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现代文阅读Ⅰ
海底下面有生物并不稀奇,陆地底下不也有蚯蚓吗?不错,但是深海里发现的,是在直到海底下面上千米的岩石和地层里进行着另一类新陈代谢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海底下的深部生物圈。
深海底下沉积物里有微生物,这早就知道,也并不意外。上世纪五十年代调查船在太平洋底取沉积物柱状样,结果确实有微生物,只是向下变少,最深的一根样柱8m长,底部已经几乎没有细菌,由此推想大洋底下也就是顶上几米沉积物有细菌。六十年代晚期,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有一次出事故,下沉1500m,人员都安全逃出,但是带下去的午餐却深沉海底。奇怪的是过了10个月以后返回原地,发现午餐保存得都还不错,足见深海海底细菌并不活跃,因而科学家们猜想微生物在深海底下的分布是很浅的。
挑战这种观点的是大洋钻探。七十年代起,已经根据深海沉积孔隙水中与的含量和同位素,发现井深一二百米处还有细菌在活动,由细菌活动造成的氧化、的生产和氧化作用,在全大洋都普遍存在。然而带来决定性转折的是1986~1992年间太平洋区的5个航次,每次都在大洋深部的沉积岩芯中发现微生物,其中最深的是在日本海,发现在海底以下518m的深处还有细菌,只是各处钻孔中微生物的丰度都从海底向下急剧减少,从近表层每立方厘米的10亿多个,减到500m深处的1000多万个。
大洋钻探在太平洋的发现,唤起了学术界对海底下面微生物群的注意:在海底以下的深处,居然还有巨大数量的微生物生活着,甚至深海玄武岩里还有细菌生活,构成现在我们所说的“深部生物圈”。为此,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表点评文章时,还配了幅漫画,把海底孔隙里微生物的“生活”,形象描绘为边打扑克边抽烟的“底层生涯”。确实,深部生物圈住着地球上“最底层的原住民”,但是它们的生活绝没有漫画里画的那样逍遥。无论是海底下面深部生物圈里的微生物,还是热液口的微生物,都属于黑暗食物链,但是热液口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化学合成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而深部生物圈的微生物被封存在地层孔隙微小的空间里,只能依靠地层里已有的有机物实行“异养”。它们的新陈代谢极其缓慢,但“寿命”极长,要以多少万年来计算。读者也许会羡慕它们的长寿,可是在这种环境下的微生物,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生活质量”无从谈起。尽管如此,微生物也总得有最低限度的能量和修补细胞的物质,此外,这些微生物也总得进行繁殖。它们的繁殖速度如何?有人推测细胞分裂的周期起码得上千年,但这也只是猜想,所有这些都是学术上的未解之谜。
深部生物圈的规模多大,至今并不清楚。这里包括两个问题:一个是深度,一个是数量。近十年的大洋钻探,极大地拓展了对深部生物圈的了解。2010年在贫养的南太平洋环流区钻探,发现一亿年来所有深海沉积层里,都可以有微生物生存。2012年,日本制造的全球最大的钻探船“地球号”(ChIkyu)在日本南边水深1200m的深海,发现在洋底以下2500m、2000万年前形成的含煤层里还有大量微生物生存。钻探大洋基底的岩浆岩,在上地壳的玄武岩、下地壳的辉长岩,甚至由地幔岩风化形成的蛇纹岩里,都发现了微生物。看来与其说深度,不如说温度才是限制微生物分布的下界。现在已经知道发现微生物的深海热液口的最高温度是120℃,而海底下面深部生物圈的微生物至少能适应40-60℃的高温,至于更加确切的温度界限,有待进一步的钻探检测。
多年来,对深部生物圈微生物数量的估算,结果悬殊。20年前最初的估算最为惊人;有人推算出全大洋海底下面有个微生物,合计生物量3000亿吨,因此说地球上的微生物有70%生活在海底和陆地的地下,地下的深部生物圈占据地球上活生物量的30%。然而这种估计有点过头,后来的推算认为海底下面深部生物圈的微生物有个,或者可以到个,不过都少了一个数量级。估算结果如此悬殊,原因在于数据来源不一,而根本上讲还是数据太少。尽管结果相差巨大,却显示出一种共同的分布趋势:从海底表层向下,细胞密度的对数值都是随着埋深的对数下降。这说明深部生物圈微生物数量向下减少的总趋势是普遍现象。关于深部生物圈微生物数量规模的争论,一时不可能有结论,因为实测的样本实在太小,并不足以作全球性的定量推论。
深部生物圈发现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现有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范围。如果说太阳能并不是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果说有氧环境下的光合作用不是合成有机物的唯一途径,那么,生命活动的范围在时间与空间里的分布就可以大为拓展。
“深部生物圈”这个名词是美国的戈尔德(Thomas Gold)提出的,他在《深而热的生物圈》里指出,地球表面生物圈对阳光和光合作用的环境要求太高,而具备深部生物圈条件的天体则有很多,这为地外生命的寻找方向指点了迷津。另一个启发来自深部生物圈里生命活动的节奏。如果深海底下的微生物生殖周期以千年计,寿命以万年甚至百万年计,那么这种新陈代谢的慢节奏、黑暗世界里的“慢生活”,揭示出生命活动可以采用与我们以往所知的根本不同的方式进行,极其值得寿命有限的人类去做认真的研究。如果还考虑到文献中的报道,在上亿年古老地层中的琥珀或者盐晶里的微生物,也曾经培育成活,那么微生物世界里“生”和“死”的定义就值得重新推敲。深部生物圈提出的涉及自然哲学和科学世界观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摘编自汪品先《深海浅说》)
(1)、下列对“深部生物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至地壳,下至地幔,在海底以下深处的许多岩石里存在着微生物,它们构成了“深部生物圈”。 B、深部生物圈微生物新陈代谢和繁殖速度都极为缓慢,细胞分裂周期长达千年,基本处于休眠状态。 C、深部生物圈的微生物依靠地层已有的有机物“异养”,这与同属黑暗食物链的热液口微生物不同。 D、尽管深部生物圈的规模还是未解之谜,但大洋钻探结果表明,温度是决定微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时间为序,向读者介绍海洋科学家对深部生物圈的探索与发现,脉络清晰。 B、作者在介绍科技成果时,较多地运用“猜想”.“估计”“推测”等词语,用语严谨。 C、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使读者对深部生物圈有较为直观的了解。 D、全文重在用事实来阐释科学探索过程中的发现,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就运用大洋钻探技术开始了对深部生物圈中微生物的研究,并取得持续进展。 B、海底以下,从很浅的地方到2500m处,还有2000万年前形成的微生物生存,但数量呈现向下减少的总趋势。 C、深海底下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慢节奏和黑暗世界里的“慢生活”;值得寿命有限的人类反思自身的生命活动方式。 D、处于“黑暗食物链”中的海底微生物可以不依靠光合作用维持生命活动,这给人类寻找地外生命提供了可能性。(4)、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国家海洋博物馆向全国青少年介绍海洋相关知识。如果你是海洋“深部生物圈”板块的解说员,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拟一份解说提纲。(5)、《深海浅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的一部科普作品,有人评价该作品“可读性堪比小说”。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遭遇了各种鲨鱼的五次攻击,舍命相搏,精疲力竭,最终拖着一副鱼骨回到港口。拼尽全力却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的不止有圣地亚哥,生活中的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史铁生说过:“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生活中有一些人驻足于努力的过程的美好,也有一些人注目于结果的好坏。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3、语言文字运用Ⅱ
