点冷的风。天,与江,都暗了;不过,仔细地看去,江水还浮着黄色。中间所横着的一条深黑,那是江的南岸。

    岸上的房屋是一排黑的轮廓。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谈话的主题随缘而转,愈滚愈大,众人兴之所至,七嘴八舌,或轮流坐庄,或旁白助阵,或争先发言,或反复辩难,或怪问乍起而举座愕然,或妙答迅接而哄堂大笑,一切都是天机巧合,甚至重加排练也不能再现原来的生趣。这种滚雪球式,人人都说得尽兴,也都听得入神,没有冷场,也没有冷落了谁,却有一个条件,就是座上尽是老友,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良宵苦短,壁钟无情,谈兴正浓而星斗已稀。

    众客之间若是不顶熟稔,雪球就滚不起来。缺乏重心的场面,大家只好就地取材,与邻座不咸不淡地攀谈起来,有时兴起,也会像旧小说那样“捉对儿厮杀”。这时,得凭你的运气了。万一你“遇人不淑”,邻座远交不便,近攻得手,就守住你一个人恳谈。更有趣的话题,更壮阔的议论,正在三尺外热烈展开,也许就是今晚最生动的一刻;明知你真是冤枉,错过了许多赏心乐事,却不能不收回耳朵,面对你的不芳之邻,在表情上维持起码的礼貌。

    (1)、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式,有利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请以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分析。
    (2)、文中加点的词语看似不合语境,却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分别说明。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1)、“来的尽管来着”中的“着”为什么不应删去?请阐明理由。
    (2)、画线句将时光“匆匆”的特点写得真切又灵动,这种效果是如何取得的?请加以分析。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