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语言基础运用

    ①本届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休现中国美学风格的造型设计赢得广泛赞誉,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②____是冬奥会的吉祥物,整个北京冬奥会的诸多场合____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风采,给海内外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③从开幕式上诗画交融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充满东方美学意趣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精妙场合,到冬奥会会徽、奖牌、场馆的一系列精巧设计,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拥抱世界的创新精神与植根本土的深厚底蕴。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和谐雅致,在潜移默化中完美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中加点的“展现”改为“表现”更好, B、第②句中括号内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 不仅、还。 C、第③句中加点的“场合”应改为“场景”, D、第④句中加点的成语“潜移默化”使用正确,
    (2)、第③句中画横线的“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拥抱世界的创新精神与植根本土的深厚底蕴”一处有语病,请在答题纸上作修改。
  • 2、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 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 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 ”“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黛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游说 B、说和 C、话说 D、学说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3)、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4)、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5)、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 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6)、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 字迹清晰。
    (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了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 一切改革家坚毅精神的概括。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4)、文学作品中的景物往往是作者胸襟气度的写照,例如张孝样过洞庭所见“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之景,都体现了诗人光明坦荡的胸怀。
    (5)、《六国论》为统治者总结出的沉痛教训是“”。
    (6)、《望海潮》中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
  •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①

    苏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那将春蚓²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朝来又绝倒,谀墓③得霜竹,

    可怜先生盘,朝日照苜蓿。吾诗固云尔,可使食无肉。

    注释: ①组诗作于与可亡故后。在最后一诗后,有作者自注: “吾旧诗云: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②春蚓: 出自《晋书》,形容书法作品中的字无筋骨。③谀墓: 为人作墓志所得报酬的戏称,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可画竹时”四句描述与可作画时达到了身心两遗、物我两忘的境界。 B、“若人今已无”四句慨叹与可故去,而今世人只知画柳树,不再懂画竹。 C、“君看断崖上”两句描写与可笔下之竹,“蛟蛇走”形象地写出霜竹特点, D、“晁子拙生事”四句写晁补之家境贫寒,却“谀墓”得画,可见其品性。
    (2)、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传达出丰富的意蕴,含蓄而富有表现力。 B、第二首诗描绘霜竹时,由远及近,在反复对比中咏叹,曲折有致,情思邈远。 C、第三首诗描述晁补之藏画之事,语言质朴而风趣,蕴含着深厚、复杂的情感。 D、三首诗以“竹”为核心意象,在诗意上层层推进,揭示与可画竹的艺术魅力。
    (3)、诗人借组诗表达了自己对画家和藏画者的丰富情感,请结合组诗具体内容简析。
    (4)、《红楼梦》中一些主要人物进入回目,作者往往在其名字前加一个字,来概括或凸显其品性,即所谓“一字评”,如“敏探春”“酸凤姐”“贤袭人”“勇晴雯”“慧紫鹃”等。请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一字评”的理解。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无舆马则无所见其能。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巧。大儒者,善调一天下者也,无百里之地则无所见其功。舆固马选矣,而不能以至远,一日而千里,则非造父也。弓调矢直矣,而不能以射远中微,则非羿也。用百里之地,而不能以调一天下,则非大儒也。

    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 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得以为臣。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之征也。其言有类,其行有礼,其举事无悔,其持险应变曲当。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其穷也,俗儒笑之: 其通也,英杰化之。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

    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敦诗书; 其衣冠行伪已同于世俗矣,然而不知恶: 其言议谈说已无以异于墨子矣,然而明不能别: 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 得委积足以掩其口则扬扬如也: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 是俗儒者也。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敦诗书:其言行已有大法矣,然而明不能齐法教之所不及,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 是雅儒者也。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 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别白黑; 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一方,则举统类而应之,无所低作;张法而度之,则晻然若合符节: 是大儒者也。

    故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 用俗儒,则万乘之国存; 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 用大儒,则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诸侯为臣。

    (取材于《荀子·儒效》)

    【注】①亿然: 安然。②统类: 大纲和条目。③促作: 疑惑惭愧。④晻: 相同。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舆固马选矣 固: 坚固。 B、则一君不能独畜 畜: 养活, C、隆礼义而敦诗书  隆: 尊崇, D、则举统类而应之  应: 应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不能以调一天下//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 B、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 C、然而不知恶//卒然起一方 D、然而明不能齐法教之所不及//则百里之地久
    (3)、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名况乎诸侯/大儒们的盛名可以和诸侯相提并论 B、与时迁徙,与世偃仰/与时代一起变化,与世道共同进退 C、随其长子,事其便辟/带领孩子,去侍奉国君身边的幸臣 D、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对内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他人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父御马和后羿射日两例说明,大儒再有才干,也要有条件去实施才能成功, B、大儒能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志和失意,即使身处困厄也会坚持原则始终如一。 C、俗儒、雅儒、大儒特征各有差异,但又都与不学无术唯利是图的俗人相区别。 D、无论是哪类人,只要人主能够仔细审视加以任用,都能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5)、本文节选自《荀子·儒效》。所谓“儒效”,就是“儒者的效用”。请结合选文第三段中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述文中所说“大儒”的“效用”。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候鸟通常在一个地方产卵、育雏,然后到另一个地方越冬。有时从山的南坡飞到北坡,而后返回;有时远涉重洋,但也毫不畏惧。

    鸿雁是中国常见的候鸟,《吕氏春秋》这样记载鸿雁按时迁徙的现象:“孟秋之月鸿雁北,孟春之月鸿雁来。”令人费解的是,候鸟迁徙时有着准确地辨别方向的能力,如燕子每年春归时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它去年搭的窝。唐代诗人韦庄曾有诗云:“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潜心研究这个问题,