树蜗牛是波利尼西亚诸岛的本土物种,其身长不到2.5厘米,但它们对当地生态的作用是巨大的:树蜗牛既能限制对植物有害的真菌生长,又能让植物残体(如落叶)中的养分迅速回到土壤。因此,它们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重要一员。
可惜,这些树蜗牛在岛上死亡殆尽了。原因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喜欢吃蜗牛的法国人将大蜗牛带到了波利尼西亚诸岛。谁料到,本应该老老实实待在厨房的大蜗牛陆续逃亡,并在当地大肆繁殖。大蜗牛以约500多种植物为食物,缺乏天敌的它们在岛上大肆啃食植物,严重破败了岛上的生态系统。为了抑制大蜗牛,法国人又将大蜗牛的天敌——狼蜗牛引入受大蜗牛祸害的岛屿。不过,狼蜗牛不仅捕食美味的大蜗牛,岛上一些本地小蜗牛也成了狼蜗牛的食物,其中就包括对岛上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的树蜗牛。在狼蜗牛的横扫之下,本地树蜗牛几乎灭绝。
在树蜗牛消失后,不仅森林严重退化,而且农业用地的肥力下降,当地农民不得不扩大对土地的开垦,以满足生存之需。然而,结果又导致森林进一步被农田蚕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请用疑问句分别给第一段和第二段添加一个小标题,均不超过15个字。 -
4、语言文字运用Ⅰ
来自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打着背包奔赴这片连一杯淡水、一捧黄土也要到几十公里外去取的盐湖边扎下帐篷。最原始的铁勺、铁耙、铁钻、铁锹,都是他们使用的工具。他们穿上水靴蹚入盐池挖盐,土法上马生产出第一批钾肥,填补了中国没有钾肥生产的空白。
如今,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块块分割整齐的湖田一个比一个大,一艘艘现代化采盐船正在抽吸湖里的卤水。厂房里生产大量钾肥,____,不用问,现代化的设备替代了繁重的人工劳动,人力大大节省了……察尔汗盐湖大规模开发的序幕已经拉开。
走上“万丈盐桥”,公路就像一座桥悬浮在卤水上面。宽阔光滑的路面,与周围自然结成的盐盖连成一体。脚下没有奔腾的流水,而是注满涌动卤水的盐盖。踩在上面,平稳踏实,感觉与城市里的柏油马路没有两样。有趣的是盐桥维修的方法别具一格,一旦路面出现坑坑洼洼,只要从附近的盐盖上铲一点盐粒,再去路边挖的盐水坑里舀一勺浓浓的卤水浇上去,盐粒融化后凝固,____。
漫步盐湖间,一个个盐体结晶宛如春天盛开的花朵。千姿百态的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这儿一簇,那儿一丛,丛丛簇簇恣意绽放在盐湖中,直奔我的眼底。这些梦幻般的盐花呈现出的鬼斧神工,虽然不可能人工复制,但那些被时光刻录的留存,仍旧埋藏在深深的盐湖中,我心里涌起一种莫名的激动。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 文中的画横线句子如果改成“打着背包奔赴这片盐湖边扎下帐篷”,与原文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石钟山记》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认为“ , ”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强调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表面上写练字、品茗的闲适恬静,实则蕴含着满腹的郁闷惆怅。(3)、“啸”是一种特殊的发声方式,有“长啸”“啸歌”“吟啸”等,用以抒发各种情感,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 , ”两句。
-
6、古代诗歌阅读
书愤二首(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① , 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②。
细雨春芜上林苑③ , 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泽中:指诗人居住之地镜湖。②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督战时“嚼齿皆碎”,后被俘,不屈而死。③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年迈而闲散的状态,幽居在镜湖旁,只有天地才能洞察他报国无门的忠肝义胆。 B、颔联的“久”与“空”富有表现力,写出了苏武遭难的时间久,张巡忧愤而恨不得把牙齿咬碎嚼光。 C、尾联写诗人自己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但诗句在整体上给人凄婉、哀伤之感。 D、这首诗与陆游另一首《书愤》诗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2)、 这首诗情感意蕴丰富,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
7、文言文阅读
决壅蔽
苏轼
所贵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而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难,而后天下治。
今也不然。天下有不幸而诉其冤,如诉之于天;有不得已而谒其所欲,如谒之于鬼神。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详悉,而付之于胥吏。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徒手而来者,终年而不获。至于故常之事,人之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务为留滞,以待请属。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
今天下所为多事者,岂事之诚多耶?吏欲有所鬻而未得,则新故相仍,纷然而不决,此王化之所以壅遏而不行也。
今天下治安,大吏奉法,不敢顾私,而府史之属,招权鬻法,长吏心知而不问,以为当然。此其弊有二而已:事繁而官不勤,故权在胥吏。欲去其弊也,莫如省事而厉精。省事,莫如任人;厉精,莫如自上率之。
今之所谓至繁,天下之事,关于其中,诉者之多而谒者之众,莫如中书与三司。中书不待奏课以定其黜陟,而关与其事,则是不任有司也。三司之吏,推析赢虚,至于毫毛,以绳郡县,则是不任转运使也。故曰:省事莫如任人。
古之圣王,爱日以求治,辨色而视朝。苟少安焉,而至于日出,则终日为之不给。以少而言之,一日而废一事,一月则可知也,一岁,则事之积者不可胜数矣。欲事之无繁,则必劳于始而逸于终。晨兴而晏罢,天子未退,则宰相不敢归安于私第;宰相日昃而不退则百官莫不震悚尽力于王事而不敢宴游。如此,则纤悉隐微莫不举矣。天子求治之勤,过于先王,而议者不称王季之晏朝① , 而称舜之无为;不论文王之日昃② , 而论始皇之量书③。此何以率天下之怠耶?臣故曰: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
(选自《苏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①晏朝:迟退朝。②日昃:从早上到太阳偏西。③量书:文中指每天定量处理的文件。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宰相日昃A而不B退C则百官D莫不震悚E尽力F于王事G而不敢H宴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文中指审查,与《石钟山记》中“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的“察”意思相同。 B、“谒而必见省”与“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而”用法和意思相同。 C、绳:文中指约束,与《过秦论》中“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的“绳”意思不同。 D、胜:文中指尽,与《项脊轩志》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的“胜”意思不同。(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旨是劝谏皇帝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当时政治上的“壅蔽”顽疾,使社会清明而天下太平安定。 B、文章认为由于“公卿大臣”的纵容,使得“府史之属”“招权鬻法”,造成了“权在胥吏”的局面。 C、文章揭露了北宋王朝官僚机构重叠庞杂,冗官冗员享乐腐化,因循苟且,舞文弄法,鱼肉人民的弊政。 D、文章称赞古代的圣王为追求天下安定而宵衣旰食,是在激励当朝天子勤于政务,为百官做出表率。(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之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务为留滞,以待请属。
②则新故相仍,纷然而不决,此王化之所以壅遏而不行也。
(5)、 文章第六段,作者举王季、舜、周文王、秦始皇的例子,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回答。 -
8、现代文阅读Ⅱ
人生的乐趣
林语堂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看到他真正的自我。中国人在闲暇时是最聪明最理智的。他们有着如此之多的闲暇和悠闲的乐趣,这有关他们生活的一章,就是为愿意接近他们并与之共同生活的读者而作的。这里,中国人才是真正的自己,并且发挥得最好,因为只有在生活上他们才会显示出自己最佳的性格——亲切、友好与温和。
既然有了足够的闲暇,中国人有什么不能做呢?他们食蟹、品茗、唱戏、放风筝、猜谜、看斗鸡、浇花、下棋、养鸟、猜拳、看手相、腌萝卜、喂鸽子、登山、看赛舟……
这是因为中国人总是那么亲切、和蔼、活泼、愉快,那么富有情趣,又是那么会玩儿。这也是自然的,因为情趣来自传统。人们被教会欣赏美的事物,不是通过书本,而是通过社会实例,通过在富有高尚情趣的社会里的生活。工业时代,人们的精神无论如何是丑陋的,而某些中国人的精神——他们把自己的社会传统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抛弃掉,而疯狂地去追求西方的东西,可自己又不具备西方的传统,他们的精神更为丑陋。在全上海所有富豪人家的园林住宅中,只有一家是真正的中国式园林,却为一个犹太人所拥有。所有的中国人都醉心于什么网球场、几何状的花床、整齐的栅栏、修剪成圆形或圆锥形的树木,以及按英语字母模样栽培的花草。上海不是中国,但上海却是现代中国往何处去的不祥之兆。它在我们嘴里留下了一股又苦又涩的味道,就像中国人用猪油做的西式奶油糕点那样。它刺激了我们的神经,就像中国的乐队在送葬行列中大奏其“前进,基督的士兵们”一样。传统和趣味需要时间来互相适应。
古代的中国人是有他们自己的情趣的。我们可以从漂亮的古书装帧、精美的信笺、古老的瓷器、伟大的绘画和一切未受现代影响的古玩中看到这些情趣的痕迹。人们在抚玩着漂亮的旧书、欣赏着文人的信笺时,不可能看不到古代的中国人对优雅、和谐和悦目色彩的鉴赏力。仅在二三十年之前,男人尚穿着鸭蛋青的长袍,女人穿紫红色的衣裳,那时的双绉也是真正的双绉,上好的红色印泥尚有市场。而现在整个丝绸工业都在最近宣告倒闭,因为人造丝是如此便宜,如此便于洗涤,三十二元钱一盎司的红色印泥也没有了市场,因为它已被橡皮图章的紫色印油取代。
古代的亲切和蔼在中国人的小品文中得到了极好的反映。小品文是中国人精神的产品,闲暇生活的乐趣是其永恒的主题。小品文的题材包括品茗的艺术、图章的刻制及其工艺和石质的欣赏、盆花的栽培,还有如何照料兰花、泛舟湖上、攀登名山、拜谒古代美人的坟墓、月下赋诗,以及在高山上欣赏暴风雨——其风格总是那么悠闲、亲切而文雅,其诚挚谦逊犹如与密友在炉边交谈,其形散神聚犹如隐士的衣着,其笔锋犀利而笔调柔和,犹如陈年老酒。文章通篇都洋溢着这样一个人的精神:他对宇宙万物和自己都十分满意;他财产不多,情感却不少;他有自己的情趣,富有生活的经验和世俗的智慧,却又非常幼稚;他有满腔激情,而表面上又对外部世界无动于衷;他有一种愤世嫉俗般的满足,一种明智的无为;他热爱简朴而舒适的物质生活。
在中国,人们对一切艺术的艺术,即生活的艺术,懂得很多。一个较为年轻的文明国家可能会致力于进步;然而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自然在人生的历程上见多识广,它所感兴趣的只是如何过好生活。就中国而言,由于有了中国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人当作一切事物的中心,把人类幸福当作一切知识的终结,于是,强调生活的艺术就是更为自然的事情了。但即使没有人文主义,一个古老的文明也一定会有一个不同的价值尺度,只有它才知道什么是“持久的生活乐趣”,这就是那些感官上的东西,比如饮食、房屋、花园、友谊。这就是生活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像巴黎和维也纳这样古老的城市有良好的厨师、上等的酒和美妙的音乐。人类的智慧发展到某个阶段之后便感到无路可走了,于是便不愿意再去研究什么问题,而是像奥玛开阳那样沉湎于世俗生活的乐趣之中了。于是,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它不知道怎样像中国人那样吃,如何像他们那样享受生活,那么,在我们眼里,这个民族一定是粗野的,不文明的。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对闲暇时光的利用方式往往能体现他的个性,因为闲暇时人往往能真实地展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B、中国人传统情趣,体现了他们对美的欣赏,这种欣赏能力是在有高尚情趣的社会中熏染出来的。 C、中国传统的物品逐渐被价格低廉的工业商品替代,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人们也都乐于接受。 D、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它历经发展,最终会强调生活的艺术,包括注重饮食等持久的生活乐趣。(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不厌其烦地一一罗列出中国人闲暇时所做的事,看似繁复,实则是以铺陈展示中国人的生活乐趣之丰富。 B、作者用“猪油做的西式奶油糕点”作比,讽刺了当时国人盲目追求西方审美文化的现象,形象巧妙又辛辣。 C、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平淡亲切,笔力温和又有感染力,既表达了文化浸润下中国的文化魅力,又有警示意义。 D、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进行详细阐释,意在反衬工业社会的丑陋并直观地表达出对工业时代的批判。(3)、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内涵。(4)、在任何时代,文化自信都应该被提振。时值校园文化节,需要你写一篇关于文化自信的开幕词,请结合本文,列出几条提纲。 -
9、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王维笃志奉佛,对其诗歌创作不能不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表面的佛教术语,而是禅境的那种深入到诗人审美意识和骨髓中的空、静、冷、寂的境界,从而形成最能代表士大夫简远、闲淡的人生风格和诗歌风格,使王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成为与李杜鼎足而立的大家。禅对王维诗的影响更多的是使诗人的诗得到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审美境界,甚至可以说是开拓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一派诗风:空寂、清幽。
王维在社会政治和自然山水中的心情基本是平静的,他消除了对政治与自然的比较意识,因而既没有超越者的快意,也没有失意者的心累。他的山水诗常常表达一种悟禅得道的瞬间体悟。
王维终身在官场,却能得到入道的超脱。他将政治功利作为一种生存的方式;而又陶醉于山水田园的自适。