    有人猜想,候鸟能通过身体中类似钟表的感觉器官,在天空飞行中计算太阳的位置,不断地调整自身与太阳的角度,确定自己飞行的方向和路线。也有人认为,候鸟是天生的“气象学家”,它们能够在飞行中“自觉”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顺利到达目的地。还有人认为,候鸟对地球磁场的变化十分敏感,能够依据地磁场辨别方向,

    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地图罗盘理论。他们认为,候鸟体内拥有一套完善的磁导航系统,可以实时敏锐地感知当前位置的磁场性质及其非常细微的变化,可以把某一地点的地磁场强度和磁倾角看作是“路标”,候鸟经过或在那里停留时,这个磁信息路标会被大脑记录下来,而飞行中实时感觉到的磁力方向可以指引它们前往这一路标地点,这无异于揣了个精准的“指南针”。飞行经验丰富的成年鸟将一个个路标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等信息组合在一起,相当于绘制了一张完整精细的“地图”。

    大量行为学实验从各个方面印证了地图罗盘理论的正确性。有科学家在赤道附近制造了一个假磁极,成功诱骗了迁徙中的花园莺飞向错误的方向。还有一批研究人员在撒哈拉沙漠中设置了若干地磁路标,在此放飞的夜莺连续5天都没能飞出沙漠。也有科学家在鸽子头部放置了一个可控的电磁线圈,他们发现,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电磁场来控制鸽子飞行的方向……

    由此可以推断,鸟类能将来自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整理,最终对前行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要全面解开候鸟迁徙中获得方位信息的疑问,尚待时日。

    (取材于李德、朱晓璐、王江云的相关文章)

    材料

    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奥登堡大学的教授们组成的团队,通过蛋白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研究发现,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比非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的磁场敏感性更强,揭示了由该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 年6月23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

    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一种对蓝光非常敏感的蛋白——隐花色素4a蛋白,它被认为是很多候鸟感知磁场的关键物质。隐花色素4a蛋白由527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的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光线照射到候鸟眼睛时,与隐花色素4a蛋白紧密结合的一个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进入激发态,促使FAD 从所处环境中获得一个氢离子变成FADH,产生一个空的电子轨道。此时,电子传递开启,FADH-会从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中夺取一个电子来填充空出的轨道,最终形成FADH和一个失去电子的色氨酸。

    到这里仍然处于生物化学领域,接下来最玄妙的部分涉及量子力学。

    在量子力学中,电子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具有自旋的内在性质,自旋的指向可以通过操作来改变。当几个粒子彼此相互作用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则可视作一个整体,即使将这些粒子分开,它们也可以无视距离相互感应,这一现象被称作“量子纠缠”。

    得到电子的FADH与失去电子的色氨酸变成了两个自由基,曾经在一起的电子依旧保持量子纠缠,原先自旋时处于单态的电子对转变成三重态,自旋单态和三重态之间微妙的平衡性对地球磁场的强度和角度非常敏感。电子的自旋会产生磁矩,当与磁场作用的时候,自旋不同的电子就会和磁场呈现出相同和相反的排列,导致两个电子的能态出现轻微的差异。

    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与地球磁场的相对角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它们眼睛中处于量子纠缠中的许多对电子的自旋状态。如果处于单态,生化反应回到起点,FADH变回FAD,色氨酸收回电子,对应的感光细胞显示为正常亮度。如果处于三重态,FADH不变回FAD,色氨酸仍然处于自由基状态,二者保持纠缠态,对应的感光细胞显示为高亮。那么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相当于对周边的地球磁场进行扫描,它们所“看到”的景象会随之改变,不同的方向对应的“光亮强度”差别很大,因而能够准确进行辨别,最终找到迁徙的方向。

    在我国科学家看来,磁感应和生物导航原理的阐明,可能引发物理学新模型的提出和生物学新机理的发现,甚至将推动新一代的仿生导航仪和定位仪以及生物磁控技术的全面发展。

    (取材于赵天昊、韩扬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候鸟迁徙特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季节变化 B、具有周期性 C、目的地明确 D、路线多变化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地图罗盘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类体内有一套能获得方位信息的磁导航系统。 B、磁导航系统可感知所处位置的磁场性质和交化。 C、候鸟大脑能记录经停地的地磁场强度和磁倾角。 D、形象描述了候鸟迁徙中辨方向、记路线的过程。
    (3)、根据材料二,下面对“FADH'”的主要形成过程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A、候鸟眼睛  被阳光照射   FAD 分子   吸收蓝光能量,获得氢离子   FADH- B、4个色氨酸   被阳光照射   隐花色素4a 蛋白   吸收蓝光能量   FADH- C、候鸟眼睛   吸收蓝光能量   FAD 分子   获得氢离子,夺取电子   FADH- D、4个色氨酸   发挥作用   隐花色素 4a蛋白   获得氢离子   FADH-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科学家可通过技术控制鸟类的一些行为活动。 B、隐花色素4a蛋白由氨基酸组成,对蓝光非常敏感。 C、相互作用过的电子分开后,也会无视距离相互感应。 D、候鸟转动头部,会影响到地球磁场角度的细微变化。
    (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简要说明人类对候鸟辨别方向之谜的探索是如何不断推进的。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钱钟书曾说:“大抵学问是荒江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在信息化时代,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拥抱、握手等身体接触行为都会促进个体体内催产素的释放,催产素又被称为拥抱激素,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当一个人去爱和感受到被爱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体内分泌催产素的感觉。①这种激素具有促进社交、让人愉悦。②它会引发我们的同理心,③让我们渴望亲密接触,④并且更愿意关爱他人。⑤人与人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都是靠催产素来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另外,拥抱时体内的皮质醇会马上降低。皮质醇是人体内肾上腺皮质释放的一种糖皮质激素,又称为压力荷尔蒙。我们可以理解为皮质醇就是“鸡血”般的激素,是精神刺激、压力情绪背后的罪魁祸首。科学研究表明,童年时代身体接触的多少与长大后的身心健康        A    。拥抱会促进触碰双方的血液循环,可以缓解压力,增强免疫力,使人获得放松和安全感,同时能减轻孤独感。对于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来说,拥抱也发挥着     B 的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甲),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行为的孩子健康得多。