王维精通佛理,并在自然和社会中实践佛理。在观察自然山水方面,寻得自然万物之真趣。王维的山水诗以超脱生活为动机,而又回到了生活之中,自然山水在他心中唤起美感,包括自我、自然、社会诸方面的因素,同时又超出了这三者的实际内涵,别具情趣。
王维所处的时代,没有社会恐惧和政治忧患,却有了禅宗的超越哲学。王维的山水精神,就是在这种宗教信念的支配下,从哲理的高度彻底解决对生存空间与时间的疑惑,使政治、自我、自然三者由分离到合一,而且在生命价值上平衡了政治功名与自然山水的关系,使其山水作品具有无尽的禅趣。王维的山水审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习佛参禅生活的一部分。“他一方面徜徉山林,一方面躬行奉佛,这两者互为依辅地结合在他的生活之中。他在倾心奉佛时不忘寄情山水,在欣赏风景时又从事佛教修行。”他的许多山水诗作品就是他隐逸生活的写照。他的山水田园诗,多追求一种寂静清幽的境界。王维多次隐居,曾经在嵩山、终南山、辋川等地的山水胜境中生活过,对那里的宁静、优美景色十分喜爱,并有真切的体验,所以他的诗能够创造出寂静清幽的境界。
王维的山水诗充满着禅趣,他生动地传达出了自己微妙的神悟体验,表现了一种以静为终极目的的动静情致。他特别醉心于表现自然界的静态美。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运动,最终是导向静穆的。他在很多诗句中的动静描写,几乎成为一种固定的结构,“静”的永恒与“动”的虚幻相映衬,使意境中的禅趣表现得幽妙而深切。王维这种诗禅一体的和谐是如何完成的呢?习佛参禅极大地改变了王维的世界观,他以虚空一切的心灵彻悟代替了对纷纭世界的观察和感受,自然物象进入他的视野,便在他心里唤起一种无待、忘我、超然物外的空无意念,这就是王维的内在心理。在创作中,他用自然物象与心灵感悟的契合,使这种内在的空无意念自然外化,便形成诗禅一体的意境。那淡远含蓄、玲珑澄澈的意境,沈是诗性的智慧和佛性智慧的闪光。
王维在中国山水田园诗上的贡献,就是以佛禅意识为内在精神,去体认和表现生命和自然,在一种特定的宗教体验中去幻构理想的心理时空,开拓山水诗的意境。
(摘编自《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材料二:
王维丰富了山水诗中的禅意,开创了禅意境界的新起点,开创了唐代的水墨山水画和泼墨山水画,对后世文人画产生了巨大影响。秦汉时期的绘画形式主要有壁画、石画、砖画和绢画,主要由图形和颜色构成。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体现在艺术中,画中的铭文也是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特征。隋代绘画风格承前启后,具有“精、妙、美”的特点。唐代绘画在隋代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山水画相继成熟。盛唐时期不仅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也是一个佳作云集、风格新颖的时代。不同地域文化的绘画手法相互交融和反映,形成了一种流行的新形式。宋代的苏轼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明代董其昌推崇“文人画”,以唐代的王维为文人画始创者。在明末清初文人画迎来了鼎盛的时期。通现出了许多项尖的文人画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四僧”,而“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和石涛最为突出。陈师曾认为文人画有四种元素即品格、知识、才智和思想,有了这四种元素,文人画才能得到提高。文人画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而是“画外之意”。这种“画外之意”是“文人画”的含金量高于“画家画”的根本原因。绘画中的环境是可以描述的,但绘画之外的意境却很难找到,因为“绘画之外的意境”需要丰富的学识和生活积累才能实现。文人画家必须是善诗的文人、任性率直的画家和重视道德的书法家。文人画在观点上是写意的,在表达的本质上寻求图像之外的兴趣,而不是注重现实主义。文人画家都以一颗空旷宁静的心,深刻体会大自然的无言之美,也透视生命之根。在万物自由的大背景下,活着的人享受着自己的生活,也很自在。在这个天人无声交流的契机下,绘画的情感从文人的心中涌出,活跃于画幅上。
(摘编自魏宝丽《论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一心信佛,因此他的诗歌中形成了空、静、冷、寂的境界,这使他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成为与李杜鼎足而立的大家。 B、受禅的影响,王维得以在诗歌中开拓一片新的艺术天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一派诗风,代表了士大夫简远、闲淡的诗歌风格。 C、王维不介意政治和自然山水孰轻孰重,没有超越功利的快意,也没有失去功利的不快,他常常在山水中悟出一种瞬间的禅意。 D、王维不忌讳做官,把政治功利作为一种生存的方式;他同时信奉道教超脱官场羁绊,畅游在政治和山水之间,获得舒适。(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的山水诗以超脱生活为动机,找到自然万物之真趣,而又回到了生活之中;诗的内容包括自我、自然、社会,同时又超出三者的实际内涵。 B、王维所处时代的特色,决定了他的山水作品具有无尽的禅趣;王维的山水精神,在禅宗的支配下,彻底解决了对生存空间与时间的疑惑。 C、王维山水审美活动与习佛参禅生活缺一不可,他倾心奉佛时,必须写山水诗来表达愿望,也只有在欣赏风景时才表达对佛教虔诚。 D、秦汉时期的绘画形式多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融入了书法艺术,标志着中国画的成形,唐代山水画在隋代山水画的基础上逐渐成熟。(3)、 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佛参禅极大地改变了王维的世界观,自然物象在他的心中唤起一种无待、忘我、超然物外的空无意念,从而完成了诗禅一体的统一和谐。 B、以佛禅意识为内在精神,去体认和表现生命和自然,在宗教体验中幻构理想的心理时空,开拓诗的意境,这是王维对山水田园诗的贡献。 C、王维的诗创造出寂静清幽的境界,因此他多次在山水胜景的嵩山、终南山等地隐居,对那里的宁静、优美景色十分喜爱,并有真切的体验。 D、明代董其昌认为唐代的王维是文人画的始创者,苏轼对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陈师曾列出了文人画所需的四种元素。(4)、 根据材料二,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人画的一项是( )A、崔白的绘画《寒雀图》,鸟身用工笔勾画出轮廓,羽毛用渲染的方法,体现了柔软的毛绒质感;树枝先画出轮廓,再以淡墨渲染。 B、苏轼的绘画《枯木怪石图》,画中绘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无穷的活力,气势雄强。 C、王维的绘画《辋川图》,画面自然而闲适,呈现出悠然超凡的感觉,使人精神上很轻松惬意,也陶冶了观赏者的情操,令人有清新脱俗之感。 D、李唐的绘画《万壑松风》,山像毛笔、手指一样细,像梦境。万壑松风,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表现出画家内心无法掩饰的爱国情怀。(5)、 根据材料一的相关观点,评析下面王维的诗歌。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10、语言文字运用Ⅱ
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6月3日,在嫦娥六号探测器进行月表采样后,监视画面中呈现的“中”字吸引了众多惊奇的目光——记录下这珍贵一刻的,正是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研制的监视相机。6月2日至3日,在嫦娥六号探测器于月球背面紧张工作期间,这台监视相机____,忠实记录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背工作的全过程,为地月协同开展月背探测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八台相机可不是第一次参与“嫦娥家族”的探测任务。早在嫦娥二号任务期间,它们就曾精彩登场。此次,月球背面这一新环境,它们无惧挑战,出色地记录下采样过程,为我国月背无人采样返回任务首次提供了视觉信息支持 , 在满足人类好奇心的同时,也为后续人类探索月背提供了宝贵经验。从嫦娥二号到嫦娥六号,已有32台小相机应用于我国探月工程任务。从中国人自己的首张地月合影到世界上首张月背影像,它们个个“武功超群”,功不可没。未来,这些小相机将继续凭借轻小、好用、易用的优势,____,更会服务于国计民生的相关领域。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11、语言文字运用Ⅰ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A____地在那儿流,一刻不停,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会有B____的地方。其次就是鼠鞠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长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
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那是些从五六里外趁早上山来采菌子的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色彩斑斓的菌子C____:有的红如胭脂,有的青如青苔,有的褐如牛肝,有的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 , 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是一种热闹 , 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目前的世界。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的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句子中的“热闹”与文中加点的“热闹”,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爱说、会说,“他可真是个热闹的人!”熟悉他的人都会这样评价。 B、作品不在多,而在能站立得住,要当有风格的作家,不能甘当起哄凑热闹的作家。 C、“哎哟!你这是干嘛去啦?怎么出去一趟身上就弄这么热闹呀?” D、暴雨让鱼儿顺着漫溢的紫薇湖水窜到岸上,同学们在校园观鱼、捉鱼,好不热闹!(3)、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概括分析。 -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高三即将来临,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引用《离骚》中“ , ”两句,寄语同学们要兼具内在美好品质与优秀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高度。(2)、小慧在书房静坐阅读,听到窗外鸟语虫鸣,不禁想起了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文句:“ , 。”(3)、清风拂来,行船快速穿行在碧水间,小明不禁咏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 , ”来表达自己的畅快心情。
-
13、古代诗歌阅读
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①
苏轼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浅滩。
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盘。
老去怀三友,平生困一箪。
坚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
好去髯卿舍,凭将道眼②看。
东坡最后供,霜雪照人寒。
[注]①怪石石斛:石斛为草本植物,常生于岩石边。鲁元翰:苏轼好友,当时因事获罪遭贬。下文“髯卿”亦指鲁元翰。②道眼:指能洞察一切、辨别真妄的眼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写怪石石斛的来历,石斛来自山中岩石,怪石拾于江边浅滩。 B、三、四句一“上”一“落”,写石斛受清水滋养、明月照拂,意境幽雅。 C、“一箪”典出《论语》“一箪食,一瓢饮”,道出了友人物质生活的清贫。 D、诗人将自己最后用心养护的怪石石斛寄送友人,希望友人用慧眼观看。(2)、诗人向友人寄送怪石石斛有什么用意?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
14、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杏花书屋记
(明)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①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 , 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翁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有删改)
材料二:
周广,字克之,昆山人。历知莆田、吉水二县。正德中,以治最征授御史,疏陈数事,略言:唐庄宗与伶官戏狎,一夫夜呼,仓皇出走。臣谓宜遣逐乐工,不得籍之禁内,乃所以放郑声也。陛下何不慎选宗室之贤者,置诸左右,诸义儿、养子俱夺其名爵 , 乃所以远佞人也。宁②见疏大怒,传旨谪广东怀远驿丞。宁使人遮道刺广。广知之,易姓名,变服,潜行四百余里乃免。世宗即位,复故官。嘉靖二年举治行卓异,擢福建按察使。镇守中官以百金馈,广贮之库,将劾之,中官惧,谢罪,自是不敢挠。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七》,有删改)
[注]①周孺允:周广(玉岩公)的儿子,太仓(今属江苏)人。②宁:钱宁,正德年间锦衣卫官员,正德皇帝义子。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公指其后A隙地B谓孺允曰C他日D当建一室E名之为F杏花书屋G以志H吾梦云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在动词前表被动,与《孔雀东南飞》“府吏见丁宁”的“见”用法相同。 B、“登”,指“登上”,成语有“不登大雅”,其中的“登”字意思与此相同。 C、间关,指“辗转”,与《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意思不同。 D、“宴”,指“宴会”,与《诗经·氓》中的“总角之宴”的“宴”意思不同。(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广被贬时曾梦见孩子们在杏花旁的书屋读书,产生了建杏花书屋的愿望,在他去世后周孺允实现了父亲的心愿。 B、虽然周广自身无意富贵功名,但他仍然寄望后代子孙,希望他们代代享受德泽并且永远为国效力,有功于国家。 C、周孺允兄弟年纪轻轻便施展才干,人们对其寄予厚望,周广的孙辈也才华出众,可见诗书教化对后世的有益影响。 D、周广用后唐庄宗宠幸伶人的例子劝谏皇帝驱逐乐工,不让靡靡之音扰乱宫廷,现实针对性强,很有说服力。(4)、 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②置诸左右,诸义儿、养子俱夺其名爵,乃所以远佞人也。
(5)、 归有光在《玉岩先生文集序》中评价周广是“以直谏显者”,请根据材料加以分析。 -
15、现代文阅读Ⅱ
桃花蝴蝶
刘诗伟
我七岁时,脑子里搁了一幅图景:祖母坐在桃树下,桃花灿烂,祖母如土。半个多世纪,无数繁花在眼前流走,每当我停望绚丽,总会看见坐在桃树下的祖母,漫天花瓣为她飘零。
那棵桃树生长在我们老家的台坡口。春天,一树粉红的桃花遮云蔽天。祖母坐在柴垛旁的矮椅上,睡着了,花白的头发蒙一层桃花筛落的光斑。她的藏青棉袄泛白,颜色接近柴草;皮肤干皱,已然融入三寸小脚下泥土的灰黄与安宁。一片花瓣闪闪飘下,一只白蝴蝶飞在祖母和桃花之间。