    中国人的习惯里是很少拥抱的,即使与家人之间也很少有亲密的身体接触,久而久之,就可能出现了“肌肤饥渴”。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一些孩子在小时候极少得到母亲拥抱、亲昵,长大后会形成一种潜在而又深刻的对被爱、被关心、被抚慰的渴望感,有的是对身体接触的渴望:渴望被抱紧,被爱抚,甚至被摸一下头或者头发。而另外一些人则喜欢抱着被子、枕头或者毛茸茸的玩具。他们往往感觉到孤单、不被爱、自卑,容易与人产生隔阂。而如果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能充分享受到母亲的亲密接触,就不会形成“肌肤饥渴”,而会对所获得的爱感到满足,这对培养日后的情绪平衡能力、自信心以及关爱别人的能力,(乙)。

    (1)、生活中常以“打鸡血”一词,讽刺或调侃某人遭遇外界刺激时突然情绪异常的行为表现。文中第二段以“鸡血”来比喻皮质醇激素,请简要分析其相似性和表达效果。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文中画波浪线的“肌肤饥渴”,有人说可替换成“肌肤饥饿”。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许多省市修建的“大学城”,其面积之广、规模之大,让人联想起杜牧《阿房宫赋》里“”两句名言。
    (2)、王老师在美术课上使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两句诗,介绍宋代书法、茶艺等富有美学特征的日常活动。
    (3)、唐宋诗词中常以“鹧鸪”意象借物抒情,寄寓人物挥之不去的爱或愁,比如“”。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月下听孙季蕃吹笛

    刘克庄

    孙郎痛饮横长笛,玉雪胸襟铁石颜。

    解喷清霜飞座上,能呼凉月出云间。

    病创冻马嘶荒塞,失侣穷猿叫乱山。

    可惜调高无听者,紫髯白尽鬓毛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即以“孙郎”来称呼对方,隐含诗人对其高超才艺的赞赏之情。 B、诗歌中的“玉雪胸襟”喻指人物心胸高洁,而“铁石颜”状其容貌丑陋。 C、诗人通过一位乐师才高而不遇的坎坷遭际,含蓄批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D、诗歌语言虽简洁精工但意蕴深厚隽永,彰显诗人自觉的艺术追求与品格。
    (2)、诗歌的中间两联对笛声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三年,十一月,京兆尹崔日知贪暴不法,御史大夫李杰将纠之,日知反构杰罪。十二月,侍御史杨玚廷奏曰:“若纠弹之司,使奸人得而恐愒,则御史台可矣。”上遽命杰视事如故,贬日知为歙县丞。

    皇后妹夫尚衣奉御长孙昕以细故与御史大夫李杰不协。开元四年,春,正月,昕与其妹夫杨仙玉于里巷伺杰而殴之。杰上表自诉曰:“发肤见毁,虽则痛心;冠冕被陵,诚为辱国。”上大怒,命于朝堂杖杀,以谢百僚。仍以敕书慰杰曰:“昕等朕之密戚,不能训导,使陵犯衣冠。虽置以极刑未足谢罪卿以刚肠疾恶勿以凶人介意。”

    七月,庚午,葬大圣皇帝于桥陵,庙号睿宗。御史大夫李杰护桥陵作,判官王旭犯赃,杰按之,反为所构,左迁衢州刺史。

    十一月,已卯、黄门监卢怀慎疾亟,上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并明时重器,所者小,所弃者大,望垂矜录。上深纳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京兆尹崔日知贪墨不法,御史李杰纠之,日知反构杰罪。勿论杰罪之有无也,杰不可以日知之言而坐,日知不可以讦杰而宽。玄宗纳杨玚之言,释杰而窜日知,允矣。虽然,有说焉。御史、京兆尹,皆法吏也。尹之贪暴,御史之所必纠;御史汰纵于辇毂,尹亦习知,而执官守以论劾之。假令杰败官箴、藏奸宄、以下挠尹权,知日知必擿已愆,而先掇拾其过以钳制之,将亦唯杰之搏击而扪日知之舌乎?则杨玚所云“纠弹之司,奸人得而恐喝,则御史台可废”者,亦偏护台臣之党,而非持平之论也。

    夫日知之罪,不可以构杰而减,固也;而杰罪之有无,抑不可以不察。杰果无罪,则日知既以贪暴抵法,而益之以诬贤之恶,加等之刑,不但贬为丞而足蔽其辜;若杰而有罪也,亦不可以纠日知故而概不加察。今场不辨杰罪之有无,但以护台臣而护杰;且当开元之始,群贤皆有以自见,而杰无闻焉,杰之为杰,亦可知矣。玚为御史台存纲纪,而不为朝廷别贤奸,非平允之论也。天子虚衷以详刑,则奸人自无所藏奸;士人正已以匡世,则小人自弗能置喙;又非可以禁恐喝、斥反构一切之法弹压天下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虽置以极刑A未足B谢C罪D卿E宜以刚肠F疾恶G勿以H凶人介意。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废,废弃、废除,与贾谊《过秦论》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的“废”意思相同。 B、坐,犯……罪或错误,与《蜀道难》中“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坐”意思不同。 C、“知日知之必擿己愆”与《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之”用法不同。 D、益,增加,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曾益其所不能”的“益”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日知贪婪残暴不守法度,李杰将要弹劾却反遭其诬陷,杨玚上奏为李杰做了辩护,皇上采纳了杨玚的意见,王夫之对事件所涉及的四个人都做了分析。 B、长孙昕因为琐事与李杰关系不睦,与其妹夫杨仙玉在街巷中伺机殴打李杰,皇上下令杖杀二人用来向百官谢罪,并以敕书安慰李杰,表达了内心的歉意。 C、李杰主持建造桥陵,在查办案件时诬陷王旭,结果被贬为衢州刺史,卢怀慎荐举李杰是清明时代的杰出人才,希望皇上怜惜重用,皇上接爱了他的建议。 D、材料二中王夫之认为,天子应该虚心中正以审慎断案,士人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以匡正世道,却不可以用禁止恐吓、排斥反诬等方法来弹压天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杰上表自诉曰:“发肤见毁,虽则痛心;冠冕被陵,诚为辱国。”

    ⑵若杰而有罪也,亦不可以纠日知故而概不加察。

    (5)、王夫之为什么认为玄宗采纳杨玚言论的做法是公允的,但又认为杨玚的言论是不公允的?请简要概括。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忘忧

    王旭峰

    他们的行程非常缓慢,常常是东住十天,西住半个月,为的是避开日本佬的扫荡。然后,他们终于走进真正的大山了。在那里,他们看见了数人合抱的柳杉,他们看见了金钱松和银杏树,山里人还告诉了他们什么是天目杜鹃、天目紫荆、天目械和天目杉。他们还认识了浙西铁木、杜仲,他们甚至还看到了罕见的连木香。他们穿行在杉木、马尾松、黄山松、香樟、枫榴和紫楠的林海中,不知不觉地,也就穿行在1938年的春天之中了。

    无果的小寺院,寺边有古泉。寺中人早已散去,这里剩了一个空巢。无果的归来和他带来的同行人,无疑给这荒芜的山寺带来一片生气。两个孩子不顾大人劝阻,趴在泉边,开始喝起山水。寄草说:“水凉着呢,小心喝了拉肚子,无果师父正烧着水,一会儿就开了。”说着,就把这两个孩子拉开了,自己却蹲在泉儿边开始洗起脸来。

    小小少年忘忧,得了白化病,周身雪白,引人注目。忘忧突然说:“要是这会儿能喝上家里的香茶就好了。”

    猛然间提到了久违的家,久违的忘忧茶庄的茶,寄草心一动,泉下那张波动的脸影就渐渐地僵住了。

    无果正在寺边小灶棚里烧着火,听了忘忧的话就说:“要喝茶有什么难的。里到了这里,龙井是喝不到了,山里的野茶可是遍地都是,你睁开眼睛看看就是。”

    忘忧一听,早就雀跃起来,说:“我去采,我去采。”

    小越儿也在一边叫着跳着:“我也去,我也去。”

    寄草在自己的腰上绑了一个刚刚洗干净的破竹篮,竹篮里还衬了一块干净的手帕,那些呈现出新绿色的雀舌,就一个个地被江南女儿的手投进了篮子。忘忧和越儿手忙脚乱地在一旁,东摘摘,西钻钻。有时,野茶蓬一阵阵地哗动,他们钻出茶蓬,看着寄草姨妈像鸡啄米一般地双手采茶,他们便目瞪口呆、眼花缭乱了。他们的眼前,便是一阵阵的绿云飞舞,他们的耳边,只听到那种惬意的刷刷刷的声音。这时,他们便不由自主地向天空望去了。

    几个月来,他们饱受从天空突然降临的恐怖的刺耳的袭击声;他们看到的天空翻着血浪,天空早已是他们心目中的地狱。现在他们再往天空看去,天空在森林的衬托下,只有绿色的曲浪底线和底线上面的一大块一大块的半透明的清醇的蓝色;还有,在绿色与蓝色之间偶尔飘过的优美柔软的烟一般的白云。

    他们听到了两种声音:当鸟儿在天空歌唱的时候,茶树在大地上歌唱。它们一应一合的声音,本来是不会被人类听到的。但是它们此刻慈悲为怀,它们要用自己的声音来告诉孩子们,如果有一天他们什么也没有了,他们还会拥有它们;它们是永生的,忠诚地尾随着他们的,永远也不会消失的。

    孩子们便陶醉了,他们便像着了魔一样的,恍恍惚惚的,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林子里踏歌而行。他们手搀着手走着走着,越儿就站住了。他个子矮,伸出一只手去,刚好贴住一株树干,他说:“哥哥,茶树。”

    似乎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件重大的事件就要发生。因此,忘忧迟迟疑疑地用手遮了额头,然后,慢慢地抬起头来。顿时,他便被这株茶树的光芒射得睁不开眼睛——

    这是一株芽叶全白的茶树,它像玉兰花一样在万绿丛中闪着奇异的白光,它毛茸茸的,银子一般高贵,又像仙人显灵似的神秘。在白色的芽叶中,似乎为了显示它的血脉的来历,它们的主脉却是浅绿色的。忘忧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突然心里面感到难受,眼睛也眩了,因此他一下子就蒙住了自己的脸,跌坐在了地上。越儿不知哥哥是怎么了,就去拉忘忧。但忘忧没有理他,他就慌了,叫了起来:“姨妈,姨妈,快来,快来—”

    无果和寄草听到了越儿的叫声,赶紧跑了过来,见忘忧坐在树下,不像是受伤的样子,这才惊魂甫定地说:“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那么一惊一乍的?我们还怕是你们被刚出洞的蛇咬了呢。”