我背着书包出了堂屋,看见桃花、祖母与蝴蝶,不由愣住了。那景象让我迷狂而惊异。但我没有叫祖母,正要悄悄离开,不料,祖母喊了一声我的乳名,我即刻停下,笑嘻嘻地向祖母走去,在她膝前蹲下,把头递给她。她抬手摸过我的头顶,熟练地在我的额头亲吻一下,说:“记得,下回莫忘了。”
原来,在桃花下打盹的祖母是那只蝴蝶,在飞……
我七岁那年,祖母六十五岁。隔壁家的杨奶奶说,她见过祖母的年轻,那时,祖母刚嫁过来,一张鹅蛋脸,粉白红润,抹过油的黑头发用木簪绾在后脑勺,两只小脚走起路来像铁杵一样咚咚咚地敲在地上。
那片花瓣在空中闪闪飘下,让人联想到蝴蝶的由来:祖母头上的木簪换成了一枚蝴蝶银簪。
祖父带我去过姑爷爷家,我在那里见过这枚银簪。姑爷爷住在两里外的珠玑街上,膝下无儿无女,房屋的门楣上挂着“光荣烈属”的牌子。他们是一对怪老头,分明乐意坐在一起,可坐在一起又很少说话。姑爷爷从内衣口袋取出一枚银簪,放到祖父面前。那银簪是一只蝴蝶,祖父对姑爷爷说:“留着吧,总是个念想。”姑爷爷回应:“我这身体怕是扛不了多久,拿去给嫂子,我也落心。”接着两人都不说话,碰一下杯,不说话,再碰一下。离开时,祖父把银簪又放在姑爷爷座位前的桌上。
正月初二,姑爷爷来我家拜年,后来我知道,这是延续姑奶奶在世的礼俗。他来了,照例在堂屋的方桌上放一盒茶。然后,他走到祖母面前,拿起祖母的一只手,把银簪放在祖母手里。祖母一看,连忙大呼:“这使不得!”姑爷爷捏住祖母的手,说:“嫂子,它陪了我几十年,也让它陪陪你。”祖母再看那银簪,眼泪就哗啦一下奔涌而出。
祖母坐在桃树下,蝴蝶在她和桃花之间飞。祖母为她头上的蝴蝶银簪哭泣过。家里大人一直没给我们小孩子讲祖母哭泣的缘由,那哭泣的背后是一座静穆的山。
一天,我看见祖母身上歇了许多桃花,手里正抚摸着那枚银簪。我蹲下,祖母就告诉我:蝴蝶银簪是姑奶奶的陪嫁,姑奶奶叫刘春桃,十八岁出嫁,不满十九岁就成了烈士,祖母就在家门口栽了一棵小桃树……我听到这里,呆望着无边春天的深处。
桃树上的桃子成形了,阳雀子飞来啄桃子,祖母啾啾地驱赶。阳光照耀,祖母脑后的蝴蝶闪闪烁烁。
祖母还沉浸在从前没有回来,叹息一声说:“你的姑奶奶不满十九岁,像一朵桃花儿,又像一只蝴蝶。”我问祖母:“姑奶奶怎么闹革命的?”祖母说:“跟大姑奶奶学的。”我问:“还有大姑奶奶?”祖母说:“大姑奶奶走得更早,蝴蝶银簪就是她留给小姑奶奶的陪嫁。”我问:“大姑奶奶怎么走的?”祖母吻我的额头,让我快去上学。
到我七岁时,小姑奶奶已牺牲三十四年。往事中的大姑奶奶、小姑奶奶凝固在那段时空……那是充满血色的岁月,祖母不讲,外人只能简略讲述:大姑奶奶在武昌上学,因为闹革命被奸细告发,让敌人捉住砍了头,但找不着尸首。有人说是好心人把她埋了,可大雪纷飞,不断覆盖,坟墓在哪儿呢?小姑奶奶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党的地下通讯员,被“白匪”刺死在桃树下,躺在血泊中……
现在时间又过去半个多世纪,祖母早已去世,我的记录也只能如此简略。时间让繁密过往成为简史,尽管我童年时不断用想象填补那些故事。只是,这种想象反过来又常常加重对于过往的怀想。
当年,隔壁杨奶奶跟祖母是说私心话的朋友,祖母每次生病,她都守在祖母的床边;她说她来生也做祖母的邻居。她讲过一句话:“晓得历史的人值得敬重。”我从来没有发现这句话的别的出处。父亲出生后,湾子里的人送米送鸡蛋;祖父送父亲读私塾,先生不收钱;父亲学医,先生倒付工钱。
祖母极瘦。晚上她坐在竹床边,弯成一道弧线,可以清晰看见前胸、两肋和后背的骨头。我不晓得别人的祖母是不是这样,但记得父亲说过:祖母是一个不幸的母亲,他是祖母的第六个孩子,前面五个都死了,最大的不满两岁。为什么?不单因为穷,娘吃不饱没奶水,娃儿病了买不起药;主要是为了两个小姑子,她们都是孩子,祖母要照顾她们闹革命。我看着祖母头上发亮的银簪,想起祖母必须摸过她的孙儿们的头才让他们离开……那里有祖母如花如蝶的岁月。
我一生沉迷于那幅图景:祖母坐在桃树下,桃花灿烂,祖母如土,一只白蝴蝶在祖母和桃花之间飞。
为什么是桃花与蝴蝶?在祖母的年代,平原上草木芜长,唯有这两样是世间罕有的绽放与娇艳,是生命的密语,是离世的安魂曲……它们那么轻盈而亲切,让人永远无法全然抵达和拥有。
祖母去世后,我在她的坟头栽下一棵小桃树,隔年便开出灿烂的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碰一下杯,不说话,再碰一下”,这一细节表现出祖父二人回想起过往岁月的悲伤。 B、小说写当年村民们对“我”父亲的多方照顾,显示出村民们对革命家庭的深切同情。 C、结尾“我一生沉迷于那幅图景”,表达了“我”对祖母以及两位姑奶奶的怀念与敬重。 D、祖母年轻时如桃花般娇美,年老时瘦削干瘪,小说借样貌的改变暗示祖母的人生遭际。(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七岁时为时间节点,写了晚年的祖母回忆大、小姑奶奶,意在以孩子的视角冷峻地观照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经历。 B、小说语言精巧,比如“两只小脚走起路来像铁杵一样”“阳光照耀,祖母脑后的蝴蝶闪闪烁烁”,运用相同的修辞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C、小说多次写到祖母抚摸、亲吻孩子的头再让孩子离开,表现了祖母的慈爱,也显示了烈士的牺牲和孩子的夭折在祖母心头留下的痛楚。 D、小说采用第一、三人称叙述故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隔壁家的杨奶奶和湾子里的村民,突出了群众对革命的作用,丰富了小说主题。(3)、 作为革命题材小说,茹志鹃《百合花》和孙犁的《荷花淀》都“诗意”地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对“美”的赞颂,请你谈谈这篇小说的“诗意”所在。(4)、小说中多次写到“桃花”“蝴蝶”,请结合文本分析它们的意蕴和好处。 -
16、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达尔文雀隶属于雀形目燕雀科,一共14种,其中13种分布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另一种分布在距加拉帕戈斯群岛600km的可可岛上。达尔文雀羽毛颜色均为暗色,体形相似,体长7—12cm不等,种间最明显的区别是喙部的形状和大小。据考证,这14种达尔文雀是在过去的100万年至300万年间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
1835年9月,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航行到加拉帕戈斯群岛时,在岛上发现一些羽毛颜色暗淡的雀形目鸟类,并采集了标本带回英国。后来,英国鸟类分类学家古尔德在研究达尔文收集的鸟类标本时发现这些雀形目鸟类是一些以前没有描述过的新种。达尔文也因此受到了启发,在《物种起源》中论述到:“这些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雀形目小鸟实在令人感兴趣,它们由一个种分化出来而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这些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雀形目小鸟促使达尔文产生了生物进化的思想,后人为了纪念达尔文就把这些雀形目小鸟称为“达尔文雀”。
(摘编自邓文洪、郑光美《达尔文雀与生物进化》)
材料二:
1938年12月,28岁的英国帅小伙大卫·拉克和他的研究团队登上了圣克里斯托巴尔岛,研究不同种“达尔文雀”的繁殖和觅食行为。每天上午他外出观察这些小鸟,下午则捕捉个体尝试进行圈养,看不同种之间是否会发生杂交。正如达尔文曾指出的那样,“达尔文雀”非常温顺,不怕人而易于接近。这些“很傻很天真”的鸟,是拉克在野外非常难得的理想观察对象。
1939年4月,拉克一行和4种共计40只地雀一起来到美国旧金山的加州科学院。从4月底至9月初,拉克在加州科学院、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等地的馆藏做研究,还专程去大英博物馆检视了达尔文当年采集的标本,最后他竟总共测量了近6400号“达尔文雀”标本!根据掌握的翔实资料,拉克很快撰写出了题为《加拉帕戈斯地雀亚科形态变异研究》的专著。而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面对同样的原始资料,1947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了拉克的新作《达尔文雀》,书中竟得出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结论!