    忘忧依旧坐在地上,却问无果:“师父,这是什么树?我怎么看着特别熟悉,好像从前在什么地方常常看到它似的。”

    无果笑了起来:“我说什么呢,原来忘忧是被这株茶树惊着了。也难怪的,忘忧和这株茶树是生来有缘的呢。”

    寄草也走到了树下,摇摇树干,说:“真是奇了,我可从来也没有看见过这样长着白芽的茶树。”

    “别说是你了,我这么大一把年纪,化缘四方,什么世面没见过,这样的白茶树,却也是独一无二,只在我们安吉山中这寺院的后面见到这么一株呢。”

    寄草说:“我虽没有见过白茶树,但我们家茶庄倒也是卖着从福建过来的白茶。白茶与常茶不同,偶然生出,非人力可致、所以特别的奇异呢。”

    坐在树下的忘忧这时才站了起来,抱住树干说:“那不就是我了吗?”

    两个大人听了都吃一惊,看看茶树,看看人,心就紧了起来,无果说:“这株茶树也真是奇了,年年开花,结果却少,也不会再生新茶,故而我们这里的人都叫它石女茶的。这茶也不是一白到底,也就是在每年这个时候一芽二叶展开时最白,再往下也就是花白转绿了,到了夏秋天,它就是绿色的了。”

    忘忧听到这里,突然来了劲,抱着树身就往上爬,边爬还边叫:“我这就上去把我给摘下来,我们立刻就尝尝我的味道好不好?”

    这一说大家才又笑了,说:“那这株树就是忘忧的魂儿了,忘忧从此就找到魂儿了呢。”

    (节选自《茶人三部曲》,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大量堆叠山中植物名称等同类词语,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山中资源丰富、物阜民安的生活气象。 B、小说借少年忘忧想要喝茶引出下文,同时点出他患有白化病,为下文他刚刚发现白茶时惊喜慌乱等独特的心理感受埋下了伏笔。 C、小说着意描写自然的色彩和声音,“绿色的曲浪底线”“清醇的蓝色”等饱含诗情画意,对“两种声音”的阐发充满了哲理意味。 D、小说通过寄草与无果二人的赞叹介绍了白茶树的奇异特点,旨在将知识性和实用性巧妙融于小说之中,以达到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
    (2)、关于文中寄草采茶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寄草双手采茶,技艺娴熟,与她出身于“忘忧茶庄”的背景相呼应,情节安排较为合理。 B、“破”写出了竹篮的简陋,两处“干净”既写出了寄草对茶的重视,也表现了她的性格。 C、从忘忧和越儿的视角去观察寄草采茶,这是从侧面突出寄草采茶的速度之快,动作之美。 D、“刷刷刷”写鸟儿翔空之声,以声衬静,与《故都的秋》中“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类似。
    (3)、文中画线处说“那不就是我了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4)、文本中频频出现“突然”,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

    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和互相影响则质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这样,唯物辩证法就有力地反对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外因论或被动论。这是清楚的,单纯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的运动,即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化。

    事实上,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主要地也是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同样,社会的发展,主要地不是由于外因而是由于内因。许多国家在差不多一样的地理和气候的条件下,它们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非常之大。同一个国家吧,在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的情形下,社会的变化却是很大的。帝国主义的俄国变为社会主义的苏联,封建的闭关锁国的日本变为帝国主义的日本,这些国家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长期地被封建制度统治的中国,近百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正在变化到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去,中国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整个地球及地球各部分的地理和气候也是变化着的,但以它们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相比较,则显得很微小,前者是以若干万年为单位而显现其变化的,后者则在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甚至几年或几个月(在革命时期)内就显现其变化了。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唯物辩证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并不排除。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摘自毛泽东《矛盾论》)

    材料二:

    古代哲学往往把宇宙观局限于世界的起源或者世界的本质问题上,很少深入世界存在的状况问题上。亚里士多德设想,构成物质的元素有四种,即火、水、气、土,还有一个难以感知的“以太”物质,这五个元素是所有物质形态之本原。亚里士多德也讲“运动”,不过是基于宇宙观下的次级范畴来论述的。老子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万物产生于“道”,至于“道”的运动,遵循“有”“无”转化的规律,“有”“无”转化之外,没有另一种发展态势。换言之,万物之源才是宇宙观。

    黑格尔的宇宙观与“运动”不可割舍,他认为,万物彼生此灭,却有一个规律,否则逻辑乱套,“绝对理念”是具体物质生成的“先验”。但是,如果“绝对理念”是静止不动的,就没有新的东西出来,“矛盾体”是构成新概念和事物的动力,“绝对理念”是发展的。黑格尔宇宙论的实质是“绝对精神”产生物质世界,宇宙之中的“精神”的运动外化为物质的运动,“运动”仍是宇宙观的次级层面的范畴。所以在旧哲学中,通常把关于存在及其规律的学说当作本体论,把关于认识形式及其规律的学说当作认识论,发展观还没有归于宇宙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旧哲学,它对物质概念的解释有所不同,它的物质观是辩证的物质观,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故对物质的解释已经融合和扩展到物质的转化与多样性上。马克思在多种场景阐述物质,如自然物、实践、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像实践、生产方式、矛盾、原子、真空等都可以被认为是物质现象,这个宇宙在物质的基础上全部统一起来了。恩格斯对物质的解释已经与运动关联起来,认为物质和运动具有统一不可分割的属性。列宁对物质定义的解释,已经把物质本体论与认识论基础结合起来:“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物质的解释,已经把本体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统一起来,但仍然没有明确提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就是两种宇宙观。