拉克在第一本书中依据野外观察和标本测量数据对“达尔文雀”的分类进行了修订,并把主要篇幅放在了阐述种间以及种内变异上。比如喙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种之间和同一种但分布于不同岛上的种群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受到当时主流观点认为亚种之间形态差异不具备自然选择上的适应性的影响,拉克在“达尔文雀”身上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认为上述差异主要是在不同种间生殖隔离当中发挥作用,即同种的雌鸟主要通过喙型来识别同种的雄鸟。而生活在大达夫尼岛的中地雀和克罗斯曼岛的小地雀由于具有介于两种之间的喙型,而被认为可能是杂交的产物。
在回到达丁顿会堂学校又教了一年中学生物之后,拉克开始为军方工作,主要是与其他科学家一道为刚刚投入实战不久的雷达提供智力支持。在这期间,生态学上一项名叫高斯原理的理论引起了拉克的注意,并最终改变了他关于“达尔文雀”的研究结论。他明确地指出竞争导致了“达尔文雀”在食物资源利用上的分化,产生了已知的14个种和它们形态各异的喙。以地雀为例,在同时有大、中、小地雀的岛上,3种鸟喙的大小都不重叠,对应着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大达夫尼岛的中地雀和克罗斯曼岛的小地雀喙的大小却介于两种的正常值之间,这两个小岛上各只有一种食种子的地雀,因此表现出了竞争释放,即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拓展实际的生态位。就是说这两个岛的中地雀和小地雀可以选择利用的种子大小更为多样化。拉克的新书用形态学、生态学和行为学方面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予以佐证,并揭示了地理隔离和生态位分化在物种形成上的重要作用。
稍显遗憾的是,拉克的新书更多提供的还是一种描述性的结论,定量性统计分析有限。比如,尽管他指出了对食物资源的竞争是主要的演化驱动力,却没有提供大、中、小地雀在取食种子大小上是如何分化的例证。又如,他指出了对于同域分布的种群而言,生殖隔离是最后形成物种的关键一步,却没能说清楚究竟是何种机制导致了生殖隔离的实现。这些遗憾被开始于34年之后并延续至今的一项长期研究弥补。1973年,英国鸟类学家格兰特夫妇开始在大达夫尼岛展开持续40多年的研究,这段经历,将他们的名字与“达尔文雀”紧紧联系在一起。
对“达尔文雀”的研究,研究者们手中的工具从达尔文时代的猎枪,到拉克的望远镜,再到格兰特夫妇的雾网和录音机,发展到了今天的基因组高通量测序仪。对于“达尔文雀”的认知,既有最初达尔文的慧眼未识珠,也有拉克两本著作之间观点的骤然转变,更有格兰特团队42年的荒岛坚守。“达尔文雀”的传奇,生动地展现了追求真知的人们在旅程中可能会遭遇的起伏波折和不经意间的曲径通幽。在生态学和演化生物学的研究中应当去追求长期的开放式的持续工作,因为从逻辑上来讲,演化及生态过程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尽头。
(摘编自Robbi《迈入基因组时代的“达尔文雀”传奇》)
(1)、 下列关于“达尔文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尔文雀”并非特指某一种鸟,只是它们在体形和羽毛颜色上存有相似的特征。 B、如果“达尔文雀”的喙部形状和大小存在明显差异,则表明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种。 C、受主流观点影响,拉克认为“达尔文雀”喙型差异主要在种间生殖隔离中起作用。 D、受高斯原理启发,拉克提出,食物资源的竞争导致“达尔文雀”的喙型变得不同。(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尔德发现达尔文带回的雀形目鸟类是未被描述过的新种,这启发了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思考。 B、“达尔文雀”性情温顺,不怕人而易于接近,这有利于研究者进行野外观察以及标本采集工作。 C、在资源充分、缺乏竞争的小岛上,“达尔文雀”拓展了实际的生态位,可以取食的种子范围更广。 D、目前科学家已经使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仪进行研究,弥补了“达尔文雀”演化研究中的遗憾。(3)、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达夫尼岛的中地雀和克罗斯曼岛的小地雀,具有介于两种之间的喙型,这是不同种间生殖隔离发生作用的表现。 B、拉克的新书吸收多学科研究成果,得出重要结论:不同岛屿的地雀喙型有异是由地理隔离和生态位的分化造成的。 C、拉克的两本书中关于“达尔文雀”的研究结论截然不同,是因为随着研究推进他掌握了更翔实的研究资料。 D、演化及生态过程没有确定尽头,因此对“达尔文雀”的研究不应止步,需开展长期的开放式的持续工作。(4)、 材料二标题为“迈入基因组时代的‘达尔文雀’传奇”,研究“达尔文雀”有哪些“传奇”?请根据材料概括。(5)、 “达尔文雀”的研究历史,给了我们关于科学研究的哪些启示?请概括分析。 -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指路明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人们渴望成为英雄,但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英雄,大多数人常常是平凡度过一生,他们同样是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8、119消防宣传日到来之际,某网站想做一个以小说中主人公为原型的宣传短片,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全下列文案。(不超过100字)
我只是个消防员,我只知道听到警铃响起的那一刻,我必须冲上战车赶赴现场,挽救人民群众的损失。可是,请你别报假警。有人或许比你更需要救助。
我只是个消防员,我会在发现危险的情况下冲上去,这是本能,哪怕有一天我会退伍,可我依然会义无反顾的冲上去。
我只是个消防员,我能做的并不多,但守护平安,是我们消防人一生的事业。
-
19、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红霞飞
白小川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没事的时候,她就一个人愣愣地瞅着天边的一片红霞,哼唱这首歌,思忖心事。云卷云舒,霞光灿烂多姿,那抹红更像燃烧的火焰。直到有人喊,红霞,有你的快递,她才猛然间惊醒,飞快地跑出去。
每一天都类似,每一年都在复制,日子在红霞那,无非就是每天上下班、接送孩子,周末去看看老人。
他在L城,是一名消防员,后来也叫应急人。
自从结婚后,两人就聚少离多。红霞理解他舍小家保大家,向来时间紧、任务急。好在最难的那几年已经过去了,孩子整五岁,自己能跑能玩,哪像小时候一生病,红霞就得大半夜背孩子去医院,孩子扎针哭,她也跟着哭。想想那几年,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大,真苦,真不容易。可谁容易?谁不苦!他容易吗?那年,L城的五金城着了场大火。那火烧的,咱是没见过。他们中队奉命前往救援灭火。临走前,他特意打个电话,说是去执行任务,紧急。那天是老人的生日,说好一起过的。那天满L城的救火声,嗷嗷地叫。老人说:“怪吓人的……”大家都盯着电视画面,直到生日蜡烛燃尽也没有吹,蛋糕也没切,全家人都注视着火势的发展。消防员全副武装,斗战火蛇,浓烟滚滚,大火翻飞,水柱喷涌。
他是第二天才打来电话报平安的,全家人紧绷着的那根弦这才松了下来。老人立马说:“切蛋糕!”