    毛泽东概括的“两种宇宙观”,与历史上局限于本体论的两类宇宙观不同,毛泽东提出的“两种宇宙观”,是把宇宙观扩展到了方法论和实践层面,从而深化了这样一种认识;世界观的问题也是人们实践领域的基本问题,从方法论层面、从实践领域观察世界,可以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看作“两种宇宙观”。

    (摘编自蒋显荣《<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原创性贡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矛盾论》指出事物发展由不同因素决定,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其主张与形而上学宇宙观不同。 B、中国近百年变化表明,即使在没有外部力量的情况下,中国也能朝向“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转化。 C、黑格尔的宇宙观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有一定相似之处,仍把“运动”作为基于宇宙观下的次级范畴来论述。 D、对物质的解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已把本体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统一起来,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外部原因不能解释事物性质上的区别及其变化,因而对理解事物运动没有用处。 B、鸡蛋的孵化离不开温度,说明事物变化须外因作为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 C、老子认为万物产生于“道”的运动,而“道”的运动遵循“有”“无”转化规律。 D、毛泽东将宇宙观扩展到方法论和实践层面,对唯物辩证法原理做出原创性贡献。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观点的一项是(    )
    A、看到风吹动旗帜,有人认为,这不是风动,不是旗动,而是心在动。 B、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是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 C、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那么浮力再大,轮船也无法浮在水面上。 D、打铁还要自身硬,对于有志报效祖国的青年来说,练好内功很重要。
    (4)、材料一多处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简要分析举例论证的特点和效果。
    (5)、请根据材料,谈谈毛泽东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对我们的启示。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礼记·学记》

    以上两句话都有一定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跑步作为一种全球普及的运动,因其简便性和具有显著的健康益处而    ①    。在众多跑步爱好者中,关于晨跑和夜跑哪个更好一直未有定论。

    实际上,晨跑和夜跑各有其独特的优势。

    晨跑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迅速唤醒身体,为一整天注入活力。早上起来,全身肌肉和器官都还在放松状态,此时进行适当的锻炼,可以唤醒身体,加快新陈代谢。同时,早上起来,体内的糖类经过一夜的代谢,正处于缺乏的状态。此时进行适当的锻炼,身体会消耗脂肪来补充能量,有助于减脂瘦身。    ②     。由于身体经过一夜的休息 , 肌肉僵硬、心血管系统也不在状态,这时进行充分的热身尤为重要。热身运动可以包括轻松的步行、慢跑以及针对大肌肉群的动态拉伸等。

    夜跑对白天忙碌的人来说,是放松身心、减轻一天压力的方式。晚上,身体已经完全活跃,肌肉和关节不再那么僵硬,这也有助于进行更有强度的训练。晚上跑步时特别需要注意环境、光线和安全问题,必要时可佩戴反光条等跑步装备。

    晨跑和夜跑各有优势,关键在于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作出选择。跑步    ③     , 更是一种提升生活质量的好习惯。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下列句子中的“休息”和“由于身体经过一夜的休息”中的“休息”,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官吏少做一些恶,有利于人民的休息。” B、深夜,妈妈看到小明屋里的灯还亮着,关切地说:“这么晚了,还没休息?” C、在远足拉练中,同学们热情高涨,但当我们走累时,也要适当休息。 D、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第六个“世界城市日”,中外多座城市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称“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其中,南京被列入“世界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南京凭什么能够从一众城市显现出来,摘得这一桂冠?

    [乙]一本叫做《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书全方位地向大众回答:“南京,何以担起‘世界文学之都’的称号”?该书系统梳理了南京申报“世界文学之都”的前因后果,彰显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历史源流与当代风采,引入了新潮的IP概念,展示南京文学的标志性人物和作品。[丙]编写组经过多轮筛选和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24个“文都南京”标志性文学IP。这些IP中有王献之、谢朓、李白、刘禹锡等名人,可谓    ①    

    例如大诗人李白,他与南京有着    ②    。[丁]他一生中多次游历南京,先后写下《登金陵凤凰台》等数十首与金陵有关的诗歌,涉及长干里、雨花台、白鹭洲、凤凰台等20多处景点街巷。与李白不同,刘禹锡就职的和州虽然与南京近在咫尺,但他从未真正到访。为此长怀向往之情、并写下《乌衣巷》等名篇、令乌衣巷等闻名遐迩,吸引着游客与文人雅士前来探寻。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志正在操场上踢球,突然传来一阵鸟的悦耳的鸣叫声,想到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助飞禽来描绘乐声的诗句:“。”
    (2)、在班级组织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小刚想和同学们交流“反省自己”的必要性,他可能引用《劝学》中的语句是:“。”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小刚临摹了一幅关于“鹿”的中国画,画中的“鹿”惬意自在,这不禁令他想起了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鹿”来表现对自由生活的渴望的诗句:“”两句话。
    (5)、姚鼐在《登泰山记》中,“。”两句概括了作者与友人寒冬登泰山途中的困难与艰辛。
    (6)、小王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假期,居家生活的宁静惬意,闲适自在,让她联想到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
    (7)、最近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张老师想到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道:“。”于是她马上给住校的女儿发了短信,提醒她要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
    (8)、小丽在给她的妹妹介绍刘裕时,借用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的历史遗迹呈现在她面前。
    (9)、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以曹操军队的惨败衬托周瑜的军事才能。
    (10)、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
  • 18、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赣上食莲有感  黄庭坚

    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共房头濈濈,更深兄弟思。

    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

    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

    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

    甘餐恐腊毒 , 素食则怀惭。

    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

    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

    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

    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四年(1081),作者于此前一年任吉州太和县(在今江西省)知县。这一年因事到虔州(今江西赣县),即诗题所标的“赣上”,因食莲有感而作此诗。②濈濈jí jí,意思指聚集貌。③腊毒:腊,干肉。干肉放久了,会腐败,含有毒素。这里作动词用,句意是香甜的东西吃久了会受毒害。④素食:吃白食。意为尸位素餐,为官心怀惭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雏”“迎门”的场景与陶渊明“稚子候门”的情景相似,画面温馨,充满亲情。 B、“莲生淤泥中”二句与“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相近,赞颂了洁身自好的美好人格。 C、“同袍子”化用了《诗经》中的“与子同袍”,“安得”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D、“归制芙蓉裳”与屈原的“集芙蓉以为裳”一样,都表现了诗人品质高尚,渴望归隐。
    (2)、本诗思路清晰,三个层次意思分明,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殇公即位。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是之谓乎!”

    (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有删改)

    材料二:

    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帝曰:“于公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臣请见太后白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太后曰:“吾复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祸,祸乱后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而梁王闻其义出于袁盎诸大臣所,怨望,使人来杀袁盎。

    (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有删改)

    材料三:

    太史公曰:《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襄公[注]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有删改)

    [注]襄公,即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因坚持“仁义”而战败,被众人唾弃。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标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若以大夫A之灵B得保首领C以没D先君E若问F与夷G其将何H辞以对?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表达祈使语气,与《师说》“其可怪也欤”中的“其”意思不同。 B、争,争夺,与《过秦论》“争割地而赂秦”中的“争”意思不同。 C、美,赞美,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用法相同。 D、“褒之也”与《屈原列传》“王甚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穆公生病时召见孔父,打算将王位传给殇公,认为如果不让位那就是丢掉道德,并且让自己的儿子到郑国去住。 B、太后在宴会上让景帝在驾崩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当即答应了。后来在袁盎等大臣的劝说下又后悔了这个决定。 C、袁盎等大臣耐心引导规劝太后,使太后明白传位给梁王的危害,最后放弃自己的想法,并让梁王返回自己的封地。 D、《春秋》讥讽宋国动乱是从宋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的,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得到一些人的称赞。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

    ②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

    (5)、材料一中认为宋宣公传位给弟弟穆公是合于道义的,为什么《春秋》中却要讥讽宋宣公呢?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原因。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酒香戏外

    曾瓶

    高明远在轩辕宫附近开酒坊,既酿酒,也卖酒。高明远卖酒有规矩,每天最多卖三十斤,每人最多卖二斤。每天卖完酒,高明远就去三泸茶园。

    高明远去三泸茶园看戏,买票,有讲究。如果是陈三卿的戏,必买一个好位子,似乎离陈三卿越近越好,不怕花钱。如果没有陈三卿的戏,不管是哪个名角,都花最少的钱,进园即可。

    相传,陈三卿刚到三泸茶园演出,因相貌平平,脸上还有麻点,同行和观众并不看好。她演的是《挑帘打饼》。陈三卿一出场,步法身段,时如蜻蜓点水,螃蟹行沙;时如电闪风掣,云行雨骤;时如垂柳摇曳,时如海棠婀娜。看戏的人,刚开始漫不经心,殊不知待几步金莲挪动,眼睛和耳朵,全到了陈三卿身上,一场戏下来,陈三卿让台下观众似醉如痴,掌声如雷。

    那天,高明远在观众席。

    陈三卿有了名气,常有人请她到家中唱戏。为了热闹喜庆,名角要向主家献酒。陈三卿献酒,手中酒壶,必盛高家酒。

    城隍庙北边的张记桐油店张老板,母亲七十八岁,生了病,临时决定,提前替母亲办八十大寿,冲冲病痛;也临时邀约,请陈三卿来唱戏喜庆喜庆。因是临时,一时难以凑上那么多高家酒。陈三卿也直率,问张老板,我那几杯,应该准备好了吧?张老板直点头。其实,张老板藏有心眼儿,他就不信,你陈三卿,能把酒城这家那家的酒喝出来?

    锣鼓敲得昂扬激烈,唢呐吹得高亢喜庆,陈三卿端着酒献老寿星,她执酒壶,捧酒杯,正陪饮,酒刚进嘴,即如彩虹般喷射而出。陈三卿笑盈盈的脸陡然间结满冰霜,冷冰冰地说,不是高家酒!

    8张老板惊讶得嘴都合不拢,正要狡辩,陈三卿卸妆,对张老板拱拱手,告辞走人。

    9张老板还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陈师傅,怎了?

    0陈三卿不停脚,说,你坏了我的规矩。

    这事,很快传开了。高明远心里鼓胀着一句话:以后,陈师傅,你喝高家酒,收成本价。高明远这话,没机会说。陈三卿喝酒,用不着她到高家酒坊买。

    这天,排轮子买酒的长龙中出现了陈三卿。尽管换了戏装,一眼,高明远就看到了。嘴巴,差点惊歪了,但很快镇住神,问,陈师傅,今天什么日子,你亲自来?不管如何掩饰,还是有些磕磕巴巴,语气里,是满当当的惊诧,甜丝丝的欢喜。

    陈三卿像还在舞台上,甩出很多笑意,像要把阳光摘下来,给高明远抛过去 , 说,高师傅,未必你家的酒坊,我就来不得?得看日子,才来得?

    高明远被晃得有些头晕,说,陈师傅那么忙,完全可以叫人来。陈三卿说,今天得亲自来,其他人来要不得。

    高明远的脑子使劲转,想,今天是什么日子?