红霞就怕老人生病,一边得照顾老人,一边还得照顾孩子,分身乏术,那就咬牙扛呗。老人一生病就想儿子,想他的安危,想他能回来看看。有次老人昏迷了,嘴里直嘟囔:“儿子,儿子。”红霞说:“就快回了。”正巧他打来电话,红霞又瞒着他说家里都挺好的,别担心。红霞最高兴的,就是他总给她制造浪漫的小惊喜。隔十天半个月,红霞就会收到一份快递,有给孩子的乐高玩具,给老人的营养品,还有给她的新衣服。他会换着样地寄来,他知道这些红霞都会自个儿买,红霞也知道其实他想快递的是一份看得见的思念。后来,每天盼着快递来,居然成了她不可或缺的生活。
“我爸是消防英雄,他手里的水枪,好厉害,好厉害!”这是孩子在玩伴里最引以为傲的。操场上几个小孩,正在玩孩子手里的消防救援车模型。看着看着,红霞的眼前真就有了一辆成武庄严的消防车,开车的不正是他吗?他在向她招手,说,“红霞我回来了,这回得多陪你几天,陪你逛街,买衣服,陪孩子去吃麦当劳,去淘气堡玩,全家旅个游。”可突然,他又接了个电话,“对不起啊红霞,你看,又来任务了,我得赶紧走,下回一起补上吧。”说着,那辆成武的消防车就跑得无影无踪。他走远了,红霞才说,你个大骗子。
红霞最喜欢看天边的那抹晚霞。因为他说,你看,那就是你。红红的脸蛋儿,一袭红衣,晚风一吹,你就会在天边翩翩起舞,你有多迷人啊!红霞就说,你个大骗子 , 当初就是听了你的花言巧语,才嫁给你的。
晚霞下的红霞,想着想着就笑了。
那天,他又在执行任务前说:“红霞,我又要休假了,等这次任务完成,我立马回家。这回保准得多陪你几天,陪你逛街,买衣服,陪孩子去吃麦当劳,去淘气堡玩,全家旅个游。”
那次的任务很艰巨,是山林起火,受灾面积很大,扑救任务很因难,除了消防官兵,还动用了当地大量的人力物力,危险可想而知。
很快,关于那次救援任务的相关报道,陆续传遍了网络。直到救援任务结束,红霞才最终下了定论:他是实打实的大骗子 , 骗了我一辈子!
微风轻拂,天边的霞光依旧鲜红如初,艳丽多彩,像是熊熊燃烧的烈火。一只大鸟飞来,匆匆叫了几声,迅速冲向天边的霞光。
某日,孩子扯着红霞的手。
“妈妈,爸爸这次出差需要那么久?”
“嗯,他很忙。”
“那能有多忙?我就跟他视频一下,也不行?我想爸爸,求你了妈妈,就一下。”
红霞抬头看向天边。咬紧牙。“真不行。”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A、文中对父亲生日宴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家人对火情的密切关注,对“他”安危的极度担心以及对“他”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B、“他”执行重大任务前往家里打的电话,既是告知家人自己的行动,也可能就是告别,表明了“他”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C、父亲生病想儿子,红霞“骗”他说“就快回了”,是对老人的安慰;不将父亲的病情告诉丈夫,是默默地承担。 D、文中两次提到“他”要带孩子去玩、带全家旅游的承诺,都表现了“他”对家人的愧疚和对平常的幸福生活的期待。 E、文章通过大量补叙,交待了“他”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以工作为重却无心关爱家人的“应急人”形象。(2)、红霞三次说丈夫是“大骗子”,请分析其中不同的感情。(3)、文章结尾红霞与孩子的对话,其作用有哪些? -
20、媒体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元宇宙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作“元宇宙”。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介绍,元宇宙主要有以下几项核心技术:一是扩展现实技术,包括VR和AR。扩展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的体验。二是数字孪生,它能够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这也意味着在元宇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虚拟分身。三是用区块链来搭建经济体系。我们在元宇宙当中可能不仅仅是在花钱,而且有可能赚钱,这样在虚拟世界里同样形成了一套经济体系。
(摘编自新华社官网《什么是元宇宙?为何要关注它?》)
材料二: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文旅、教育、电影、电竞、直播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常见,正在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推手。今年2月,5G+医疗机器人+VR探视系统正式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病房应用,利用5G网络、医疗机器人、360度8K全景摄像头、8KVR眼镜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远程“零距离”探视。广西北海市“5G+VR智慧教室”交付使用,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通过云平台将各类教学内容同步到VR眼镜,实现沉浸式虚拟教学。
(摘编自中国电子报《虚拟现实:元宇宙点燃新一轮发展热情》)
材料三:
伦理道德方面,“元宇宙”深度释放了人类创造力与能动性,集中体现了人类对于突破物理限制、拓展生命体验的内在向往。“元宇宙”中构建的数字虚拟世界,既是现实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和创造物,也是科技改变生活与科技向善的结合。但并非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更不是逃离现实的“乌托邦”。进一步讲,“元宇宙”营造的沉浸式体验不是“沉沦式”生活,不能成为使人无形中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游戏生活的借口。“元宇宙”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度虚拟化,必须依托社交网络演化发展,难以切断与现实物理世界的必然联系。因此,“元宇宙”中构建的虚拟身份、虚拟产品、虚拟市场、虚拟交易、虚拟生活、虚拟经济、虚拟人生等,不能脱离伦理道德的约束。
(摘编自解放军报《“元宇宙”来了,勿忘风险与挑战》)
材料四:
资本乃至权力把对所谓人性的满足、迎合作为技术创新的标尺,一切工具合理性似乎都指向和服务于人性。在元宇宙中,大数据、算法比我们自己更能监测和理解自己的感觉。我们为之惊叹的“人性化”不过是算法的结果。在感受力被数据化和技术加强的情况下,人自身最贴己的现实感受力、存在领悟力、思想表达力反而在下降。赫拉利所谓“退化的人类滥用进化的计算机”“可能只会增强人类的‘自然愚蠢’”等判断,与马克思的警示如出一辙:“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元宇宙的出现将把这种状况推向极致,其中最值得我们沉思的悖论就是:人的愚钝化恰恰是所谓人性化追求的结果!
(摘编自沈湘平《元宇宙:人类存在状况的最新征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A、数字孪生技术能将现实世界镜像到元宇宙中去,所以我们在元宇宙里可以看见很多自己的虚拟分身。 B、随着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元宇宙会形成一套经济体系,在那里人们可能不仅仅在花钱,而且有可能赚钱。 C、沉浸式虚拟教学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云平台、VR眼镜等技术手段予以实现,能够增强学生体验感。 D、元宇宙深度释放了人类的创造力与能动性,突破了人类的物理限制,给予了人类超越现实的生命体验。(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A、元宇宙中构建的数字虚拟世界,是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复制和创造,不能脱离相关伦理道德的约束。 B、元宇宙的数字创造和人际关系的深度虚拟化都必须依托社交网络演化发展,难以切断与现实物理世界的必然联系。 C、将满足、迎合所谓的人性作为技术创新的标尺,将一切工具合理性似乎都指向和服务于人性,此种做法值得我们反思。 D、材料四的作者认为元宇宙将把赫拉利和马克思所说的状况推向极致,对“人性化”的极致追求可能导致人的愚钝化。(3)、下列关于构建元宇宙的弊端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____A、成为逃离现实的“乌托邦”。 B、使人自身的现实感受力、存在感悟力、思想表达力下降。 C、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推手。 D、使人热衷于成瘾式游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