    陈三卿说,驻蓝田坝的皮团长,叫卫兵送来信,要下午去他那里唱戏。买上高家酒,带过去,正好。

    望着排着轮子买酒的人头,高明远喊叫起来,陈师傅,前面来,你要去皮团长那边,你先买。

    陈三卿没挪脚步,说,排起,排起,挨着轮子,规矩,坏不得。

    陈三卿不动,高明远没办法。陈三卿前面,排着十好几人。高明远打定主意,如果到陈三卿那里,酒,卖完了,就去酒坊取,破规矩,也要陈三卿买上。

    运气还好,轮到陈三卿,坛里还有三四斤。高明远问,陈师傅,两斤酒,够不?

    陈三卿眼波如酒般明媚亮堂,边笑,边问,不够又怎样?规矩,高师傅忘了?

    高明远的脸大红一片,他心里有些抱怨,你就不能找一个人和你一起来?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陈三卿像根本不知道高明远的心思,说,够了。多了,误事。

    陈三卿接过高明远递过来的酒坛,那是她自带的一个翡翠绿瓷坛,从手袋里拿出一张戏票,递给高明远,声音像从街石下面飘上来,明天晚上,我的戏!

    戏票上那个座位,高明远一看,惊讶得不得了。陈三卿的戏,每一次,他都买最好的位子,不怕多花钱。陈三卿给的票上那个座位,花钱都买不到。那种座位,留给重要人物,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自己是重要人物?高明远的心,跳上跳下。

    《杀端方》,高明远看过,讲的是清末同盟会联络鄂军起义,杀了端方,掀翻了大清朝的事。高明远看过的《杀端方》,不是陈三卿演的,陈三卿演这出戏,演什么角色?端方?议员龚向全?

    陈三卿笑,到了,就知道了。

    陈三卿的笑声像钻进了陶坛瓷坛,酒香比往日浓了好多。她的眉眼上,似乎挂着什么期许,声音压得很低,说,谢谢你,天天都来捧场!

    高明远像被电击一般,原来,那个台上演出的陈三卿,看到了台下的自己啊!并且还场场都记得清楚!高明远拿着戏票,像丢了魂。

    第二天,卖完酒,高明远急匆匆去三泸茶园。卖酒的时候,听人讲,昨晚蓝田坝那边在抓共产党。驻扎在城里的张团长,带着队伍,去蓝田坝那边,冲进皮团长的军营,抓人,还放了枪,打死一个,抓住一个,其余的跑了。高明远三步并作两步往三泸茶园赶。

    刚到门口,看见张贴栏里,贴着一张大大的告示:今天下午,陈三卿演出的《杀端方》,改为王三品演出《思子轩传奇》。

    高明远向卖票的吴跛子打听。他想知道,陈三卿怎么样了?现在在哪里?

    吴跛子说,哪个晓得?有人说,被张团长带回来关在军营;有人说,跑了,是共产党,她唱戏是给那些开会的人打幌子。

    高明远提着陈三卿送的戏票,呆立在三泸茶园门口。

    不久,“泸顺起义”爆发。1926年12月1日,驻扎在蓝田坝的袁品文旅长以邀请军政长官参加军士训练学校毕业典礼为名,将驻防城区的李章浦旅长诱至蓝田坝逮捕。下午四时,袁品文旅长、陈兰亭旅长宣布起义。

    中午,高明远推开酒坊大门,哪有往日排着长龙般买酒的队伍!

    一人立在酒坊前,冲高明远喊,高师傅,来两斤酒!

    高明远满脸惊喜,你还活着?

    陈三卿一脸灿烂,像被龙透关顶上的朝霞涂过抹过,笑盈盈地说,起义成功,来点酒,好好庆祝!

    仍是那个翡翠绿瓷坛。

    陈三卿接过高明远打好的酒,说,明晚,川南师范,我演《杀端方》。边说,边递一张票过来。

    很多年后,高明远早已离休,坐在轮椅上,酒城党史办的人找到他,送上一份资料,请高老帮忙把关。

    资料写道:陈三卿,女,四川泸县人。1906年生,192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泸县特支宣传委员、组织委员。1926年12月参加“泸顺起义”,任泸县特支副书记、泸纳军团联合军事政治学校副教导员。1927年4月22日,随起义军在与川黔联军激战中,牺牲于酒城龙透关。

    高明远捧着那份只有三页纸的资料全身不住颤抖,过了很久,才说,我是由她引上革命道路的。

    党史办的人拿着录音笔,他们希望从高明远那里,得到一些珍贵史料。

    沉默良久,高明远才说,她的川剧,唱得真是好!《挑帘打饼》你们听说过吗?《杀端方》你们听说过吗?

    说着说着,高明远就哼唱起来。眼泪,滴在资料上,像一朵朵清明时节的花。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明远卖酒有规矩但是又想为了陈三卿打破规矩,体现他作为商人讲人情、灵活变通的一面。 B、陈三卿因张老板冒用高家酒而中途罢演,既表现其品酒水平之高,又说明她对规矩的坚守。 C、“多了,误事”,这既是陈三卿不想多买酒的理由,又暗示她去皮团长那里不仅仅是唱戏。 D、再见到陈三卿时高明远满脸惊喜,流露出对陈三卿的真切挂念,与打探陈三卿消息相照应。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单独句成段,强调高明远在“观众席”,极言普通,与后来看陈三卿的戏必买好位子构成对比。 B、句子②中“甩出”“抛过去”等词语将陈三卿的笑意具象化,彰显出陈三卿阳光热情的心理状态。 C、句子③从高明远的视角表现陈三卿笑声的穿透力,也写出高明远得到陈三卿赠票后内心的欢喜。 D、句子④中手握戏票“呆立”的高明远像一尊雕像,满溢出他得知陈三卿是共产党员时的茫然失措。
    (3)、“酒香戏外”作为文章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高明远对塑造陈三卿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